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苦菜花》与《丰乳肥臀》中的母亲形象描写(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27 共9007字

  上官鲁氏的有生之年,时常处于战乱、饥馑的威胁之中。丈夫死后,为了养活所有子女,她设法为儿女提供食物。在饥荒的年代,她利用为村里磨粮食的机会,把粮食偷吞到胃里,回家再呕吐出来,做成饭给孩子们吃。生存苦难贯穿母亲一生,其存在价值就是为了延续生命,苦难只是注脚。上官鲁氏所承受的生育、养育之苦,都是由其女性身份决定的,不因时代更迭、阶级归属而改变。

  当然,《苦菜花》也注意到了性别压制,只不过阶级压迫遮掩了性别压制。

  “母亲姐妹三个,她是最小的一个。一个哥哥弟弟也没有”,父母给冯大娘取名“寻子”,“意思是盼她出嫁后多生几个男孩子” .这和来弟姐妹的名字意味相同;还有娟子的天足、参加社会活动所受到的非议,都准确地标示出人物活动的时代与文化空间;男尊女卑的性别压制比贫富不均的阶级压迫带有更大的普遍性、隐蔽性,只是在革命洪流的衬托下显得轻淡罢了。《丰乳肥臀》也注意到了阶级身份对人物生活的影响。上官鲁氏的几次选择,都与其家庭背景有关,尤其是几个女婿不同的政治身份,导致其政治表现上摇摆不定--大女婿沙月亮抗战时期是黑驴鸟枪队的队长,后投靠日寇,成为“皇协军”旅长;二女婿司马库是抗日别动大队司令,还乡团头目;五女婿鲁立人是八路军爆炸大队的政委。他们之间的斗法厮杀使母亲无法真正与政治风潮脱清干系。

  可见,阶级压迫作为《苦菜花》极力凸显的苦难根源,在《丰乳肥臀》中已化为背景式的隐形存在,而性别压制这一被《苦菜花》轻忽的苦难根源,则在《丰乳肥臀》中得到了极大的彰显,这种承与变既在于时代精神的变迁和作家个体经历的差异,还在于影响的焦虑和创新意识的需求。

  二 母亲形象的生活信念:从突出“本着良心”到强调“活着第一”

  如果说生存苦难的渲染是彰显母亲伟大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那么敢于担当苦难、隐忍坚守的生活态度及其信念则是造就母亲伟大的内在因素。冯大娘和上官鲁氏都吃苦耐劳、坚韧顽强,在处理儿女婚恋事务和应对复杂动荡的社会局势时,都基于天性,本着良心来选择,显示出稳定清晰的生活信念,只是其生活信念的内涵各有侧重。冯大娘本着良心,信任女儿的政治选择,疼爱远离父母的革命战士,并在追随子女的过程中,逐步认同阶级革命;上官鲁氏的人生选择,无论借种、偷粮还是打死婆婆,都是为了生存,可谓活着第一。

  《苦菜花》中的冯大娘是一位从普通农村妇女到为革命事业奉献的母亲,小说细致地刻画了她在思想上所经历的迷茫-认知-认同的心路历程,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作品首先把她作为一位疼爱孩子、吃苦耐劳的母亲来塑造,其“革命”属性的根须深深植入其思想现实的土壤之中;她的所作所为,无论是违背世俗伦理支持女儿娟子参加革命,还是不满党的基层干部对花子婚姻问题的粗暴处理,都本着做人的良心,甚至为此承受着多重心灵折磨。

  冯大娘曾因娟子“高高丰满的胸脯和厚实的脚板”而“忍受过许多风言风语的责难”,她宽容女儿不缠足、不束胸,是因为疼爱孩子,更是出自于一个母亲的良心,她“以自己的身历痛苦,又为着劳动,宽宥了不听约束的女儿”.在公审王唯一的大会上,娟子背着枪和男人一起坐在主席台上,招来了乡亲们的冷嘲热讽,族里的长辈四大爷认为有伤风化,他以家法的威严命令冯大娘叫回娟子,向来善良驯顺的母亲虽然也很害怕,但有了共产党政权的撑腰,更因为她为女人所受的不公平待遇而不平,“唉,女人,女人生来就命苦。啊,娟子!娟子是好孩子,不能让她受委屈,有多大罪自己来受吧。孩子没有错!”她决定支持女儿,坚定地说:“孩子是我的,别人管不着。我不叫。”冯大娘维护女儿,反抗世俗道德、家族势力的苛责。同时她对四大爷所代表的族权的反抗,并未影响她对这位长辈的关心:当鬼子扫荡在即,四大爷不肯撤离时,她又前去苦口婆心劝说,最后逐渐与老人冰释前嫌。

  冯大娘同情花子的遭遇,积极帮着花子解除不幸婚姻而与其恶婆婆动手打架,为花子与老起看上去不合礼法的结合奔走呼吁,甚至与封建意识依然浓厚的共产党基层干部庆林发生冲突。庆林因此说她倚仗抗属身份欺人,她想的是:“我倚抗属欺人吗?不,没有,从来没有。……我要管这事,是觉得良心过不去……”花子和老起都是受苦受难的好人且是患难真情,这是冯大娘顶着党组织压力促成二人为合法夫妻的根本原因。对冯大娘来说,做人的良心和正义感,比政治身份、党的政策更重要。庆林最后被说服,也认为冯大娘“是凭一颗淳朴的良心来办事的”.冯大娘认同革命的历程因符合其特定身份及心理而显得真实可信。比如冯大娘虽然知道危险,但还是同意孩子出去参加革命,除了她对阶级压迫的切身感受外,也因她认为“对,革命要紧,孩子前程重要!”尤其是冯大娘被王竹他们抓住,酷刑逼供,并拿女儿嫚子做人质,想从她嘴里套出兵工厂的位置。目睹女儿嫚子受刑时,她也有过巨大恐惧,她爱孩子,希望孩子长命百岁,但她更深知兵工厂对于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尤其是当孩子与兵工厂不可兼得时,冯大娘很痛苦,脑子里纠结着“要救孩子”和“要保工厂”的矛盾念头。但她最终还是认定共产党八路军对自己有恩、无论如何不能当汉奸,始终没有说出兵工厂的位置,无奈地看着孩子死在自己怀里。冯大娘的选择延续了传统深明大义母亲的价值规范,即重义理、轻生死的气节和为国而忧、为公忘私的奉献牺牲精神,这不仅满足了国家利益、革命话语和男性立场的多重需要,而且个体生命在公与私、生与死之间的痛苦挣扎也在“义”的名声下获得了补偿。恰如蒂利希所说“意义得救了,自我却牺牲了”.对上官鲁氏而言,活着是人生最重要的目的,其他的一切,包括面子、伦理、尊严、国恨家仇、政治风云等都是次要的、虚无缥缈的。

  上官鲁氏视活着高于一切,为此可以打破一切伦理道德的规范,包括乱伦、通奸、偷窃,甚至杀人。当她因丈夫没有生育能力而遭受婆家的虐待时,为了能让自己在夫家活下去,她选择了借种生子,除了与姑夫于大巴掌的第一次乱伦比较被动外,与赊小鸭的、江湖郎中、杀狗人高大膘子、智通和尚发生关系则完全出于自愿。她之所以能够抛掉压在身上的所有重负,不是因为开放旷达,而是为了苟活于世,在夹缝中寻得活路。当她孤苦地生完孩子,从死亡边缘挣扎着醒来,她“麻木地看着满院的尸首”,没有恐惧,没有仇恨和悲哀,只有要活下去的念头,于是,她“砸开”婆婆的箱子,摸出鸡蛋、红枣、冰糖,还有老山参,煮了和女儿们一起吃。

  随着女儿们的长大,婚嫁不可避免,上官鲁氏对女儿选中的男人并不满意,其中对沙月亮还非常反感,但她无法拒绝他们带回来的食物,为了能活下去,只好接受这些女婿。“面对着严酷的现实,母亲只有妥协。因为不吃鸟儿韩赠送的鸟,我们将缺乏营养,像村里大多数人一样,浮肿、气喘,双眼如鬼火一样闪烁不定。”女婿们因政治选择不同而相互残杀,上官鲁氏的心被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所刺痛。在她看来,活着是第一位的,孩子没有黑白之分,来弟随丈夫沙月亮去投奔日本人,将刚出生的沙枣花交给母亲抚养,盼弟在被司马库的军队赶出高密东北乡时,也把刚出生的女儿鲁胜利强塞给母亲;上官鲁氏虽然自身难保,悲伤养不了这些“讨债鬼”,但也都想方设法把他们养活,甚至为了孩子们能活下去,她再一次将道德观念抛开,用自己的胃偷粮食。莫言在新版自序中说,“书中的母亲,因为封建道德的压迫做了很多违背封建道德的事,政治上也不正确,但她的爱犹如澎湃的大海与广阔的大地。”这种爱,首先体现为不惜一切地让子女活下去。

  司马库是上官鲁氏最欣赏的女婿,上官招弟要与抗日的司马库共存亡,上官鲁氏拦住她,不让她去送死;司马库被公审前,来弟问母亲:“娘,他死了,我是不是要殉节?”母亲训斥道:“疯话,即使是明媒正娶,也用不着殉节。”

  并感慨地说:“这十几年里,上官家的人,像韭菜一样,一茬茬地死,一茬茬地发,有生就有死,死容易,活难,越难越要活。越不怕死越要挣扎着活。”甚至为从疯癫的婆婆手下救出玉女,而用擀面杖暴力打死婆婆。

  活着第一,其他的政治态度、阶级纷争在上官鲁氏看来并不重要,因为各种时事的纷争有输有赢,浮沉不定,而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正是活着第一的生活信念使上官鲁氏抛却贞操观念,打破孝道规范,远离政治漩涡,始终是站在革命边上的看客。

  本着良心的生活信念使冯大娘不满阶级压迫,并出于对儿女的爱而逐渐走向革命,为革命事业献出了一切;活着第一的生活信念使上官鲁氏始终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有研究认为二者截然不同的母亲形象原因即在于此;也有研究将《丰乳肥臀》的这种处理解释为是对《苦菜花》相关描写的补充,即:揭示在那个年代也存在着不像冯大娘那样“进步”或那样“革命”的母亲。值得思考的是,《丰乳肥臀》为什么从这个角度、这样来补充《苦菜花》?这其实是由时代精神、作家审美追求所决定的,因此,本文更愿意把这种不同或补充看做一种承变,既具有传统的承续性,又带有着时代的新变性。

  三 母亲形象的奉献结局:从突出“精神升华”到强调“情感畸变”

  如果说为子女无私奉献是冯大娘和上官鲁氏作为母亲的共性,那么能否将这种奉献精神扩延则构成了二者的分水岭。冯大娘因为爱子女而爱其他革命战士,从而将母亲对子女的爱扩延为对所有穷苦人的爱,包括杏莉、杏莉母亲、王长锁、老起、花子等。“母亲觉得每个八路军都和自己儿子一样,家里也有个像她一样的母亲,在日夜思念自己的儿子。……一听到枪响,她就联想到自己儿子身上,心就不由得跳起来,仿佛每颗子弹都会打到她孩子身上。”娟子、德强因参加革命,不在身边,她便把对他们的疼爱,转移到住在自己家的战士身上,因而她心疼来家里养伤的赵星梅,疼爱与儿子年龄相仿的战士小李,同情深受王柬之压制的杏莉母亲、长工王长锁。于是,冯大娘成了所有贫穷孩子的母亲,血缘亲情顺着母性的扩延而置换为阶级情谊,家族母亲转变为革命母亲。这与女娲母亲原型一脉相承,无私奉献依然是母亲形象熠熠生辉的精神旨韵,只不过奉献对象被扩延为阶级、国家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