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行政单位劳务派遣人员的管理策略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18 共379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行政机关劳务派遣员工管理模式探讨
【第2部分】行政部门劳务派遣工的管理问题研究绪论
【第3部分】行政机关劳务派遣概述
【第4部分】我国行政机关劳务派遣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5部分】行政机关对劳务派遣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第6部分】完善行政机关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的对策
【第7部分】 行政单位劳务派遣人员的管理策略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6 章 结论

  完善行政机关劳务派遣员工管理制度对行政机关、劳务派遣人员以及社会公众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行政机关来说,利用管理控制理论作为指导对劳务派遣员工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倒逼行政机关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优化现有的单位内资源的配置,调动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将现有的劳务派遣岗位进行清理。具体来说就是规范对现有的劳务派遣员工的招录和日常管理、激励制度,提高行政机关劳务派遣员工的履职能力,促进整个行政机关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确保劳务派遣员工在代表行政机关履职时,能严格做到依法办事,间接维护了政府的形象,增强了政府公信力。

  对广大劳务派遣员工来说,提升行政机关对劳务派遣人员的管理水平,可以充分体现劳动法律法规中同工同酬的立法精神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以人为本的宗旨,确保其得到全面发展,享受应有的劳动权益,促进整个组织内的劳动关系和谐。

  对社会广大公众而言,要避免遇到类似“延安城管打人事件”的再次发生,首先要督促行政机关提升对劳务派遣员工整体队伍的管理。因为虽然这些人员并非正式编制公务员,但是聘用他们的经费也是国家的财政拨款,也是来自广大纳税人支付的税款,广大劳务派遣人员从事的工作也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政府的服务。所以公众有权要求行政机关对这类经费的使用和该类劳务派遣群体的招录管理做进一步规范,方便社会对其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

  [1]王丽平,何非,时博。劳务派遣:基于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曹可安。劳务派遣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东方法治文化研究中心等组编。劳务派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杨君茹。企业文化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彭未名,邵任薇,刘玉蓉,朱志惠。新公共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6]陈天祥。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丁薛祥。人才派遣理论、规范与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8]涂淼,王博,张红。管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9]杜栋。管理控制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付麟,闻效仪。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57-159.
  [11] (日)加藤弘之,丁红卫。日本经济新论:日中比较的观点[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12] (法)亨利·法约尔著。周安华,林宗锦,展学仲,张玉琪译。孔令济校。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二、中文期刊和报纸。

  [1]孟琳。××公司劳务派遣员工满意度现状分析[J].现代商业,2013,(20)。
  [2]潘颖。从心理契约角度提高派遣制员工满意度[J].中国水运,2012,(09)。
  [3]苏慧文,刘洁。新形势下劳务派遣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4]全总劳务派遣问题课题组。当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调查[J].中国劳动,2012,(05)。
  [5]王永遐,刘锋,吕小柏。电子商务企业劳务派遣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5)。
  [6]李天国。对日本劳务派遣法制定过程的考察[J].中国劳动,2002,(10)。
  [7]王继远。公部门劳务派遣替代政府编制外用工的应用及其立法[J].西部法学评论,2012,(6)。
  [8]杨云霞,黄亚利。公共部门临时工的身份冲突--对 88 份文本的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12)。
  [9]王丹。国内外劳务派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33)。
  [10]李鹏。健全与完善劳务派遣用工形式[J].人力资源管理,2013,(01)。152.
  [11]仵秀琦。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完善[J].河北法学,2009,(4)。130-136.
  [12]董福荣,王海波。劳务派遣的特点、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学习与探索,2012,(12)。
  [13]胡锦阳。劳务派遣及其发展趋势[J].企业导报,2009,(4)。
  [14]黄其蔚。劳务派遣扩大化的动因分析及其规制[J].社科纵横,2010,(2)。
  [15]叶愚。政府大量雇用临时工之弊值得警惕[J].财政监督,2013,(10)。
  [16]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2007,(06)。
  [17]熊林,周万琴。新时期基层政府临时工角色失调及定位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4)。
  [18]平力群。浅析日本《劳务派遣法》的沿革及其影响[J].日本学刊,2009,(3)。
  [19]潘悦。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概述[J].商业经济,2011,(7)。
  [20]杨方毅。惹事的都是临时工?[J].政府法制,2011,(31)。
  [21]侯力,于山梅。日本劳务派遣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6,(6)。
  [22]平力群。日本劳务派遣制度改革及其问题[J].日本研究,2010,(2)。
  [23]钱叶芳。劳务派遣规制强度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治研究,2012,(5)。
  [24]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02)。
  [25]石志毅。日本的临时工[J].企业管理,1985,(04)。
  [26]李伟。如何诠释当下的“临时工”[J].人力资源,2013,(7)。
  [27]李尚勇。发达国家劳务派遣用工规制[J].中国劳动,2011,(11)。
  [28]王继远。公部门劳务派遣的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探索,2010,(5)。
  [29]杜栋。管理控制的不同视角[J].系统科学学报,2010,(7)。
  [30]董克伟。“临时工”合法权益保护不能成为空白[N].中国改革报,2006-10-18-(005)。
  [31]卢洁。临时工的冷暖人生[N].科学导报,2012-3-19(006)。
  [32]郑莉、王娇萍。两千万劳务派遣工急需走出“身份怪圈”[N].工人日报,2010-3-8(002)。
  [33]冯华。“临时工”是什么工[N].人民日报,2012-3-15(017)。
  [34]傅达林。“临时工”的行政法考量[N].检察日报,2013-7-10(007)。

  三、中文学位论文。

  [1]张志华。DN 公司劳务派遣员工满意度诊断与提升策略[D].硕士论文。电子科技大学,2010.
  [2]杨功敏。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缺失及完善[D].硕士论文。重庆大学,2011.
  [3]尹艳娇。美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研究[D].硕士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1.
  [4]董雪。区域性银行劳务派遣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硕士论文。天津大学,2012.
  [5]张霓。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工的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1.
  [6]王小桃。劳务派遣员工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的研究[D].硕士论文。苏州大学,2006.
  [7]王弘钰。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工的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10.

  四、外文参考文献。

  [1]Willborn,Steven L.Leased Workers:Vulnerability and the Need for SpecialLegislation [J].Comparative Labor Law Journal. 1997,19(1)。
  [2]L.S.Sealy.Fiduiary Relationships,[J].Cambridge Law Journal,1962.
  [3]Bertil Holmlund,Donald Storrie.Temporary Work in Turbulent Times: TheSwedish Experience[J].The Economic Journal,2002,(112)。
  [4]Alison L.Booth,Marco Francesconi,Jeff Frank.Temporary Jobs: Stepping Stonesor Dead Ends[J]. The Economic Journal,2002,( 6)。
  [5]Stefano Gagliarducci.What is really bad in temporary employmen[tEB /OL].
  [6]Clyde W.Summers.Contingent 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ComparativeLabor Law&Policy Journal,1997,(3)。
  [7]Craig Becker.The Changing Workplace:Labor Law Outside the EmploymentRelation[J].Texas Law Review, 1996,(6)。
  [8]H. Lane Dennard, Jr,Herbert R. Northrup.Leased Employment: Character,Number, and Labor Law Problems[J].Georgia Law Review, 1994,(01)。
  [9]Michael S. Hale.The Employee Leasing Exposure and the Exclusive RemedyProblem[J].Det. C. L. Rev, Fall 1997.
  [10]Muneto Ozaki.Negotiating Flexibility:The Role of the Social Partners and theState[M].Geneva: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1999.
  [11]Hiatt & Lynn Rhinehart.The Growing Contingent Work Force:A Challenge forthe Future[M].New York:Lab Law.1994.
  [12]Mark A.Rothestein , Charles B.Craver , Elinor P.Schroeder ,ElaineW.Shoben.Employment Law[M].Minnesota: West.2004.
  [13]Robert N.Anthony , Vijay Govindarajan.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M].McGraw- Hill, INC.1998.

  致谢

  从硕士论文撰写开题报告、制定问卷调查提纲到初稿、修改稿、最终的定稿,历时将近一年半。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吴文艳老师。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我的论文写作从最初的分散无序到现在的层次分明。在整篇论文中,无论是基础文献材料的整理分类、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提炼,还是论文修改斧正,吴老师都给了我大量的意见建议。这些极其有效的指导,为最终形成这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其次,我要感谢在各相关行政机关单位中工作的同学和领导们。感谢这些同学和领导在我进行问卷调查工作时给予的帮助,这些帮助包括发放及收集劳务派遣人员的问卷调查,接受重点访谈等;再次,我要感谢一下填写调查问卷的诸多行政机关劳务派遣人员,感谢他们认真耐心地填写调查问卷,使我的论文有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最后,我要感谢一下我的家人,作为在职的全日制研究生,从专业学习到论文撰写期间,几乎都是占用日常节假日的时间。在这期间得益于家人对我的支持,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生的学习和论文撰写工作中。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