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提升机制
通过前文的研究,基于低碳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价值创造系统和实践模式都已经清晰,本章将研究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5.1 企业提升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提升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因素主要有:企业家素质、企业内部治理模式以及企业外部环境。
5.1.1 企业家素质的影响。
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也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因此,企业家的素质会对低碳创新下社会责任的履行产生深远影响。首先,企业家的职业素质会影响低碳创新背景下社会责任的履行。如果企业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则会对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低碳行为中来。并且由于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影响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企业职工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可以为企业低碳责任的履行提供指导,甚至号召整个企业积极履行低碳责任[39].其次,企业家的专业素质影响低碳创新背景下社会责任的履行。低碳创新下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较强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模式日益精细化的背景下,企业要进一步推动低碳节约,践行低碳行为,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有着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低碳理念得到践行。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家责任意识不断苏醒,我国首家以企业家为主体的阿拉善 SEE(Society Entrepreneurs & Ecology)公益机构,其主要目标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目前会员已经发展到 370 多个,但是,我国也还存在一些对低碳责任重视不够的企业,如经法制晚报记者统计,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共有 41 家企业遭环保部"点名批评",表明这些企业的低碳责任意识海有待增强。
5.1.2 企业内部治理模式的影响。
企业治理模式完善程度是影响低碳创新下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的重要因素。
首先,组织机构的完善性带来的影响。如果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完善,设立了制定、执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机构,并从人员、经费上给予保障,对其职权进行了明确,则无疑对于低碳责任的履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机构,不能够组织、推动企业低碳责任的履行,则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位。其次,内部执行力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如果企业内部有完善的管理程序,执行力强,则一旦制定基于低碳创新的社会责任履职体系,必然能够得到职工的用户并予以践行,反之,如果企业内部管理松散,执行力较弱或者说员工可以忽视低碳责任的履行,则必然会导致社会责任难以落实。再次,企业内部管理文化影响社会责任的履行,如果企业文化倡导的价值理念与低碳相契合,并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可,则能够有效的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
5.1.3 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会对企业低碳责任的履行带来深远的影响。首先,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是企业的监管者,如果企业低碳责任履行的好,则可以通过财政奖励、税收减免等方式给予支持,相反,政府则可以通过征收高额的税收、罚款进行处罚。因此,政府如何定义企业的社会责任并确定奖励和处罚的程度必然会对企业的行为产生导向性的作用,并进而对低碳责任履行情况产生影响。此外,政府还会为低碳责任履行提供基础性的平台,如碳交易平台等,这些平台建设情况必然也会对低碳责任的履行产生影响。其次,社会公众行为的影响,当前,国家积极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而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不断觉醒,这就必然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一种监督。再次,舆论媒体等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企业形成了立体化的监督网络,如果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或者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中存在执行不力等问题,则会遭受到舆论的压力。
5.2 低碳创新社会责任在法学维度下的提升机制。
从欧美国家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情况来看,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的作用是首要的、不可或缺的,伦理道德则是法律的补充。
5.2.1 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的促进机制。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的保证,法律可以通过强制性手段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市场经营环境,法律的奖惩机制还可以预防并治理企业间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从低碳角度考虑,强制的立法可以使许多企业在是否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的问题面前不再犹豫,迫使企业提升自身低碳社会责任,以便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立足。另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监督管理作用以及国有企业的"领头羊"作用,也决定了政府必须通过政策法规的宣传率先引导国有企业提升低碳社会责任,进而带动其他企业共同提升,最终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12].
5.2.2 低碳创新社会责任在各项具体法律法规中的体现。
世界各国都就低碳经济的推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发展计划,例如英国,政府在 2003 年发表了主题为《未来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2007 年又通过立法将节能减排和建立低碳社会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另外,英国还在税法中增加了新的项目--气候变化税,建立了碳信托交易基金和碳排放贸易基金等。碳排放大国美国也于 2007 年底颁布了新的能源法,此法案取消了五大石油公司的减税优惠,将这笔约 135 亿美元的税款用于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源使用率。2007 年欧盟委员会修订了现行的《燃料质量指令》,制定更严格的标准来规范生产运输的燃料使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空气质量提升。此外,许多国家还对石油化工产品征收碳税、能源税等,通过税收手段促进企业提升低碳社会责任[40].
我国也在低碳经济开发利用的相关领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例如 2007 年颁布并生效的《节约能源法》、2008 年颁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2005 年颁布 2009年重新修改的《可再生能源法》、2009 年修正的《电力法》、2011 年新修订的《煤炭法》、2002 年颁布 2012 年修改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其中《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以及《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出台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作用突出、效果明显。此外,2004 年我国还制定并实施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十大工程";2007 年国家发改委联合科学技术部、外交部、教育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 14 个部门一起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国务院分别在 2011 年和 2012 年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对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提升企业低碳社会责任、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社会的决心[41].
5.2.3 法律层面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虽然政府在促进低碳经济的立法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法律体系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我国低碳方面法律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覆盖能源公用事业以及专门门类的能源法,尤其是石油、天然气、核能等一些主要能源领域缺乏专门法律,这使得企业在专门领域的社会法律责任履行缺乏依据。其次,我国的能源立法一般比较泛泛,不够细致,缺乏实际的可操控性,奖惩制度不明确导致执法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浪费、不当排污等问题,使企业有空可钻。此外,法律规定的履行低碳社会责任应得的税收优惠、补贴等奖励手段,在现实施行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导致不能及时兑现发挥其奖励作用,这也使得企业履行低碳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下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希望对完善我国低碳相关政策法规有所助益。要想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和低碳创新的目标,制定出的政策法规体系必须能够承担多种职能,并且起到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协调的作用,就必须具有以下三种功能: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功能、平衡各方利益的功能以及有效的实施功能。首先,低碳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阻碍低碳社会责任提升的原因、现行法律法规的不足之处和实践中暴露的问题等信息不能够及时反馈给立法机关,这些问题就得不到切实的解决。其次,低碳经济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广泛多样化的利益冲突: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冲突、企业个体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的冲突以及履行低碳责任的企业和不履行低碳责任的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等等,如果各方利益不能得到公平的分配和调控,就会导致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内在动力[42],我国资源和环保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也是因为各方利益冲突得不到合理的解决所造成的。第三,任何法律法规如果得不到实施就只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落实法律法规才是促进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提升的关键所在,而能够切实保证政策法规得到有效贯彻的基本方法就是建立健全法治程序、邀请民众广泛参与,并公开执法信息让民众监督以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43].
5.3 低碳创新社会责任在伦理学维度下的提升机制。
伦理作为法律的补充,可以在道德层面提高企业提升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5.3.1 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与伦理之间的关系。
伦理学在哲学中属于通俗化的实践哲学,是与实践不可分割的一个哲学门类。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着作《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这样描述伦理学:是以"善"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这一论述后来被称之为目的论伦理学。本文将基于目的论伦理学的观点,探讨伦理对提升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作用。
曾经,理论界在赢利欲望与伦理道德的选择上产生过激烈的争论:经济主体如何处理赢利欲望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两者之间关系如何?一部分人认为,赢利欲望和伦理道德完全无关,或者说伦理道德对赢利欲望产生不了实质性的影响,企业决策者不会因为道德愧疚感就选择放弃赢利的欲望,"无奸不商",跟企业家谈伦理本身就是一种苛求。然而,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经济的本质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大多数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企业家不能应该是只为赚钱而没有伦理道德观的经济"动物",从长远的战略角度看,良好的道德形象对企业家而言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企业声誉可以为企业带来潜在的长期效益。因此,赢利欲望与伦理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责任,也可以说就是赢利欲望,而低碳创新条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又包含了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和生态责任。除了法律责任,其他三种责任都可以归结为伦理道德范畴的责任。所以可以说,低碳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在本质追求上具有一致性。
5.3.2 伦理对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提升的促进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的伦理规律一般是从"有条件的善"进化到"无条件的善"[44].所谓"有条件的善"就是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实现赢利目的的手段,为了享有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品牌形象、企业声誉以及经济效用,而有目的性的或非自愿的履行社会责任,有的甚至仅仅是为了契合市场需求而做出的应激反应。这种有目的性的社会责任履行,也必定是有条件性的,一旦履行社会责任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就会放弃履行社会责任。这种利用关系决定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不稳定性。而"无条件的善"则是指企业管理者发自内心的接受社会伦理道德的指引,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不是为了赢取利益,而是为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长远打算,是利他的而非利己的。因为仔细品味"有条件的善"这几个字就会发现,这个词本身就是矛盾的,有条件的"善"还能叫做善吗?把道德当做获利手段本身就是不道德的。道德是人内心自觉且崇高的理想追求,而不是利益的等价交换。一件事之所以为善,并不是因为它合乎道德的要求,而必须是因为它是出于道德的理由而做出的。
就企业提升低碳创新的社会责任而言,企业应该把自身当做一个和人本身一样具有伦理性的实体,提升自身的伦理道德观念(可以在企业文化中得以体现),从认识上提高对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把履行低碳创新社会责任作为目的而非工具,才能真正体现社会责任的本质内涵,也就达到了亚里士多德以"善"为目的的理论高度。此时再谈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提升也就易如反掌了。
5.4 促进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提升的对策。
针对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提升,除了在法学维度和伦理学维度存在提升机制,本文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5.4.1 搭建平台促进低碳创新推动社会责任履行。
依托低碳创新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手续必须有创新平台,这是基础和前提。
首先,要搭建平台积极跟踪低碳创新的现实进展。有关单位要建立低碳创新成果推介平台如建立官方网站,动态的收集低碳成果及其应用情况,为企业获取相关信息提供支持。其次,要搭建平台积极鼓励低碳创新行为,政府、企业要积极鼓励低碳创新行为,就政府而言,要积极宣传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低碳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低碳创新活动中来,同时,通过贷款贴息、允许低碳创新税前抵扣等方式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降低企业低碳创新成本,鼓励其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本身要树立主体意识,主动推动低碳创新,并加大创新投入,依托创新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
5.4.2 构建低碳创新提升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支撑体系。
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方案指导低碳创新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活动中。首先,要明确低碳创新作用于社会责任的目标和方向,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积极组织低碳技术、低碳管理创新,以此明确创新的方向,降低创新成本。如在管理上要根据成本分析,了解企业成本分布情况,研究成本下降的空间,最终达到促进低碳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其次,要明确低碳创新作用于社会责任的基本路径。企业要明确主要采取哪些途径,如技术上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模式,管理上采取流程再造模式,营销上采取网络营销与现场营销相整合,物流上采取第三方物流等模式来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
5.4.3 建立依托低碳创新促进社会责任履行的制度体系。
低碳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最终需要制度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低碳创新影响的持续性,才能真正帮助企业适应低碳背景下所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首先,从正式制度来看,低碳创新背景下,企业需要制定包括环境保护、产品碳排放水平等标准,并利用这些标准来指导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贯彻到日常管理行为中。实际上,当前部分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就包括低碳方面的内容,这种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布无疑会形成一种监督与约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表现,要积极推广应用这种已经较为成熟的社会责任履行模式。其次,从非正式制度来看,企业要积极推动文化建设,依托低碳创新活动影响企业的行为,并进而形成一种制度乃至一种规范,通过长久的贯彻执行形成一种指导企业行为的内在标准,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
5.5 本章小结。
通过以上对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建立一个如图 5-1 的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提升机制模型。首先,政府出台政策法规引导企业履行低碳社会责任,并对积极承担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违反规定的企业作出处罚,营造适合低碳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同时,公众和媒体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利用舆论,从伦理道德角度促进企业提升自身的低碳创新社会责任意识。由于企业家是企业的拥有者和决策者,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员工执行力和企业文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所以企业家的素质和低碳意识是影响提升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关键。优秀的企业家通过自身对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认识,建立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带动下属员工积极执行企业规程,创造先进的企业文化,最终实现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