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我国存疑不起诉制度的改进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27 共278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存疑不起诉的立法现状与制度完善研究
【第2部分】龚某聚众斗殴案例反映的主要问题
【第3部分】完善存疑不起诉的建议
【第4部分】 我国存疑不起诉制度的改进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存疑不诉是检察机关在公诉过程当中对案件所作的重要处理,它在提高刑事诉讼效率,保障被追诉人权利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却存在着作出的程序繁琐,对不诉之后的再诉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不诉之后相关主体的权利缺乏合理的救济等问题。通过赋予案件的承办人不起诉决定权,明确不诉之后再诉的限制条件,完善当事人权利救济等方式,使存疑不起诉制度更加具体合理,对于实现存疑不诉的效用作用巨大。每一个制度在设计之初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瑕,正是由于实践当中对暴露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才使得一项制度更加完善且有生命力。作为一个以保障人权为重要内容,兼顾诉讼效率和经济的制度也不例外,我相信通过学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加上司法人员诉讼观念的转变和保障人权思想的深入人心,存疑不起诉制度一定会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乘风破浪,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着作部分:
  1.谢佑平。刑事诉讼国际法准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卞建林。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新清,甄贞,李蓉。刑事诉讼程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
  4.樊崇义,冯中华,刘建国。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5.孙力,王振峰。不起诉实务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
  6.陈光中。刑事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7.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逄锦温,臧冬斌。侵占犯罪的定罪与量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10.张明楷,黎宏,周光权。刑法新问题探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1.刘明祥。财产罪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2.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13.刘志伟。刑法学的新动向(2005 年卷)[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14.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
  15.杨诚,单民。中外刑事公诉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
  16.汪建成,黄伟明。欧盟成员国刑事诉讼法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17.张穹。公诉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18.陈卫东。刑事诉讼程序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19.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0.
  20.孙谦,刘立宪。检察论丛(第 1 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1.孙谦,刘立宪。检察论丛(第 2 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2.[意]贝卡利亚,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23.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24.彭东,张寒玉。检察机关不起诉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25.陈卫东。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6.李玉华。刑事证明标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7.黄文艾,黄广进。中国刑事公诉制度的现状与反思[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
  
  论文部分:
  1.马志忠。存疑不起诉的法理分析与制度完善[J].法学论坛,2006(6)。
  2.陈新生,金石。存疑不起诉规范适用的思考[J].西部法学评论,2008(3)。
  3.张明楷。法治、罪刑法定与刑事判例法[J].法学,2000(32)。
  4.童颖颖。论侵占罪中的代为保管[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5.肖中华,闵凯。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之含义[J].法学家,2006(5)。
  6.陈光中。论酌定不起诉制度的法律建议[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1)。
  7.宋英辉。不起诉裁量权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1(3)。
  8.李建玲。酌定不起诉制度使用考察[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4)。
  9.柴学友,施正生,许乐生。对两高关于黄友谊赔偿案批复之评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5)。
  10.王萍。论证据不足不起诉[D].湘潭:湘潭大学,2008.
  11.王瑞华。从疑罪从有到疑罪从无看我国刑事诉讼法人权保障的进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4)。
  12.刘青峰,王洪坚。程序正义与司法权威现实反思[N].法制日报,2008-2-3(9)。
  13.张明友,钟德纲。我国存疑不起诉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国检察官,2007(11)。
  14.奚玮,孙康。论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1)。
  15.张永红,蒋九久。论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根据[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16.马志忠。存疑不起诉的法理分析与制度完善[J].法学论坛,2006(6)。
  17.郑新骏。存疑不起诉之再审视[J].法制与社会,2011(7)。
  18.何林霞,程文佳。命案存疑不起诉的证据分析[J].中国检察官,2014(5)。
  19.宋工,郭小锋。论存疑不诉案件的再行起诉[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11)。
  20.段明学。论起诉裁量权的滥用及内部控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4)。

  致 谢

  时光飞逝,转眼我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2013 年 3 月我有幸通过辽宁省政法干警招录考试取得了到辽宁大学继续深造,攻读法律硕士学位的资格,回想之前的奋斗之路,我对这次继续求学的机会倍感珍惜。于是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法学素养,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活动,进一步拓宽交往能力,通过回定向培养单位的实习,提高自身的法律运用能力。

  在此过程中,我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同学,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有对知识的无限渴求,也有对人际交往的巧妙分析,有对理论弊端的自身认知,还有对实践中问题的批评和反思。让我不禁为他们丰富的知识,老道的社会阅历叹服。同时我也遇到了伴我成长,给我欢笑,给我帮助的室友,是他们让远在异乡求学的我不感到孤单。最让我引以为豪的是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我认识了许多知识渊博,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的老师。他们不仅在知识上给我滋润,而且在以后的道路上给我指引,饱含了师者对于学生无限关爱和支持。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请允许我说声谢谢。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这次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杨明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从开题到预答辩,再到答辩,每一步您都不厌其烦的给我以指导。在后续的修改过程中,从论文的用词到多处的批注和调整,每次的修改都倾注了您的心血与汗水,这不仅显示了一位大家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深的学术造诣,还体现了您对于法学的热爱和对正义的追求,这些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在此我想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同时要感谢在我论文写作过程当中给我批评和建议的各位老师,因为你们的帮助和指正才使我写作的思维更开阔,论文的结构更合理,谢谢你们。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们,这么多年来在求学路上给我的帮助和支持,是你们无私的付出才成就了今天的我。而今伴随着论文的完成我的学生生涯也将结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我将立足辽宁这片热土,回报你们,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我和支持我的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