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一主题元素运用到具体规划设计中,有以下景观表达形式:水边设置多个观景亲水木质平台;延伸至村落的内部的水系;景观大道上的铺装以水纹的形式等。
2.3.3.3 文化应用分析在此次规划设计中,民俗与地域文化的应用也是设计的亮点,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摩梭人特有的图案纹饰、风俗习惯、生活用品等民俗文化都可以运用到设计中,突出了民俗村的景观特色。在设计中,设置象征男性和女性的水柱矗立在落水海角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象征性景观聚集点;对于旅游活动的设置,可以利用摩梭人的节日活动,如荡秋千、打跳、转山转湖等,这是参与性设计的突出体现;广场上树立的经幡旗杆是摩梭人的宗教象征;达巴经幡街上的铺装形式和图案采用深青色石块砌成弯曲的线条,意向指妇女裙上的红线,意在象征古代摩梭人的迁移路线。
2.3.3.4 临湖景观分析临湖观光区是此次规划的重点景观带,意在营造特色滨水景观。改造后的临湖观光区共分为四部分:入口观景区、民俗体验区、临水步行游览区、民俗文化展示及休闲区。总体改造部分包括对滨水道路的铺装设计、驳岸的改造设计、植物重新搭配等方面。通过改造,改变了湖岸线单一、滨水景观单调、空间变化不大的现状面貌。
2.3.4 小结
在泸沽湖落水摩梭传统村落的景观改造规划中,突出体现了地域性景观在规划中的应用,值得借鉴的还包括改造规划中最大限度保护、延续和发展了传统民俗文化,对泸沽湖落水摩梭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延续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发展空间。
2.4 益阳市营盘民俗村规划设计
2.4.1 项目背景
营盘民俗村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的安化县茶马古道风景区境内,与陶澍故里小淹镇距离 3km.茶马古道风情游、蚩尤寻踪游、梅山文化体验游为益阳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重点打造的三条精品旅游线,营盘民俗村均在这三条旅游路线上,所以其旅游发展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 营盘村由善溪村、营盘村、龙眉村三村合并而成,总面积达到 17km2,总人口约 3500 人, 800 余户人家。营盘民俗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善卷文化、梅山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稻作文化等,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具有宝贵的研究开发价值。建成金塘冲水电站后,现在村内将有部分被淹没,移民 2000 余人,营盘民俗村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2.4.2 规划理念
营盘民俗村遵循保护历史文化传统、解决移民安置问题、促进安化旅游发展这三个原则将营盘村的旅游发展定位为“茶马古道民俗文化体验基地”,并以其独特优美的天然环境资源为基础,以茶文化、善卷文化、梅山文化、水运文化等为特色,意在把营盘村打造成集旅游休闲、户外体验、文化熏陶、宗教朝拜等为一体的民俗文化名村。
2.4.3 景观规划分析
营盘民俗村功能分区分为入口服务区、民俗体验区、农家田园区,其中入口服务区规划项目有码头、牌楼、古雕堡、景区标识标牌、生态停车场、综合服务中心等。民俗体验区包括民俗风情街、营盘公祠、竹筠寺、摸秋园等。农家田园区包括竹林探幽、渔业体验中心、湖上泛舟、水上观景台等。下面笔者就营盘民俗村内的特色景观进行分析,在为大汲店民俗村的规划设计提供指导借鉴。
2.4.3.1 营盘村水上休闲带金塘冲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大片水域,水上休闲带是以该水域为载体,分别连接水上娱乐场所、水上景观通道及各重点景观区之间的一条轴线。笔者认为,在该区域内最有特色的景观是资江码头和渔业体验中心。资江码头是为了复古水上茶叶贸易通道建设的码头,整体采用仿古风格,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渔业体验中心利用网子喂鱼、河边钓鱼、撒网捕鱼等活动来吸引游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
2.4.3.2 营盘民俗文化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区是以营盘公祠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的整体布局组成。临水区建筑是以吊脚楼式形式,靠山建筑则以安化传统民居为主。其中,移民街不仅保存了村落的整体风貌还顺应了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突出特色的安化传统建筑形式体现了白墙、青瓦、雕花、飞檐等特征;营盘公祠位于移民街中间区域,是梅山宗族文化的体现,是村内宗教文化等的公共活动场所;摸秋是安化的一种民间风俗,摸秋园是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自由采摘园。此种设计即体现了民俗文化,又结合体验性活动,值得借鉴。
2.4.4 小结
笔者认为在益阳市营盘村民俗村的规划设计中,着重有以下三点尤其值得今后民俗村规划设计中借鉴与学习。第一,重视挖掘历史文化的精髓。在营盘民俗村的设计中茶马古道文化、善卷文化、梅山文化等文化在规划中处处体现;第二,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移民街的设计就体现了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营造了特色景观;第三,体验性的设计理念。渔业体验中心和摸秋园的采摘活动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种设计理念。
2.5 杭州市良渚民俗村规划设计
2.5.1 项目背景
杭州市处在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和相对悠然的生活节奏中,这都致使杭州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胜地。杭州市处于长三角洲地区交通网络的聚集点上,周边城市均能快速到达,这种快捷的交通便利条件为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良渚文化村坐落于杭州市西北部的“良渚遗址”旁,距离杭州市中心约 16km,临近 104 国道和东西大道,位于沪杭高速和杭宁高速的出入口附近,交通状况良好,出行十分便捷。良渚文化村的旅游开发是杭州市的“旅游西进”和“创意产业基地”的项目之一,良渚组团也是杭州市最新规划方案中“重点组团”之一,是北秀建设的重要发展区域。
2.5.2 规划理念
(1)新田园城镇实践范本--为创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田园城镇,良渚民俗村要传承田园城镇的规划理念,表现了有机疏散、有机增长、复合功能等核心概念。
(2)纳入杭州大都市规划体系--为与杭州市规划体系的互补和发展,考虑良渚文化村的用地功能、交通系统和市政配套设施等要与杭州市整体规划体系相结合。
(3)持续生长生命体--都市村落是以布局紧凑、密度适当、步行街区、弹性建筑等为特征,成为集居住、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有机体。
(4)良渚理想的城镇规模--在良渚文化村内具有理想的城镇规模,人们以 5分钟的步行距离建立起配套的服务体系,并由一条独特的风情大道把不用的主题村落串联起来。
(5)村落生活的合适尺寸--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城镇中,发现人们在适合的尺度范围内可以获得配套设施带来的乐趣和享受,独特聚落形态的形成使人们乐在其中。
(6)“五分钟”步行圈--为了满足餐饮、活动、娱乐等各种日常生活,在良渚文化村的规划中采用 5 分钟的步行尺寸,不仅延续了空间中合理的尺寸要求,每个村落内部都有基本的生活配套设施,同时促进了游客步行时分享和交流的时间。
(7)“十分钟”城镇配套圈--本案的设计师依据 10 分钟步行的尺寸,设置了组团中心和各个居住区的分布情况,并在整个区域内设置了足够丰富的配套设施来满足人们出行和休闲娱乐的需要,使生活更加便捷。
2.5.3 景观规划分析
2.5.3.1 布局结构为了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和村落的自然布局,规划中不同村庄的选址应主动避让北部的山体,选择山林南部村落之间的开放绿地上,使各组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呈带状分布,并由一条特色风情道路串联小镇整体。村落以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等几个组团为中心,结合其他公共设施,联络各个村落间的关系,形成整体田园城镇有机循环。
2.5.3.2 道路系统在良渚文化村内,由外部道路、内部道路、连接道路和景观步行道路组成了整体道路系统。下面由笔者逐一介绍:外部道路系统,主要串联新老 104 国道和东西大道,可以快速到达萧山机场、杭州新老城区和周边各个城市;内部道路系统,连接村内各组团之间的道路,注重步行概念的形成,更加完善路网系统的布局和功能,满足游客和村民的出行需要。连接道路系统,分为城镇重要道路、城镇重要支路和城镇普通支路;景观步行系统,分为滨河步行道、村落步行道、登山步行道。
2.5.4 小结
在杭州市良渚文化村的规划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第一,注重道路系统的规划,体现了道路及步行系统网络,花园步行小径、滨河景观道路、果树林荫道路、山地休闲小道的最佳结合;第二,“五分钟”步行圈、“十分钟”城镇配套圈两种新理念的提出,是整个设计的创新点。
2.6 小结
通过对以上五个特色民俗村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以下值得借鉴的规划理念:①从游客体验性参与的角度营造景观规划;②巧妙运用民俗文化符号营造民俗村特色景观;③最大限度的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并突出体现了“地域性景观”在规划中的应用;④重视发掘历史文化精髓,合理保护和利用古代建筑;⑤步行圈和城镇配套圈新理念的提出与探索。通过对特色民俗村景观规划的分析,为下面保定市大汲店民俗村景观改造规划提供了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