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资管理论文

大型制造业企业库存优化与调控创新(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06 共17082字
  4.规避风险的库存储备。在不可抗力产生的情况下,比如市场需求变动引起的生产调整、供应商生产能力丧失等,使订货被迫取消,造成企业库存增加。企业因考虑罢工、台风、战争、国内外局势等客观的政治经济因素影响,使生产所需物料可能一时无法购进而使生产暂时停顿,以及为缓和季节变动与生产高峰差距和出于投机因素的考虑,会事先考虑囤积一些存量。由于担心来源市场或供应商经营发生变化导致库存不足,企业提前增加库存。由于供应商制造品质和产能不稳定,不得己储备库存以规避风险。比如供应商不能按照合同期限提供采购件,核心企业有时也不能及时向客户或分销商提供产品,为此供应链上的企业不得不设立库存。同时原材料品质不稳定,一次性到厂合格率低,退还、换货现象严重等都可导致企业库存的增加。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企业的库存是多种多样的,各企业产生库存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对于企业而言,运用某种方法来统一调控企业的库存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因时、因地、因事、因势来灵活采用适合企业各自行业特性、业务类型、经营局势和管理方式的库存综合管理控制体系,才是企业寻求的最佳选择。
  
  二、库存优化与调控创新的对策
  
  库存管理始终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价值链增值的重要环节。库存控制对于提高品牌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数量、增强资金周转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实现企业的最终效益等都有着重要意义。企业的库存问题看似表面现象,但绝非是一个单一的存在问题,而是涉及了企业供应链各环节的综合性系统问题,它涉及到企业内部供应链的供应、生产、销售及产品研发和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合作以及企业经营决策的全过程,其解决方法也毫无疑问地与企业供应链全过程的各环节密切相关。我们只有通过库存管理分析,把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从而对症下药地加以研究解决,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运营水平,从而努力把库存降低到一个合理高效的平台之上。
  
  (一)库存改善及其优化原则
  
  库存控制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保证一个有效的计划与控制所需的系统,以实现企业库存调控的总目标。针对上述分析的问题,结合企业的特点,库存改善首先要加强企业全员的成本领先管理思想,并从技术、管理、销售、绩效等方面进行改善;就库存管理而言,必须严格遵守先进先出、即时补货、分类管控、少量多次等原则。库存管理的最高哲学境界和追求的目标是零库存,是向戴尔企业的零库存管理目标学习迈进。而库存可能带来的企业或有效益,仅仅只是在原材料趋势看涨形势下所形成的特例。
  
  (二)库存优化与调控创新对策
  
  1.企业内部优化调控创新的策略
  
  (1)研发技术方面,实施零组件通用化。提高产品研发设计的能力是制造企业应对库存的有效举措,可以通过增强零组件(或原材料)的通用化和提高零部件的替代性,加强零部件的模式化设计;交付给供应商制造模组,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零部件库存周期;建立规范程序,控制好研发源头,可以减少物料的浪费,减少不良库存量。另外,通用化的材料不仅可以通过批量采购获取更加优惠的价格折扣,而且还能以批量生产的优势来较大幅度地降低产品的价格,同时还能提高应对小批量、个性化、多样化产品的特殊需求,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占有率。
  
  (2)采购供应方面,建立物料预警机制,提高库存周转率。重视对物料现状的实时跟踪反馈,通过建立警示标志系统,对应当取消的物料品种予以及时取消,防止无用物料的积压,提高库存物资的周转率。具体处理原则是:根据库存物料的以往使用情况以及对今后物料需求的发展预测,及时对无效的库存物料进行处理,取消不必要的物料品种。具体处理办法是:建立库存物料的评定标准,设立增减警示线,通过按标准打分评判的办法来确定各物料品种的管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物料处理的速度来实现,如提高流水线的速度、提高员工的操作熟练程度、采用高效率的机器等都属于这一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处理的环节、减少等待时间来实现,如将信息由订单解析系统直接解析成物料需求传递给真正需要信息的人或班组。库存周转率的提高,单单靠所谓的实物库存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库存贯穿于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的大流程中,除了包括仓储管理这个环节之外,更重要的部分还包括:预测与订单处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料计划与采购控制,库存计划与预测,以及原材料、半成品的配送与成品的发货策略,甚至包括了海关管理流程。而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管理则伴随着市场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库存本身就贯穿于整个需求与供应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要想达到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必须管控好各个环节上的库存,做好各流程的实物实况及其虚拟信息的动态趋同管理,而不仅仅局限于管理好固态的实物库存。
  
  (3)生产控制方面,实施生产过程合理化和在制品库存管控策略。合理安排生产过程,可以降低在制品存货的数量,降低企业资金占用量。包括:合理规划设施及工序,减少在制品的运输途径和时间,提高“瓶颈”工序的效率,减少在制品积压。同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保证产品的质量,通过增加市场销售提高产成品的存货周转率,降低产成品库存。由于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使得现代制造企业的制造系统较为复杂,在制品库存控制受到较大的挑战。在制品的控制可以使生产周期得到一定的缩短,提高制造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及应变能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在制品库存控制策略主要有:(a)物流平衡化策略,与瓶颈工序同步,以求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最少;(b)生产同步化策略,采用“一个流”模式的生产;(c)需求平稳化策略;(d)无库存储备;(e)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f)协作分包方式;(g)采用适时适量生产方式;(h)接订单生产方式;(i)实行合理配送方式(例如多频率少量混载搬运(Milk-Run)、成套搬运等)。
  
  (4)企业运营层面,创新存货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共享,增强市场应变力。a)加强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建立持续的员工培训制度,强化执行意识。在销售关键绩效中增加库存指标的比重,使员工意识到库存控制的重要性,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来改进需求预测中存在的问题,使销售能如实地制定需求计划,避免虚假需求的产生,减少工厂闲置库存。大量实践证明,在实施库存管理非常成功的企业中,优秀的员工是提升企业整体效益的主力军。一般情况下,制造企业的原材料种类数目繁多,而且每一种物料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因此,对不同的原材料应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比如,优化库房结构、减少库房设置、实施ABC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效果,实施EPEI、工装快换等技术,以提高产能,降低车间库存。库存计划是生产计划不可缺少的部分。对“非常用产品”不安排库存,对“常用产品”分别确定其最低库存、预警库存和最高库存考核指标,由企业的销售状况、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供应条件等寻求一个综合平衡点,原则上,最大库存不应超过一个月的销售量。
  
  b)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应协调好与存货业务相关部门的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理顺各部门之间的权责范围,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做到既分工又协作,默契配合有机结合,共同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只有生产车间、仓库、物资采购部、财务部等取得及时的联系,并且基础数据准确及产品的合格率提高,才能从整体上动态把握存货的情况,提高库存的管理水平,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c)增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企业适应市场的灵活性主要有内部灵活性和外部快速反应性。企业内部灵活,生产柔性增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生产相应的产品;企业外部灵活,可以根据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市场情况,合理安排产品铺货,增加相对销量,减少企业产成品库存。随着企业市场范围扩大,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加复杂且难以避免,其尺度和波及范围更为广泛,对供应链库存的影响增大。生产系统与企业之间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调整控制和合作的方式加以改善,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影响通常只有通过供应链来提高企业反应的敏捷性、协同性、信息共享等措施加以应对。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使供应链上的存货量急剧增加,而企业相应在库存上的不断投入也就自然地成为其对抗不确定因素影响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这种现象被有趣地称为“不确定是库存之母”.为减少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影响,应了解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程度。此外还要缩短提前期,生产周期的缩短可以降低需求变动对于材料采购和生产的影响,降低市场销售部门对于交货的担忧,减少额外安全备货,使销售提供的客户需求更接近实际情况。
  
  供应链整体化策略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