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我国慈善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6 共632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我国慈善文化发展问题研究
【第2部分】中国慈善文化建设分析引言
【第3部分】慈善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第4部分】中国慈善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5部分】慈善文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6部分】 我国慈善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7部分】慈善文化在我国的发展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慈善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在慈善文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自己优秀丰厚的传统慈善文化资源,宣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中的精华,使慈善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可通过请学术专家和慈善人士定期向群众宣讲慈善理论,并组织相关活动,有机地将国学慈善的理念与培育市民良好道德风尚和友爱互助精神相结合,大力倡导全民慈善理念,使慈善行为成为更多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2. 慈善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发展慈善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实践形式,有助于发扬我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新风尚,积极构建慈善文化,用爱和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慈善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弘扬慈善文化,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一种每个市民都能够有所遵循的共同价值准则。各级慈善组织要按照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广泛传播慈善文化,普及“人人可慈善”以及“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使慈善文化在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目标指引下有序发展。

  3. 慈善文化与社区文化相结合人文关怀的重心在基层。慈善事业是一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关心、支持和参与,让大众参与慈善,让慈善惠及大众,建设慈善文化需要社会中多数成员整体的慈善意识觉醒和慈善文化活动的普及,以基层特别是重点的社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如何得到大力推进,对于慈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尤显重要[22].在社区内广泛开展慈善文化的宣传活动,不断推进慈善文化进社区、进楼组、进家庭、进课堂、进超市,弘扬慈善文化理念,增强社区市民的慈善意识,通过发展楼组的慈善事业,改善邻里间的关系,进邻增里间的友谊,在家庭、邻里、楼组、社区和谐的基础上,进而由近及远、有亲至疏、互助互利、奉献爱心,在社区内举办社会公益活动,比较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也能得到更多的赞助与支持[21].当前,我国浙江、广东、江西等地区慈善事业发展较为迅速,己经有不少乡镇、街道,成立了民间慈善组织,尽管这些组织在运行机制、资金筹集、发展模式方面还不够规范,但他们相互交融构筑了慈善救助网络雏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4. 慈善文化与宗教文化相结合不论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都有弃恶扬善,悲天悯人、扶贫济困、救苦救难的思想内容,宗教教义蕴含着丰富的慈善理念,如佛教提倡“慈悲为怀”,道教提倡“济世利人”,伊斯兰教提倡“普慈特慈”,广大穆斯林遵循和实践着“自愿的施舍”的基本义务,特色明显;天主教和基督教提倡“作光作盐”,基督教从事艾滋病的防治宣传,反响良好。宗教团体联系大量信教群众、涵盖社会各个阶层、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各教有自己的慈善特色,发挥智力优势,净化人心,促人向善。宗教界开展宗教慈善事业是积极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育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互助互爱、扶贫济困的良好道德风尚,更好地展现和提升宗教界的良好形象。宗教界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由来已久,有很多独特优势,要积极引导宗教界以宗教特有的道德感召力,广泛联系信教群众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发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关怀社会、服务大众的传统美德,力所能及地参与助学赈灾、养老恤孤等慈善救助活动。

  5. 慈善文化与精英文化相结合新时期要充分发挥公众人物、道德模范、精英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我们首先要清晰明确那类人员属于公众人物,那类人员属于道德模范,那类人员属于精英人物。一直以来我们都狭义地认为,名人、明星才属于公众人物,其实通过我们细致地分析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属于各自领域的公众人物,在政府机构,政府官员在人民群众中就是公众人物;而在企业中,领导干部、企业主管就是职工群众眼中的精英人物。道德模范是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准则,在社会活动中以自己的言行推动着社会文明进步的人。要不断加强精英人物、道德模范投身慈善活动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努力搭建公众人物、精英人物、道德模范的慈善活动实践宣教平台。精英人物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慈善机构要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推动慈善事业、慈善文化健康积极发展[23].

  6. 与西方先进慈善文化相结合在慈善文化的普及率及慈善活动的公众参与度等方面,中国慈善事业与国外相比有着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之所以繁荣发展,是因为在西方文化理念上,对市场和财富的价值相当重视,有着超越世俗功利的价值信仰,为慈善事业提供着深厚的文化土壤[26];在激励与制约机制方面,能够为激发人们的慈善行为提供高尚的精神动力和现实的利益动力,让慈善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对于慈善组织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方面,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和公开透明,有助于树立社会公益组织的公信力,让人们放心从事慈善行为。我们要积极与世界先进慈善理念接轨,学习西方慈善文化的进步方面[25],学以致用,更好地发展我国慈善文化,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慈善文化必将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

  (三) 认真总结,不断探索,建立慈善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1. 加强慈善文化建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已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社会发展规划,要建立健全由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文化、广电、民政、教育、慈善机构、重点企事业单位以及新闻媒体参与的慈善文化建设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媒体推动、社会参与、各方配合的慈善文化建设新格局。国家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应当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例如减免税款、创办慈善基金会[27]、鼓励创办民间慈善机构、完善慈善组织相关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等[28],近年来,国家对慈善事业重视程度逐渐加大,2014 年 11 月 24 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新时期发展慈善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在《慈善法》出台前,建议政府先行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解决慈善捐赠、救助、投资、监督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关的法规,使各种慈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积极推进“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设[29],推动慈善文化健康发展。

  2. 加强慈善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各级慈善机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加强慈善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先进的慈善文化理念对慈善事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在这方面,我们要总结取得实效的慈善文化活动,加强和改进慈善活动经验的探索研究,形成新的、丰富的理论成果,为加强慈善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持。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对慈善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充实,不断加强慈善队伍的自身建设,做到科学践行、一心慈善,关注民生、激情奉献,携手慈善、共创和谐,不断推进慈善文化的发展。

  3. 尝试开启慈善回馈机制慈善回馈机制强化社会成员的精神满足和价值实现,应注重与媒体合作,做好宣传文章,提升参与者的公众形象,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参与慈善事业的幸福与快乐,一方面符合“善有善报”传统慈善理念;另一方面也可结合各地实际,设立与慈善有关的奖项,定期表彰在各公益慈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机构及项目,能够激励更多的人投身社会慈善活动,使慈善文化得到健康良性发展[30].

相关标签:文化建设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