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刘彭芝的教师队伍管理思想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09 共584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刘彭芝校长的教育管理理念探究
【第2部分】素质教育下刘彭芝的教育思想探析导论
【第3部分】刘彭芝的德育管理思想
【第4部分】刘彭芝的教学管理思想
【第5部分】 刘彭芝的教师队伍管理思想
【第6部分】刘彭芝素质教育管理观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刘彭芝的教师队伍管理思想

  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导者、探索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对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刘彭芝认为:“学校工作好比大树,干部队伍、员工队伍、教师队伍好比是枝干、树叶、花朵和果实。一般来说,直接开花结果的,只有教师队伍。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建设。”[65]

  为此,刘彭芝校长以名师工程为载体,培养和引进高素质教师,注重提升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着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学术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一、培养与引进高素质教师

  刘彭芝 1965 年进入中学任教,从普通的数学教师干起,担任过班主任、教学组长、年级组长和副校长,如今担任校长已有 16 年,不仅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对教师队伍建设也有独到的见解。她说:“如果说学生成才是教育工作的着力点,那么教师成才就是教育工作的着力点”.[66]为此,她倾力构建“名师工程”,促进教师成才,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一)以“名师工程”为载体,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教师

  教师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一直以来,刘彭芝校长都非常重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她认为:“一个学校若想构建一支名师队伍,引进人才是必要的,培养人才更为重要。”另外,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对教师水平提出了要求,“课程的不断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升级和大量使用,更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质提出了挑战”.[67]为此,她要求,在引进硕士博士等专业人才增加教师总量的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增强教师个体的素质能力。

  1998 年,刘彭芝提出,全面实施“名师工程”, 主要涉及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业务培训、人事制度改革、名师典型树立、继续教育培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提高、班主任队伍建设、校内人才资源开发和广泛联系国内外教育机构等方面,主要目的是努力建设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治学严谨、教导有方、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68]

  以“名师工程”为载体,刘彭芝校长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提高教师素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鼓励教师进修培训。在坚持举办面向全体教师的统一培训的同时,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区、市及国家级的各类教师培训,选派教师出国深造和进行学术交流;与北大、人大等多所高校共同举办研究生课程班,每年选调部分教师参加半脱产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等。二是提供自主选择式培训。注重给教师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平台,重视外语和计算机培训工作,举办英语起步班、普通版和提高班,开设日语、法语、德语等十几种外语语言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课、计算机技术培训课等;建立电子备课室,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三是开展特级教师进校评课活动。刘彭芝说:“我想集众家之长,来带一带人大附中的教师,并争取探索出一条师资培训的新路”,[69]于是定期邀请两名数学及其他学科特级教师进校对青年教师听课评课,指导科研活动,着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四是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每年坚持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提高教师在讲课语速、板书设计、课堂氛围、多媒体使用、说课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五是鼓励年轻教师讲授公开课。刘彭芝校长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区、市级公开课,亲自指导他们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在反复试讲和改进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六是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师德是学校聘用、引进和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同样在教师培训工作中也非常重视师德教育,刘彭芝说:“我们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中,首要条件是具有高尚品德”,[70]要摒弃重智轻德倾向,实行师德欠缺一票否决制。七是营造浓厚研究氛围。在刘彭芝校长推动下,各年级多次组织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努力营造倡导学习研究和鼓励改革创新的氛围,通过营造氛围引导学校教师参与学习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

  (二)引进高素质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我国传统教育中,中学教师的学科架构主要是学科型、专业型、知识型的,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知识传授和让学生学会做人。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创新能力和开放思维愈加重要,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思考发表观点,满足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的需求,中学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更高尚的道德情操、更全面复合的知识结构、更专业综合的学科架构和创新创造的科研精神,引进高素质的教师成为中学教育保持发展动力的重大举措。

  刘彭芝认为,引进人才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需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敬一丹采访时,她说:“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考虑,需要办几十所甚至上百所世界一流的中学,与世界名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就需要集中最优秀的教师来办这些学校。”“我们的着眼点不仅是办一所人大附中,而是立足于让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国际上占领制高点”.[71]为此,她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制定了引进博士的战略计划,从 1999 年开始陆续引进各专业博士等高素质教师。1999 年引进工学博士彭晓,2001 年引进中科院数学博士许作良,2002 年引进化学博士陈瑞芝,2003年引进心理学博士宋丽波和数学博士肖雨等等。截止 2005 年底,学校引进和培养了心理、教育、数学、物理、历史、地理、体育等专业的博士、博士后 20 名,硕士 64 名,参加过研究生班学习的青年教师 70 多人,[7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刘彭芝说:“人大附中这些年有比较大的发展,与我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分不开的”,“ 我们吸引了 20 名博士任教,鼓励在职中青年教师读硕读博,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73]大量博士硕士组成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仅对于学校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有了极大的促进,而且对于提高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档次、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教师学术科研水平

  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而科研是一种理论上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教学实践的健康发展需要科研理论的理性指导。在重视教学的同时,刘彭芝非常重视科研,她认为:“教育科研,是打造教师队伍,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工程。”[74]

  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动力,要注重将科研与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有机结合,这正切合了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下,保持较高的高考升学率依然是普通中学需要面对的最大压力和最重责任。1997 年,刘彭芝担任校长后,认为“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提出“科研兴校”的办学方略,1998 年提出以“科研兴校和科研兴教工程”为龙头的“素质教育工程”,主张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大经费投入,依靠科研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带动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多年来学校不仅取得了可喜的高考成绩,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刘彭芝认为,科研工作是龙头,在抓好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外,要鼓励教师参加科研,通过科研支持教学,教学反过来促进科研,达到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目标。她提出“科研兴校和科研兴教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营造鼓励学习研究、改革创新的浓厚风气,支持教师参与教改实验,进行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二是聘请专家科研组,为学校教师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建议和改进方案;三是学校各教研组每年确定科研课题,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攻克;四是组织教学专题研讨会,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研究活动。[7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