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常德市新型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6 共614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常德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探究
【第2部分】新型小城镇建设模式探析绪论
【第3部分】 常德市新型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第4部分】常德新型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第5部分】常德新型小城镇建设的对策研究
【第6部分】常德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分析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常德市新型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在国际城市化潮流下,全国城镇化行进足迹明显加快,常德市城镇化发展也取得了可喜成就。1949年,常德市城镇总人口约为23万,1978年达到47万。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8年撤区建市后,全市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薪新发展时期。1978年至1987年间,全市城镇人口由47万增加到77万,增长1. 64倍;1988年至2010年,全市城镇人口由77万增加到244. 73万,比1988年增长3. 18倍。2010年至2013年,全市城镇人口由244. 73万增长到270. 22万,比2010年增长1. 10倍。

  第一节发展历程

  根据行政区划,常德市现辖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临遭县、石门县、礼县,共6县2区,以及代管1县级市津市市,另外还设有经济管理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以及东山峰管理区。1983年末,全市建制镇仅21个,至2011年已增为106个(另设102个乡)。据2011年村镇建设统计年报,全市镇域面积16589. 88平方公里,镇域常住人口 447. 29万人,镇域户籍人口522.28万人;建成区面积236. 58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 76.28万人,建成区户籍人口 81. 12万人。已实现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全覆盖,管理人员共计2810人。城镇现有公共供水设施243个,综合生产能力为39. 25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总长度2673公里。道路总长度1458公里,道路面积达932万平方米,路灯13683盖(基),桥梁508座,绿化覆盖面积22. 19平方公里,绿地面积14. 17平方公里气总结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常德市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恢复徘徊阶段(1978年一1984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幵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之后,农民成了真正独立的生产者,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广大农村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建房热”,农村小城镇建设由此开始恢复。同时,在获得了自己和家属的劳动力支配权之后,农民开始重视对自有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主动寻求多种多样的生产行业,以求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在这种背景下,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经济结构束缚逐步得以冲破,部分农民开始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部分地方农村工业(乡镇企业)幵始起步,这股新生生产力,更是有效地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但这一阶段,由于政府缺乏对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引导,小城镇建设城乡处于散漫和无序的状态。1984年,常德市取消人民公社,并从过渡性的“办事处”逐步设立乡、镇,全市共辖126个乡镇,其中建制镇48个。至此,农村小城镇建设逐步由无序走向有序,小城镇建设逐步从徘徊走向恢复。

  二、起步发展阶段(1984年一1990年)

  这个阶段,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客观上具备了小城镇较快发展的经济条件。加之政府对小城镇在促进产业聚集、带动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开始有了初步认识,并有意思地加以引导,进一步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常德市从1985年开始引导各级政府制定乡镇总体规划,到1990年先后有115个乡镇完成了总体规划,其中36个建制镇制定了发展规划。虽然这一阶段的规划主要是控制性粗线条规划,仅仅是对村镇的发展方向、道路网络、公用设施、村民住宅进行初步规划,却为小城镇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小城镇建设加以规范,为下一步小城镇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常德市的小城镇建设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速度也相对缓慢,1990年常德市农村城镇化水平仅为21.8%,比全国水平低2. 5%.

  三、快速推进阶段(1990年一2005年)

  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村镇规划标准》。湖南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推动小城镇建设的试行意见》更是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重点、改革措施等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为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态势,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企业素质明显提高,加之全市农业和工业消费品供给大大改善,进一步提供了小城镇规模快速扩张、迅速发展的有力条件。从1991年开始,常德市撤区并乡方案付诸实施,机构调整和人员精简进一步带动小城镇建设,全市小城镇发展到104个,大批成建制镇得到发展。据统计,200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28. 7%,年均提高0.81个百分点;建制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64. 7%,就业人口大多分布在二、三产业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第二产业在小城镇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日趋明显。

  四、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一至今)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部署要求,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中小城镇发展进程的加快,资金投入、规划管理、政策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向中小城镇开始倾斜,中小城镇规模日益膨胀,建设档次不断提高,盲目建设、无序发展的状况基本得到扭转,中小城镇建设已经初具雏行。到2009年底,全市县以下小城镇已发至到104个,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261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规模达到240万人,全市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 2%.2010年1月,《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发布,提出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一区三圈一带四轴”的总体空间结构?,常德处在“三圈四轴”的发展连接点上。2012年10月,《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颁布,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建设6个特大城市,常德位列其中.

  同年12月,《湖南省“十二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城镇体系?.常德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实现“一个翻番、两个同步”的发展目标,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城镇建设,突出统筹发展,优化城镇体系,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城镇化建设任务?.2013年7月,常德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加快城镇提质扩容步伐,增强城镇集聚和福射能力,努力形成城镇相连、交通便捷、就业充分、生态宜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一系列城镇发展大举措,对于推动和促进小城镇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小城镇的发展向着功能更加齐全、设施更加完善、作用更加明显的方向前进。

  第二节主要成就

  历数常德市小城镇发展历程,各种利好条件的共同作用为常德市小城镇建设带来发展契机,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

  一、初具规模

  得益于国家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战略部署,常德小城镇建设得以快速推进。从2005年至2011年,全市城镇化率从33. 5%上升到40. 6%,增长7. 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1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 5年间增加到236. 2万人。据统计,2012年底,市域内拥有10万人口以上的建制镇6个、5-8万人口建制镇7个、3-5万人以上人口的建制镇30个、1万以上人口的建制镇61个,1万以下人口的建制镇3个。其中,省级中心镇9个,省级特色镇14个,省级示范镇2个,国家重点镇11个,省级重点镇5个,市级重点镇7个。这些城镇建设成绩在全省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二、类型丰富

  近些年来,一批中心镇、特色镇快速成镇,相继形成了以灌溪、蔡家岗、祝丰、下渔口、蒋家嘴、新关、盘塘为代表的工业主导型建制镇;以热市、维新、壶瓶山、夹山、太浮、秀梅、灵泉、花岩溪、太平、码头铺、桃花源、草坪等为代表的旅游开发支撑型建制镇;以茶庵铺、三阳港、小渡口、复兴厂、陈家嘴、三盆河、石板滩、西湖为代表的农业发展型建制镇,以南北、金罗等为代表的边境贸易物流型建制镇,这些中心镇、特色镇的发展为培育整个常德市域的新型小城镇奠定了良好的发展经验。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