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结论
通过对公益类青年自组织的调查发现,这类青年自组织最初大多由少数几个在公益事业方面志同道合的青年人自发兴起,他们通过网络、媒体、朋友等各种渠道了解到需要帮助或关注的公益性事件,然后根据救助对象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做一些个人能力范围之内的救助行为。随着公益活动逐渐增多,社会影响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其中,其活动频率随之增加,活动规模也日渐扩大,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固定的群体。
公益类青年自组织是青年群体按照自身心理需要和精神追求而形成的自发的,依托网络发展而兴起的青年组织。这些组织没有正式注册,但以其公益性突出的活动内容和不设门槛、自愿参与的活动方式,吸引了大量青年人参与其中,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通过菏泽公益类青年自组织产生的背景研究,来认识当前公益类青年自组织发展中存在那些问题,并提出了引导公益类青年自组织理性发展的对策,为菏泽市党委、政府后期制定更为有效的应对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论文对菏泽市公益类青年自组织进行分析研究,全面把握了菏泽现有青年自组织现状、特点、发展情况和规律,这将有利于促进相关主管部门切实了解当代青年的心理需求特点,优化现行公益类青年自组织的政府宏观控制,同时有助于青年自组织的内部管理、互动协作的科学性及合理化,促进菏泽市青年群体的心智健康成长。
目前国内外对于公益类青少年社会组织的实例研究较多,理论研究较少,政府体制中管控的公益类青年社会组织的研究多,非体制内的研究较少,相关理论研究亦然任重而道远。
在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菏泽市的部分规模和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公益类青少年社会组织进行实例调研,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探讨,总结了当前菏泽市乃至全国公益类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和意见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陆平。我国青年自组织的现状调研[J].理论前沿。2008(24)。
[2]董悦、李凌云、唐洁秋。青年自组织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8(03)。
[3]李芳、张朝霞。青岛市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及制度保障[J].东方论坛。2011(03)。
[4]何跃、于兴悦、林丛羽。国外青年自组织现状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0(02)。
[5]李晓南。青年自组织常见形态与特征研究[J].学理论。2010(19)。
[6]马素伟、何跃、易炳翀、郑梦颖。青年自组织能力的有机构成及其建设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7]共青团浙江省委课题组、鲁俊、卢旺忠、王小章。论我国青年自组织状况与发展--浙江省青年自组织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01)。
[8]马春雷。青年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及其引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7(11)。
[9]何跃、郑梦颖。公益类青年自组织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10]任浡。上海青年自组织研究简述[J].世纪桥。2009(15)。
[11]刘丙元。论青年自组织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微环境的优化[J].中国青年研究。2014(05)。
[12]韩德强。浅论青年自组织的兴起、特征及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
[13]何跃、马素伟。 青年自组织国内研究综述[J].青少年研究 (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01)。
[14]谭建光、张文杰、袁建。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年自组织--来自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03)。
[15]叶昌友、王玉春。青年自组织与公民文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06)。
[16]石国亮。当今世界青年组织的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
[17]李晓南。青年自组织与公共文化发展[J].辽宁经济。2010(11)。
[18]胡皓、楼慧心着。自组织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19]吴彤着。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0]王名编着。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1]David Armstrong, Valeria Bello, Julie Gilson. Civil society and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he role of non-state actors in global and regional regulatory frameworks[M]. London:Taylor & Francis, 2010.
[22]Shakuntala Naik.Government-NGO Interface in Development Management[M].Surendra Publications, 2010.
[23]Jeffrey Atkinson, Martín J. Scurrah, Jeannet Lingán et.al.Globalizing social justice the role of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n bringing about social change[M]. New York:Palgrave Mac Millan, 2009.
[24]余坤明。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行政权边界外的自组织[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5]施海燕。社会转型期政府对新兴青年社团管理的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26]马兰世。新时期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完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
[27]杨东波。山东青年自组织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8]卢宪英、韩恒。非营利组织前沿问题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
[29]马庆钰。社会组织能力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30]孙伟林。适应转型期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培育公益慈善组织[J].社团管理研究。2012(01)。
[31]王浦劬、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2]徐祖荣。善治图景下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组织的互动[J].社团管理研究。2011(10)。
[33]叶昌友、王玉春。青年自组织与公民文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06)。
[34]孙伟林。适应转型期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培育公益慈善组织[J].社团管理研究。2012(01)。
[35]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国外青年与青年工作 2009[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
[36]闫加伟。草芥:社会的自组织现象与青年自组织工作[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