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莫言作品中方言运用的方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29 共9377字

  第一章 莫言作品中方言运用的方式

  语言是构成小说的物质材料,而方言则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材料,如果作家对这种特殊的材料运用得体,文学作品就会呈现出独特的文学意蕴。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作家在方言运用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莫言在方言运用上更加具有优势,他的故乡高密县属于北方方言区,与普通话具有天然的亲近,这就为他的方言运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莫言作品中不仅有方言词汇的直接运用和方言句法的鲜活呈现,更有突出而鲜明的地域声音。

  第一节 方言词汇的直接运用

  “我们懂得最深微,用起来最灵便的,往往是那些从小学来的乡土的语言,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无限关联的语言,即学者们所谓的‘母舌’(mother tongue)。这种语言,一般地说,是丰富的,有活气的,有情韵的。它是带着生活的体温的语言。它是更适宜于创造艺术的语言。”①莫言自出生到当兵离乡一直生活生长在高密,通行在高密的山东方言是莫言的“母舌”.在《与<文艺报>记者刘颋对谈》中莫言提到“所谓故乡的限制,我觉得更是一种语言的限制。一个作家的语言有后天训练的因素,但他的语言的内核、语言的精气神,恐怕还是更早时候的影响决定的。我觉得我的语言就是继承了民间的,和民间艺术家的口头传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这种语言是夸张的流畅的滔滔不绝的,第二这种语言是生动的有乡土气息的。”②索绪尔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只有方言;听凭它自然发展,注定要遭致无尽的分裂。

  但诸多需要便引发了在众多方言中择取特定的一种,作为用于同整个民族相关的一切事务的传达工具,某种方言就由这种状况确定了。它或是文明最为进步地区的语言,或是最有力量的方言,或是权力机构、政府、王侯宫廷所在地的方言。”“这种方言一旦成为文学语言,很少能保持自身原先的纯粹面貌,而是变为混杂的了,带上了其他地区方言携有的因素。然而一般说来还是能够识出它的原生地。这就如同法语一样,还是呈现出了法兰西岛方言的样貌。”

  莫言的语言风格形成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作为一个经历丰富的作家,必然受到除高密方言以外的其他语言的影响,但仍可以从莫言的作品中追寻到高密方言的踪迹。虽然那些口头语言被莫言改头换面,失去纯粹的原貌,却仍然可以嗅出方言的气息。

  “山东方言,这个名称所指的是山东方言区域界限是按照山东省的行政区属而确定的。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方言分区的标准应该是语言条件,行政区属只能作为方言分区的参考。”①与南方方言区相比,通行于高密的山东方言与共同语的差距较小,因为中国的共同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因此山东的方言在进入文学作品作为文学语言时,并不会给阅读带来太大的障碍。但由于高密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地方言词汇与共同语有不同之处。“由于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及人们的生活习俗、心理状态等原因,潍坊方言的词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统一、丰富、古朴、生动的特点。”②这些富有地域性特色并极具表现力的方言词汇主要是名词、动词、俗语常言以及一些詈词粗话。

  董绍克认为:“方言词汇有两个含义,第一,指一个方言中说法与普通话不同的词;第二,指一个方言中所使用的全部的词,既包括与普通话不同的词,也包括与普通话相同的词。第一种我们称之为狭义的方言词汇,第二种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方言词汇。”③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第一种,即狭义的方言词汇。

  当然方言转化为书面的文学语言,最先遇到的一个问题便是文字的选择。汉字作为表意系统的文字,具有表音文字不具备的优势,尽管中国各地的方言各种各样(不包括少数民族的语言),但“书写之词胜过口说之词的效应,是这两种不同的系统共具的吗?是的,并且在表意系统内还更强有力些。在中国各省,都使用同样的符号,尽管发音是不同的。”④保证了虽然各地的方言发音不同,表述不同,但是都使用同样的汉字,就算意义有差别,却可以借助汉字的表意特征加以理解。

  文字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方言词能否准确被读者所理解接受。莫言选取的方言并没有特别晦涩偏僻,而是较常用或与普通话说法较为相近的方言词汇。遇到方言中特有的词汇而在普通话中很难找到对应词时,莫言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音译,如“王老卡口扁起古来可真是活龙活现,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愿意听他。王老卡说:……锁他三爷名”三涛“,怕老婆,躲在门外不敢进来,听到喊,也草鸡不了了,就硬着头皮充好汉,进了院,挺着胸说:好热的天。(《白沟秋千架·老枪》,第 249 页)”这里“草鸡”就是音译的结果。一种则是意译,结合方言的词义,选取与词义相近的字词。“他趁着俺虾腰的工夫把本相掩饰了大半,只余着一根尾巴梢子从袍子后边露出来,拖落在地上,沾上了不少污泥浊水。”(《檀香刑》,第 89 页)“虾腰”这里选用“虾”而没有用“下”,因为“虾”更加生动形象也具有画面感。下面就一一开始举例分析。

  一、名词的运用

  嚓嚓嚓!她把几块冰棍纸扫进铁撮子,“私生子个个都聪明……”(《十三步》,第 85 页)(黑体为笔者所加,下同)钢精锅里的水在唱歌,屠小英在痛哭。(《十三步》,第 128 页)就用笤帚疙瘩吧,我说。我们用笤帚疙瘩搓洗着爷爷的身体。(《食草家族》,第 174 页)“……那情景不对呀,一个个又呆又聋,哭起来像擀饼柱子不会拐弯。”(《白狗秋千架》,第 236 页)娘松开我,挪动着小脚,走到爹的面前,伸出指头捏走了爹肩头的那穗灰挂,慢慢地跪在爹面前,说:“是我不好,都是我不好……”(《白狗秋千架》,第181 页)奶奶心里咯噔一声,不知忧喜,老天,碰上吃拤饼的了!(《红高粱家族》 ,第 41 页)名词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基础词类,丰富而多元,某地方言与普通话或与其他方言的差异,名词是绕不过的词类。“铁撮子”、“钢精锅”、“笤帚疙瘩”、“擀饼柱子”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日用品,“灰挂”则是日常生活中对灰尘的方言称谓,“拤饼”不仅是高密当地的一种特色食物,也是高密人对土匪的代称。而莫言直接采用方言中的说法运用在作品中,而不是采用共同语中通行的说法,让莫言的小说沾染了更多的生活气息,也更贴合小说中底层民众的生活现实。

  还有,被踏断的接骨草、牛蒡子、三棱草、鹅不食草、婆婆丁、老鸦芋头、苦菜花、红莓白莓。(《食草家族》,第 130 页)这里出现的“接骨草”、“牛蒡子”、“三楞草”、“鹅不食草”、“婆婆丁”、“老鸦芋头”、“苦菜花”等等,直接采用了方言中的说法,这些词在共同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来替代,而这些当地特有的植物名称也从侧面展示了“高密东北乡”的独特的地理环境。

  九老妈提着我的乳名对我说:干巴,你九老爷的脾气你也不是不知道,软起来像羊,凶起来像狼。当年跟他亲哥四老爷吃饭时都把盒子炮搁在波棱盖儿上……(《食草家族》,第 64 页)她还有一个外号叫“ 三大”,当然不是指大鸣、大放、大字报,就说是指她的大头、大腚、大妈妈。(《师傅越来越幽默》,第 25 页 )“波棱盖儿”即膝盖,九老妈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从她嘴里说出“膝盖”是不符合人物形象的,而方言“波棱盖儿”从她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她的形象瞬间立体和生动起来。“大妈妈”在这里则是“胸部”的意思,不是普通话中“母亲”的含义,充满了对女性特征的粗俗揶揄之意。

  二、动词的运用

  除了这些极具当地特色的名词之外,莫言小说的叙述语言中,不少动词也是选用了当地方言中常用的词汇,而不是选用共同语中更为大众所熟知的动词。这些动词的运用如下例:

  九老爷挪到水边,双手高举起锋利的二齿钩子,对着九老妈的脑袋就要揳下去。(《食草家族》,第 10 页)她说:“我等着看呢。”地说:“别跟我们磨牙。”(《食草家族》,第 316页)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可以得知,“揳”在这里的意思是“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揳”解释为“方言,同”楔“,把楔子、钉子等捶打到物体里面,例如往墙上揳个钉子。”与“砸”相比,“揳”的运用更具有动感和画面感。“磨牙”在普通话中是一种疾病名称,而在山东方言中“磨牙”则有费口舌、进行无意义争辩之意,从地嘴里说出“磨牙”时更能衬托出他恶狠狠的形象。

  九老爷用缰绳头抽打着毛驴的屁股,意欲催驴飞跑,但那毛驴早已筋酥骨软,罗锅罗锅后腿,一屁股坐在地上,一串丧魂落魄的驴屁凶猛地打出,吹拂得红尘清扬。(《食草家族》,第 83 页)它们一个个步履艰难,乍煞着凌乱的羽毛,像刚刚遭了流氓的强奸……像一台醉酒的京剧演员。(《食草家族》,第 65 页)本市有位德行高洁的老中医三根指头一放在王副市长的手腕上,就打了个热颤,结果玄谎了一通天文地理,开了几味芦根陈皮西瓜翠衣之类,草草了事。(《十三步》,第 50 页)“谁的手?”爹说,“狗东西,谁的手?快困快困。”(《食草家族》,第 225页)“罗锅罗锅”、“乍煞”、“玄谎”、“困”都是山东方言中常见的动词,这些方言动词具有超过共同语的表现力,但由于这些词的特殊性和应用范围的原因。对方言区内的读者而言,这种富有方言特色的词汇极具表现力,对方言区外的读者而言,由于环境和文化的差异,可能并不能一下子理解这些方言词汇的意义,但是却可以根据构词的语素进行推测,如“玄谎”由“玄”和“谎”构成,取“玄而又玄”和“谎话”的结合意,由此就可以推测出“玄谎”的意义。也有一些不常使用的方言词如:

  因为和老婆吵嘴,便感到万念俱灰、噇了两杯苦酒,腮上挂着浑浊的泪,长叹之后悲鸣:快进“美丽新世界”啦。 (《十三步》,第 69 页)“噇”,意指“毫无节制地大吃大喝,如:噇吃(吃喝);噇脓捣血(詈词。犹言乱吃胡用。”①就属于不常使用的方言词,但也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出该词有“喝”的意思。

  三、俗语常言的运用

  俗语指当地的习惯说法,具有传统的文化背景并饱含民间幽默与智慧,用词庸俗。作为方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莫言小说中运用广泛,尤其在《十三步》中俗语的使用格外频繁,其中的主人公张嘴闭嘴不离俗语,这些通行范围较广的俗语大多被人所熟知。

  她说,“俗话说,‘不要思南朝挂北国',’一心不可二用‘.” (《十三步》,第 153 页)“照照吧,他马上就要变成另外的模样,尽管我会使你变得更美好,但俗话说,’生处不嫌地面苦‘,’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敝帚自珍‘,还是请你看他最后一眼。”(《十三步》,第 142 页)她想: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三世修成对门”,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十三步》,第 124 页)是的,正如整容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十三步》,第 148 页)这些虽然一直前面有“俗话说”,却是被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一些俗语、成语、谚语,当然这些俗语并不能算是山东方言的独有。莫言作品中有些俗语则很明显通行的范围没有那么广泛,读来给人陌生的感觉,具有高密当地的方言特色。如下面几个例子:

  俗话说得好:’马瘦毛长耷拉鬃,穷鬼说话不中听,有钱的放个狗臭屁,鸡蛋黄味鹦鹉声‘挣钱去吧。(《十三步》,第 163 页)“俗话说:’鸡走鸡道,狗走狗道‘(《十三步》,第 224 页)自古以来的老规矩,’老婆是汉子的马,愿意骑就骑,愿意打就打‘(《白狗秋千架·三匹马》,第 148 页)”孙丙,用你们高密话说,你可别’跐着鼻子上脸‘,……到底是灰热还是火热。“(《檀香刑》,第 328 页)俗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欢没好事,狗欢抢屎吃(《檀香刑》,第 25页)我这哥,惯常闷着头不吭声,但没想到讲起大话来竟是:”博山的瓷盆--成套成套的。“(《生死疲劳》,第 113 页 )徐瞎子说,”您听到了吧,杀倒秫黍闪出狼来了。“(《丰乳肥臀》,第 265页)这些俗语则具有鲜明的山东方言特色,显示出了高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如”博山“是山东的地名,因盛产瓷器而闻名山东;”跐着鼻子上脸“中不用普通话中”蹬“而用”跐“;”老婆是汉子的马,愿意骑就骑,愿意打就打“显示了山东农村里男尊女卑的封建残留和夫权的病态膨胀。

  四、詈词粗话的运用

  普通话作为标准语,詈词粗话被规避其外,而方言中粗话、骂人话不绝于耳。高密地区民风剽悍,尤其是在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粗话、骂人话在日常口语交往中层出不迭。这些詈词粗话多被莫言用在人物语言的对话之中。

  孙丙笑道:”他们舔你的热屁就舔饱了,何必吃肉?“(《檀香刑》,第 129 页)”你打吧,刘起,你不是打我一回了,今儿个让你打个够。你打死我吧,不打不是你爹娘养的,是马日的,驴下的……“女人骂着,呜呜地哭起来。(《白狗秋千架·三匹马》,第 150 页)麻叔道:”青天大白日的,你洗的什么鸡巴头?“(《师傅越来越幽默·牛》,第 18 页)”日“、”“鸡巴”、“狗杂种”、“兔崽子”、“狗娘养的”、“他妈的”、“熊样”等等骂人的粗话举不胜举,莫言作品中这些粗话、骂人话、脏话的不加顾忌的大量使用也成为他被某些批评家所诟病的原因,这些随处可见的粗话、脏话的确会让人感到难以忍受,这就涉及到方言口语转化问题,作家的提炼和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看似难以忍受的“向下”的骂人话,背后隐藏的却是农村千百年来对女权的藐视和男尊女卑的状况,对于理解当地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莫言小说中的詈词粗话,多集中在人物语言中,是这些底层民众抒发特定强烈情感的突破口。这些詈词粗话的使用对于塑造特定的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时莫言则会故意使用詈词粗话,使之与神圣权威相互对立,起到颠覆权威的亵渎效果。

  她在绝望中满怀希望地去祈念着,祈求着中国至高无上的神和西方至高无上的神,心灵和肉体的痛苦似乎减缓了许多。她想到红头发蓝眼睛、慈父仁兄般的马洛亚牧师,在春天的草地上他说中国的天老爷和西方的天主是同一个神,就像手与巴掌、莲花与荷花一样。就像-她羞愧地想-鸡巴和屌一样。(《丰乳肥臀》,第 40 页)“’中国至高无上的神‘和’西方至高无上的神‘都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亵渎,神圣性的宗教情感和宗教尊严都受到了摧毁性的结构。”①这种种对神圣和权威的颠覆的背后,蕴含的是莫言对权威的挑战和对原始生命力的向往。

  第二节 方言句法的鲜活运用

  莫言是听着乡间的传说和说书人的故事长大的,用他自己的话讲是“用耳朵阅读”,这些早期的文学启蒙,在莫言的写作过程中无意识流露出来,他称自己是“讲故事的人”,讲故事的语言方式与他童年时的经历密切相关。当然,莫言经历丰富,读书很多,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肯定不能说他只是受到了童年经历的影响,但莫言选择了中国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和讲故事的语言,力图使用最简洁最口语化最贴近老百姓现实的语言进行创作,也就是他所说的“作为老百姓写作”.

  一、叙述语言中短句的大量使用

  与口语相比,书面语的优势在于可以使用长句子、复杂句式来描写和叙述,当然在莫言的作品中并不缺少长句和复杂句式,甚至是连篇累牍都没有标点的句式、但是在其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语言中,短句的运用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些短句实现了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的统一。

  她脑后垂着一条粗辫子,脸盘如明月,眉毛很黑,睫毛很长,牙齿很白,神情很悒郁。(《白狗秋千架·罪过》,第 329 页)既然做了猪,要么就吃了睡,睡了吃,为主人积肥,为主人长肉,然后被主人送进屠场。要么就像我这样,玩出点花样来,让他们不见则已,一见惊魂。(《生死疲劳》,第 239 页)我们六人,围桌而坐,都是从小的伙伴。吴巴、薛刚、范小鬼子、罗铁锁。

  司令从小就寡言,现在更成了一个闷葫芦。他十五岁时就有一米七高,二十岁一米八,二十五岁一米八一,从此再也没有长。……罗铁锁让铡草机切去了一条胳膊,走起路来身体斜斜。大家举盅,一齐祝贺。祝我新婚,新婚快乐。然后仰脖,把酒干了。烈酒如肠,肚子发热,吃点小菜,压压邪火。……这个女人,真不简单,非要养个私孩子,不怕丢人现眼,这件事情,还有大麻烦。公社县里,不会算完。(《师傅越来越幽默·司令的女人》,第 309 页到 311 页)方言的叙述基本特点是短句或词语的运用,短句结构简单,语法关系明确,四字格的词语则活泼生动,短小精悍。莫言用民间方言的口吻来描写人物、讲述故事,莫言本人也说:“这是一种较为生活化的语言,贴近北方的说话习惯,语句不太长,有时甚至是押韵的,读起来可以朗朗上口,速度偏快,在语言效果上大概可以有一些冲击力。”

  二、人物语言中方言句法的运用

  我说:“明了天啦。明了天啦。我们在稻草垛里困着啦。我还梦到一个生着肉翅膀的女人,她自己说是你们的娘,现在明了天啦。”(《食草家族》,第 259页)麻奶奶道:“活够了活够了,活得够够的了!”天道:“那为什么还不想法死?”(《食草家族》,第 323 页)你爹说:“能得你。”(《白狗秋千架·白狗秋千架》,第 231 页)李武又喝了一杯酒压低嗓门,神秘地说:“大老爷常常把兄弟叫到他的签押房说话儿……大老爷就说,’梅香,回去对夫人说,让她先歇了吧,俺跟小李子再拉会儿呱儿!‘所以夫人对俺是有意见的。那天俺到后堂去办事,正好与夫人碰了面。夫人拦住我说,’好你个小李子,整夜价拉着老爷东扯葫芦西扯瓢,连俺都疏淡了,你小子该不该挨打?吓得俺连声说:‘该打,该打!’”(《檀香刑》,第 128 页)以上几个例子都是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无论是用词还是句法都有明显的方言特色,如“困”、“拉会儿呱儿”、“整夜价”这些具有山东特色的方言词汇,与语序倒装、方言后缀结合在一起用在人物语言中,更符合这些底层人物的身份和说话的方式,人物的语言特色和性格特点呼之欲出。

  第三节 地域声音的鲜明运用

  养育莫言二十多年的高密,位于山东半岛胶东地区,历史悠久。齐鲁文化的滋养出了高密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也让莫言的思维、表达、交流方式染上了民间文化的印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老家高密第一时间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元素就不可避免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①这些被莫言称赞、影响莫言创作的民间文化,与高密当地的民间文学也是息息相关的。

  莫言小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正统的学校教育有所缺失,但是他一直“用耳朵阅读”,“就像诸多作家都从老祖母讲述的故事中汲取了最初的文学灵感一样,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我也从我的祖母的故事里汲取了文学的营养。但我更可以骄傲的是,我除了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之外,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爷爷,还有一个比我的爷爷更会讲故事的大爷爷-我爷爷的哥哥。除了我的爷爷奶奶大爷爷之外,村子里凡是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我在与他们相处的几十年里,从他们嘴里听说过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计数。”②莫言小说中不少素材也是来自民间的传说,如“《檀香刑》这部小说的素材就是1900 年德国修建胶济铁路的时候发生在高密的一个事件。”

  莫言的小说中混杂的文体中,诸如茂腔、民谣、山东快书都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口头的民间文学成为莫言最早的文学启蒙,民间传说的素材、结构、语言等等影响了莫言的文学创作。从小习得的“母舌”和童年的生活经历的浸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莫言的语言风格,无论是方言词汇、方言句法还是地域声音的运用上,都深深体现了山东方言和民间特色。

  莫言说“我把山东高密老家的乡言土语稍加改造,就可以变成带着我鲜明风格,带有原创性的语言。尽管这些语言也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但是我学的不是作家的语言,曹雪芹、罗贯中的语言很多人都知道,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三国演义》的语言风格,这是《红楼梦》的语言风格,我说我从村里饲养员大叔那儿学来的语言谁知道?只有我认识他,你们谁都不认识。我奶奶给我讲故事的语言风格你们谁知道,是我的奶奶,不是你们的奶奶。

  用我的笔写出来变成我的小说,就是我的原创了。我们的耳朵阅读比你们五岁读《红楼梦》高明得多,他们被我说得面面相觑,静默良久。”①刘进才认为“所谓民间语言资源,应从两个纬度加以关照,其一是民间文学的发掘与整理,其二是对方言土语的采纳与利用。”②莫言小说中的方言运用除了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之外,小说中的地域声音也格外突出。最明显的当属《檀香刑》和《天堂蒜薹之歌》

  两部作品,而其他作品中也间或会出现民间歌谣、唱词等民间文学的运用。民谣唱词、茂腔唱词、山东快书存活在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是民间文学的代表存在形式,更是民间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二十世纪初,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之期,曾经掀起过一阵方言热潮,歌谣作为方言调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曾引起众多学者的讨论。沈兼士在《今后研究方言之新趋势》中认为“歌谣是一种方言的文学,换言之,就是方言里面所用的语词,多少都是带有地域性的,倘是研究歌谣而忽却方言,歌谣中的意思,情趣,音调至少会有一部分损失。

  所以研究方言,可以说是研究歌谣的第一步基础工夫。”③由此可以看出,歌谣与方言是不可分割的,研究方言是研究歌谣的基础,而歌谣也是方言调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因素。歌谣是民间口头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他民间口头文学也与方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作为用方言传承、演唱的歌谣或其他民间文学,可以称之为方言文学。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现在莫言作品中的山东的民间口头文学有地方戏曲(茂腔)、民间歌谣、山东快书等等,本文把这些用方言传承、演唱的民间口头文学统称之为地域声音。

  《天堂蒜薹之歌》的每一章之前都有一段瞎子的地方戏曲唱词。如第一章开篇便是:“尊一声众乡亲细听端详,张扣俺表一表人间天堂,肥沃的良田二十万亩,清清的河水哗哗流淌,养育过美女俊男千千万,白汁儿蒜薹天下名扬--天堂县瞎子张扣演唱的歌谣”(《天堂蒜薹之歌》,第 1 页)《檀香刑》更是整本书都贯穿着高密特有的地方戏曲-茂腔,贯穿始终的“猫腔”是莫言对高密当地“茂腔”的继承和发扬,语言上采用的是“茂腔”唱词或者借用“茂腔”

  曲调,其中不乏方言的运用,故事更是来源于莫言以前写过的“茂腔”剧本。《檀香刑》中称其为“猫腔”.如凤头部的章名都是用茂腔中的命名方式,如“眉娘浪语”、“赵甲狂言”、“小甲傻话”、“钱丁恨声”.每一章节前则运用“猫腔”唱词起章,如第一章“眉娘浪语”唱道:

  “太阳一出红彤彤(好似大火烧天东)胶州湾发来了德国的兵。(都是红毛绿眼睛)庄稼地里修铁道,扒了俺祖先的老坟茔。(真真把人气煞也!)……到后来,俺亲爹被抓进南牢,俺公爹给他上了檀香刑。(俺的个亲爹呀!)-猫腔《檀香刑·大悲调》”(《檀香刑》,第 1 页)《十三步》中描写校长的心理活动时则借用了山东快书《武松传》的唱词,如:

  “他让我们观看校长的心理活动:我从前在街头上听人说山东快书,说书的是个大胖老头,拿手好书《武二郎》。汽车底盘当啷当啷响,好像说书人敲打鸳鸯板: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哩个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说武松碰上个孙二娘,装醉倒在十字坡……说武松高,二娘锉,背不起来拖罗着。武松的裤子开了口,二娘的裤子自来破……拖拖罗罗往前走,忽觉腚巴骨上撅了两三撅。说二娘边走边思量:自古道蜂死蜇子它不死,没听说人死屌还活着!早知道武松好这个,跟您二娘俺说说……”(《十三步》,第 66页)而随后校长心理活动的叙述语言则是借用山东快书的唱法:

  “校长的心理活动,曾听说癞蛤蟆剥皮心不死,方富贵人死嘴还活!当哩个当,当哩个当!活人话多都闯祸,哪轮着你死人胡啰嗦!要是你不听俺的劝,找团棉纱把您的嘴堵着。”(《十三步》,第 67 页 )这些流行在高密地区的地域声音的运用,既是莫言多变文体的体现,也实现了民间文学与方言土语的融合。这些地域声音直接或间接在作品中的运用,让作品的民间特色更为鲜明和突出。莫言自觉地利用民间话语方式、运用方言来写作,并且对方言和民间文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地位。因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洋溢着民间原始的生命力。

  也许作品中那肆意纵横的方言运用,尤其是其中充斥着的粗话詈语会被一些批评者认为是“粗鄙”的,但任何一个优秀的作家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作家,正是有了这些“不完美”才成就了莫言自己的那标识性的文学风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