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汲店民俗村景观改造规划
3.1 研究区概况
自商周至秦汉,自宋元到明清,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瓦砾和狼烟,伫立于庙堂遗址前的古柏,镌刻着轶事见闻的石碑上的字迹,无不记载着“通衢巨镇”的历史嬗变。
约在一个世纪之前,大汲店就承担着连通南北交通运输重要驿站的作用。老村支书王禄家里就挂着一幅古镇复原图,展现古代大汲店的原始风貌(图 3.1)。在村子里零星散布着贾市殿堂、寺庙行宫,自然分布,安静怡人,美不胜收。古镇南面有百草沟河,常年流水,潺潺不息;北面有两条季节性河流,雨季来临时,雨水自村西流入百草沟。
村庄水围三面,波澜起伏,水流相激,很是壮观,故有“大激店”之称。古大激店水流相激之美景蔚为壮观,故村子取名“激”字。百草沟常年流水不断,水量丰沛,后逐渐有了现在的称呼“大汲店”.桥在村内纵横分布,大汲店村内有六座桥,“百步三桥”的景观在中国北方更是十分少有的。大汲店村庄不仅有丰富的历史遗迹,还具有独特的水乡特点,游玩其中就仿佛游走在水城之上、畅行于历史之间。
大汲店村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位于南二环与西三环交汇处内侧,全村共有 800 多户人家,约 3300 人。自改革开放以来,大汲店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方面环境均得到显着改善,获得“全国文明村镇”、“河北省精神文明示范村”、“河北省文明生态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3.1.1 区位交通
大汲店村坐落于河北省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大汲店村位于保定市西三环、南二环道路连接处内侧(图 3.2)。依据地理位置上来看,保定市处于太行山的北部,冀中平原以西,全市总面积为22185km2.保定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北京、天津形成了“金三角地带”,固有“京畿首善之地”之称。此外,保定市交通便捷,市中心北距离首都北京市 140km,距离天津市 145km,西南距离石家庄市 125km,可直接到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也可直达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保定市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交通网主要有京港澳、京昆、京广、保津、保沧等多条高速公路,保定周边由京港澳、荣乌、京昆等多条高速相互连接,形成高速外环路。
3.1.2 自然条件
3.1.2.1 气候
保定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四季比较分明,春季风沙较大,夏季炎热、干燥、多雨,秋季凉快、舒爽,冬季寒冷、有雪。所以,夏季为最佳旅游时间。保定地区的年日照量为 2447 小时至 2871 小时,无霜期为 165 天至210 天,降雨量年际内极不均匀,降水大部分集中于夏季,年平均降水量 575.4mm,年最大降水达 1316.8 mm,年最小降水仅 202.4mm,水面年蒸发量在 1002 mm 至 1355mm 之间[59].年平均气温为 12℃,最高温度可达 43.3℃,最低温度可达零下 23.7℃。
3.1.2.2 土壤
保定市大汲店村内主要有两种土壤:中壤质脱沼泽潮褐土和中壤质潮褐土。
中壤质脱沼泽潮褐土主要分布在大汲店、中冉庄、中冉、边营、西福村等地,是县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土种,占总耕地面积的 24%.此类土种所处位置地势平坦,表层质地中壤,50cm 左右有黑色脱沼泽土层,PH 值为 8.21-8.40.此土养分含量不高,尤其是速效氮和速效磷更感缺乏。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1.71%,全氮 0.059%,碱解氮 49ppm,速效磷 3.9ppm,速效钾 85.7ppm.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较好,适合多种作物种植,是主要的粮棉产区。中壤质潮褐土主要分布在大汲店、中冉、大魏村、西白地等地,占总耕地面积的 3.4%.表层质地中壤,耕层养分平均含量为有机质1.15%,全氮 0.067%,碱解氮 53ppm,速效磷 4.46ppm,速效钾 83.2ppm.
3.1.2.3 水文
保定市大汲店村内有一条支流:白草沟(又名小清河),其水流贯穿全村。由于河道内经常佰草丛生,故称“百草沟”,“百”谐音为“白”,故称“白草沟”.流域面积为 94 km2,河长为 23.97km,河底宽约 6m,河深 6m 左右,河岸 20-35m,白草沟最大流量为 210 m3/s.该河曾是保定通往满城、清苑西南部和完县、望都的水运要道,沿河设置大量水陆码头、驿站和店铺。清光绪二十六年,保定至定州始通火车,水运自此渐衰。
3.1.3 历史遗迹
保定市大汲店村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众多。村内仍保留着村落整体格局和框架,同时还有少量的传统古建筑和遗迹遗存,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些都见证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经过对大汲店民俗村的现场踏勘调查,发现多处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单体,有古戏楼、观音堂、真武台、慈航寺、兴国寺等,但仅存遗址(图 3.3)。
3.1.3.1 古戏楼大汲店村内的古戏楼(图 3.4)位于村东西大街,始建于 1890 年(清光绪十六年),大汲店村村民怀宝刘公,为圆善念,歌颂善良,鞭鞑邪恶,导化乡民,纳布施、解私囊,建造戏楼。1993 年 2 月 1 日,保定市人民政府将大汲店戏楼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图 3.5)。
百多年来,因天灾人祸对古戏楼的毁坏,此楼破损不断,虽经多次修缮,仍有坍塌的危险。后于 1997 年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对古戏楼完成了修复,使其完好如初。戏楼坐落于村内的活动广场中央,坐南朝北,正对着供奉观音菩萨的观音堂,形成一组古代建筑群。此戏楼为双起脊,台前有明柱,中间为两起脊,表演前台和化妆堂由花窗隔开。戏台的柱子是由巨型石材构成的,前窄后宽,前低后高,前明后暗,呈现品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清代建筑类型。戏台中央上方悬挂着写有“盛世元音”的匾额,与其相对应的是后楼墙壁两边刻画着的“古今通鉴,风雅遗音”.在大汲店古戏楼的墙壁上,依然保留着光绪年间许多戏班演出的记载,如“常胜班”、“双庆魁”、“恒庆魁”、“裕庆和”等,并记载着艺人赵文友、高老寿、王老彦等人的名讳。
3.1.3.2 观音堂
观音堂(图 3.6)位于大汲店村内活动广场上古戏楼的正北,当初建造戏楼时,曾重修此庙。观音堂面积约为 200m2,是村内举办节事活动和祭祀的场所。观音堂南面与大汲店古戏楼相对,被称为“观音听戏”,楼堂相对珠联璧合,整体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颇有韵味,堪称为大汲店一大旅游景观。
3.1.3.3 真武台
真武台(图 3.7)是具有 200 多年历史的真武庙旧址,村民将遗落在村中的“九通历史”碑刻重新竖立起来,将文革时代被破坏的“会水河双石桥”碑刻依照原样拼接完整,矗立在真武台东侧。园内进行了绿化装饰,组成了十二生肖石雕园(图 3.8)。
台前有两株古柏,尽显苍翠,长势良好。真武台上放置一块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关君蔚教授题写的“真武台”石刻(图 3.9),西侧的“古镇赋”石刻是由村支部书记王禄先生撰写的(图 3.10)。
3.1.3.4 慈航寺
“保定府城西南,二十五里大汲店。”(清道光元年(1821 年),西慈航寺碑记)烽火台路西头,东门外有西慈航寺旧址(图 3.11)(清道光元年(1821 年)西慈航寺碑记,现存观音堂内)据西慈航寺碑记记载,桐城方公重修此庙,据传方观承曾在此庙留宿一晚,任直隶总督后兑现曾经的承诺。慈航寺坐落在一块独立的台基上,此台基占地面积约为 3500m2.目前,大汲店村已经启动保定大汲店西慈航寺重建工程(图 3.12)。
3.1.3.5 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保定市新市区大汲店丁字街路北,占地 40000m2,正殿在 1.2m 的台基上,内院两边建有僧人房和诵经堂。进入兴国寺大门后,穿过四大天王殿则为正殿,塑有佛祖释迦牟尼像,此门两边竖有经幢和建寺修庙碑记,现存的明崇祯五年碑还记有重修碑文。兴国寺坐北向南,其建筑格局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北大殿、斋堂、僧舍等。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及十八罗汉塑像,天王殿塑四大天王。据崇祯三年重修碑记载,该寺始建于唐代,周围均为寺庙群,即有道教的泰山行宫、玉皇大帝庙、姜太公庙、奶奶庙、土地庙等,还有佛教的兴国寺、金佛寺、木佛寺、观音堂、慈航寺,以及佛道共奉的的关帝庙等。
3.1.3.6 烽火台
保定西路车马大道上,大汲店路段有两座烽火台,村内五道庙旁边一座,台下的西仓(有三仓不满传说的其中之一)当初可能就因堆筑烽火台而形成。出东门往东,古大道和会水河两旁是瓦茬地,南瓦茬地北头一座,此座烽火台一直到 1978 年才被平掉。多年来,在瓦茬地出土了样式各异的泥陶器皿,为村庄的悠久提供了证据。
3.1.3.7 古道和石桥
现存两条古道,一条是保定西路车马大道大汲店段,从入村东门至满城县界,仍然通行人、车。原清苑与满城中间有长 50m 的路段属蠡县,曾立有清苑、满城、蠡县三个界碑。路南一居民点,叫蠡县铺,属南闫童行政村。据传,蠡县令接皇驾,没下轿,辩称没他站脚之地,皇上立马传旨,划一段给了蠡县。另一条古道是,蚂蚱庙南边,长 500m,宽 20m,平时也可行人过车,据传是驻兵演练骑马射箭的靶场。
大汲店村现有六座仍在使用的桥梁,其中两座依然保持着明代旧貌。明西桥桥柱是由多个加工的圆型石建造,东明桥桥柱(图 3.13)是取天然石支撑,两座桥面均为天然大石板,是明崇祯五年创建。碑上记载崇祯五年创建的三桥,其中一桥,于 1954年解放军江城营房通往于家庄火车站的路,由此经过,怕不堪重负,拆除石桥建一木桥,遭 1963 年洪水成危桥,1973 年村建砖拱桥至今。
3.2 景观现状调查分析
3.2.1 调查内容与方法
3.2.1.1 调查内容
对保定市大汲店民俗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现状道路、水体景观、建筑小品、植物景观、历史文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