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艺术的管理方面,传统的戏曲行业是以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两方面进行分管的。一般来说,戏曲的行政管理主要是对资金与演艺人员的管理;而业务管理则是对戏曲的创作、排演等进行的管理。两方面的管理支撑起了传统戏曲艺术的骨架。以下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对戏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承与保护进行探讨。
一、戏曲行政管理需要更开放的新媒体传承方式
表演形式受制于舞台形式,戏曲是一个非常依赖现场效果的艺术门类,现场精彩万分的表演,到了屏幕上也许只是平常。换句话说,没有一个戏迷一般的录像师,拍出来的效果也许还比不上一个歌舞节目。在电视录影的流水线录制下,许多摄影师、灯光师根本不理解戏曲表演应该如何拍才能让人身临其境。宽大的衣袖下本可以体现出演员灵活而矫健的姿态,而厚重的妆容下本可以体现人物性格与突出眼角眉梢的表情,可是一到屏幕上,拉长拉远的镜头里,充斥的却是繁杂的衣服与热闹的场景,戏曲艺术的精髓就这样被掩盖。
现今,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资源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微博、微信等也成为了人们常用的沟通工具。传统的戏曲艺术表演形式应秉持更为开放的心态进行传承。一方面,戏曲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建设戏曲专门网站,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把戏曲中的文化意识用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利用网站向社会传播戏曲的欣赏之道,传播戏曲表演中的点滴逸事,拉近戏曲与普通人的距离。同时,借助于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把戏曲艺术中的老前辈、优秀表演者推荐出来,将这些老戏骨作为戏曲艺术的代表。另一方面,建立起传统戏曲行业中的新媒体部,专门将戏曲生产与组织进行网络化,把舞台表演、音乐创作、服装设计、人物造型等进行公开。越是公开,就越能引来关注。老戏骨们在戏曲艺术中的表现、戏曲妆容所代表的文化含义,这些都可以做成传播专题,进行宣传。搜集整理经典戏曲桥段,改变过去闭门造车的戏曲教学方式,把戏曲教学视频放在网络上,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戏曲的魅力,组织公益性戏曲教学,利用网络举行戏曲大赛,扩大与提高戏曲的影响力等。
二、戏曲业务管理需要更多元的新媒体创作方式
戏曲的业务管理主要是戏曲的创作与排演。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业余活动不再像过去一样单调乏味,广播、电视、电影等等都充实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直接分流了戏曲的观众。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元的思想与意识层出不穷,新的节目内容、与时俱进的表演形式,都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相比之下,戏曲的创作表演一成不变,依然是几千年以来的才子佳人、将相王臣,新一代观众所需要的表演内容完全没有。
基于此,戏曲在创作内容上应有意识地引入当今社会的思想意识,创作有时代气息的戏剧作品。如尝试在戏曲的表演时间上进行调整,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关注时间只能持续几分钟,而传统戏曲动辄几个小时的表演时间在新媒体的传播上拉不来点播数。所以在戏曲创作上,倾向于多创作折子戏、微折子、折中折此类的短戏,改变过去戏曲一句话唱一分钟的印象,让这些经典中的精华熏陶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戏曲。当然,会有很多传统戏曲的坚守者认为这样的改变将会葬送掉戏曲的未来。实际上,改变是必须的,碎片化的表演方式是为了让更多人有兴趣去了解戏曲艺术。全套的戏曲可以由专业人员进行记录并上传,由戏曲艺术家进行专门排演,聘请专业灯光师与摄像师进行录制。用一个戏迷的角度去录制下全套戏曲的方方面面,最终形成一个网络上无限共享的经典戏曲模板。这样的处理,既能保持戏曲浅层传播上的魅力,又能保持戏曲文化的根基。
三、其它
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是传播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技术。如创设虚拟戏曲舞台,利用 3D 真人动作捕捉技术,更为全面地展示戏曲艺术中的精华。还可以利用电子合成器参照名家唱腔为参与虚拟戏曲舞台表演的人们进行合音,根据传统戏曲中的道具与妆容来设计虚拟道具,目前已经有这样的戏曲虚拟舞台诞生,也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参与。可以说,越是丰富的传播方式,越能提高戏曲传承的广度;越是多元的戏曲创作思路,越能为戏曲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戏曲固步自封只能是自取灭亡,只有紧跟时代理念、坚守传统文化内涵,在新瓶装旧酒的同时,在传承与保护方式上选择更为开放、更为亲民的方式,才能永葆戏曲艺术长青。
参考文献:
[1] 王铭 . 媒介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戏剧存在形态与特色守护--论“电子传媒时代”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取向 [J].社会科学论坛,2015(02)。
[2] 张安华 . 中国戏曲的新媒体刍议 [J]. 戏剧文学,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