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城市公园绿地优化设计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5 共428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面向老年人的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研究
【第2部分】服务老年群体的公园绿地设计探讨绪论
【第3部分】城市老年人特征分析
【第4部分】石家庄市公园绿地实例调研分析
【第5部分】构建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第6部分】 城市公园绿地优化设计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基于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依据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对公园绿地的特殊需求,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选择 4 座石家庄市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绿地进行调研,得到相关调研结果,运用图表形式分析了老年游人的性别状况、年龄构成、来园距离、来园目的、择园理由、来园频率等,深入剖析了老年人在公园绿地活动的行为特征。随后,基于老年人的行为特征提出相关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1)在园中进行的活动内容和到达公园距离的远近是老年人选择公园的重要条件。在符合老年人活动规律与需求的地点,有针对性的开发场地潜力,规划和设计适合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场所,并注重公园绿地休闲空间人性化设计。

  (2)公园绿地安全性和弥补性措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和停留时间。公园绿地休闲空间层次的丰富性影响老年人休闲活动的内容。

  (3)通过对公园绿地老年人活动场所调研和分析发现现有公园绿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公园绿地中活动场地数量不足、可达性不强;活动空间人性化设计不够;功能设施不齐全、破坏严重;部分活动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等。

  (4)基于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得出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易达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弥补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和交往性原则。

  (5)不同类型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应当根据各自特点进行规划设计,不必刻意追求活动场地的规模和数量,设计重点应当放在活动空间的质量上。针对公园绿地休闲空间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关设计建议,如休闲空间的场地、服务设施、植物景观以及安全设计。

  关于适宜老年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研究还应当包括根据老年人在公园绿地中的游人比例,提出不同类型公园绿地中适宜的老年人用地比例问题。由于作者时间、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实践经验有限,未能对这方面进行研究,这些工作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随着国家政府对老龄化认识的逐步深化,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未来的公园环境将更能适应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
  
  参考文献
  
  [1]田雪原。 21 世纪中国发展: 关注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影响[J]. 学习论坛, 2006 (11): 25-28.
  [2]保罗, 帕伊亚。 老龄化与老年人[J].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 1999.
  [3]王德文, 张恺悌。 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与贫困发生率估计[J].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1): 58-66.
  [4]孙水英, 曾慧, 张丽平。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护理对策[J]. 护理学杂志, 2006, 21(21): 76-78.
  [5]田雪原。 中国老年人口[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6]邬沧萍, 杜鹏。 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7]何海燕。 河北省老年人体质现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3(3): 433-434.
  [8]石家庄市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石家庄市统计局 2011 , 13(5)
  [9]肖健, 李鸣。 老年人健康所需的精神文化生活条件调查[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1, 21(3): 161-162.
  [10]王涛, 乔征。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11]顾大男。 老年人年龄界定和重新界定的思考[J].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3): 42-51.
  [12]杜鹏, 翟振武, 陈卫。 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J]. 人口研究, 2005, 29(6): 92-95.
  [13]严晓萍。 美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启示 [J][J]. 社会保障研究, 2009, 4: 19-25.
  [14]周兰君。 荷兰德国老年人体育活动模式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09 (7): 155-159.
  [15]Kweon B S, Sullivan W C, Wiley A R. Green common spaces and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inner-city older adults[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98, 30(6): 832-858.
  [16]Lawton M P. The elderly in context perspectives from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nd gerontology[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85, 17(4): 501-519.
  [17]Atchley R C. The social forces in later life: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gerontology[M]. 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80.
  [18]Bitner M J. Evaluating service encounters: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surroundings and employee esponses[J].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 69-82.
  [19]Goltsman S M, Gilbert T A, Wohlford S D. The accessibility checklist: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buildings and outdoor settings[M]. Mig Communications, 1992.
  [20]Hiatt L G. Care and design: moving outside and making it a meaningful experience[J]. Nursing omes, 1980, 29(3): 34.
  [21]Whyte W H. 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M]. 1980.
  [22]李德明, 陈天勇, 吴振云, 等。 城市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及其增龄变化[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 26(10): 1314-1316.
  [23]徐勤。 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分析[J]. 人口学刊, 2004 (5): 45-52.
  [24]万邦伟。 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J]. 新建筑, 1994 (4): 23-30.
  [25]孙樱。 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对策[J]. 资源科学, 2003, 25(3): 69-76.
  [26]张军民。 面向老年人的居住区规划对策思考[J]. 人口研究, 1999, 23(3): 38-40.
  [27]杜钧。 浅析居住区老龄人活动区的设计[J]. 山西建筑, 2003, 29(11): 6-7.
  [28]张丽云, 雷振华, 苗露。 关于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设置老年人活动区的思考[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3(S1)。
  [29]邵亚非。 影响老年人视力的疾病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23)。
  [30]曹翠萍。 从病理学基础及听力学特点认识老年性聋[J]. 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09A): 2482-2483.
  [31]李晔, 刘贤宇, 王晓民。 脑老化与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2, 22(3): 193-199.
  [32]魏勇, 刘宇。 衰老与感觉运动功能, 下肢刚度研究进展[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 27(5):667-669.
  [33]吕力为。 免疫系统的衰老及其机制[J]. 实用老年医学, 2010, 24(3): 181-183.
  [3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5]Kermis M D.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ag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M]. Newton,Mass: Allyn and Bacon, 1984.
  [36]Rutledge A J. A visual approach to park design[M]. New York: Wiley, 1985.
  [37]刘逊。 老年期心理问题的对策[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110-112.
  [38]周之灿。 长沙市城区老年人户外公共休憩空间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39]万邦伟。 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J]. 新建筑, 1994 (4): 23-30.
  [40]聂庆娟。 寒地城市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休闲空间的研究 [D][D]. , 2001.
  [41]胡静。 福建老年公寓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8.
  [42]赵国石, 郝立生。 石家庄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科技, 2008, 35(6): 797-802.
  [43]赵丽。 石家庄市公园绿地管理现状及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河北林业, 2009 (5): 26-28.
  [44]张兴娟。 石家庄市绿地调查研究与分析[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
  [45]郑冰。 适宜老年人的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J]. 山西林业科技, 2005 (1): 32-34.
  [46]Robinson L, Collins M F, Cooper I S. Quality management in public leisure services[J]. Leisure management: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1998: 211-223.
  [46]92 C J J. 公园设计规范 [S][D], 1992.
  [47]程山。 兰州市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0, 4(5): 68-81.
  [48]赵林峰。 老年人的记忆[J]. 家庭医学, 1997, 7: 011.
  [49]陈晓婷。 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绿地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50]张士瑾。 适宜老年人的城市社区户外环境设计探讨[J]. 广州建筑, 2009, 37(2): 28-31.
  [51]夏宏武。 浅析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现代养生观 [J][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7, 5(6): 43-5.
  [52]张亚萍, 张建林。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J]. 中外建筑, 2004 (2): 88-91.
  [53]辛洪云。 创造老年人活动的室外空间[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8(4): 57-61.
  [54]赵舰。 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的设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2): 261-262.
  [55]李鸿烈。 老年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 重庆大学, 2002.
  [56]薛慧聪, 毛静。 居住小区中适合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J]. 四川建筑, 2009, 39(2): 13-15.
  [57]蒋春, 王国良, 唐晓岚, 等。 居住区老年户外活动绿色空间营建[J]. 江苏林业科技, 2009, 36(1):40-43.
  [58]陆志成。 营造公园无障碍环境, 体现人文关怀[J]. 广西城镇建设, 2009, 5: 042.
  [59]2012 G B. 无障碍设计规范 [S][D].
  [60]陈挺。 园林中的无障碍设计[J]. 城乡建设, 2003, 1: 016.
  [61]朱百钢, 韩斌。 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浅谈[J]. 中州建设, 2002 (10): 37-37.
  [62]雍振华。 园林照明研究[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工程技术版, 2004, 16(4): 84-88.
  [63]邵丽艳, 王丽。 漫谈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4, 11(1): 50-53.
  [64]许桂芳, 吴铁明,黄珂。浅谈园林植物造景[J]. 广西林业科学, 2005.
  [65]张前进,阎宏伟。 论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 217-218.
  [66]陈自新, 许慈安。 风景园林植物配置[J].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 1992.

  致谢

  时光荏苒,两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回顾两年的研究生生活,我庆幸得到了纪江海老师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教导和关心,庆幸得到了城建学院各位老师对我知识和人格上的教育与指导,也庆幸遇到了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学习互相鼓舞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的各位同学。

  在此硕士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导师纪江海老师,感谢纪老师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上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纪老师对我硕士毕业论文所倾注的大量心血,经过老师一遍遍的细心指导和更正才使我的毕业论文顺利的完成。谢谢纪老师。

  感谢城建学院所有任课老师:李国庆老师、王广和老师、李宏伟老师、王宁老师、尚改珍老师和张慧老师,感谢他们对我研究生生涯的教育、指导和帮助。谢谢各位老师。

  感谢戴华滢师姐、曹达泉师兄,感谢康峰、霍燕辰、韩锋舍友和各位女同学,感谢你们对我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帮助,也感谢你们在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所提供的建议和指导。谢谢各位!

  最后要特别感谢一直关心、鼓励我的家人,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给我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定会加倍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来回报大家。谢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