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水浒传》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时间:2014-10-28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348字
论文摘要

  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学术界各位学者争执的中心.在文学作品翻译之初,一些翻译家由于存在的本民族文化中心意识和自我优越感,大部分采用 "归化"翻译.而近年来,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不断频繁,各位学者在世界人民相互平等、世界各种文化都应被公平对待的社会背景之下,越来越注重文学作品诞生的文化背景和源语言的文化内涵,因此 "异化"翻译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就这两种翻译理论来说,笔者认为它们各有所长,互相补充.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为读者提供一种崭新的文化环境,对文化交流很有帮助.而从文学和文化角度来说,通过这两种翻译方法,可以使得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一些方面的融合,也可以使读者在不了解外国文化背景的基础之上,对文学作品或者语言中所要表达的文学内涵有一定的正确认识.接下来,我们就四大名着之一 《水浒传》在翻译时所运用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一、《水浒传》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分析

  ( 一) 《水浒传》的创作背景

  《水浒传》是施耐庵综合前人所写的故事或者话本等短篇文章而作的文学名着.其主要创作的取材是北宋年间在宋江领导下的农民起义的故事.北宋末年,政治统治黑暗,官僚腐败,对农民压榨严重,使得民不聊生,由此激化了社会矛盾,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对朝廷的统治.

  ( 二)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描写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的着作.在书中,作者通过农民起义运动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并且通过对农民起义运动的描写,为读者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运动过程中振奋人心、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

  小说通过描写以高俅为首的统治阶级组成的官僚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压榨人民,使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主要目的是揭露当时朝廷的黑暗统治造成的深重的剥削和压迫使得农民不得不起身反抗的现实,体现出了 "官逼民反"的历史场景,对农民奋起反抗的英勇事迹予以歌颂和赞扬.

  ( 三) 《水浒传》的语言特色

  在这部小说中,语言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提炼民众的口语塑造出的较为具有文学特色的语言,语言特色是比较生动、准确、符合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表达习惯.各种场景的描述都比较形象具体,并没有太多陪衬的风景之类的描写.尤其对于当时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社会现象进行了具体而形象的阐述,内容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医学、法律、各种方言等.在人物的描述上也是通过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来展开,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就要求译者能对中国古典文化和中国当时的白话语言有很好的解读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归化和异化问题进行讨论.

  二、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许多着名的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都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从最初的全盘归化到全盘异化再到归化与异化的结合翻译,让读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得出文学作品到底该采取哪种方式进行翻译的结论.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有很多的译本,而不同译本在归化和异化方面的处理也大为不同.

  从1933 年到2002 年,《水浒传》的英文译本已经有了四个版本,分别是英国学者赛珍珠 ( Buck PS. ) 的 70 回译本 ( 以下简称赛译本) 、英国学者杰克逊 ( Jackson J H. ) 的 70 回译本 ( 以下简称杰译本) 、美裔汉学家沙博理 ( Shapiro S. ) 的 100 回译本 ( 以下简称沙译本) 和英国学者约翰·登特 - 杨( John Dent-Young) 和安莱克斯·登特 - 杨 ( AlexDent-Young) 父子合译的 120 回本 ( 以下简称登译本) .而目前较为接受的是赛译本和沙译本,其中大家尤为推崇沙译本.因此,我们就对这两个译本来进行研究.

  ( 一) 归化翻译法

  归化翻译是指译者在翻译作品时要从读者角度出发,在充分理解本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结合本国的政治地位和形势、社会主流文化以及法律、民俗等对他国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力求使得翻译作品对本民族的人民来说浅显易懂、易于接受.这种翻译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传达原作品的大意和精神让读者了解作品的主旨和基本内容,对于一些民谚等细节不做深究.

  很多归化翻译的支持者认为,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本民族的文化中都有相似之处,他们做的就是在本民族的文化中找到与作品中所描述介绍的文化相类似的东西,这就说明这种翻译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而它的优势就是读者基于本民族文化概念的理解,在读懂文学作品方面不成问题.

  ( 二) 解析 《水浒传》的翻译方法

  在赛译本中,赛珍珠认为她采用的就是异化翻译的方法,在翻译过程中,保留作者原意和创作手法,甚至将一些原本中国读者读起来都晦涩难懂的部分进行保留,对于文中的一些文体也进行了类似的创作,就相当于逐字逐句地将文章对应到原作当中去,这种方法虽然注意了许多的细节描写,但是给读者一种比较僵硬的感觉,无法形成具体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归化的翻译法.赛珍珠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联系到原作中所用到的字词在当地当时的文化中所表达的深意,只注重与美国文化相契合,扭曲了 《水浒传》传达出来的精神,容易对读者造成误导.但是这和当时她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形势是密切相关的.赛珍珠在翻译 《水浒传》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十分动荡的时期,而当时中国的政治局面是外国势力对中国极尽压迫,北洋军阀势力又想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当时爆发的 "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学界的一大转折点,它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潮和影响.赛珍珠在当时的环境下,又接受过中西两种文化的熏陶,她对中国人民虽然饱含同情,但是在翻译时又需要考虑到美国文化潮流的影响.在这一译本中,赛珍珠的主要目的是借助 《水浒传》这一名着让外国人了解到中华民族并非他们所认为的 "劣等民族".可是,由于自身理解的局限性,使得她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传情达意,造成了西方人对作品本身甚至是对中国人的误解.

  ( 三) 《水浒传》译本中归化和异化的成功运用

  在登译本中,译者主要采用的是异化的方法,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表面字句下的文化内涵,以还原原文特色作为主要目的,将作品中的一些社会风情、民俗文化、口语方言等与本民族的文化联系起来,尽量做到了原汁原味的表达.而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注意到了韵律搭配、修辞运用等.借用这种方式,有助于读者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上了解到 《水浒传》中不同的文学表达形式.但是在登译本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作者在序言中也有说明.译者表明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将 《水浒传》译成便于被国外读者接受的文学读本,因此就会着重于翻译后在英语表达中的意义和联想,所以这些内容在字面的表达上虽然和汉语十分相近,但是并不与汉语中的表达完全相同.

  而且,译者对 《水浒传》的原文内容作了一定的删节,因为这些内容并不符合当时西方的社会潮流,这样做旨在使得行文流畅,让读者能准确理解文章的重点.然而,这一译本的出现也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当时世界格局多变,各地的冲突不断,中国受到当时大背景的影响,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中国当时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为祖国统一打好基础.中国也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加入 WTO,经济发展迅猛更是让世界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的地位日益得到了认可.这样多重的影响,使得各国也开始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登特 - 杨父子在这一时期对 《水浒传》的翻译就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巨大的文化背景.

  结 语

  翻译作为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纽带,需要译者本着平等的心态和专业的素质对文学作品进行忠实原文的翻译以及适当的加工,并非凭自己喜好和社会主流的影响而随意改变原文,甚至由此来影响读者对原着的看法.归化和异化翻译作为两种翻译形式本身并不冲突,应该在翻译过程中交替使用,这样不仅有助于避免作品对于读者来说晦涩难懂,也有助于各类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当然,这对翻译家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他们不仅要深入了解和研究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还要有极其深厚的他国文化功底,同时,要将这两种文化相互融合,使读者在了解异国文化时更加简便易行,做好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参考文献]

  [1]王东风. 归化与异化: 矛与盾的交锋[J]. 中国翻译,2002( 05) .

  [2]孙致礼. 中国的文学翻译: 从归化趋向异化[J]. 中国翻译,2002( 01) .

  [3]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陈丽莉. 翻译的异化和归化[J]. 中国科技翻译,1999( 05) .

  [5]胡卫平. 译名的归化与异化[J]. 语言与翻译,2000( 04) .

  [6]孙建成.《水浒传》英译的语言与文化[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