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3)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6 共979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合肥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研究
【第2部分】合肥智慧城市构建探究绪论
【第3部分】 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
【第4部分】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5部分】合肥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对策研究
【第6部分】推进我国智慧城市的策略分析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三台合一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政务信息共享和人口、法人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系统、应急联动、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等一批重点行业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重大项目不断深化。网上采购、数字化医院、网上图书馆迅速普及应用,信息惠民工作初见成效;启动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建设“合肥通”卡工程。应用领域涵盖了合肥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公共交通以及一些公用事业缴费、小额支付等领域。可在全市所有公交车、部分出租车上进行刷卡消费,可通过银行的营业网点缴纳自来水、燃气、供热费用,可在合家福、鼓楼、CBD等大型超市营业网点进行卡内金额消费。未来将覆盖全部出租车、旅游景点、停车场以及大中专院校内部的消费。

  (3)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自2004年我市成为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省85%,产值突破800亿元。主要涉及软件、系统集成、现代平板显示、电子元器件及微电子等,全市涌现了科大讯飞、四创电子、美亚光电、安徽量通、合肥京东方、合肥海尔信息、科大立安等一批龙头企业。电子信息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2家,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58家,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25家;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家;2011年专利授权数715件、发明专利授权34件;合肥高新区形成了软件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合肥被国家批准为公共安全信息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4)重点任务和示范工程稳步推进目前,我市正在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建设工程,公共安全信息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国家科技与金融融合试点建设、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等。

  2.4.3智慧城市己启动工作内容

  通过“十一五”在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合肥市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方面奠定了一定基础。成立了 “数字合肥”建设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合肥市委市政府编制了合肥“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方案,方案强调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为重点,以重大示范工程为牵引,推动“智慧城市”

  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融合方发展,提升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着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打造“智慧产业”

  通过规划引领、典型示范、项目实施、平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两化融合示范城市。

  建设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依托国家、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及各类工业园区,加快形成引领区域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建成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大力培育发展高端信息服务业。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产业的需求,鼓励企业利用智慧城市发展平台自主创新,研发更多的新产品。

  2、着力创新公共管理和服务模式,构建“智慧政府”

  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以方便市民、企业办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效率为出发点,依托电子政务专网建设集中统一的区域性电子政务云平台,实现政务信息共享,促进业务协同办理。

  3、着力推进“智慧生活”,建设“幸福合肥”

  全方位完善城市居民信息服务。从服务市民角度出发,加快推进广覆盖、易使用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出行信息化示范工程,以“智慧合肥”推动人们行为方案、家居生活方式、交通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向智能化、低碳化方案发展,让市民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个性服务。

  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应用。进一步完善各种公共福利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信息化支撑。

  加快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建设。使市民实现远程挂号、电子收费、电子病历以及远程医疗等高科技方法,让市民看病更便宜。

  构建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公共平台。整合全市各类优势资源,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校际共享及向社会开放;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与学习体系,提供各种教育信息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数字出版社等建设,健全文化信息共享管理运作机制,促进信息技术在保护民族文化、打造精品文化、传播优秀文化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为“文化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应用系统建设,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务,提高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水平。

  构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完善手机、网络、数字电视、一卡通等新型电子支付渠道,推广在水、电、气、热、通讯、票务、数字电视、购物等领域的应用,为是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

  构建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体系。推广农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完善农村财务、资产、土地、水资源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三农”管理数据和信息共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情检测、农产品品质检测、农产品市场预警检测、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建设一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示范基地。鼓励和引导乡镇(街道)、行政村建立村务综合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全面扩大农村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实现网络到村、信息入户,缩小“数字鸿沟”.

  4、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智慧合肥”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通信网络建设。加强对光纤管道、基站铁塔等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应用和规划反管理,强化资源整合,实现信息通信基础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下一代新兴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加快建设高端数据中心、大型托管中心、网络运营中心等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将宽带提速普及作为优先发展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信息区间网络,实施光纤到户,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逐步实现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的IP化、宽带化和全光化。加快“无线城市”建设,重点在党政机关、医院学校、交通枢纽、商场酒店、体育场馆、娱乐休闲等公共场所部署Win热点,为市民提供免费无线接入服务。

  做好IPV4向IPV6过渡转换工作,全面改造网站和互联网服务商,更换或升级路由装置及其他网络交换设备,幵展IPV6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

  推进我市国家级“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加快有线数字电力网络建设和整合,鼓励支持广电、电信业务想“双向进入”融合发展,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探索推进成效显着、特色鲜明的“三网融合”之路。

  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应用和发展。重点发展射频识别(RFID)芯片、智能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物联网中间件等技术,择优培育掌握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以生产制造、现代农业、现代物流、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推进物联网在经济领域普及应用。以公共安全、数字城管、食品药品监管、智能交通、智能家庭、智能电网、城市一卡通等为突破口,强力推进物联网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普及应用。

  规划建设先进、绿色、安全的全市云计算中心,全面提供存储、交换、备份等多种形式的数据服务。以需带动,以用促建,建立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应用示范平台,积极推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惠普在肥云计算基地建设,探索云计算应用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引导云计算产业规模化,促进信息化条件下高端服务业扩张发展。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应急响应处理和容灾备份平台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认证证书的使用和管理。制定信息系统网络语信息安全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强化技术设施管理。积极开展信息安全评估、等级保护等测评工作,推行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容灾备份、网络信任等制度。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