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觉悟不高、文化程度较低、综合素质不强,平时又不注重学习,政治敏锐性不强,观念陈旧落后、工作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当官动机不纯,当官就是为了图个吃喝,或者为了捞几个钱,或者为了光宗耀祖,甚至有的是靠家族势力、贿选拉票当上村干部的,当上村干部后就虚报冒领、假公济私、吃喝侵占,进行权力寻租、以权谋私。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对如何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决策部署上,比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不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把思想政治工作不屑一顾、抛之一边,导致上级的一些工作决策部署得不到有效落实,甚至引起一些矛盾和问题的出现①。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没有什么法制观念,也没有什么纪律观念,在工作方法上喜欢采取粗暴蛮横的态度,拥有严重的人治思想和家长作风,对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开展群众工作打不开局面,时常处于被动状态。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对如何带领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上,束手无策,想不出好办法、思不出好点子,满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碌碌无为,领导基层百姓发展经济的能力严重缺乏,搞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缺乏,依法治理农村的能力缺乏。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喜欢拉帮结派,没有树立群众观念,喜欢追逐个人名利,视小团体利益至上,缺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思想,对关切群众利益的问题视而不见,解决不多,导致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
2.2.2 反腐倡廉教育缺乏实效性。
有的农村基层组织对反腐倡廉教育不够重视、方法不多,效果较差,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没有新的突破。有的廉政教育内容陈旧,主要是关于廉政建设方面的领导讲话、有关文件以及党纪条规,廉政教育的内容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实际需求、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使得农村基层干部对廉政学习的内容印象模糊,思想心灵也难以受到触动,过了一段时间学习内容基本上被遗忘。
有的廉政教育没有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科技技术,而还是采取传统方式,集中坐在一起接受灌输填鸭式教育,开开会议、读读文件、念念报纸,如此照本宣科,授课者和被教育者缺乏互动交流平台,导致廉政教育收效甚微,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纪盲”、“法盲”问题比较严重突出。有些农村基层还存在“重用轻教、重用轻管”的现象,未能把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有效解决在萌芽状态。
笔者在向全区 147 名镇村干部发出的 “你是如何评价湾里区 2011 年区党政班子换届以来农村基层廉政教育工作的”调查问卷里,附提了“你认为影响农村基层廉政建设教育工作效果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的问题,选择共有 6 项,为多项选择题,如表 2.6: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选择“廉政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脱离实际”和“廉政教育方式落后,吸引力、感染力不强”选项的人分别高达 92.52%、95.92%,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反腐倡廉教育缺乏实效性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2.2.3 有些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工作不力。
有的农村基层组织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缺乏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软指标①,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放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等硬性指标上,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应有的位置,有时候只是简单发个文件而不去抓落实、随便部署而不去抓督促检查,这样敷衍了事、应付一下,在开会或讲话中说起来比较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做起来可要可不要,甚至有时在工作比较繁忙的时候可以抛弃不要。有的农村基层组织认为本地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腐败问题不像某些经济发达地方那样容易产生,另外认为农村基层干部位低权轻,腐败的条件也不是很具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义不是很大,所以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在思想上总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小题大做,是可有可无、可紧可松的。有的农村基层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只做表面文章或者不作为,虽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只是对上级文件的照搬硬抄,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也是以文件落实文件,把这些规章制度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停留在文件上,不去真正抓执行、抓落实,这样在无形当中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应有的严肃性冲谈了,使得上级有些惠民利民政策措施在农村基层得不到全面有效落实,制约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正常开展,严重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上有偏差,以为打点小牌、送点小礼、喝点小酒、贪点小利这些问题都无关紧要,不必上升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只要自己不违纪违法、不占不贪就可以了,对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没有担负起来。
2.2.4 有些农村基层村务公开、财务管理不规范。
村务公开工作在全国农村基层已经实施多年,但是有些村对此依然不重视,还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有的村干部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不愿意让村民了解政务、事务、财务真实情况,于是公布时间上和内容上“绞尽脑汁”,明明按照要求是半年公布一次,可他一年甚至一届都没有公布一次,没有时间规定予以公开,同时,村务公开内容避重就轻、敷衍塞责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全面、不真实、不规范,实质的东西没有去公开,公开的往往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检查,对群众意见大的重点、热点问题不公开,群众对村务公开是“雾里看花”,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非常不满意,干脆对村两委和村干部失去信心,最后也不愿意参与村务监督。有的村级财务混乱,村党组织书记又管物又管钱,自收自批自支,完全不按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办事,导致村财务无法向村民公开,就是公开了也难以让村民信服。有的村在土地拆迁款的发放、村级财务的处置等民生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缺少比较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必要的制约手段,导致有的村干部贪污村民土地拆迁款和贪污村级集体财产的案件屡屡发生。有的村存在集体资产家底不清、产权模糊和侵占、低价承包和变卖、随意改变权属或无偿占用集体资产资源现象,导致部分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不良债务增多。
2.2.5 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不够到位。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农民、农业、农村非常关注,但是在监督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方面做的不到位。乡镇没有审计机关,县级审计部门审计的对象经常是那些县直各单位和乡镇,很少对基层村级组织进行审计;县级以上纪检监察部门对农村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的执法监督检查比较少;乡镇纪委干部兼职纪检之外的大量工作,和村干部工作联系接触比较多,都是熟人老相识,监督起来、问责起来拉不下情面,导致监督执纪效果大打折扣;有些村里虽然设立了纪委,也是形同虚设,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村民民主监督乏力,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都是村两委领导下的村级组织,有的成员则是由党员干部兼任的,这样的民主监督,有名无实,导致群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落实,参与权没有得到落实,监督权也没有得到落实。
2.2.6 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持续多发。
近几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两个上升的势头。一是绝对数量上升,二是处分农村党员干部的人数占全国处分总人数的比例上升①。有的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堕落、眼里没有法纪,在开展工作时胆大包天,村级集体大小事情自行拍板说了算,不作为、乱作为。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背弃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誓词,把党纪国法抛在脑后,做出和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相背离的事情来,利用为群众办事机会索拿卡要,接受礼金礼品和吃请,把群众赋予的公共权力当成自己谋求利益的工具,在征兵入伍、农村土地承包、土地征收、土地出租、土地转让中大搞权钱交易,大肆侵占、截留、挪用农村土地安置补偿费、转让承包补偿费以及转移支付、退耕还林等上级拨付的各项专项资金。有的在宅基地划分、农用物资供应、计划生育指标分配、山水林田承包等工作中利用职权,为亲朋好友谋利。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虚列项目支出,套取现金占为已有,想尽一切办法侵占集体财物。一些农村基层的工程项目承包随意性非常大,村级“三资”处置透明度不高,导致群众对党员干部极度不信任,从而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江泽民曾指出: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环境中,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乘虚而入,侵蚀着党的肌体,和平演变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形成了现实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确有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一部分党员干部经不起考验,头脑不清醒,立场不坚定,甚至有的违法乱纪,腐败变质②。
2.2.7 部分农村基层纪检组织存在软弱涣散问题。
有的乡镇纪检机关工作人员没有配齐配全,只配有纪检书记,没有配备纪检专职干部。有的乡镇片面认为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纪检工作并不是很重要,因此让纪检干部兼职纪检以外的大量工作,许多会议都要求纪委参加,许多事情都请纪委介入,而对纪检工作只是随便应付,导致纪委成了“万金油”、“挡箭牌”,纪检工作难以收到成效,“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现象是屡见不鲜。有的乡镇纪检队伍不稳定,纪检干部换动比较频繁,上岗前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也很少钻研业务学习,业务能力不突出,办案水平不高,在案件调查中怕得罪人,不敢碰硬,难以打破人情面,导致案件查办难以突破。有些农村基层乡镇纪委办公设施条件较差,不少最起码的办公和办案装备没有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了纪检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带着“你认为影响农村基层纪检组织战斗力的一条最重要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深入湾里区两个乡镇进行询问调查,调查情况见表 2.8:(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