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智力支撑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09 共4963字

  第四章 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智力支撑的对策建议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的有效机制,营造人才集聚、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积极做好人才智力引进工作,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出谋划策,改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为区域经济发展效力。

  一、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搭建平台,引进贤才

  邓小平同志说:"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18〕人才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智力支撑方面,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出台引导性和规范性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引导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基础性投入和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为保证政策的统一性和稳定性,政府需要发挥其全局调控的作用,在全面、准确分析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地人才结构现状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座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等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掌握现有人才在工作、科研、生活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具有全局性和统摄性的法律规章制度。可制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引进和培养(暂行)办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流动条例》等系列法规条文,对蓝色经济区人才结构和构成进行合理调节,对引进人才的资格条件、人才奖励办法、人才创业的优惠措施、人才的合理流动、在职培训以及家属子女安置等进行规定。各地市应以省政府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制定适合本地实际和发展需要的地方规章。

  政府要转变职能,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采取措施促进引智主体多元化,加快引智机制市场化进程,推进引智方式多样化,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努力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努力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的相关政策,使引智工作在各环节上都有章可循。建立人才竞争的服务监督体系,对人才的评价标准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公平竞争的原则,将人才竞争过程置于舆论监督之下,形成约束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要坚持"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原则,提供优质服务。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完善行政许可、项目申报网上办理功能。同时,要积极与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加强联系,致力于共同开发人才资源,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新的贡献。政府要以人才引进为重点,打造一支引领和支撑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二、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才能有效带动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面,半岛蓝色经济区要以省内重点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为依托,积极配合国家各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提高区域内研究生教育规模,尤其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实施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建设计划,增强高技能人才素质和技能。

  以普通职业院校、技师院校和高级技工院校为依托,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和海洋教育科普基地,带动高校和培训机构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受政府及学校行政权力的影响较多,教师、学生的参与较少,政治色彩比较浓厚,高校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区内高校应主动联系相关的行业组织、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等来获取相关人才的需求信息,将需求反映到人才培养中去,有针对性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积极促进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区内外的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半岛蓝色经济区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19〕各高校要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要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强化特色专业建设;要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要整合资源,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程,深化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的改革,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其次,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继续推进双专业、双学位教育工作改革,加强教学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鼓励校际之间实行学分互认选修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第三,改革完善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职业教育以提高就业率为主要目标,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进一步密切与市场、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深入落实人才培养标准化工程,逐步建立起职业学校教学水平和就业水平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完善多元化办学机制

  半岛蓝色经济区内要构建以政府办学为主,民办学校、社会力量办学、中外合作等多种办学形式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体制。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民办学校的学生和公办学校的学生,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享受公办学校同样的政策扶持。此外,还要探索利用多种融资方式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或社会合作等方式,鼓励民间社会组织参与特定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积极探索建立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

  三、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优化施才环境,做到人尽其才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打破条条框框,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促进一大批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注重利用海外智力资源,在全球在最适宜的地方布局生产链,设立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吸纳各类人才为半岛蓝色经济区所用。

  (一)改革现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人才开发一体化

  借鉴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的经验,推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分步、分期建立运行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开发一体化。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加强区域协作,共同开展人才培训、评价等方面的合作。对于沿海 7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颁发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业资格,区内要实行互认制。加强区内人才的"柔性"流动和无障碍流动。

  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改革现有工作机制,激发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将区域发展与人才的发展相结合,为人才提供平台,使其充分发挥才能和潜力。要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和选拔晋升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为人才提供健全的社会保障,给予教育、培训和生活方面的支持和补贴。完善工资报酬体系,使工资薪金与个人的工作业绩相衔接,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激发各级各类人才的工作热情。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着手制定并实施相应的 5-10 年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形成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整体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成立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的领导小组,统一负责规划纲要的编制实施工作。同时,要将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纳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考核指标,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统筹管理。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比例。下放权力,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职责,完善各级政府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分担机制,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

  各级财政预算要优先安排促进各类人才就业的专项资金,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作用。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015 年达到 20%.政府要通过税收优惠和金融优惠等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单位和民办资本投资人才资源开发与培养,力争在 2015 年实现区内人力资本投资占 GDP 比例达到 13%.

  (三)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建立要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坚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因人而异,灵活使用薪资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荣誉和提升激励、培训和发展机会等多种激励方式。

  首先,积极探索建立拔尖人才选拔奖励制度,完善聘任制。其次,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吸引更多人才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和谐发展做贡献。再次,通过人文关怀,激发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最后,按照分类管理、以岗定薪的原则,充分发挥内部分配的自主权,逐步推进岗位绩效工资。凝聚创新人才,尤其要突出对具有重大科技发明、创新科研团队和做出贡献突出的领军人才进行重大奖励。半岛蓝色经济区需要重点引进的高层次、紧缺型海洋科技人才等,采取灵活的分配方式,如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办法,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经济区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外国专家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行多元化分配。对于企事业单位急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可以一事一议,实施兼职兼薪,通过人才的自由流动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应用做出巨大贡献,并根据约定给予相应的报酬。此外,要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机构的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在半岛蓝色经济区转化创业,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横向合作科研课题,对合作单位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额外的奖励与配套资金。

  (四)建立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只有准确的评价人才才能更好地使用人才。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公正、科学地评价各级各类人才。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转化生产力的能力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据,将科技成果转化或产业化效益列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的重要内容,对成果转化效益显著的科研人员可以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半岛蓝色经济区引进高层次人才,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暂无岗位的,可按规定程序申请特设岗位。对于党政人才的评价,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对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要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评价制度,使评价趋于全面。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要注重行业内相关高级技术人才的认可,完善职称评审,广泛征求多方意见,使职称评审渐趋社会化。尤其注重高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全面推行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制定严格的认证标准。

  (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加强半岛蓝色经济区现有人才的统计,掌握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队伍基本状况,为相关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供确凿的统计数据。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人才信息网络,建立全省统一的、多层次的、分类型的人才资源数据库,实现人才信息的联网。定期发布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的供求信息、政策信息、培训信息以及人才资源开发的相关信息,使区内人才资源成为共享资源,促进区域内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共同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

  (六)加快建立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

  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需求,为快速全方位引进更多的专家、学者、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高级管理人才,需要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快引进区域发展急需人才,面向区域内外、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引进蓝色经济区内急需的优秀人才,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工作环境,认真落实有关待遇,努力为中青年优秀人才的迅速成长创造条件,为其提供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积极探索人才跨地域智力流动的方式,建立区域内外人才交流、互动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人才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流动机制。继续加强吸引、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力度,积极宣传蓝色经济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才流动国际化的发展,海外人才日益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引进海外人才是在短时间内构建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发展战略,聘请海洋经济领域的海外学者、专家来为蓝色经济区服务。选派区域内现有优秀人才外出学习交流,以扩大蓝色经济区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力度。在人才引进时注重按需引才,从改善当地现有人才结构出发,加强人才引进管理,避免陷入追求高学历的误区。注重引进年轻、具有发展潜质的人才,利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和处理显性人才和隐性人才的辩证关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