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土地政策演变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20 共13378字
  摘要

        一、文献述评及研究框架
  
  (一)文献述评
  
  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不仅仅是历史学的议题,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的学者均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和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其对变迁过程的梳理和研究结论更有助于当今的改革。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从逻辑上分为时间序列逻辑、过程特征逻辑和主体内容逻辑3类。时间序列逻辑上,陶林、韩晶、李新海分别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轨迹[1-3].过程特征逻辑上,吴次芳等指出:中国1978年以来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整体演进呈现出五大特征[4].主体内容逻辑上,容志、何一鸣等和叶国文分别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放松管制,农民、国家政权与国家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为研究主体,将这一问题放在土地政策变迁的视域中进行分析[5-7].土地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下的选择,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已有的研究已经从党史、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视角展开。其中,党史视角侧重考察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8-9].经济学视角方面,余逢伯从制度非均衡的角 度,分 析 了 我 国 土 地 制 度 变 迁 的 路 径 与 模式[10].孟祥林研究了我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集体土地所有制下的初级社和高级社、集体土地所有制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个土地制度发展阶段,同时对土地制度变迁产生的绩效进行了评析[11].郑仁泉等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划分为3个阶段,即1949-1956年,1956-1978年,1978-1995年,通过实证计量分析了3个阶段农村土地政策绩效[12].政治学视角,叶国文从农民、国家政权与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学视角研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7].邓大才以农地交易成本为核心,考察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国家、地主和佃农三者的互动、均衡和失衡[13].由于我国的土地政策首先始于农村,而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制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土地政策都发生于农村,从文献整理上看,研究农村土地政策变迁的也居多。由于研究视角的多样,对土地政策变迁历史进程的划分和论述也表现为多样性。目前学术界关于土地政策变迁的研究呈现4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政策变迁冶主体突出的研究,多表现为从史学角度,但是仅仅展现了土地政策的历史脉络,没有对土地政策发展和变化进行解读,或者把土地政策纳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没有离开土地政策史范畴。二是土地政策史以外的研究多是选择某一视角分析土地政策变迁,如经济视角、政治视角。经济视角多是分析土地产权关系,政治视角多是分析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的关系。三是在研究内容上以农村土地政策研究居多。四是政策变迁的研究,在范围上一般时间跨度长,就近代而言就包括了民国、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等几个时代节点;在阶段划分上也一般以重大的制度变迁为依据,脉络较粗,而且到改革开放的承包制就结束了,历史意义更重。根据对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已有的对土地政策变迁的研究存在单一历史表述、政治意义突出、线条划分粗略、与现时代缺乏衔接等问题,更是缺乏从经济社会的视角对土地政策以效应定位,忽略了土地政策研究的根本目的,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研究框架
  
  土地政策变迁的研究,存在制度变迁、产权变迁、资源配置方式变迁、土地利用方式变迁4个分析视角,这些视角也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从之前的文献综述中也可以看到已经存在分别专注于这4个方面的研究。然而,单独的每一个视角都不能深刻地揭示或反映土地政策变迁的本质,仅仅是从某一个侧面诠释了政策内容的变动,因此,需要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经济社会效应导向的综合性的考察视角可以为土地政策变迁的研究提供合理的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包括3个维度的逻辑:第一,土地政策制定和执行后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分析导致土地政策变迁的内在原因。第二,制度变迁理论是分析土地政策变动的重要工具。第三,将土地政策内容按照产权关系、资源配置方式、土地利用方式、政策制定者的认识和政治导向5个要素进行分解,这些要素构成土地政策的经济关系,土地政策的历史变迁和政策效应就是通过这些经济关系产生逻辑和作用机制的。
  
  以土地政策要素的变迁演绎土地政策变迁的历史进程;以不同阶段土地政策的要素所形成的内在土地经济关系,体现不同阶段土地政策的特征及土地政策产生经济社会效应的作用机制;以不同阶段土地政策的经济社会效应,定位土地政策,解释土地政策变迁的原因;以土地政策要素、土地政策要素对经济社会效应的作用,经济社会效应对土地政策变迁的推动,演绎土地政策变迁的逻辑及土地政策变迁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依据土地政策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的逻辑,从土地政策的经济社会效应及其内在土地政策要素的经济关系出发,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政策的变迁划分为3个阶段:转型初期的土地政策(1979-2002年),科学发展观时期的土地政策(2003-2012年),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政策(2013至今)。根据土地政策的效应,将3个阶段的土地政策归纳为“扩张型冶”规范型冶和“合理型冶(见图1)。
  
相关标签:改革开放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