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制造业企业库存优化与调控创新(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06 共17082字
4.市场及销售原因
( 1 ) 市 场 预 测 不 准 确 或 出 现 错误。产品生产数量是由企业的生产计划决定的,而生产计划是根据需求预测制定的。市场预测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市场的实际需求与预测数据之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由于产品的实际销售数量是不确定的,因此预测销售数量与实际销售数量之间的差额导致库存的不确定,直接增加各种原材料、配件制品的库存。对于收到订单的企业来说,在需求尚未完全确定的时候,企业就必须为下一周期的生产做准备,此时企业往往要对需求作出预测,而预测的准确性也随预测超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生产而增加各种原材料、配件制品的库存。对导致物料需求量不稳定的各种因素缺乏有效把握也会产生库存。许多企业在确定原材料采购量时,由于缺乏科学管理手段,对生产合格率、消耗量等参数不能准确把握,总是担心生产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总是在应消耗数量的基础上再上浮一定比例的富余量,这就很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原材料库存、半成品库存或产成品库存。因此,各工序的生产合格率的准确和稳定成为了企业准确核算原材料采购量的首要前提。
(2)缺乏对不确定性需求的预测力。在供应链网络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供应链上的组织流、信息流、物流不能很好的运作,导致供应链库存设置不当。供应链实际运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订货提前期、交货期、货物运输状况、原材料质量问题、生产过程的时间控制、运输时间、客户需求的随机变化等。对不确定性需求的来源和相应造成的影响的了解是保证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前提。而恰恰在这一问题上很多企业并没有认真研究和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企业错误地估计供应链中物料的流动时间而造成库存呆料的产生或库存不足。由于缺乏对供应链上的各影响因素的可预见性,不具备对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洞察力,使企业面临种种不确定性因素时产生库存短缺。或因为缺少对供应商供货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造成缺货,反过来促使企业在以后的库存中更为片面重视,从而造成库存的相对增加。
(3)对用户服务信息的理解出现偏差。对用户的理解与定义的不同会导致对用户服务水平的差异。许多企业往往只片面地考虑了某些方面而忽视了整体效应,有时也会一厢情愿地感同身受,以自己的意愿来代替用户的感受,并以此来判断产品市场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
(4)退货情况的影响。销售出错或生产质量不过关是引起退货的主要原因。销售部门可能在接受订单时没有了解清楚顾客对产品要求,或者没有将准确的订货信息递给计划部门,致使制造出来的产品达不到顾客要求而退货引起库存。货物本身质量不过关的原因比较多,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如生产现场运行环境恶劣(温差大和湿度高),客户调试人员错误操作等引起的货物退货等;产品版本确认失误,原材料质量不过关或生产中产生的质量问题造成所送货物不符合客户要求,事后遭到退货;因交货期延误,甚至工艺出错等都会造成客户拒收或退货,最终成为库存。主观因素包括管理层对产品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客户对产品提出新要求或恶意刁难等。
5.企业运营原因
(1)部门设置不合理或缺乏有效沟通形成“隔墙式”组织结构。组织部门界限过细,缺乏有效沟通、信息共享性差、内部流程不协调,往往导致各库存部门相互之间的不协调,如采购、供应部门可能控制物料和原材料库存;制造和生产部门通过各种工艺过程实现原材料到产成品的转换,负责在制品的库存;而销售和分销部门可能处理外部的供应链和库存。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或存在信息孤岛。由于销售、制造、计划、物料控制、采购等控制系统和业务过程相互独立、不相匹配,缺乏整合性的信息系统,部门合作和集成业务失败会导致多级库存等问题。存货在企业中主要以原材料、辅助材料、在制品(WIP)、产成品等形式存在,且存放地点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管理。企业在存货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滞后,使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取得联系,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存货信息掌握不一致,造成存货长期积压,致使流动资金周转失灵,得不到有效合理利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的运转。
(2)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缺陷。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各自为政、互相脱离和企业绩效考核的缺陷导致企业库存增加。很多企业都鼓励超产,对生产部门的超产给予一定的奖励,导致生产部门会在原计划外自行决定超额生产,而年度原料供应计划没有考虑超产这部分原料的供应,因此造成部分原辅材料发生不配比,重新形成表面上新的原材料紧缺。进而使仓储部门向原料供应部门发出通知,让原料供应部门组织采购,原料供应部门以采购周期长,困难大为由申请允许大量采购物料存储备用,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原料库存。
(3)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层面的问题。企业为使原材料、零部件供给能顺利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避免可能发生的产品质量问题、设备故障、异常停工、运输影响等,以及降低调序成本,提高产能,人为提高在制品库存量。由于生产线柔性化不够,产能与需求不匹配等因素的存在,企业一般选择采用经济生产批量组织生产,从而产生现场在制品库存。
(4)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库存控制策略应着眼于通过实施该策略提高企业应对供货商交货可能遇到问题并及时交货的能力,以及企业提高自身财务和质量方面的可靠性、及时性和经济性。但许多企业对物料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物料的分类没有反映供应与需求中的不确定性,无法实现同业间共担风险和调拨转运,缺乏能在库存的集中性和分散性之间找出最佳平衡的优化管理工具,有时缺少快速补货的能力,这些都会增大缺货风险,出现库存短缺。源头供应商不能享有足够的市场信息,无法做到快速回应用户的需求。库存分散、条块分割,缺乏系统的库存控制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通常是企业自备库存,这就很容易在上中下游企业之间产生鞭长莫及的“牛鞭效应”,导致库存难以实现最佳控制。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库存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库存管理水平落后,造成过多的库存呆滞,增加企业运行成本,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二)库存产生的外部原因
1.需求的不确定性。需求会因为客户计划的变更、购买力的波动、季节性变动、心理和个性特征等因素发生变化。需求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快速变量,而企业的生产是一个慢拍变量。要想企业的慢变化跟上市场的快变化,企业通常会根据长期需求预测的变化调整主生产计划,根据短期变化调整执行计划。生产计划的编制很大程度依赖需求预测,而需求预测通常又是不准确的,对于生产周期较长、制造工艺复杂的机械制造企业,需求预测的偏差对各个部门的生产活动计划安排产生的误导,会加剧生产管理系统的不协调,从而被迫导致库存的增加。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不良竞争也会引起企业对物料需求的不稳定性,行业的不稳定性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物料的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会追求安全库存,通过选择增加库存的方式来保证生产的需要,从而增加了对企业库存管理的难度。
2.订单变更频繁。在客户订单临时变更或取消的情况下,如果计划员和采购员没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通知供应商推后或取消原材料的交货,额外物料库存的情况就不可避免。企业为了应对客户需求的变动,确保市场销售不受影响,需要建立一定量的储备。标准产品的变更对库存影响较小,而特殊订货产品的变更则极容易使提前准备好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包装材料变为不良库存,难以利用。另外,由于订单管理与客户管理的缺失,致使原有订单减少或取消,生产企业来不及调整物料计划,致使原先购用的原材料或己制成的成品、半成品,变成不良库存。下游企业计划的调整,会引起上游企业计划的被动调整,造成生产组织的困难。而一旦上游供应链上某一计划无法保障时,又会反过来迫使下游企业重新调整计划,造成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频繁调整计划,造成生产混乱,形成恶性循环。企业生产单元出现频繁调序,不仅牺牲了员工的大量休息时间,更牺牲了产能,造成产业链中更大的混乱和浪费。为了减少因计划的频繁变动造成的产能降低,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以及企业内部采购、生产等部门只有通过被动增加库存来应对这种计划的变化。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他环节也会连带出现波及,造成库存成本上升。商品的季节性需求或制造商突然采取的各项促销活动,以及供应链为维持更高的客户服务水平,保证商品销售网络中各成员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等因素,都是成品库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3.供应链企业间缺乏协同合作。在供应链中组织的协调涉及到许多的利益群体,如果企业间缺乏协同与合作,相互之间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企业无法掌握下游的真正需求和上游的供货能力,就会导致交货期延迟和服务水平下降,引起库存量的增加。在社会化的企业体系中,组织之间存在的障碍可能使得库存控制变得更为困难,因为各自都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和绩效评价尺度,拥有不同的仓库,也不愿意与其他企业共享资源。同时,供应链上无法实现存货互通有无和转运调拨,只能各自持有高额库存。从安全库存的定义及意义来讲,设置安全库存是企业采取的一种必然应急措施。在实际商业活动中,供应链上的各成员企业其库存设计和运营策略未能考虑到整个供应链体系,只是针对和着眼于企业最直接的某个局部环节,各自拥有独立的库存和目标。由于这些库存的配置不尽合理,各自的目标往往会偏离供应链的总体目标,甚至还与总目标发生冲突,这种不协同的库存策略导致了供应链整体库存的失衡和居高不下。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由于供应链上的业务流程需要多个组织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各合作伙伴以及各组织间的有效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库存是企业内各部门没有实现无缝对接的结果。如何协调库存和物流对供应链的影响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仍是主要的挑战之一。同时,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一般为相对独立的实体,它们之间的合作一般为松散的利益联合关系,各个实体都有各自独立的目标和运作行为,有些目标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干或存在冲突,并且各个实体在地理位置上也可能是分散的,因此这种松散的组织状态必然导致整个供应链中库存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