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人类豪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世界气候出现严重问题: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地球臭氧层越来越稀薄,"温室效应"席卷全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种气候变化甚至直接影响到了经济的增长。"温室效应"是如何形成的?根据气象学家的介绍,阳光通过大气中的水蒸气、臭氧、二氧化碳等气体时发生的短波辐射会提升地球表面的温度,而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又会阻挡住地球表面发射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这样一来大气层的温度就会升高,形成如温室大棚一般的大气空间,故称为"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气体也因此被称为温室气体。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就必须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入手,故而近年来"低碳"这一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逐渐流行起来。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六年后的今天,经济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用度上却面临着巨大难题,须知今天的经济繁荣是以牺牲资源环境、子孙福利为代价换来的虚假繁荣,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寻求长足发展的唯一出路。节能环保,属于技术先导型产业领域。目前,我国每年用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的资金达万亿元之多,并且市场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技术与资金制约着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与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技术近年来在工业领域的需求日渐强烈,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新型材料的研发和使用、温室气体捕捉等等。其中,新型核电技术、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汽车电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在抑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倡导低碳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往往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低碳创新也就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战略方向。
1.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弄清低碳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互影响、低碳创新对企业在经营理念、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分析基于低碳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系统和实践模式,构建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提升机制模型。以期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指导企业实践,使企业在低碳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除了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还能承担起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和社会共同又好又快的发展。
1.1.3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我国学者现阶段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国外理论的归纳借鉴层面,初步涉及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界定、在实践中的履行和提升等问题。而对于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缺乏有针对性的分析,尚未确立起适合时代符合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体系。目前我国正面临低碳经济全球化的大考验,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环境空前复杂,本文旨在尽力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做出符合国情的本土化界定,构建适合低碳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找到促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的科学机制,为应对低碳时代的到来做好理论准备。
实践意义:当前我国迈入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必须突出低碳理念,弘扬低碳行为,这就要求相应的主体能够有效的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就是企业,如果企业能够在招标采购中推行低碳理念,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执行低碳行为,在产品设计上关注低碳创新,则低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被实现。实际上,为推动环境治理与保护,国家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2011、2012、2013 年,公共财政支出中节能环保投资额分别达到 2641、2963、3383 亿元[1],增幅明显,预计未来这种投资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大,如果企业能够有效的履行低碳责任,则不仅可以为政府分担环保成本,而且可以由于降低了环境污染而节约了未来支出,因此,通过分析低碳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可以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动力,借助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低碳的践行,实现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1.2 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低碳创新,即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科技创新。低碳经济的概念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最早见于英国发布的《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是指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以更低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获取更多的产出,从而保证经济的向前发展。该白皮书的发布带动了英国乃至全球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运动的热潮。而后,英国政府在其经济发展战略向低碳方向转换的进程中,意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应该包含环境保护、生态发展、人文和谐等多层面内容。2007 年,阿卜丁?马斯塔法?欧墨提出,有两种主要方式能够有效促进能源不足条件下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其一是减少现有能源的浪费,其二是能源使用转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梅森纳认为,"人类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并不是经济和技术上的挑战,是政治体制上的[3]".大部分学者同意对低碳经济进行如下定义:"低碳经济是既能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同时又能保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经济型式,旨在在国家制度的支持下,通过新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含碳能源的使用以及燃烧尾气的排放,从而达到抑制"温室效应"、避免气候灾难、改变地球生态环境的作用[4]".
关于企业是否应履行技术创新的社会责任,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之一;也有学者认为创新是企业可以选择性承担的责任,企业应该从自身既有的创新活动中得到一定的风险补偿。学者罗伊支持第一种观点,认为"智力知识产权应成为公共所有",摩根?P?麦尔斯、琳达?S?穆妮拉和杰弗里?G?考文则支持第二种观点,认为在法律、伦理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给予风险补偿以支持企业的创新资本投入,这样才有利于长期的社会财富的增加。波普?J?保罗也支持该观点,认为应该允许知识和技术成为像土地的财产,开发者可以拥有它的所有权,既然企业承担风险去进行创新,就应该得到这种所有权,并利用所有权带给自身经济补偿,并认为这种所有权为工业化国家带来了大部分的财富累积[5].凯罗琳?高瑟则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作为企业在施行创新计划,或生产新产品时的内部衡量指标来帮助企业完成发展规划。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低碳创新的概念,是在六部委 2006 年底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确立的[6].此后,大批研究学者开始对低碳概念、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以及低碳社会等问题进行研究。薛进军、赵忠秀主持编纂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系列低碳经济蓝皮书,是目前关于低碳经济方面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成果,该系列丛书主要介绍了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的现状,推广和借鉴国外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新能源开发的实践经验,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导向。邢继俊、黄栋、赵刚于 2010 年 7 月出版了《低碳经济报告》一书,该书在叙述气候知识变迁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对低碳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及国际低碳创新动态进行分析,对碳壁垒、碳交易平台、低碳技术、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与社会等议题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详尽论述。樊纲主编的《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一书,主要对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形式、我国的减排能力与现实减排量之间的关系、世界各国减排义务、现行的国际减排协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和我国减排情况等。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我国学者现阶段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国外理论的归纳借鉴层面,初步涉及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界定、在实践中的履行和提升等问题。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自主创新问题,顾丽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有效途径是进行生态化技术创新。张锁祥、田丽媛认为自主创新是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途径。王烈认为企业家应该承担起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社会责任。而对于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缺乏有针对性的分析,尚未确立起适合时代符合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体系。目前我国正面临低碳经济全球化的大考验,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环境空前复杂,学术界必须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做出符合国情的本土化界定,构建适合低碳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找到促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的科学机制,为应对低碳时代的到来做好理论准备。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内容。
首先,概括基于低碳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其研究重点难点。其次,概述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低碳创新理论以及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内涵。第三,概括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议、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以及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机理,搭建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系统模型。第四,通过国内外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分析低碳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影响,构建我国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实践模式。最后,总结企业提升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低碳创新社会责任在法学层面和伦理学层面的双层提升机制,建立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提升机制模型,并提出促进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提升的对策。
1.3.2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概念分析到寻找实践路径的研究思路。
第一,采用语义分析方法。在对低碳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互动关系的研究部分,分析"低碳"、"创新"、"企业社会责任"等核心词语的语义,帮助理解其内涵。
第二,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在国内外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实践的比较部分,对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和我国企业进行了比较,目的是帮助我国企业找出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不足,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采用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分析,除了运用哲学学科知识外,还对法学、管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知识有所运用,体现了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综合优势。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以及研究中遇到的难点。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首先,本文从低碳的视角出发,认为企业除履行一般性的社会责任外,更需要履行低碳责任,并从生产、管理及其他领域的低碳化三个方面论述企业低碳责任的内涵。根据卡罗尔的"四成分说",企业具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但是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四成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变化的需求,因此,本文在四成分基础上加入生态责任内涵,并指出:低碳创新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可以为企业直接创造利润、更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打开市场。
其次,本文通过 3 个图示直观的描述了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原理、搭建了其理想的实践模式,并分析了其提升机制。对企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认识、实践和提升企业社会责任都有新的帮助,具有现实意义。
另外,在论述低碳创新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的影响因素问题时,本文指出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也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因此,企业家的素质会对低碳创新下社会责任的履行产生深远影响。然而企业家并不是企业本身,就如同"商人的社会责任"并不等同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家必须通过企业文化来引导企业员工共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此企业低碳创新文化理念的构建是低碳创新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关键。
1.4.2 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
本论文是通过对低碳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研究,阐述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会比较多,例如:首先,由于选题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所以就难免遇到概念混杂,行文思路不清等问题。其次,由于论文内容较新,国内关于低碳创新的研究资料比较缺乏,搜集起来比较困难。针对遇到的这些问题,作者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阅读了许多学术前辈的文章,努力提高理论水准。其次,在允许的情况下多参阅国外着作,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最后,难把握的问题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