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廉政风险防范的相关理论
(一) 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1.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对在既定的组织目标下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或不良后果的不确定性。
2.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由为了达到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降低相关风险,而通过识别风险点等方式制定科学的策略,并由相关人员实施的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税务系统,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要以在日常处理税收业务、管理、廉政建设等各方面问题时吸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面的相关思想和经验,实现税务系统资源最优配置的理念、方法、工具的总和,是一个有机的体系。
(二)廉政风险防范的相关理论
1.廉政风险的概念
廉政风险,指的是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由于职业道德、思想教育,管理制度,监督考核等的不到位,在日常生活和公务工作等情况下发生腐败的可能性。可以说,每一个拥有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个人都具有存在廉政风险的客观性。
廉政风险是权力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它为创新预防腐败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廉政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就是要最大限度的降低这种可能性,廉政风险防范则因此而成为预防腐败的一种具体工作方法。
税务系统的廉政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税收政策法规、实行行政管理职能或履行法定职权等的过程中,不履行、违法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由于职业道德、思想教育,管理制度,监督考核等的不到位而出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失职渎职等行为,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纳税人合法权益遭到损失,从而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后果的可能性。目前,导致税务系统的廉政风险出现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制度机制等不健全的因素,也有监督不力,追究不到位问题等等。
2.廉政风险旳类型
廉政风险具体来讲有五种类型。分别是: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下面是这五种风险类型的具体概念。
思想道德风险:指自身思想道德方面原因导致的思想意志不坚定,妥协于个人的私欲或小团体利益,从而违反职业准则,从而造成个人权利运行失控,导致行政行为的运行结果发生偏移,从而使权力运行对象的利益得不到公平公正待遇的不廉政行为的可能性。
岗位职责风险:指工作岗位本身具有的风险特性。具体是指由于工作岗位存在的特殊性,外加思想道德、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多方面作用,从而造成的相关岗位人员权力运行不当,而出现不廉政问题的可能性。
业务流程风险:指由于实际工作中业务流程各环节之间衔接不利,缺乏有效的相互制约、制衡的监督内控机制,造成相关工作人员出现不廉政问题的可能性。
制度机制风险:指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覆盖不明确,制度中的工作细节考虑不完善,缺乏相关的制约、制衡机制等而造成相关权利运行的工作人员自由裁量空间较大,从而造成权利的实际运行中出现的行政运行行为失控,从而发生不廉政问题的可能性。
外部环境风险:指为权力运行的对象出于自身利益等原因的考虑,对权利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利益等方面的诱惑或施加非正常影响,从而导致相关人员在权力的实际运行中出现的行政运行失控,从而发生不廉政问题的可能性。
3.廉政风险点
廉政风险点是指在实际的公共权力运行中产生廉政风险的具体岗位或缓解廉政风险点的出现多是由于教育跟不上、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和权力运行涉及的工作人员不因思想道德不达标等造成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廉政风险点在实际的权力运行中出现的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与其相对应的廉政风险也是不断变化的。
4.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针对权力部门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化中的腐败问题,采取前期预防、中期控制、后期处置等措施,依托计划、执行、考核、修正的循环管理机制,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查找出权力部门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廉政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在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对廉政风险实施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