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结 果
4.1 重症监护室患者 ICU 综合征发生情况
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本研究选取 28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有21 例患者在 ICU 接受治疗期间死亡;有 7 例患者入住 ICU 时意识清醒,但由于疾病加重转为昏迷,且在结束 ICU 治疗时意识仍未恢复;有 4 例放弃治疗不能继续完成 ICUESS 及 PSQI 的量表填写。因此,本研究实际研究对象是 248 例,其中有 61 例发生了 ICU 综合征,发生率为 24.6%.
4.2 研究对象的睡眠情况
采用 PSQI 来评判研究对象入住 ICU 期间的睡眠质量情况,PSQI 得分≤7 分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好,PSQI 得分大于 7 分则表示睡眠质量较差,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具体结果详见表 4.1.
由表 4.1 可知,研究对象入住 ICU 期间 PSQI 得分低于 4 分者仅有 1 例,4分~6 分者 55 例占总人数的 22.18%;而 PSQI 得分 7 分~12 分及>12 分者分别占总人数的 39.52%、37.90%.因此,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在入住 ICU 治疗期间,受各种因素影响,睡眠质量普遍较差。
4.3 ICU 环境压力源
4.3.1 研究对象感知的 ICU 环境压力源情况
将发生 ICU 综合征的患者设定为发生组,未发生 ICU 综合征的患者为未发生组,两组之间感知的 ICU 环境压力源及其四个维度(物理环境、人文环境、治疗环境及患者自身感受)间进行比较,具体结果详见表 4.2.
由表 4.2 可知,ICU 环境压力源各维度,以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发生 ICU 综合征组者均高于未发生组,因此重症监护室发生 ICU 综合征患者平均感知 ICU环境压力程度高于未发生 ICU 综合征患者。
4.3.2 研究对象感知 ICU 环境压力源四个纬度各条目情况
ICU 环境压力源共 42 个条目包括四个维度:物理环境(10 个条目)、人文环境(11 个条目)、治疗环境(11 个条目)及患者自身感受(10 个条目),将各个维度中各条目得分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分越高者表示患者感知的压力就越强,具体结果详见表 4.3-4.6.
4.3.2.1 ICU 环境压力源中物理环境维度各条目得分排序情况
由表 4.3 可知,物理环境中压力程度最大的 2 条压力源是“被很多陌生的机器包围”、“听到其他患者呻吟或叫喊”;压力程度最小的是“病房温度太高或太低”、“闻到周围有奇怪的气味”.
4.3.2.2ICU 环境压力源中 人文环境维度各条目得分排序情况
由表 4.4 可知,人文环境中压力程度最大的 2 条压力源是“每天只有几分钟的时间看到家人和朋友”、“想念家人”;压力程度最小的是“看到护士做事匆忙”、“听到医护人员用您无法理解的术语交谈”.
4.3.2.3 ICU 环境压力源中治疗环境维度各条目得分排序情况
由表 4.5 可知,治疗环境中压力程度最大的 2 条压力源是“带有口或鼻腔插管”、“被医护人员叫醒”;压力程度最小的是“每天接受血压测量次数过多”、“始终有护士在您的床旁做事”.
4.3.2.4 ICU 环境压力源中患者自身感受维度各条目得分排序情况
由表 4.6 可知,重症监护室发生 ICU 综合征患者感知到的患者自身感受中压力程度最大的 2 条压力源是“口渴”、“没有自主性(事情不在自己控制之下)”;压力程度最小的 2 条压力源是“不知道时间”、“看到其他患者接受治疗”.
4.4 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 ICU 综合征影响因素
4.4.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的自变量为分类变量时,用四格表或行×列表进行卡方检验(X2检验);如果有超过 1/5 格子理论频数小于 5,或者有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 1,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性再进行两两之间的比较。行×列表资料的 X2检验中两两比较需要调整检验水准 α。计算方法:α′=α/比较次数或 α′=2α/k(k-1),公式中 α′为调整后水准,k 为两两比较的样本组数。
自变量为连续变量时应先检验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若资料符合正态分布(P>0.05)采取两独立样本 t 检验;若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P<0.05)则采用非参数检验即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 Mann-Whitney U 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以研究对象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作为因变量,以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格类型、入住 ICU 治疗情况及睡眠质量、感知的 ICU 环境压力程度作为自变量,进行 X2检验/Fisher 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以初步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4.4.1.1 研究对象不同人口统计学资料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由表 4.7 可知,本研究对象中发生 ICU 综合征的患者与未发生 ICU 综合征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及吸烟史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婚姻状况、职业、既往史以及喝酒史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年龄的研究对象 ICU 综合征发生状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60 岁的患者与<30 岁、30 岁~60 岁的患者 ICU 综合征发生状况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即在 ICU 接受治疗年龄高于 60 岁的患者比年龄低于 60 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ICU 综合征。
不同文化程度的研究对象 ICU 综合征发生状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患者与初中及以下、高中级专科的患者 ICU综合征发生状况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即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患者与初中及以下、高中级专科的患者比较,不易发生 ICU 综合征,发生率低。
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不同的研究对象 ICU 综合征发生状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人均月收入<1000 元的患者与人均月收入 1000 元~2000 元、2001 元~3000 元及>3001 元的患者 ICU 综合征发生状况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均月收入越低的患者,其发生 ICU 综合征的概率就越大。
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研究对象其发生 ICU 综合征的概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自费患者与新农合、医保、公费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即接受 ICU 治疗自费患者 ICU 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
4.4.1.2 研究对象不同 ICU 治疗情况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由表 4.8 可知,本研究中发生 ICU 综合征的患者与未发生 ICU 综合征者在疾病危重程度(APACHEII 评分)、患者曾有手术、手术时间、入住 ICU 时间、患者曾使用有创机械通气、以及患者曾吸痰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患者曾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曾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安眠药以及使用约束带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疾病危重程度的研究对象 ICU 综合征的发生状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进行两两比较,APACHEII 评分在 3 分~20 分的患者与评分为 21 分~40 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与评分为 41 分~60 分以及 61 分~71 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即APACHE 评分为 3 分~20 分的患者 ICU 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 APACHEII 评分为41 分~71 分的患者。
不同手术时间的患者 ICU 综合征发生状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手术时间<1h、1~2h 的患者分别与 2~3h、3~4h、>5h 的患者 ICU 综合征发生状况进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即患者手术时间小于 2 小时者 ICU 综合征的发生率比手术时间大于 2 小时的患者低。
入住 ICU 时间不同的研究对象 ICU 综合征发生状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入住 ICU 时间<3d 的患者与 4d~7d、8d~11d、12d~14d 的患者 ICU综合征发生状况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入住 ICU 时间为 4d~7d 的患者与8d~11d、12d~14d 的患者 ICU 综合征发生状况进行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即在ICU 滞留时间越久的患者,越容易发生 ICU 综合征。
4.4.1.3 研究对象睡眠情况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由表 4.9 可知,本研究中发生 ICU 综合征的患者与未发生者在在睡眠质量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得分<6 分者与 7 分~12 分、>12 分者 ICU 综合征发生状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睡眠质量得分<6 分者其 ICU 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睡眠质量得分为 7 分~12 分、>12 分的患者。
4.4.1.4 研究对象感知 ICU 环境压力源对 ICU 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由表 4.10 可知,本研究中发生 ICU 综合征的患者与未发生者在 ICU 环境压力源及物理环境、人文环境、患者自身体验三个纬度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环境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发生 ICU 综合征的患者感知到的 ICU 环境压力源总分及四个纬度得分均高于未发生 ICU 综合征的患者。
4.4.2 多因素分析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得出影响 ICU 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否吸烟、疾病严重程度(APACHEII 评分)、是否曾有手术且手术时间、入住 ICU 时间、是否曾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是否曾吸痰、睡眠质量、ICU 环境压力源以及其三个维度(物理环境、人文环境、患者自身体验)共 17 个因素,赋值的时候将患者是否曾有手术与手术时间放在一起。为进一步确定影响 ICU综合征发生的因素,以研究对象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作为因变量(否=0,是=1),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17 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 α=0.05、α=0.10 的标准进行非条件二元性 Logistic 回归分析。
4.4.2.1 自变量的定义及赋值方法
由上述表可知,“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APACHEII 评分”、“手术时间”、“入住 ICU 时间”、“患者是否曾吸痰”、“睡眠质量”、“ICU 环境压力源总分”9 个自变量对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预测的回归模型的整体模型适配度检验的 X2=166.092(P=0.000<0.05),达到 0.05 显著水平;而 Hosmer-Lemeshow 检验值为 10.901(P>0.05)未达到显著水平,表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APACHEII 评分”、“手术时间”、“入住 ICU 时间”、“患者是否曾吸痰”、“睡眠质量”、“ICU 环境压力源总分”9 个自变量所建立的回归模型适配度非常理想。从关联强度系数来看,Cox-Snell 关联强度值为 0.488,Nagelkerke 关联强度指标值为 0.726,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见有中度的关系存在,9 个自变量可以解释 ICU 综合征是否发生总变异的 48.8%,72.6%.Exp (B)值即比值比、优势比(odd ratio;OR),OR>1,表示该因素为“危险性因素”即正相关;OR<1,表示该因素为“保护性因素”即负相关;OR=1,表示该因素对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的影响统计学意义。
自变量“年龄”、 “APACHEII 评分”、 “手术时间”、“入住 ICU 时间”、“睡眠质量”、“ICU 环境压力源总分”是影响 ICU 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1),与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呈正相关。即:入住 ICU 治疗的患者年龄越大,就越容易发生 ICU 综合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从一个年龄组增加到另一个年龄组,患者发生 ICU 综合征的危险性就变为原来的 2.051 倍; APACHEII评分越高,ICU 综合征发生的概率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APACHEII评分从一个得分组增加到另一个得分组,患者发生 ICU 综合征的危险性就比原来增加 2.384 倍;手术时间越长,患者就越发生 ICU 综合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手术时间每增加 1 小时,发生 ICU 综合征的危险性就增加 0.572 倍;入住ICU 时间越长,发生 ICU 综合征的概率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入住ICU 时间从一个时间组增加到另一个时间组,发生 ICU 综合征的危险性就增加4.168 倍;患者入住 ICU 期间睡眠质量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ICU 综合征发生的发生率就越高;ICU 环境压力源总分得分越高,就越容易发生 ICU 综合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ICU 环境压力源总分每增加 1 分,发生 ICU 综合征的概率就增加 0.086 倍。
“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否曾吸痰”是保护性因素(OR值<1),与是否发生 ICU 综合征呈负相关。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ICU 综合征的发生率就越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医疗费用报销的越多,ICU 综合征的发生的可能性就越低;曾有吸痰的患者 ICU 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性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吸痰患者发生 ICU 综合征的可能性是吸痰患者的 0.196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