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平山县拦道石村旅游景观规划实施策略
旅游景观规划是一个完整的旅游系统活动过程,考虑旅游者的游览角度,整体策划旅游路线,引导旅游者进行舒适而愉悦的游览。因此,要制定合理的旅游景观规划策略,根据旅游景区当前的市场和发展机会,对旅游景观规划策略进行分析,以确定旅游景区的开发方向、发展远景、市场占有率等,明确旅游景区的开发价值,分析旅游景区的资源特质和资源变化趋势,尤其是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特色,为景区的生存发展提供有利机会;评估景区的内部景观资源结构和构成,分析内部景观资源的综合吸引力,根据特色景观资源和文化特征,规划区域旅游景观的核心吸引力,增强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4.1 平山县拦道石村旅游景观的生态规划策略--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相对于传统的大众旅游而言,是一种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完整为目的,以维护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为宗旨,并使旅游者亲自参与,体验生态旅游奥秘的特殊旅游形式[50].生态旅游得以开展的前提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立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因此,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既要保护生态旅游系统,又要提供给旅游者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通过近距离的接触自然,感受自然,体会自然环境的美好,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而更加热爱自然。除此之外,更有利于生态资源的保护[51].卸甲河主要表现为水体湿地景观,是拦道石村重要的生态空间,发挥着“生态轴脉”的功能,其生态功能是卸甲河的必备功能。从生态功能来看,卸甲河是拦道石村水源保护区,所承担的水源地、动物栖息、植物生存的生态功能更为突出;从拦道石村民的生活角度来看,卸甲河不仅是人们的生命之源,更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开敞空间;对游客来说,卸甲河是拦道石村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生态保护区表现为林地景观,包括生态防护林、风景游览林、自然保护林和生产经济林等,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护坡等作用。这些自然资源是旅游区的宝贵财富,它们的价值无法比拟。在旅游景观规划中,应注重调节景观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景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1.1 保护生态
在拦道石村的旅游景观规划中,应当强调生态优先,保留原有的滩地,保护卸甲河的自然岸线,注重自然环境的维护和培育。日益加剧的全球环境问题已迫使人们达成共识,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应注重维护和改善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适当修复原有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之处,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52].因此要保护拦道石村周围山地的生态性,维护山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各种设施顺应地形依山而建,丰富山地景观层次。对于卸甲河沿岸的旅游景观的规划,应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性,保护生态要素的多样性和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共荣。
在拦道石村旅游景观规划中,保护性生态设计主要是用于创建核心区、缓冲区以及活动区,并设置合理的路网结构和游线,引导旅游者在生态保护区域活动,方便旅游者接近生态区域边缘而不必进入区域内部,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活动,以避免人为活动干扰而造成生态破坏。
1 建立生态保护区
在生态保护区任何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干扰的活动都应该被禁止。建立生态保护区,充分保护现状,在对生态保护区进行旅游景观规划时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游览路线的设置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道路设置的越少、越窄,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则越大,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就会保持的越好,否则会影响生态环境自身的平衡,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基于满足旅游者游览需要而过分注重可达性以及各个级别的路网的贯通而设置的传统路网分级会对绿地基质造成不同强度的分割和破坏,因此在景观规划中需要建立缓冲区域,旅游者只能接近缓冲区域而不能进入核心保护区域,以防割裂基质的完整性。
2 建立生态游径
生态保护区内生存着许多珍稀物种,存在着许多独特的湿地景观、林地景观等,在这些生态区域内只有极少量的旅游活动可以在特定区域展开,以保持生态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而建立生态保护区的目的则是为旅游者提供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并接受生态教育的机会。
旅游区域内的道路系统具有组织空间、引导游览、构成景观等多种功能,通过道路规划,有意识地引导旅游者的行动轨迹。依据可达性、便捷性原则,在不破坏生态核心区域的情况下,对于人工游径的类型尽可能保持多样性[53].陆地道路系统包括一级游径(自行车游径)、二级游径(徒步游径)、三级游径(汀步游径)等,提供不同接近程度的道路,分级开辟步行旅游线路和专用道路,以方便旅游者自助式旅游。在修建徒步游径时,尽量顺应地势,形式以栈道、石板道为主。以不破坏自然景观为原则,力求简洁。
4.1.2 适应生态
在进行旅游景观规划时,除了要保护生态、补偿生态,还要适应生态。拦道石村旅游景观的适应生态设计,就要充分了解旅游景观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征。
生态适应性设计就是要尊重景观区域特有的地方性,满足旅游景观规划区域内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这种适应性生态设计主要表现在树种选择、地域气候、因地制宜等方面。
从景观生态学观点来解读生态适应的问题,则会认为生态适应是大自然发展进程中,各种生命与非生命的现象和物质相互适应的结果。就生态系统本身而言,生态系统自身的发展结果是相互适应的结果,它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一旦将人类视作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必然会影响甚至打破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因此,在旅游景观规划时,就应该遵循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将人类活动看成自然界演进过程的一部分,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寻求发展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1 树种选择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景观生命力的象征,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景观能够完善景观建设,衬托旅游景观特色。根据各自不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植物选择,是适应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植物选择时,要注重保持乡土特色(表 4-1),以增加植物种类,调整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的比例来丰富植物景观。同时,要根据树种的习性进行选择和配置,使其形成稳定的生态景观。
2 地域气候
地域气候决定着景观的四季变化。根据气候的特点,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项目,针对不同的季节赋予不同的主题。平山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节赋予景观不同的色彩变化,使整个区域活跃起来,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性色彩。在绿色生态的总体形象下,使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主题形象。四季休闲主题如:春季踏青祈福,夏季避暑垂钓,秋季收获劳作,冬季饮酒赏雪。
3 因地制宜
对于自然堤岸宜采取缓坡式处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保持自然景点的原貌,维持自然景点的原始性,不妨碍水体和河岸的物质交换。根据旅游者的亲水性与参与性原则,给予旅游者近距离接近水的便利,在沿河的不同地段,应该因地制宜地建造适当数量的亲水平台、栈道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设施的设立使游人更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在高水位的水陆交接地带,可采用垂直式驳岸,通过不同水位高差的变化规划出不同的游览感受。结合带护栏的观景台,可根据观景台的凸出距离,规划出错落有致观赏点,不仅可以使游人更亲近水,还会从不同的方向观赏到不一样的风景。地势平缓且开敞空间较大的堤岸,可以采取后退台式驳岸的设计,在不同标高地块种植不同的水生和湿生植物,丰富景观的层次,增加景观的异质性[54].在剩余空间的边缘,适当保留孤植树和树丛,以便其自然过渡。
4.1.3 补偿生态
生态补偿,主要是针对拦道石村的生态系统而言。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自然界会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系统来维持生态平衡,由于自然干扰或者人为干扰,原有的动态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相对地退化了,从而形成了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因此,在进行景观规划时,需要采取生态补偿等措施。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生态补偿措施就是对原有的,相对退化的景观的一种补充措施,以维持其可持续发展,而这种补充措施和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往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发生效用。任何景观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都会对周边环境形成不同强度、不同规模的改变和破坏。因此,在进行景观规划时,我们要从保护与补偿的角度出发,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与循环畅通,补偿甚至消除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通过“补偿”的相关方法与措施,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
1 打通被阻断的生物通道
在拦道石村旅游景观的规划过程中,修建道路、广场、开辟活动场所等规划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或多或少会破坏原有景观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使得生物生存区域减小,迁徙路径被阻断,导致觅食范围缩小,危及生物生存。为了减少景观规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采取措施保护生物生存区域,保留生物通道畅通,以满足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迁移与交换,维持区域内的生物平衡。
由于景观生态学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在景观规划过程中,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于游览道路,可以采用一定架空高度的木栈道,以防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各景区道路布局时考虑为生物留出通道,供动物迁徙和觅食。
2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补偿
针对拦道石村的群落物种具有多样性的补偿形式,来恢复生物多样、环境稳定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丰富拦道石村的生物种类。通过对拦道石村的物种多样性的补偿,丰富拦道石村动植物的形态、习性、颜色等,为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提供生存场所,规划出使旅游者赏心悦目的旅游景观,使得旅游者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