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交警服务型警务系统优化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19 共4482字

  第 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政府本位、注重管制和过度干预是我国传统行政的基本特征。这一治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为适应这一特殊时期,政府致力于推进服务行政是必然选择。

  所以,在我国政府强调服务理念,致力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背景下,公安机关包括交警系统作为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也必须强调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为社会和人民供应满意的公共安全产品。创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警务应当成为警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

  2003 年,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魏永忠教授首次提出"服务型警务"这一概念,并撰文指出"公安行政管理在权责上应确立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理念、公安行政管理的实际运作应确立从以权力为中心向以规则为中心转变的理念、公安行政管理的目标应确立从追求管制效果转变为强调服务效能的理念、公安行政管理在运作上应确立从暗箱操作向透明行政转变的理念。"这一概念明确了服务型警务建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理念,并指出了其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学者从其他的角度来解读:建设服务型警务,就是公安工作价值标准就是服务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从新中国建国之初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国警务模式以"专政型"警务为主;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 我国警务模式以"管制性"警务为主;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警务模式以"管制型"与"服务型"相结合为主。2002 年 3 月,公安部在杭州召开了全国派出所工作会议。会议上,提出在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公安机关工作的性质应当更加突出强调预防职能和服务职能。会议上同时安排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坚持以服务为导向。此次会议调整了未来一段时期全国公安工作重点方向,这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中国警务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缺乏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各地市在实施服务型警务的过程中均不同程度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非警务活动过多导致打击犯罪的能力减弱,对服务意识的理解片面弱化执法效果导致民警执法时遭遇暴力抗法而受伤甚至牺牲,现行制度不够完善服务不能深入群众,警务机构自身设置不合理导致警力不足等等。

  我国当前服务型警务的建设尚在理论与实践的双探索阶段,理论方面缺乏成熟系统的理论体系,实践中也没有可推行的成功案例,学界也在服务、制度、效率等方面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研究普遍不够深入或过于空泛,可行性比较低,致使我国服务型警务的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在本文中,作者运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以及服务型政府这些理论里的有关理念,结合建设交警系统服务型警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致力于寻找可行性及有效性较高的解决方案。

  一切事物发展和进步的先导是转变思想观念。本文将重点从服务型政府大框架下的如何理解服务型警务内涵、当下"管理"型警务向服务型警务转变现状和构建服务型警务的思路及措施等几个方面,在已有的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地方交警系统构建服务型警务的基本情况,探寻当前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构建服务型警务的道路。

  1.2 研究意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发生了由传统公共行政向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重大转变,这里说的新公共管理就是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采取管理主义即"市场化"运作模式来应对工业时期管制政府的各种弊端。其后这一做法被众多国家效仿,这就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实践证明,"新公共管理"运动使得政府的效率、效能和服务质量显着提高。尽管这次"市场化"的改革有很大的成效,但是却将公民简单当做顾客来对待,缺乏人文精神跟民主关怀,所以以美国公共政策学家罗伯特?B?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了批评与反思。治理体系中公民该占有的核心地位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得到强调。

  自张康之在国内首先提出了"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后,政府机制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纵观历史,警察职能定位转变与政府职能变革有紧密的联系。而现阶段,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职能变革的基本目标,公安机关作为政府部门的组成部分也必将进行相应的转变,由管理型警务向服务型警务的方向转变。在政府向服务型转变的当下,警务模式转变的研究就显得迫在眉睫。在我国积极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同时,各地在构建服务型警务上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并取得了显着效果。尤其是近年来各项警务改革均以服务社会为中心,确立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指导思想,改善了警民关系,提升了警察形象。但是在这些警务改革过程中也随之涌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占用警力资源的非警务活动过多、警察职责权限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对服务意识的片面理解弱化了执法效果、公安机关组织结构没有顺应模式转变而改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不断地在继续实践服务型警务和研究服务型警务过程当中得到改善、提升。

  怎样顺应正在变化的行政环境,怎样对已有的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顺应我国国情,怎样解决服务型警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警务的创新对策,这些正是本文的研究和写作的思想基础。

  1.3 研究现状

  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最早提出了"服务型警务"这一概念,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国学者在学习借鉴了国外理论及实践成效后,开始着手研究这一改革在中国发展的模式,并在西方国家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发展。"服务型警务"研究方面各个国家的思路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导致。但是大致都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即服务型警务的定义,实施原因以及构建思路。

  第一个问题是服务型警务该如何定义。英国内政大臣罗伯特?比尔最早提出的"比尔原则"暨现代警察九条警务原则中就有关于警察平民化的论述,要求警察要与公众保持联系,警察就是全职服务于公众的,明确了公众对警察工作的满意度对警务工作的重要性。

  20 世纪 70 年代社区警务兴起于美国,兴盛与英国,70 年代后西欧国家纷纷效法,警民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90 年代后,英国政府公布了《警察服务宪章》,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用以公众为导向的服务部门来定位警察机关。以上这些都是"服务型警务"的概念孕育的雏形。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引领的政府改革国际形势驱动下,我国也紧赶运动热潮,提出构建服务型政府。本世纪初,我国学者张康之、刘熙瑞等学者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理论,这一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研究。警务模式在"服务型政府"提出后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但是该创新模式尚未成熟,其定义在警学界也是有多种看法,至今没有达成统一共识。

  第二个问题是探讨"服务型警务"模式出现原因。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支持和实践需要这两个方面。理论支持主要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英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我国的学者在理论方面大多是对国外的理论成果进行借鉴和基于此基础上的一定程度的创新。理论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服务型警务模式的进程,国内外在实践需要方面的情况虽各有特色但基本相同,大部分都是为了转变警务理念、完善警务制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减轻和尽量消除管理型警务带来的弊端。

  第三个问题是寻求服务型警务模式有效性和可行性。国外的常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将公民列为警务活动的关注焦点,致力于公安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增强公众对警察的信心。二是通过实现警务理念的现代化及警用装备的现代化,提高警务活动的效率,节约警力资源。三是引入"警务大家庭"概念,通过整合、协作等方式促进警务社会化,实现警务服务无缝隙覆盖。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积极实施"服务型政府"政策,推行"服务型警务"模式,学界也对如何走服务型警务之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管理系魏永忠教授指出,首先要对公安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其次要加大警务机制与制度创新力度。再者要大力推进警务公开,推行阳光型警务。目前,国内学者大都是从组织机构、体制制度、责任权限、服务措施等方面研究探讨如何解决实施服务型警务模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由此可见,本文研究的良好基础就是国内外相对全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然而,随着全国各地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还必定会有更多的现实问题产生。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深入分析阻碍原因,从而探讨切实可行的构建服务型警务模式的思路与措施。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论文研究思路

  首先,通过走访群众以及民警、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我国"服务型警务"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问题存在原因和发展阻力进行分析,为警务模式的下一步改革提供借鉴。

  其次,对当代世界范围内关于服务型警务比较成熟的理论观念进行归纳梳理,形成本文的理论基础。

  最后,结合我国地方服务型警务的试点实施情况,描述试点工作的背景,取得成效及遇到的问题等,提出健全服务型警务的可行性思路与措施。

  1.4.2 论文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写作本文需要查阅大量与本领域相关信息书籍,作者充分利用自身职业优势,积极获取文献资料。本论文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着作、期刊论文、硕博论文、报刊资料以及公安内网相关研究资料。

  2.社会调研法。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自身职业优势,结合从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当前实施服务型警务的具体情况深入调查,通过走访群众以及民警的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本文撰写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来源。

  3.案例分析法。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又可以反过来补充理论之不足,而案例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本文通过国内外服务型警务的实施案例分析总结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供实践基础。

  4.系统分析法。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这个大框架中分析"服务型警务"构建,强调作为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组成部分的"服务型警务"的重要性。

  1.4.3 基本框架

  本文通过对"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的研究,论述我国服务型公安机关的内涵和具体内容,并通过对日照市交警系统建设服务型警务的基本情况的分析,以案例分析方式,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服务型警务构建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最后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本文共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论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对构建服务型警务的有关背景进行了分析。同时确定了研究方法、方向和研究思路。第二章是理论分析。主要是分析了服务型警务概念,并列举相关理论以及它们可能造成的影响。第三章是国内外服务型警务模式构建的经验借鉴。列举了国内外的警务改革经验,以及对服务型警务模式构建的启示。第四章论述构建服务型警务模式的探索实践。主要是结合日照市交警系统构建服务型警务成效进行分析。第五章论述构建服务型警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是结合国内实践经验及日照市交警系统实践经验对存在问题进行论述并分析原因。第六章讲的是发展服务型警务的措施是实现警务现代化、法治化、社会化、民主化。并通过具体措施如改革警务体制、建设有限警察、第三方警务、引入文职警察、完善绩效评估、完善法律规定等方式对服务型警务构建的实现进行探索。

  其后为结束语,对论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论文后附注释、参考文献,对文中加以引用和参考的文章、专着逐一列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