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性管理制度设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6 共614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者激励性管理探究
【第2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优化分析绪论
【第3部分】 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性管理制度设计
【第4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内部志愿精神培育
【第5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所处外部环境优化
【第6部分】高校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 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性管理制度设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杰主任,从事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已达 12 年,他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转型,现代化成为这个时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当前的中国正进入现代化的起飞阶段,这是中国社会一切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发生急剧深刻变迁的最重要原因。①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主要是从个体维度对人的需要层次进行一种静态分析,而且是力图建构一种适用于普遍人类范围的理论尝试。

  如果我们把人的需要理论的建构基础放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及其成员身上,可以发现另一种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从群体维度出发对今天中国社会成员的需要层次的一种动态分析,这是一种更符合于特殊时空状态的中国社会及其成员的理论建构。

  具体而言,今天中国社会成员在群体维度上所呈现出的需要层次是:生存的需要(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教育、培训、流动、晋升等方面的需要)-→沟通的需要(信息互换,情感交流等方面的需要)-→参与的需要(经济参与,社会参与,政治参与,文化参与等方面的需要)-→表达的需要(展示个性,发挥才能,实现价值等方面的需要)。生存的需要是最基本层次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则是较高层次的需要,而参与的需要则表现为社会性更强的需要,表达的需要则是心理性或精神性更强的需要。

  在中国,志愿精神的兴起,除了具有其重要的物质基础之外,还有其社会心理方面的重要动力源,主要表现在,社会成员更高层次需要的出现,其中社会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尤其是参与需要和表达需要的日益凸显,成为了人们自愿投身于公共服务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在动因。

  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所处环境的优化,即管理主体、政府、社会等环境因素,这些因素是由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志愿服务的发展需要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参与,需要更好更完善的机制来保证,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从激励管理的角度来说,相关管理部门和志愿组织必须实现由关心物到关心人、由惩罚人到激励人、由精神激励到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由满足人的低层次需求到满足人的高层次需求的转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因此,本文在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时,把激励因素融入制度设计中,力图在各个管理环节实现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和引导,激发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积极性,同时也通过他们的无私服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助力加分。

  一般来说,志愿者管理包括招募、注册、培训、使用、认证等环节,那么,当前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各个环节的情况怎么样?我们如何来设计和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将激励性因素融入各个管理环节当中?本章将详细展开来谈。

  2.1 当前管理制度下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

  2.1.1 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情况。

  1.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情况。

  当前,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国家层面的重大志愿服务活动人员招募,如:大学生西部支教计划,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计划等;一种是高校所在地公共组织(多是政府组织)组织的志愿活动,如某城市举办全运会,在本地大学里招募赛会志愿者;一种是高校志愿组织结合当地需要自行组织联络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志愿服务、福利院志愿服务、农民工子弟小学授课等。

  国家层面的重大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要求很高,有报名和遴选的过程,最后选中都是很优秀的大学生。活动前,会有国家志愿者管理机构(如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相应合作部门(如教育部、北京奥组委)共同制定实施意见、规章制度,组织大学生志愿参加培训,这样的培训一般比较正式和正规,相应的,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是严密的、高质量的、可持续的。

  高校所在地的公共组织安排的志愿活动,一般来自政府部门实际工作的需求,比如城市承办全运会、世博会等,活动前也会有报名和遴选的过程,然后进行正式的培训,培训内容和活动内容存在密切联系,有着较严格的要求。

  大学志愿者组织自行组织开展的志愿活动,在报名上要求比较宽松,一般鼓励学校注册的在校志愿者积极报名,有时人手不够,没有注册的志愿者,也欢迎积极参加。有具体活动要求的项目,对参加者有一定限制,比如教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画画,就需要有画画专长的同学参加。一般的志愿服务,没有特别的人员限制,比如去敬老院服务、去公交站牌做清洁等。高校志愿者组织自己安排的志愿活动,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培训,只是讲清楚活动内容和时间地点要求就完成了活动前的部署。

  2.大学生志愿者注册情况。

  2006 年 12 月,团中央颁布了《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截至 2011 年 12 月,中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到 3392 万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 17.5 万个。但是,大学生志愿者的登记和注册,缺乏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管理办法,各高校一般是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自行制定自己的管理规定。各高校一般是在大一新生入学后进行每年的志愿者招募,有志参加志愿活动的大学生报名后,进行简单的登记,但是没有具体的分类管理,比如专业特长、业余爱好、志愿领域等分类,这样在具体活动到来后,不利于快速、有目标地选取志愿者。

  3.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情况。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是业余活动,大多数缺乏所从事服务工作需要的技术和知识,志愿者表现出热心有余但专业知识不足。一些志愿者组织在招募志愿者后,基本上是通过简单的介绍就安排上阵服务了,而对志愿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服务的技术缺乏系统的指导和专门的培训。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所开展的一些活动停留在承担突击任务,或者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的层面上,对志愿者的分类和分工不够细致,某些志愿者的责任范围没有实现明确界定,也就缺少某些能力的培训,导致了客观方面的能力缺失和“失职”,使得志愿者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以河北省某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春苗”支教活动为例。“春苗”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活动是该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近两年的常规活动,主要通过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拓展课外知识,普及自然科学、社会礼仪、法律、安全卫生、时事政治等课外知识,以弥补农民工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活动开展两年来,在“软件”上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志愿者缺乏经验,自身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计划制定和实际授课方式脱节,一些志愿者不能准确把握自己在支教过程中的角色,显得过于说教,上课过程中没有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兴趣远不如从前,还有不少学生出现缺课情况。分析其中原因,因为参加支教的大学生不是师范类学生,对教育理论和教学安排不专业,并且支教活动前没有进行专门培训,所以产生了上述情况。由于服务效果不佳,志愿者的积极性也受到极大冲击。

  2.1.2 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活动情况。

  被选中的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国家层面的重大志愿服务活动,一般完成情况都比较好,好多时候,还是相当优秀的。首先,这些志愿者都是经过遴选的很优秀的青年,他们的能力强、有毅力、有责任心;其次,参加国家层面的重大志愿服务活动,激发了大学生志愿者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他们觉得自己在为国家报效自己的一份力量,很有意义;另外,国家层面的重大志愿服务活动,一般会给志愿者一定的激励和认可,比如西部支教志愿活动,一般志愿者支教一两年后,会报送研究生,或者优先留校工作;再比如,奥运志愿者们,在奥运会结束后,都会获得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认证,在他们找工作时候,会收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并且有不少优秀的奥运志愿者,留在了团委系统或是学生管理系统工作。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高校所在地的公共组织安排的志愿活动,志愿效果也比较好,因为这样的城市活动,比如全运会或者是世博会中,他们代表在所在城市迎接八方来客,让他们有了城市归属感和信任感。另外这些志愿活动,一般在食宿安排上会比较全面,在志愿活动和大学生课业冲突的时候,也会和相关高校做好协调,这样就解决了大学生志愿者的后顾之忧,并且志愿活动的参与,本身就使大学生们融入活动其中,在现场参与,这会使志愿者们欢欣雀跃。

  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本校志愿者组织开展的活动时,活动效果各有差异。目前大学中,不乏有思想觉悟高、做事能持之以恒的学生,选择了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做下去,但是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大一新生阶段,会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但是他们的志愿服务热情会随入校时间增长而显着下降,这有时也和课业时间冲突有关系。有的志愿活动后可能有一些小礼物,或者看比赛、参观堂官等“小福利”,学生们会更有兴趣参加。一些本身辛苦,甚至不容易被发现被表扬的活动,比如清洁校外公交车站牌、周末到郊区给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等活动,相对而言参加人数明显减少。并且,校内志愿者组织自己组织的志愿活动,没有太多的激励措施,这也是相对于国家、所在地政府组织活动的劣势,因此,志愿活动效果也不是特别好。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