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司法公开是推进司法改革的重要方式,对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和司法权威的树立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背景下,司法公开更有着沟通国家与社会的作用。目前,全国各级人民法院都在积极探寻司法公开的方式与方法,社会公众也对司法公开寄予厚望。司法公开制度的完善应从形式、程序和监督三个方面着手,细化相关规定,经历配套措施。
参 考 文 献
[图书文献]
1.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2.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3.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版。
4. 高一飞、蒋惠岭等着:《司法公开基本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
5. 蒋惠岭主编:《司法公开理论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
6. 沈德咏、景汉朝主编:《司法公开实践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
7. 陈光中:《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8. 汪习根:《司法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9. 卓泽渊:《法政治学研究》,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10.廖奕:《司法均衡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
12.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 年版。
13. 张国福:《中华民国法制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年版。
[期刊文献]
1.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关于加强司法公开建设的调研报告》,载于《人民司法》2009 年第 5 期。
2. 王晨光:《借助司法公开深化司法改革》,载于《法学论坛》2014 年第 3 期。
3. 刘敏:《论司法公开的扩张与限制》,载于《法学评论》2001 年第 5 期。
4. 孙笑侠:《司法权的本质是判断权》,载于《法学》1998 年第 8 期。
5. 郑成良、张英霞:《论司法公信力》,载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 5 期。
6. 公丕祥:《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证》,载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 7 期。
7. 张文显、孙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体系初论》,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 6 期。
8. 张文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程》,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 3 期。
9. 汪海燕、胡常龙:《自由心证新理念探析--走出对自由心证传统认识的误区》,载于《法学研究》2001 年 5 月。
10.刘金露:《法院官方微博的功能发挥探析--基于司法公开的视角》,载于《法制与经济》2014 年第 5 期。
11.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载于《中外法学》1997 年第 2 期。
12.公丕祥:《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证》,载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 7 期。
13.卞建林:《我国司法权威的缺失与树立》,载于《法学研究》2010 年第 1 期。
14.[德]F·门策尔:《司法审判公开与德国当代判例数据库》,田建设译,载于《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9 年第 4 期。
15.张莉:《中国司法公开制度的发展》,载于《中国司法》2011 年第 9 期。
16.高一飞:《走向透明的中国司法--兼评中国司法改革》,载于《中州学刊》2012 年 11月。
17.马怀德:《论行政听证程序的基本原则》,载于《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8年第 2 期。
18.程志:《裁判文书改革与深化的研究》,载于《当代法学》2002 年第 11 期。
[学位论文]
1. 倪寿明:《司法公开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 2012 年博士学位论文。
2. 常君:《司法公开理论及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2 年硕士学位论文。
3. 李佩:《我国当前司法公开的制度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 2013 年硕士学位论文。
4. 韦慰:《我国裁判文书公开问题研究》,吉林大学 2014 年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吕丽教授在我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悉心指导,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学者的严谨学风和高尚品格,作为学生我受益无穷。
同样,要感谢法学院的全体老师在我学习期间为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法学院的学术传统和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感谢我的同学们,三年来,我们共同奋斗,互相扶持,在法学的殿堂里汲取营养,丰满了各自的人格,丰富了各自的人生。
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你们对我学业的理解、支持和鼓励。
最后,感谢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帮助和指导的全体同仁,谢谢大家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