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从大陆校园民谣到新民谣中蕴含的人文怀旧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08 共3039字

  第三节 从大陆校园民谣到新民谣中蕴含的人文怀旧
  
  大陆校园民谣产生于八十年代末,鼎盛于九十年代,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台湾民谣影响,当时流行的《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传遍大陆。改革开放的政策让艺术思潮开始重视思想解放自由,“自我”作为主题回归艺术长河中。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人们热衷于读小说,报刊等,所以现在仍然有很多作家很是怀念过去的时光,充满文学气息的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在创作上开始减弱以前意识形态,更多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就像贾平凹在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多少在宣扬主旋律,而后来的《废都》就真正属于自己思想意识的作品。就在创作者们在追求个性,自我思潮的时候,台湾民谣传入内陆,大家似乎能在这个切口寄托情感。知识分子阶层在社会中希望能找到符合自身的表达方式,校园风格歌曲很恰巧地迎合了这样的需求,很多大学生那时候都会创作富有诗意,青春,朝气纯洁的歌词,盛极一时,校园民谣的产生丰富了大众文化,满足了受众的审美需求,也维护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存在。从大众文化的互动性来讲,校园民谣中受众参与度是相对较高的,国家对校园民谣所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是不会打压的,大多数民谣创作者都是七八十年的校园歌手,他们用敏捷的感受力去捕捉音乐,使得很多优秀的作品成为一代代人共同成长的回忆。因而相对于台湾民谣音乐来说,我们的校园民谣更注重内心思想情感的呐喊与宣泄,更贴近人情化,所以说校园民谣是社会发展中必然的产物,它承载着人们的诉求与自我的关注,人性的释放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不难发现很多的校园民谣旋律都是很流畅或者轻快活泼,歌词内容积极向上,大家都似乎能在歌曲中读到自己的心声,情感寄托在音乐上。强烈的共鸣感让如今的我们都怀念过去的流行音乐,这不仅是时代的印记,更是因为歌曲里的情感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们的内心,这是民谣赋予我们的人文关怀。校园民谣在发展的初期(1994-1999 年)得益于三张专辑《校园民谣》,掀起了校园风,而后有一些歌手们出个人专辑比如高晓松的《青春无悔》,叶蓓的《纯真年代》,老狼的《恋恋风尘》等音乐奠定了校园民谣在流行音乐中的地位。歌曲《同桌的你》算是校园民谣中的经典之作,其影响力受众的热捧度是最好的证明。歌词简单纯真,作词者高晓松利用橡皮,相片,日记等物品来寄托深深的想念之情,旋律属于级进进行,基本属于一字一音的模式,节奏型为单一节奏,全曲无装饰音,D 大调八六拍,尾声转 E 调。曲子是单二部曲式,尾声用哼唱形式,形成回味,在编曲上用口琴吹奏出引子,吉他伴奏为主,充满青春的气息。这首歌曲唱出了真挚的同桌情,浓浓的情感在词曲合理的编排下娓娓道来,这样的共鸣是大众化的,因此它赋予我们的怀旧情怀是永不退色的同窗情。而在 1999-2008 年则是校园民谣飘摇不定的时期,朴树的音乐成为这个时候的代表,他的作品清新简单,传唱度在校园极高,比如《那些花儿》,《白桦林》等歌曲一直到如今都很受欢迎:《那些花儿》也属于情感极其细腻的歌曲,怀念过去的那些花儿;而《白桦林》中包含的情感更博爱,朴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前苏联一个士兵的故事,莫斯科会战失败后德军,德军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区,苏联政府全国动员,坚守斯大林格勒,而那位士兵的青梅竹马祷告着他能回来团聚,他们在白桦林里告别,树上刻着彼此的名字,然而士兵为了战争的最后胜利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战争胜利,她始终认为士兵没有离她而去。这是在歌颂伟大的没有墓碑的生命和爱情,这样的情感打动着我们是因为歌曲里蕴含着别样的感动,留给我们是一种值得去祭奠的情怀。歌曲是 G 大调,四三拍,节奏多用附点来表达舒缓的节奏感,音区稍微偏低来衬托低沉的故事情节。配器上用得是手风琴和木吉他,加上变化音 7的降低,营造一种莫斯科音乐特点,歌曲是单二部曲式,尾声有纯人声哼鸣,烘托幽远的情感,似乎延伸到无边际的白桦林中。歌词属于叙事性,讲述可敬的士兵舍小我成就大家的可贵品质,这也是这首歌的灵魂与艺术价值,相较于其他民谣这是这首歌最重要的审美价值。
  
  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民谣作品,它们的产生让我们内陆的流行音乐有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让音乐回归情感的释放。校园民谣从产生到如今已有二十多年时间,在 2015 年可以说是民谣大获全胜的一年,各大主流音乐节成为很多民谣歌手成为音乐会的主场。在我们流行音乐发展中,民谣这种音乐形式从早期的校园民谣、城市民谣逐渐发展为现在具有革命意味的“新民谣”之后,又向广泛的的商业化形式发展开来。然而14新世纪伊始的几年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发展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盛行,使得中国大陆的状况呈现出诸多问题,作为社会产物的音乐绝不会“脱嵌”于整个社会结构。新民谣在处理社会问题与社会关怀中的错位方式上是往后撤的姿态,即便是指出社会现象或是问题,只是表面上的文章,没有深入结构。新民谣在内容上是多样性的,运用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很多,这样富有地方特色的民谣丰富了现代流行音乐的表达模式,也促进了民族性文化的交流。这些地区特色文化作为符号融入民谣音乐中,无形也让流行音乐充满了“乡愁”的味道。
  
  新民谣在如今又风生水起,和以前的校园民谣大不相同了。校园民谣在刚开始时可能更强调情感的倾诉,歌词注重真实性,主要是以简单的结构打动人,而如今的新民谣,歌手们在创作中会比较注意美学的价值,不仅是在情感上,在歌词写作上充满诗性,旋律上会较民族风格,简而言之,就是音乐表现更加复杂。
  
  也就是前面提到很多的创作者为了让音乐有民族古典风格,会在歌词,旋律,配器等方面下功夫,这既是一种文化怀旧,也是一种音乐美学上的追求。而且新民谣基本不会触碰现实问题,情感更加琐碎日常化,像我们的民谣新秀歌手宋东野的专辑《安河桥北》中基本上讲述的是个人情感,或是理想的追求,成长的烦恼,童年的回忆等一些很常态化的情感叙述。传播方式上也投向多渠道的媒体平台,像《达人秀》,《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音乐平台,越来越多的民谣歌手的出来掀起民谣风,而且受众的反响还不错。当然还有很多的传播平台在宣扬着新民谣,记得在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首插曲《女儿情》一度上热搜榜,这首歌翻唱于《西游记》里《趣经女儿国》的插曲《女儿情》,民谣歌手万晓利收录在专辑《你在红楼我在西游》,他利用干净的嗓音唱出了看似看淡却饱含情深之情,编曲上主要用木吉他伴奏,通过这样的翻唱达到的效果和原唱大不相同,意境也不一样了,能明显感叹人生无常,且行且珍惜的情怀。电影结尾场景中汽车扬长而去的画面配上的插曲歌词“说什么王权富贵,说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心紧相随”适时出现,突出了电影“珍惜”主题:人生漫漫,不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离别或是团聚都难以预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抛开各种内心的隔阂,与相爱的人相守相知。这首插曲在影片中对剧情的烘托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电影这样的平台让这首歌的也得到很好地宣传。
  
  从校园民谣初期到现在新民谣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心态变化与追求,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体现的就是受众的审美心理需求,不论民谣所召唤的主体是呼唤社会问题还是越来越商业化,都是新民谣存在的形式,都在询问为什么受众喜爱娱乐消遣的音乐而非严肃传统艺术,一方面是审美选择性,再者也是社会的压力使得人心浮躁,很多人们不太有耐心去静心聆听。
  
  所以说新民谣无成功或消解,只要是存在艺术价值,能让受众在其中有所感悟,就是一种情怀的释放。而真正要改变民谣承担的艺术价值,整个社会及大众文化都需改变。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