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鉴于对高校普通专业学生国防教育研究综合性较强,为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本章对国防素质、高校普通专业学生、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科学合理地界定,并且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等相关理论作为后文研究的理论支持。
2.1 基本概念界定。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归纳性认识,界定国防素质、高校普通专业学生、国防教育等基本概念是对高校普通专业学生国防教育认识的起始点。
2.1.1 国防素质。
"国防"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南朝宋范晔编着的《后汉书·孔融传》,书中记载:"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这里的国防是指为维护国体、严明礼义而采取的防范措施。简单地说,国防即国家防务。古人认为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增强国家安全的防护就是国防,称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如今,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明确规定,国防是指国家以防备抵抗外来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为目标对象,为着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等国家根本权益的安全与发展,进而开展的军事以及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全球性的活动。
"素质"是由最初的生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发展而来的,它是指人的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固有的先天解剖特点。现在我们阐述的人的素质则包括心理和社会两个方面,是指人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受后天学习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感官认知和身体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较为稳定的品质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知识文化、意志品质和技能技巧等方面。
国防素质融合了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既是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知识文化素质的有机构成,更是个人意志品质的突出表现[24].因此,笔者将国防素质界定为:人类先天的以及经后天教育和训练所具有的能够适应国防建设和发展的思想、知识和技能等,是兼具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军事体能素养的一种综合素质。全面素质人才是新时期国家发展和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迫切需要,因而高校教育在注重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和国家国防建设的需要,在国防教育上下功夫,培养兼备国防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1.2 高校普通专业学生。
根据 2012 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共计 12 个学科门类,未设置军事学学科门类,下设的二级学科也没有涉及国防教育的相关专业。军事院校学生是指隶属于军队军事院校培养的军事"专才",具有扎实的军事理论功底,具备良好的军事专业技能和行为能力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普通高校国防生是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优质教学资源承办教学,以培养军队建设需要的军事人才为目标,将其视为军人预备役主力的就读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其取得本科学历后统一入伍。
高校普通专业学生有别于专业军事院校的大学生以及普通高校培养的国防生。
普通高等院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专业划分,大学生在入学前自主选择专业,以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作为规范化教育标准,接受普通高等院校的常规式高等素质教育,教学内容未涉及军事或与军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训练。
因此,笔者将高校普通专业学生界定为:区别于军事院校大学生和国防生,通过国家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的,接受国家正式学历教育的非军事学专业常规教育的普通高校大学生。高校普通专业学生在高校学生中的比重最大,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主体,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客体之一,也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高校普通专业学生是高校培养的专业领域内的高素质人才,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了国防素质和能力,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后备力量,要肩负起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和繁荣锦上添花。
2.1.3 高校国防教育。
目前学术界对国防教育没有确切的定义,各学者均基于各自的理解和经验来诠释"国防教育",所以给出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有学者认为,高校国防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增强公民国防安全意识为基本诉求,是基于国防法律体系内规定的全民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有机构成体[25];有学者认为,国防教育作为国防安全建设的重要支撑,是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以强化全民国防安全观、培养国防行为技能为目标的普适性基础教育[26];还有学者认为,国防教育是国家防务的教育,是国家为维护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等根本利益,按国防需要计划的、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的、与军事相关的思想指导和行为技能训练的活动[27].而笔者认为这些定义不能全面反映"国防教育"的实质内涵,因此将国防教育的界定为:国防教育是国家为扞卫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以防御外来侵略、武装颠覆等安全威胁为根本需要,以强化国民国家防务意识、掌握国防基础知识、增强国防行为技能为行为目标,根据切实可行的总体计划,组织并实施影响大众思想道德、智力能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基础教育活动,从而激发国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充分行使和履行公民法定的国防权利义务。
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能够有效引导高校大学生国防安全意识的形成,对进一步树立和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内化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有着与全民国防教育的显着区别,它将教育对象定位于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高校大学生,不仅涵盖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还渗透着非国防教育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系统全面、通俗易懂、生动实用的特征,同时使用高精尖科技、知识涵盖广和尊重个性、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段,准确地掌握了教学切入点,把握住了教育时机,既能增强高校学生的国防思想和综合素质,还能成为国家需求的高素质军事后备预备力量。此外,高校国防教育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打破学生固化的思维定式,以及提高学生创造力和重塑综合思维模式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2 相关理论。
高校国防教育研究需要的相关理论是历史的实践中得出的,并经过多次实验反复论证的,有助于高校国防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面系统认知,而相关研究技术的理论方法则作为研究的必要工具。
2.2.1 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何为"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系统教育过程,主要遵循树立理念--设置目标--确定主体--筛选客体--选择路径--形成模式--完善管理机制的逻辑程序进行。可见,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系统中最复杂、最有活力、最重要的要素系统[28].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表述多种多样,1999 年龚怡祖教授在《论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首次系统阐释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既定培养目标,基于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在培养实践过程中采取的某种具备显着的系统化和示范化特征结构标准形式和运行方式,从而形成了特定形式和规则[29].2001 年,黄国勋、席鸿建、曾冬梅在专着的《地方综合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研究》中提出,人才培养模式集合了高等教育"德育育人"的教育观念,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思想、知识、能力的综合素质模型,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计划、标准、方式以及测评等环节[30].上述两种表述揭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具有一定的操控性和实践性。
综合上述观点,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以一定的培养思想和培养理论制度为设计基础的,由以系统性、规范性、目标性、多元性和普适性为特征的元素构成,能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实效应用的标准样式[31].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基于教育思想的指导,采用设置专业的方式而形成某种特定路径、泛化的体系和机制的培养范式,主要包括思想观念、既定目标、实施过程、运行机制、评价体系[32].各高校应结合社会需要,根据特定条件、个性因素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实事求是为准则,构建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追求人才培养计划、过程、途径等方面的个性化和差异性。
2.2.2 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理论在本文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由反映评价客体本质和内涵的指标集、指标权重及评定标准构成系统评价工具。"指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制定的计划表示想要达到目标的标准";"体系"是由某些相互作用的元素构成的系统整体,内部结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评价指标体系"是指计划欲达到的用于评定评价客体价值高低的各指标间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33]."构建"源于"建构",起源于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后经发展形成了建构主义,作为国际关系学的核心原理。构建的思路是人类以原有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并在主观意识的引导下进行重复实验对比,从而形成的认识事物的稳定思维模式[34].构建的形式虽是客观的,但内容是根据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经验分类整理的,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根据现有知识和经验,在主观意识的引导下建立的能够评定评价客体价值大小的具有相关关系的所有评价指标的集合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开展系统评价工作的有效工具,是集主观评定和客观分析为一体的科学可靠的评价技术手段,能够保证评价实施的系统化、科学化。
2.2.3 层次分析法。
指标权重是评价指标体系中重要构成要素,表示在其他要素既定的情况下,该要素的变化对整体评价以及反映评级指标自身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有利于消除单一定性或定量的弊端,是定性和定量集成的科学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然后通过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保证评价指标的客观合理。在评价高校普通专业学生国防教育时,要权衡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评价指标之间通常是相互关联的相关关系,因此选择层级分析法以减小误差。层次分析法的四个步骤如下:
(1)将评价指标层次化,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对高校国防教育要素的相关结构进行系统了解之后,按照自身属性进行纵向划分,各层因素既是从属层,又处于支配地位,这样就形成了规则的梯阶层次结构。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从梯阶层次结构的第二级开始,对于隶属于上一级因素的同层各因素,采用成对比较和判断矩阵 1-9 比率标度构造较阵。
处于同一指标结构层的评价指标重要性的成对比较,构成了原始判断矩阵。
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卷,邀请 10 位及以上(不超过 20 位)相关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评分,从而得到ija的具体数据,建立判断矩阵。
(3)计算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nA ,A,,A12?? 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的检验。首先,运用判断矩阵 1-9 比率表比较得到判断矩阵,通过对矩阵进行标准化得到权重向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指标权重".然后,根据指标权重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利用公式检验一致性。具体计算和检验步骤如下:
方案层是否能被应用于实践,为决策提供建议方案。
2.3 本章小结。
本章内容是本文的理论核心,只有概念清晰明确,理论丰富殷实,才有助于把高校国防教育从庞大的教育系统中剥离出来,进行剖析研究。在界定国防素质和高校普通专业学生国防教育的同时,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等相关理论,为下文分析高校普通专业学生的国防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