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民俗村景观营造案例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27 共7152字

  2 民俗村景观营造案例分析

  2.1 韩城市党家民俗村规划设计

  2.1.1 项目背景

  韩城党家村是中国北方村落中历史非常悠久的村落之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距今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其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城区约 9km,西面距离 108 国道 1.5km,东距黄河 3.5km.党家村被陕西省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其村内的古建筑群落也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中。

  2.1.2 规划理念与景观规划分析

  党家民俗村是古村落民俗村开发的成功案例,笔者认为原因有二。第一,从游客的体验角度考虑景观设计。第二,在开发过程中考虑对文化的保护。

  党家民俗村规划中,还遗存着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整体布局是东西为葫芦形的沟谷,南北向为狭长形状分布着。建筑保留青墙灰瓦,院落也保持着四合院的原始结构。村内留有的坊、碑等传统的建筑与现状民居建筑相称,变化中有和谐统一。巷道设计采用青石铺地,很有乡间小巷的感觉,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党家民俗村在规划中还保留了木雕、砖刻、壁刻家训等值得保护的宝贵遗产,让游客在游玩中的同时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可以回味历史,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思考与学习使古代文化在这里继承与发扬。

  通过对党家村的认识发现当地村民对古迹的保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文化亲密无间,对党家民俗村的保护与开发起到了保障作用。

  2.1.3 小结

  通过对党家民俗村规划设计的学习,使我们在今后民俗村的规划中得到了许多可借鉴之处。最值得学习的是在党家村的整体规划中,是以保护民俗文化为主线,而旅游发展为辅助。这种设计理念遵循了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能够推进旅游事业发展,带动经济提高,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2.2 汉中市九中金民俗村规划设计

  2.2.1 项目背景

  氐羌民俗村地处九中金乡乡政府的中心位置,距离略阳县城约 36km,位于五龙洞森林公园的下游,全长约 18km,面积 70 km2.全县包括 3 个行政村落、401 户村民小组,共 1182 人口,耕地面积为 172 hm2.经过政府多年的努力,全乡 10 村的道路全部互通,因此,氐羌民俗村具有优势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状况。但由于汶川地震的影响,使九中金乡氐羌的民居建筑受到了严重破坏,出现大量倒塌建筑、无法居住的危房,经济损失高达千万元,大量房屋需要重建或者加固。在震后修复重建工作中,可以借助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灾区移民相结合,发展氐羌民俗村的建设,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所以,结合灾后重建对氐羌民俗村进行改造规划是此次项目的重点内容。

  2.2.2 规划理念

  通过对该项目的分析,把氐羌民俗村的设计定位为“以羌文化为基调,突出氏文化特色城[57-58]”.规划中遵循巧于因借、审美与生态功能的和谐统一等设计原则,巧于因借的运用指在设计中可以巧妙的把氐羌民俗村和五龙洞公园进行结合,相互因借,相得益彰。审美与生态功能的统一是指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增加绿地覆盖率,提倡在植物群落设计中做自然式配置种植,意在营造出以乡村田园风光为主题,生态效益为主导的生态园林式民俗村。

  2.2.3 景观规划分析

  2.2.3.1 整体布局羌族的文化图腾符号是“羊头”,所以在该项目的整体布局中,以“羊头”作为隐形文化贯穿整个设计。在整体规划中,结合建筑、广场、水体、植物等要素,重点对核心区域--民俗风情区进行规划设计。

  2.2.3.2 建筑设计建筑是氏羌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恢复具有氏羌民族建筑特色的房屋是灾后重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此项目中建筑设计空间布局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民俗村风情建设区、居家院子新石器遗址改建区和覃家院子新农村建设区。民俗村风情建设区是该项目的重点设计区域,平面布局呈“L”形,所有建筑朝向中川河上游。寨神庙是所有建筑最体现氐族祭祀文化的代表。这三个分区中的建筑均采用集中式的布局形式,平面布置丰富且有序。

  2.2.3.3 广场设计为设计出具有氐羌特色的广场,在设计中运用各种具有氐羌特色文化的元素,下面进行逐一分析。广场上的座椅形式是运用羌族建筑的门石元素,等比例放大后均匀布置在广场上,供游客们休息玩耍;景观柱特采用“晒场”中的晒柱元素来进行设计,具体表现用十根景观柱子来体现,运用氐羌民族信奉的“山神”、“寨神”形象来制作柱头,并用圆雕的手法来展现;广场的铺装形式采用羌族碉楼的房号的硬铺形式,体现氐羌特色。

  2.2.3.4 水体规划氐羌民俗村是依托中川河来营造滨水景观,所以中川河是水系处理的关键点。为了增加水面的宽度,在水系设计中运用“橡胶坝截流蓄水”的方法来实现。水体周边植物种类相对丰富,长势良好,因此结合河岸边的植物景观改建成景观河道,创造优美环境的滨河休闲区,为氐羌民俗村创造优良的生态自然的旅游环境。

  2.2.3.5 植物景观氐羌民俗村的植物设计在整体环境景观营造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景观和文化的意蕴营造中起到过渡作用。植物基调以素雅、简洁、自然为主,崇尚自然,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观面貌。在植物选择方面,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中需要遵循的原则,“适地适树”和“适景适树”,选择乡土树种和适生树种能够突出地方特色。

  在此基础之上要考虑结合经济发展,适当种植一些经济树种,如核桃树、柿子树、板栗树等,即能营造植物景观,又能带动经济发展。根据植物不同的生态习性,合理搭配植物种类,营造出丰富季相变化的景观,达到四季不同,周年有景。

  2.2.4 小结

  笔者认为,在氐羌民俗村的设计中遇到的难点和可借鉴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建筑的改建。灾后重建工程中,用新的建筑材料建设出具有氐羌特色的建筑,营造氐羌气氛;第二,水系工程和滨水景观设计。不仅合理处理了污水问题,并且结合植物景观营造出了优美的滨水景观,为恢复生态景观做贡献;第三,经济创收与旅游业发展的完美结合,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第四,氐羌文化的特色元素贯穿于整体设计之中,巧妙地运用民族文化符号,并结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营造出氐羌民俗村特色景观。

  2.3 丽江市落水民俗村规划设计

  2.3.1 项目背景

  丽江泸沽湖落水民俗村位于泸沽湖西岸中部的泸沽湖旅游景区内,是泸沽湖内摩梭民俗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和代表。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泸沽湖旅游资源的开发,落水村的开发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落水村借助泸沽湖畔的自然景观优势,开发旅游项目。各家各户沿湖岸划分位置圈地建房子以提供旅游的服务设施,现已经形成了沿滨湖街道为轴线的带状村庄布局,建筑也整齐的排列在湖岸边。在《泸沽湖旅游区总体规划 2001-2020(修编)》中,落水村地区规划作为重要的摩梭民俗风情展示村和泸沽湖旅游区旅游接待次中心。由于落水村一直由各家户自发建设,没有经过整体规划,现状相对比较混乱,有沿湖形态单一、沙石路遇下雨天泥泞、建筑高低不一、建筑与街道和湖之前没有过渡区、绿植搭配不当等问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改善。

  2.3.2 规划理念

  在落水村民俗村的改造规划中设计师遵循“保护优先”的总体原则,“保护优先”在具体规划中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保护”是指保护落水村的自然环境。由于落水民俗村地处泸沽湖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所以,在落水村的景观改造规划中,不能破坏原有的优美生态景观,要在保持原有村庄格局的前提下,去芜存菁,使景观改造后能与自然景观充分结合,流露自然风光美。第二个“保护”是指保护落水村的地域特征与摩梭民族文化。特色景观规划需要融入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特征,落水村的摩梭文化就是很好的体现。摩梭文化中的图形元素、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及当地特殊的材料与材质都可以当做设计元素运用在规划中,不仅可以营造特殊的景观特征,还是对摩梭文化保护与合理利用很好的途径。在《丽江泸沽湖落水摩梭民俗观光村恢复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简称《修规》)中提出观点:结合巷道考虑湖滨区和村庄后面青山绿田的联系,考虑在村中连通滨水湖岸与落水村及村后青山之间视觉空间通廊。依据《修规》中的指导思想,在结合媳娃娥岛、、狮子山、里务比岛、摩梭神山等景点连接的前提下,整体规划用青山绿水为背景,以滨湖地带的景观设计为重点,丰富沿带景观,营造大渔坝的沿湖滨水景观带。可持续发展也是落水村民俗村改造规划中遵循的重要原则,无论是景观发展还是用地发展都为旅游发展的未来留有一定的空间。

  2.3.3 景观规划分析

  2.3.3.1 整体布局分析基于对落水村现状分析的研究,落水民俗村的整体布局是沿湖岸线呈线性格局,旅游路线相对单一,只有临湖一侧有景观可赏,具有旅游开发价值。针对这种现状,设计师对落水村的景观进行重新规划,利用“点、线、面”结合的形式,营造特色滨水景观。“点”是指在湖滨观光区设置重要景观节点,作为游览中心提供给游客休憩和观赏的地方;“线”代表两条线路。一是临湖观光线路,二是街巷间的游览线路。

  尤其是街巷间的 5 条线路通过改造形成 5-10 米的通廊,是连接各个区域的过渡区域,减弱了落水村过大规模改造的负面影响,增加了“青山、秀田、村落、明湖”之间的空间流通感。“面”是指观光线路和街巷通道交错构成的网络结构面,使落水村的整体格局得到了有力提升,增加了旅游观赏的层次感。

  2.3.3.2 景观元素分析景观元素是在规划设计中需要提取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营造一个独特的景观空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该项目的改造规划中,经过对泸沽湖和落水民俗村的景观资源和地域特征进行仔细分析,提取出“水”这一个景观元素。“水”是摩梭人的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也是泸沽湖的代表,所以“水”可以作为落水民俗村的象征与标志。

相关标签:案例分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