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壮大途径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23 共182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社区矫正工作群体发展研究
【第2部分】社区矫正工作者角色价值及范畴界定
【第3部分】制约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发展的因素
【第4部分】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调研报告
【第5部分】 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壮大途径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考虑到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的长远发展,结合相关理论观点以及笔者的调研,笔者对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思考包括以下几点:

  一、就目前而言,笔者以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可以如此划分:社区矫正工作者主要由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队伍、社会工作者队伍和社会志愿者队伍组成,其中社区矫正工作专业队伍主要由两个层面的人员构成,其一是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其二是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专业社工)。

  二、就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的发展现状而言,虽然近十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扩展,也有了一些创新做法和突破,但面临的困境也是长期而牢固的,主要包括立法不明、体制不顺、权责失衡、社会参与度和认可度低等方面。

  三、通过对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较为先进的地区的实地调研,笔者对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的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并以为: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要取得突破,必须尝试改变现有的社区矫正机构管理模式,引入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管理模式(如司法所垂直管理、矫正机构“队建制、双配置”)。要倡导主流的专业社工引入方式(政府购买服务),构建科学的管理考核机制,更要从立法、地方部门上加以保障和认可。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郭建安:《社区矫正通论》,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赵秉志:《犯罪问题总论探索》,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6 年版。
  赵秉志:《刑罚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但未丽:《刑罚执行制度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翟中东:《刑罚个别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袁登明:《行刑社会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
  意]加罗法洛:《犯罪学》,耿伟译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
  吴宗宪:《社区矫正比较研究(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王宏玉:《非监禁刑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张传伟:《我国社区矫正运行模式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
  张光东:《特殊人群管理全覆盖的理论与实践》,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
  
  
  二、期刊论文类
  
  吴宗宪:《论社区矫正官》,《中国司法》2011 年第 11 期。
  陈和华:《关于建立我国社区矫正官制度的思考》,《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 年第 2 期。
  但未丽:《社区矫正专业工作队伍建设构想》,《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 年第 4 期。
  李文华:《论社区矫正的主体》,《青海社会科学》2008 年第 5 期。
  陈和华:《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组织制度》,《法学论坛》2006 年第 4 期。
  但未丽:《社区矫正的“北京模式”与“上海模式”比较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1 年第 4 期。
  周九英:《广州市社区矫正工作模式探讨--以志愿者队伍建设为视角》,《法治论坛》2010 第 3 期。
  
    三、其他类
  
  司法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2011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司法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201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司法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2012 年月 1 日起施行)
  江苏省司法厅《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2014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致 谢

  在攻读在职硕士学位期间,我收获很多,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结交了许多的好朋友,让我在这三年的时光里过得充实而快乐。本文最终得以完成,在此我要感谢许多人。首先由衷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王昭武教授。王教授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勤勤恳恳、卓有成就,而且给我们授课非常认真,观点独到,纪律严明,理论功底深厚。从本人的论文的选题、开题、构架到撰写、修改、成文整个过程,都凝聚了王教授大量的心血和劳动。论文章节、字眼、乃至格式规范都经过他的认真审阅,精心修改,同时提出宝贵意见供我参考。在此谨向我的导师王昭武教授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衷心感谢苏州大学法学院 2011 级在职法硕班的班主任乔江玲老师和在三年的时间里给我们授课的诸位老师,论文的完成与他们在研究生三年期间帮助我奠定的法学理论基础密不可分,和他们对我学业、工作上的关心密不可分。

  感谢所有参与我的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的老师们,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评阅我的论文。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业的支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