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石家庄市公园绿地实例调研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5 共797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面向老年人的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研究
【第2部分】服务老年群体的公园绿地设计探讨绪论
【第3部分】城市老年人特征分析
【第4部分】 石家庄市公园绿地实例调研分析
【第5部分】构建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第6部分】城市公园绿地优化设计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3 石家庄市公园绿地实例调研分析

  3.1 研究对象的选定

  3.1.1 石家庄市概况

  (1)石家庄市气候特点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气候条件对于这个地区或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的户外休闲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石家庄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着,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

  石家庄市总的气候特点为:夏季、秋季气温变率小,冬季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年气温和四季气温线性上升趋势显着;春季、冬季气温升温最明显,石家庄市气候变暖主要是受春季和冬季气温升高影响造成的;冬、秋气候突变发生的要早一些,显着增暖也早;夏、春突变发生的要晚一些,显着增暖也晚;四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变化没有发生明显的气候突变[42].

  (2)石家庄市区人口老龄化状况截止到 2010 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 2766614 人,同 2000 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 8.76%,年平均增长率为 0.84%.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224925 人,占8.13%.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1.48 个百分点[8].

  (3)石家庄市区公园绿地分布情况石家庄市于 2003 年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2006 年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2007 年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的评审,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按照“建设宜居宜看城市”的发展思路,石家庄市在城市绿化设计上,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文化、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中村”改造的时机,重点实施“扩绿建绿”工程,突出城市的“绿化环境”和“水系特色”,努力构筑绿量适宜、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安全稳定的园林绿化体系。

  截止 2008 年底,石家庄城区的绿地率达 33.62%,绿化覆盖率达 37.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0.4 平方米,石家庄市正在朝着舒适、生态、宜居的园林城市努力改变[43].

  按照“百步见绿,举目有园”的要求,石家庄市政府启动了公园绿化景观建设工程,1999 年以来,在民心河工程建造过程中新建了 22 处公园绿地,随后又建成了植物园、动物园等大型公园和人民广场等 7 个广场,使全市公园面积从 1999 年的204 万平方米增加到 2008 年的 731 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园面积由 1999 年 1.35平方米增加到 3.04 平方米[44].

  石家庄市虽然公园绿地总量较多,但公园分布不均。公园绿地在市区内(二环以内)人口密度较大区域,密度和规模较小,无法达到人均绿地面积的要求标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石家庄市区内(二环以内)多数居住区建造于七、八十年代左右,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绿地面积严重不足,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大,原有公园绿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并且随着房地产的过度开发,使得市区内闲置土地支离破碎,规划的公园绿地分布不均,面积较小,而市区周边闲置土地数量较多、面积较大,规划的公园绿地面积和质量较高,但由于距离较远,老年人行动不便,不能有效缓解市区内公园绿地老年游人集中的压力。石家庄市在公园绿地建设中,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从 2003 年开始,市内五区为改变城区公园绿地少、分布不均的缺陷,陆续建成开放了丁香园、藤园、太行秋色园等公园,改善了之前绿地分布不均等缺陷(见图 3.1)。之后陆续在城市主要街道增加街旁绿地,使市区街旁绿地数量达到了 50 个。大大改善了人均绿地面积不足的困境,基本满足了群众休闲、健身、观赏等需求,实现了由“公园找绿”到“出门见绿”的转变。而民心河、太平河生态景观长廊等一批规模大、贯穿城区及城区周边的带状公园的建设,更补充和完善了公共绿地少的缺陷,形成了较好的绿化走廊和城市风景。

  从 2006 年开始,城区公园绿地的改造手段出现调整,如增加公园的密度和提高公园绿化水平;公园绿化从简单的绿化转变为植物造景;同时增加了公园绿地的参与性,不仅缓和了公园绿地分布不均的问题,更提升了全市城市公园绿地的水平。但公园绿地面积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要求。对城市建成区而言,对原有公园绿地的改造是形成休闲空间的主要途径,采取如:加大公园面积,改善公园休闲空间,增加服务设施等措施,经过合理的规划、人性的设计,这样的公园绿地才能成为真正有效的市民休闲空间。

  3.1.2 石家庄市公园绿地的选定

  基于本文着重研究城市公园绿地中的综合公园、居住区公园和带状公园,笔者选取市中心河北医科大学家属区中居住的老年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考察该小区中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经常选择的周边综合公园、居住公园和带状公园。从而更好的调查和分析老年人在日常户外活动中对于不同场地的选择和要求,并为了解老年人在公园绿地中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笔者选择的主要调研点为:河北医科大学家属区、民心河带状公园(跃进路与中山路之间一段)、花卉园和长安公园(图 3.2)。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为了能够全面、系统的取得调研成果,所选取的公共绿地分别代表一种着重考察的城市公园绿地类型。其中,以河北医科大学家属区为中心,三个公园绿地均在老年人市域活动圈之内,且均为绝大多数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经常选择的活动场所。第二,河北医科大学家属区中住户以老年人为主,且小区附近公园绿地种类全、数量多,便于取得更为全面真实的调查数据。第三,公园内部环境优美,空间多样,支持丰富多样的老年人活动内容,很适合做老年人公园绿地休闲空间的研究。基于上述几点选择以上四处城市公园绿地作为调研地点。希望通过对老年人在活动场所中的活动,能探讨出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
  
  3.2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为 2013 年 9 月~2014 年 3 月,包含秋、冬、春三季。其中调查时间不包括“十一”、元旦、春节等假期,减少因节假日到园人数增加,对活动老年人所占比例的影响,从而使调查数据更能反映出老年人在公园绿地中日常活动的规律。

  3.3 调查方法

  3.3.1 问卷和访问调查法

  对于石家庄市选定调查地点中的老年人活动的调查,需要了解使用者的直接感受及对活动场所需要改进的意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可以直接了解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及其对公园环境的评价。需要指出的是调查是利用抽样访问的方法进行的。在完成实地调查后,笔者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分析统计。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个人基本资料,主要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构成等;第二部分不仅调查了老年人在不同时段、不同公园绿地的使用情况,还调查了他们在使用这些活动场所时的使用感受以及对该场所进行改进的意见及建议。

  3.3.2 实地观察法

  笔者以游人的身份在公园绿地中观察老年人活动,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调查过程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实地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各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如何使用活动场地,老年人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对于公园绿地的使用情况,在距离老年人住所不同的活动场所中老年人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对老年人户外活动产生影响的环境要素。实地观察主要借助摄影、定点观察并绘制现场草图等记录方式进行。

  3.4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状况、家庭构成、来园距离、择园理由、来园频率、停留时间、来园同伴、对活动场地和设施的评价和对公园的建议与要求。

  问卷对象是在公园活动的 60 岁以上老年人。调查共投入问卷 200 份,问卷全部回收,有效问卷为 196 份。因为问卷全部同活动场所中的老年人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获得,所以问卷全部收回。后期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在论述分析的基础上辅以图表等形式更直观的表示。

  3.4.1 老年人个人情况及对公园绿地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性别状况从图 3.3 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公园利用中,男性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46%,女性占54%.女性的使用比例要略微高于男性。其中,值得注意的还有一个细节:男性大多是两三个人一组进行活动或单独进行活动,而女性多选择舞蹈、唱歌等大型集体活动。这反应了随着时代的改革进步,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过去关于男女的老旧观念在不断受到冲击。老年人所进行的户外活动方式的改变就可见一斑。女性在一个国家中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高,女性的社会参与性日益加深,虽然退休后,女性主内的传统使得女性的休闲时间略微少于男性,但这并没有影响女性的休闲活动行为。因此,在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应消除对不同性别参与者有使用差别的活动场地,并着重适当增加适合约 20 人共同活动的小型平整围合活动空间。
  
  (2)年龄构成从图 3.4 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老年人的年龄构成,受访老年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60 岁-64 岁以及 64 岁-69 岁之间,占被访问人数的 66.84%,大于 75 岁的占了16.73%左右,而且大部分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良好。在调查中发现各年龄段老年人之间混和活动的形式较为常见,活动形式主要为广场舞、太极拳、舞剑、唱歌等。

  (3)职业状况和家庭构成对调查对象的职业状况调查情况分析(图 3.5)表明,绝大多数老年人为无业者。说明老年人有充裕的闲暇时间可供支配。

  对于在选定的调查公园内活动的老年人家庭构成的调查,首先按照家庭成员的数量分为:单身、夫妻两人、两代同居和三代同居。其结果(图 3.6)表明,其中“两代人”或“三代人”等共同居住的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频率与持续时间要远低于前两者。由此可见,孤寡老人、没有和子女同住的老年夫妇,表现出对户外活动的更强需求,同时也对户外活动场所的更高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传统家庭结构逐步瓦解和家庭日趋小型化的趋势下,大多数老年人的家庭结构趋于单一性。因此,为增加人与人交往的机会,特别是拥有充裕的休闲时间的老年人来说,户外活动场所规划和设计的完善就变的尤为重要和紧迫。(5)来园目的和择园理由在调查采样的 4 个公园绿地中,根据调查数据可知,老年人选择活动场地的目的主要有:丰富生活、锻炼身体、带孩子、消磨时间及无明显目的等(图 3.7)。但是,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中的老年人的各种活动形式比例差异较大,笔者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①在居住区公园中,主要以娱乐、交友、带孩子等形式的活动为主体,主要活动形式为:带孩子、聊天、下棋、扑克、看书看报等。

  ②在距离较近的民心河带状公园中,主要以单人或较小团体锻炼身体的活动项目为主,如:太极拳、散步、羽毛球、踢毽子、抖空竹以及健身器材锻炼等。

  ③在距离稍远、规模中等的花卉园中,则主要以较小团体锻炼、带孩子等形式的活动为主体,主要活动形式有:太极拳、舞剑、带孩子、跳舞、唱歌、散步等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