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刑事公诉方式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移送起诉材料多寡的问题,而是应该把它放在整个庭前程序甚至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来研究。刑事公诉方式作为连接审前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关节点,影响着庭前制约和庭审保障两个重要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公诉方式的具体设置对公诉审查的制约,控辩平等的形成,审判公正的保障,以及法官消极中立,控辩双方平等对抗,庭审中心主义的形成有重要保障作用。刑事公诉方式的变革也关系到诉讼理念的方向,更决定刑事审判模式的选择,对整个刑事诉讼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上述对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的刑事公诉方式比较研究得出,由于符合起诉状一本主义生长的土壤在我国并不具备,同时也不符合我国现行诉讼制度和司法体系,并且单独实施起诉状一本主义,会造成我国对完善庭前准备活动的目标功亏一篑的。全案移送只要做到有效防止预断,配套相应的制度原则,且能有效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其优势不容忽视。
我国刑事公诉方式经过三次变革,正逐渐朝着良好状态发展,在引进借鉴国外刑事公诉方式,结合我国最基本国情的作用下,设置刑事起诉审查庭,设立独立预审法官;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加强辩护方的对抗能力;更细致完善庭前会议制度,清晰界定庭前会议主持者和参与者,明确出庭证人名单和顺序,确定证据展示后果等等。在前进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相#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刑事公诉方式日益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更大程度的满足公民的权利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荣斌。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2.
[2]王艳。对复印件主义公诉方式的反思[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6):5-6.
[3]杨云译。刑事诉讼法上起诉审査新制的检讨[J].学术研讨会,台湾本土法学,2002(36): 3.
[4]陈运财。起诉审查制度之研究[J].月旦法学,2003(88):4.
[5]韩红兴。论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下的公诉方式变革[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4): 3.
[6]陈卫东,韩红兴。慎防起诉状一本主义的陷讲一以日本法为例的考查[J].河北法学,2007 (9): 4.
[7]韩红兴。公诉价值的冲突与衡平[J].法治论坛2006(6):85.
[8]陈卫东。刑事诉讼程序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64.
[9]陈卫东,郝银钟。我国公诉方式的结构性缺陷及其矫正[J].法学研究2000(4):101.
[10]陈瑞华。比较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3.
[11]池元超。刑事公诉案卷移送制度研宄一以减弱法官预断为视角[D].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13.
[12]欧阳涛。英美刑事法诉讼法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12-215.
[13]王兆鹏。美国刑事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64-469.
[14]宋英辉,孙长永,朴宗根。外国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6-79.
[15]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18-219.
[16]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杜,2000,141.
[17]陈卫东。刑事诉讼程序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65.
[18]宋英辉、孙长永、朴宗根。外国刑事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33.
[19]樊崇义。公平正义之路[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474.
[20]王英杰。刑事公诉案件起诉方式研究[D].包头:内蒙古大学,2013.
[21]汪建成,黄伟明。欧盟成员国刑事诉讼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13.
[22]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62.
[23]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9.
[24]皮埃尔。尚邦。法国诉讼制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10.
[25]约阿希姆。赫尔曼。德国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7.
[26]韩红兴。刑事公诉庭前程序研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87-200.
[27]王英杰。刑事公诉案件起诉方式研宄[D]?包头:内蒙古大学,2013.
[28]刘少军。刑事审判中的对抗与合意[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45.
[29]汪建成,黄伟明。欧盟成员国刑事诉讼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178.
[30]王英杰。刑事公诉案件起诉方式研宂[D].包头:内蒙古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