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香港公立医疗管理对内地的改革启示
香港公立医疗的成功,和香港公立医疗体系的合理设计以及政府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密不可分。目前,内地的公立医疗正处于公益性改革阶段,使公立医疗回归公益本性,更好的服务民众,关键是要改革政府对公立医疗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这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因此,下面结合香港公立医疗的运行及管理体制的特点,对于内地公立医疗的改革做出相关思考。
4.1 建立医疗联网
当今的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特别是信息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各行各业。
香港公立医疗正是运用了信息科技的发展成果,将公立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医疗联网,让病患能够享受到更完善、周到的服务,同时给医生的工作也带来了方便,从而带动公立医疗的整体发展。因此,运用信息科技建立起医疗联网,将现有的公立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对我国目前公立医疗的发展是有帮助的。首先,建立医疗联网可以将当前“各自为政”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整合,使各公立医疗机构都能将自己的医疗资源加以运用,而不至于出现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而小医院资源浪费的情况。
其次,建立医疗联网,可以使一个地区的公立医疗机构形成一个具有层次的整体。即各医院将自己的特点发挥出来,如社区医疗只负责进行初级诊疗或康复治疗,大型医院可以负责少部分的初级诊疗,但主要负责提供手术治疗和住院治疗服务,专科治疗则由专科医院负责。这样的结构安排,让各公立医疗机构能够互相联系起来,方便政府部门的管理,也有利于实行社区首诊及转诊制度。
最后,建立医疗联网,既可以方便市民选择就诊的医院,节省就诊时间,又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医疗联网的建立,可以使市民有序的选择就诊的医疗机构,通过信息联网技术,市民可以在就诊前就了解医疗机构的资源使用情况,选择人较少的机构进行诊疗,避免耽误就诊时间。医生也可以通过医疗联网了解一些病人的基本情况,减轻了工作负担。
4.2 健全管理体制
香港的公立医疗管理体制,政府只承担创办公立医疗机构的职责,对于日常主要的监管工作交由独立与政府和医院的第三方组织医院管理局完成,较好的处理了政府以及其所创办的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使政府管理的难度降低。同时,为了保证监管质量,政府将管理体制进行完善,设立了区域咨询委员会以及37医院管制委员会,分担公立医疗的管理责任,使主要管理机构医院管理局负责统筹管理,而区域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本区域内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管理,对于医院服务质量的监督则交由医院管制委员会负责。合理细致的管理职责的划分,使公立医疗管理工作的各管理主体能够各司其职,较好的完成管理工作。
中国内地在改革公立医疗的进程中,可以将香港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为改革蓝本,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医疗管理体制。因此,首要的任务就是明确政府的职责,将政府只定位于公立医疗的提供者。至于监管职能,可由独立于政府的职业化管理部门完成,如效仿香港成立专门管理公立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局或者发展社会组织,履行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管职能。当然,为了保证监管的有效性,给予监管部门以行政支持是有必要的。其次,对于具体监管职权的划分,政府卫生部门可以主要负责制定公共卫生及公立医疗发展的计划及政策,具体运行及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监管职权可交由专业的管理部门或医院行使,政府部门负责监督。这样的职责划分可减轻政府卫生部门的监管压力,同时使公立医疗的管理体制更为完善细致。
4.3 完善管理机制
香港公立医疗的成功,和管理机制的完善也密不可分。首先,香港政府对于公立医疗的制度支持机制设计细致,从公立医疗的整体发展规划,到医护人员的具体服务规定,政府都设立了相关的法律条例,使公立医疗监管主体有法可依。
其次,香港政府对公立医疗的投入足以支持公立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行,据香港官方数据统计,近年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资金达到公立医疗机构日常开支的90%以上,充足的政府投入使香港公立医疗可以更好的围绕公益性展开服务工作。
再者,公立医疗监督机制方面,不仅有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联合监管,社会组织的加入更加大了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使得公立医疗机构稳定有序的运行,公立医疗水平也逐步提升。
内地在改革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可以将香港的经验结合内地的特点加以运用,首先,完善制度支持机制,对管理公立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的立法进行细致划分,根据公立医疗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补充立法,使执法主体有法可依;其次,逐步增加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变现有公立医疗机构的医药补偿机制,使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彻底回归公益性,同时改善农村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最后,鼓励社会组织及民众加入到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督中来,形成多元化的监管主体局面,加大对公立医疗运行的监管力度。只有在制度支持机制、投入机制、监督机制得到全面的完善后,政府对公立医疗的监管工作才能够有效的展开,整个管理体制和机制才能互相配合发挥作用,保证公立医疗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