第一章 前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指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上形成了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并逐步堆积成白色斑块,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病变即冠状动脉疫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fcoronary arteryheart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据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与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的统计,在美国每年有 44. 57 万人死于冠心病,占到全部168万名冠心病患者的1/4,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⑴。近些年,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以年均5. 5%的比率上升,1991年?2000年在10年的时间内就上升了 1倍,从而成为我国几种死亡率上升速度最快的疾病之一?, 2005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己成为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3].
在CAD的各种治疗方法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CABG)是CAD血管再通、心肌再血管化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4],此方法能显着改善缺血冠状动脉供血情况,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临床诊断准确性和疾病监控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麻醉、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的不断完善,CABG逐渐成为CAD患者愿意接受的一种常规心脏外科手术方法[6].
但是CABG作为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常见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机体代谢率培高、葡萄糖耐量降低,激素分泌培加,特别是皮质醇分泌增加,机体负氮平衡、水钠浦留,另外,由于激素的产生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明显减少,机体需氧量增加,心肌氧供平衡失调,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⑺。同时焦虑和重度抑郁是引起冠心病患者发生意外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风险因素,在高度紧张状态和惊恐事件发作时,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心脏粹死的概率将增加4-6倍。患者对应激事件越不了解,不可控制性越强,所引起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越强烈。若提前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让患者对所要而对的应激事件进行提前了解和预见,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这就是Johnson “准确期待论”(accurate expectancytheory)的主要内容患者术前焦虑与手术时间的接近呈正相关_,若得不到及时的调整、控制,则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和质量。因此,在实行手术之前,根据患者的认知情况,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认知干预措施,以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水平。
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理干预措施,最初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家贝克认知治疗方法基础上,经结合认知理论学习和行为治疗措施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正确反应示范、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方法,帮助患者逐步摆脱不良负性情绪,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本研究从护理学角度出发,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CBT对冠心病行CABG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心脏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改善情况,探索认知行为疗法对CABG患者的影响,为围术期护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