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石门风景区旅游景观品质提升策略及方式
对石门旅游景观的提升,我们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考虑。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以整个石门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和布局为对象,根据旅游景观设计的规律和原则,结合汉中旅游的基本特点构建合理的框架、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从微观角度来说,以个体单元的旅游景观设置为对象,从单独景观、交叉景观、线性景观、功能性景观与建筑、周边环境与设施配套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5.1 宏观旅游景观提升策略
5.1.1 主题选定
旅游景观主题的设立并不是单纯的思想的抽离,而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特殊性密不可分的。设计人员根据设计目标,以周边环境和文化背景为依据,通过对各种优势资源的整合提出的相应的核心理念并对后期具体的设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约束。宏观的主题贯穿于整个旅游景观的设计建设过程,并以具体的园林景观元素为媒介将主题得以体现升华。结合汉中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在主题提炼的过程中,需要兼顾旅游主体的价值取向。汉中旅游的一大突出特点是过境旅游,游客并非以此为终极目的地,根据这一特点,在主题的确立上要以短期内最大限度的提升旅游感官刺激,增强旅游体验为原则。以此为基础,开发开放式的生态旅游景观是一条提升旅游景观评价的捷径。在对原有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在旅游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中,“增加游客的参与度提升游客对于汉中生态旅游的个性化价值感知”.(秦雪 2008)在旅游景观的设计中融合当地特有的文化,并增加游客的体验性,使游客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同时对整体旅游景观的文化特色进行感知和体验。因此在石门水利风景区的主题设置上,应该转变思维模式,在汉中旅游资源的大背景下以两汉、三国文化或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旅游景区不在少数,而石门景区在这两方面无论是资源品质还是地形条件均不占优势。但是石门景区内不论是褒斜栈道、石门隧道这些古代的伟大工程遗迹还是石门水坝这一现代工程景观,无不向世人展示着人类对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决心和辉煌成果,以时间的推移作为主线,从古至今人类在这一地区不断的进行着与自然的交流,也不断的尝试着改造自然的方法。以此为主题,进行体验式的游览,使游客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方法的亲身体验,从而加深对于人类改造自然这一过程从古至今的演变的感受。这样在立足于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的展开深度的体验,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并体现风景区的独特性,形成一个以工程建造体验为主,以周边生态感受为辅助的多层次的旅游景观体系。同时也可以成为展现整个汉中地区历史脉络的一个分支,对地区整体形象的建立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
5.1.2 空间的设计与规划
成熟的宏观旅游景观规划不是单纯的各处小景点的拼凑,需要在全局上进行空间秩序的布局。因此改进石门风景区整体的旅游景观规划也需要区域内各个空间的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设计。对空间的分割和设计是提升整体旅游景观设计感和完整度的必要手段,基于景点的形式区别呈现出空间模式的变化也不同,各个二级旅游景观组团之间的疏密关系与整体的空间秩序密不可分。同时根据设计内容和背景的差异,空间的等级划分也会有等级的差异。石门风景区内各类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相对散乱,因此在整体景观空间规划等级划分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地分清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保证旅游景观整体的从属关系。对具有历史背景的旅游景观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对文化主题相近的旅游景观进行旅游资源上的整合、分析,形成历史文化鲜明的逻辑链条。对原有的旅游景观从地理位置、文化主题、植被等方面进行整合。如对当前石门景区整体空间进行优化,则必须通过某一线索形成的主线对现有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整理。如将整个景区采用时间为主线进行规划,则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件作为二级景观组团的主题,以时间的发展顺序作为排列依据,各组团之间相对封闭,形成各自独立的内部空间环境。例如夏朝时期烽火戏诸侯主题园区,两汉时期楚汉争霸主题园区,三国时期蜀汉之争主题园区等,而将水坝的坝体作为一个分割点,将现有的红色革命题材在库区区域同样以时间发展顺序进行展示;如果将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方法为主线,则以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二级景观组团的主题,按照生产效率高低为顺序,突出不同阶段的起止以及相关组团之间的关联,如刀耕火种阶段、青铜器阶段、铁器阶段等。不论采取何种线索作为景观延伸的主线,其必须要遵循的就是人们普遍认同的逻辑性,以时间及逻辑顺序打造旅游景观带和旅游线路,这样才能更具体更有条理性更加有效的发挥景区旅游景观的作用。对旅游景观的布局进行整合不仅是对旅游者旅游体验的关注有利于其形成对于景区整体的印象,对于各个组团内部旅游景观的优势互补,避免资源和材料的浪费,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5.1.3 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认真总结其他地区旅游景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资源及历史遗迹的破坏。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期做好环境评估及施工测量,使旅游景观建造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旅游景观是服务性的景观设施,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旅游景观使用过程中游客可能对周边环境及古迹产生的破坏,也要纳入到对旅游景观设计的考量中,尽量避免游客与部分不可再生的资源之间的互动。另外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内容,则是对过程的重视。旅游景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设计师应该具备发展的验光来看待景观设计。设计师必须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全称效果而不是短期的效果。(易西多 2005)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的因素,使旅游景观设施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逐步呈现效果,也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做法。在景观设计手法中一种比较新的理念是对长期处于某一环境下的景观作品,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经过时间的冲刷,采用不同表面特性的材质,通过周围空气、湿度、植被等因素与景观材料之间的互动,使其呈现出青苔、皲裂、镜面效果等,不仅能够使旅游景观更好的融入周边环境也体现了对于自然的尊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在后续对于石门景区旅游景观的设计和建造中,在对特殊旅游景观的旅游活动中,需要严格限制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如石门隧道遗迹等设立相应的观赏距离,而在对于一些表现历史为主要基础的旅游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侵蚀的效果抹去人为开发的痕迹。
既体现了对遗迹的保护和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满足了旅游景观对于旅游活动服务的功能性要求。例如在对山河观的改造中移除景观内过多的现代材质采用青砖和原石进行旅游景观设施的建造,利用这种两种材质本身易于苔藓附着和生长且耐受性比较强的特性,形成历史遗迹原本的气氛和主题。同时采用这种方式在色调上不会与历史遗迹本身相冲突,更加有利于山河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
5.1.4 完善公共设施及景观保护
对于整体石门景区的提升策略,不仅需要在主题和区域划分上进行调整,同时提升游客的感受体验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对游客感受性的考虑,加紧完善和改造公共旅游景观设施,在功能性的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综合考虑各个层次人群的需求,也是整个旅游景观体系人文关怀的最好体现。加强对于旅游景观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如现阶段,在景区内的大部分座椅均采用条石作为主要材质,这种材质既不利于排水,体感也比较差,尤其在汉中阴冷多雨的环境中,上座率极低。因此可以考虑将座椅材质更换为防腐木,并在座椅上方加设挡雨顶棚,提升游客体感增加上座率。另外在库区黄花河森林公园中,由于缺乏垃圾桶,亲水区域又长期无法获得维护,使得游客经常只能在前期游客所遗留的大量垃圾的环境中进行观光,极大的削减了旅游体验。因此在亲水区域加设垃圾桶等设施,不仅有利于环境的维护同时也为游客获得更为完整的旅游体验创造了条件。
5.2 旅游景观个体单元提升方法
5.2.1 独立景观单元
独立的景观一般指以个体为中心的空间形成的景观单元。只要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的东西包括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景点存在。独立景观的设计首先必须符合园林整体的设计主题,建立适当的从属关系是独立旅游景观的主题设置原则。同时对独立景观单元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以周边环境的协调,建立与其他景观的协调机制。独立的旅游景观的内容与形式都比较丰富,雕塑、造型独特的座椅或树木等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景观。
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在其周边应该形成以独立景观为中心环境,位于此环境中的任何因素,在体量、朝向、排列方式上均应该以该景观为中心,同时功能上不能与其重复。
最后基于旅游景观与游客的关系角度,在独立景观的内部空间设置上,一方面需要考虑相对隐蔽性和私秘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游客对于距离的心理感受,因此再设计过程中保持半封闭的空间结构在与游客互动的距离上略大于游客的心理警示距离。在独立景观进行设计时,要依据他们各自的形式选择侧重点。如以雕塑作为独立景观单元,在设计上就要考虑雕塑的造型风格是否与周边相协调;雕塑的排列方式,采用群雕还是独立雕塑;雕塑的观赏角度和观赏视角;观赏雕塑的道路系统是否形成了回路等因素。如以座椅或休憩场地为独立景观则需要考虑座椅的造型及舒适性;座椅的体量需求;座椅的相互距离;座椅的上座率等因素。综合来说对旅游景观独立景观单元设计而言,对于周边环境及游客体验的因素考虑的越全面越细致,往往会受到越好的效果。因此提升独立景观单元设计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充分考虑与景观相关的所有因素,并进行综合的考量。在石门风景区内,有大量的雕塑及浮雕景观,但是这些景观缺乏相对独立的环境。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可以考虑删除部分与主题不相关或制作粗劣的雕塑作品,同时对于一些欣赏价值较高的个体,在其周边设立一定的环境,形成以某座雕塑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的观赏空间,发挥雕塑在旅游景观中作为经管中心的作用。
5.2.2 交互式旅游景观
所谓交互式旅游景观,是指在旅游景观游览活动中,衔接两个或多个独立景观单元的特殊景观类型。一方面交互式旅游景观可以被作为独立景观单元进行观赏另一方面交互式旅游景观往往还承担着功能性的用途。例如桥梁、长廊等。同时交互式旅游景观还担负着引导游客在单体旅游景观环境之间转换的职能。交互式旅游景观在整个旅游景观中所占的权重比较大。 由于交互式旅游景观承担任务的多样性,使得其表现形式也更为丰富,而不仅仅局限于实体化的物质。在旅游景观设计的设计中,只要通过某种形式向游客传达信息,具有游览引导作用的元素,均可以成为交互式旅游景观的表现形式。
例如溪流或瀑布的水声、灯光、气味等等。“交互式旅游景观在整体旅游景观中起到的是纽带的作用,在对游客引导的过程中,也起到了整个景观组织空间和构图的作用。”(陈伯超 2010)提升交互式旅游景观的设计,关键在于设计师对新兴材料及设计理念的融合和研究,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素材信息,才能对交互式旅游景观进行新的改造和设计。
在石门景区的旅游景观中,山河观下方的涵洞、铁索桥、石门水库的行车隧道、石门水库上行台阶都可以算是具有实体的交互式旅游景观,而这些旅游景观都起着衔接不同旅游景观单元的作用,对于石门景区范围内交互式旅游景观进行提升,相衔接的两个景观区域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关联是交互式旅游景观存在的基础,在景区区域划分合理的基础上,需要对相邻两个景观单元之间进行视线上的遮挡或空间上的分割,这也是出于旅游景观游览区域独立性的要求。其次在交式互旅游景观对游客进行场景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向游客部分的传达下一单元的特色及看点,这一点一方面可以通过在交互式旅游景观内部设置标示牌或指示性的图案和文字完成游客心理上的转换,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下一单元的旅游景观组团的边界线施加半透明的遮盖物,例如植物、水流、镂空的墙体、地形上高地的错差等。
5.2.3 线性旅游景观
线性旅游景观一般指的是在旅游景观设计规划中对于道路及植物隔离带的设计。线性旅游景观的部分形式与交互式旅游景观在功能上具有重合,但同时基于使用特点的不同,还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涉及规律和原则。线性旅游景观通过曲线与直线的配合,丰富了整个旅游景观中艺术形态美。首先在道路的设置上,选取合适的材料参照旅游景观地势的起伏进行修建,尽量避免对原有地貌的过多干预。在线路设置上不仅需要考虑整体景观的分割和构成,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单体旅游景观在实用性和最佳观赏角度的位置的选取,避免为旅游活动增添新的干扰。在铺装形式上,可以采用丰富活泼的组合增添旅游景观的趣味性,但是不能违背基本的道路使用原则和整体景观的设计风格。
在体量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流、抗压性、安全性因素,做到疏密有致。在景区主轴与次干道的道路设置上加以区分。植物隔离带同样是线性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植物外形及生长特性,构建不同区域的小范围旅游景观环境。对乔木、灌木及草坪的设置应该在符合旅游景观实用性的角度基础下进行。综合考虑区域分割、视线遮挡、色彩构成等多方面的因素。
为体现自然原始的状态,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对线性旅游景观而言,合理性是第一要素。从游客体验出发,设置最为合理的线路;整合不同功能的道路并选择最佳的材料和铺设方案,是提升线性旅游景观最有效的手段。石门景区内部由于地形的原因,使得二级景观组团的排列多呈直线状。因此在道路和绿化隔离带的设置上,可以考虑采用曲线的设置打破整体景区一条直线的格局,将行车用途的主干道集中在大汉溪东侧,而在旅游景观较为密集的西侧河岸,设立以曲线为主的步道,同时在西侧步道的基础上,利用灌木形成隔离带,并在中间区域适当采用高大乔木进行视线的遮挡,丰富景区内部的经管结构,产生趣味。
5.2.4 功能性旅游景观
功能性旅游景观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从景区的座椅、路灯、垃圾桶、公共休憩设施到卫生间、接待中心等均可以纳入功能性旅游景观的范畴。功能型旅游景观是景区中与游客发生互动最为频繁和密切的单元,也是游客旅游体验的基础。在功能性旅游景观设计中,不仅需要体现美学的设计思维,同时所设计的对象还必须符合基本的人体工学原理。
旅游景观标识系统包括景区综合介绍牌、景区介绍牌、景点介绍牌、景区指示牌、景区导览牌、警示牌、公共服务牌等。这是游客进行旅游活动中,对于景观信息的最直接来源。标识系统在外形设计上必须与整体景观的主题协调一致,同时充分运用材料的特性和材质语言,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例如在自然风景旅游景观中可以采用木质的标识牌;在历史人文为基础的旅游景观中采用石质的指示牌等。
旅游景观中的建筑一般为接待中心、卫生间、维护设施等。在设计要求上,一方面建筑需要与周边的环境协调,不能过于突兀破坏整体环境氛围;另一方面还需要在位置安排上醒目易于寻找,因此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建筑的风格要与相应的景观风格保持高度的一致,同时在位置的安排上一般放在较为开阔的空间内,方便人群的集散。
同时对于功能型旅游景观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使用的因素,还需要对后期维护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因素进行考量,如水电、安全、清洁等。功能性旅游景观因为其比较强的互动性和利用率,因此对其设计方案的提升必须要综合考虑人文关怀的所有因素。使游客不分男女老幼均可以从旅游景观设施中找到针对自己特性的设计。
在石门旅游景区中,主要担任功能性旅游景观的设施有仿古步行街、汉王楼、山河观及景区内部沿河的仿古餐厅。在这些设施中,除景区的大门、停车场和山河观外其他的设施利用率都极低,在景区内部仿古建筑营业率不足 5%,而汉王楼则常年处于封闭状态下。要提升石门景区整体的旅游环境,对于景区内部旅游景观建筑加大利用率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在这方面对于景区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降低入驻门槛等方式吸引外来商户,一方面可以提升整个景区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景区其他功能性旅游景观设施的维护,保持园区整体的形象。
5.2.5 旅游景观周边环境
景观的空间是一个范围上的概念,任何旅游景观的内部空间都是由一定的边界形成,而边界是构成外部空间的基本要素。旅游景观外部环境的构建决定了景区内部环境的形成,因此不仅需要在功能性上进行要求,同时也要结合景观美学的思维模式进行对空间的设计。通过对外部环境有意识的增加其高度,有利于内部半封闭环境的形成,兼顾隔音、防风的功能性要求。一般情况下,对外部环境的建设有两种形式,既植物隔离和墙体隔离,这两种形式各有利弊,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景观的特性选择不同的构建形式。采用植物进行外部环境的建立,有利于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是缺点是封闭性不强,不易让人产生安全感,在这种形式下可以适当增加植物的密度和层次,使植物本身产生纵深感形成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分割。而采用围墙进行的外部环境的建设,其优点是密闭性好,施工周期短,但是缺点体现为分割效果比较生1冲击力,从而增加整体旅游景观的亲和力。石门风景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主要景观一侧边缘为褒斜口的山峰另一侧为大汉溪,因此在景观边界的建设上,可以将眼界拓宽,把建设的重心向更加外围移动,以 316 国道为旅游景观的边界,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基础上,矮化 316 国道朝向景观一侧的植被,使视线能够直接穿越隔离带进入景区内部,利用 316 国道西侧的几个停车区域作为观景平台,使整个石门景区的全貌和精华能够在这几个固定的休息点进行展示,这样也会起到吸引游客的作用。同时在靠近停车场位置的水泥浇筑的山体加固墙面上方,有计划的种植攀爬类植物,既不会破坏混凝土墙体影响安全同时也能够软化混凝土的视觉效果,使景区真正与周围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5.3 社会因素
由于旅游景观是多方面共同作用力的结果,因此在旅游景观提升策略中,单方面强调设计师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旅游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工程发包方俗称的“甲方”对于旅游景观的规划往往有一票否决权。长期以来不对等的等级关系及经济因素的制约,使部分旅游景观的设计中往往掺杂了“甲方”好恶。但是旅游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的支撑,而“甲方”往往缺乏相关的知识。这种仅凭借个人主观因素左右设计方案的做法,不仅是对设计方案的粗暴干涉也是对于设计师本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需要“甲方”对于设计师具有足够的尊重,并为设计师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另一方面广大设计师而言,也应该积极保护规划方案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只有社会力量和设计师本人的能力达成了共识,才有可能设计建造出更加优秀的旅游景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