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舞美的运用特色

时间:2017-01-13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5387字
  第三节 表演的人才聚合
  
  舞剧《泥人的事》的艺术创新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集名家凸显高水平
  
  1、政府支持,创作资金有保障
  
  在该舞剧的创作过程中,出品方一是着眼于整合优势资源,通过整合舞剧产品的优势、演员的优势、创作的优势、科技的优势等方面展开创作过程。二是着眼于资金的巧妙组合,通过最大限度地拓展融资渠道和有效使用,实现演出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平衡,确保政府投入的回收,达到“融资--投入--回报”的良性循环,为打造艺术精品提供人力、财力的基础保障。
  
  2014 年度天津歌舞剧院申请到的舞剧《泥人的事》项目资助 350 万元,实际支出 592.52 万元,其中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上级资助 100 万元,剧院自筹资金和演出收入 142.52 万元。在国家艺术基金和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的鼎力支持下,舞剧《泥人的事》演出受到了好评,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赢。
  
  2、实力雄厚,创作优势有保障
  
  天津歌舞剧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其舞蹈文化传统深厚,这些为原创舞剧《泥人的事》的创作铺垫了人才优势、作品优势和文化优势。邀请中央民族歌舞团还特邀了富有诗意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中国着名舞蹈编导邓林加盟,从艺术高度和内涵主旨等方面给予了创造性的促进和升华,达到了从聚变到质变的核反应效应,编剧是江东,刘彤是作曲,为了加强演员阵容,邀请中国东方舞蹈集团曾明、空政文工团潘永超、黄路霏强力加盟。
  
  在演员阵容上,主要有小五-- 曾明、程邵璇(饰),秀儿--黄路霏、李香宇(饰),丁老板--潘永超(饰),齐大叔--于福松 杜昊晟(饰),齐杨柳 --丁 玲 张 艳(饰),丁太太 -- 陈 曦(饰)。这些演员阵容中平均年龄在 27 岁,最小的 16 岁,最大的 40 岁,男演员 17 人,女演员 23 人。
  
  3、优化艺术生产布局,创新管理运营模式
  
  围绕提升艺术创作质量,开拓演出市场目标,创新运营模式,按照剧院主体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社会化运作等方式,到市场中找动力、找资金、找人才,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剧目生产,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建立科学的艺术生产、绩效管理、演出运营和分配机制,增强院团自身“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在开展创作舞剧《泥人的事》过程中,剧院按照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局的要求,将新的创作机制融入其中。在实施中首先按照“植根传统、地域特色”原则,展示天津的风土民情,从艺术生产角度把握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的统一,来全面展示文艺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在编排上进行了节目新创意、新制作和新包装,该剧共 1 小时 55 分钟,舞剧以其全新的创意、精湛的技艺和诗化的意境表现天津追求时尚、唱响希望的精神风貌。实现了节目内容、形式、科技的多样统一,演出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4、创新和完善剧目常态投入机制
  
  实施创作、演出项目化管理,加大对原创作品、重大题材作品、新人新作的投入力度,力求推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剧院领导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实行并逐步建立演出项目责任制、项目聘任制、总导演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在实施中把握政治导向,遵循艺术规律,进行艺术资源整合,从艺术生产前期调研,中期论证,直到后期正式创作演出合成,方案切实可行后才进入生产制作阶段,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实现了“前期调研论证立项--中期创作制作排练--后期演出评估体系”的管理机制,如在舞剧《泥人的事》中就设置了项目策划组、编导创作组、舞美设计组、音乐制作组、剧务协调组、安保后勤组等 7 大组,实现了演出项目到剧组有分工,节目创作到演出有人盯,确保了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和零失误的安全保障。
  
  5、天津特色、民国风情、泥人文化是该剧的三个落脚点民国时期的天津处在新旧社会更替、现代都市文明开始形成的阶段,呈现出的是一幅中西交融的典型画卷。该剧不是简单的“善恶说”,而是从“事”出发,观照天津文化特别是“泥人”文化,融入传统民俗和妈祖文化,以期透过具体的人和事,展现海河之滨丰盈的人文风貌及文化色彩和与观众沟通情感的桥梁。为打造具有天津味道的艺术精品做出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王克芬称该剧“充满了浓郁的天津气氛,天津韵味、中国梦想”.
  
  总之,在艺术上荟萃全国编创人员的精英和剧团优秀的演员的配合造成了高水准的艺术特色。
  
  二、转时空巧用蒙太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创作理念融入虚实相间的妙方法
  
  该舞剧在创作理念上融入了现代的观念,体现在动作、音乐、服装和舞美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了非常有价值的可视性。这种富有表现力的处理方法,一方面采用的是简约的诗意现实主义,另一方面则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段。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来进行舞剧处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达作者的主旨思想,使整部舞剧情节紧凑、结构完整而不拖沓,并且通过小五与秀儿不同生活时空、不同生活状况这两条线的对比描述,形成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虚实相间的表现力。
  
  2、剧情设置采用象征主义表现手法
  
  故事以天津泥人做贯穿人物,以民国初期做历史背景,由一对恋人小五和他的爱人秀儿的走失到相见再到离别的悲欢离合构成事件和戏剧冲突,导演提示用象征主义的手法运用单元或多重组合在虚与实之间通过真实与虚伪表向转入内醒的暗示给观众带来更多想象。根据这些提示我们认真研究、反复揣摩,逐渐找到一条通往象征主义的明确方向。
  
  “人是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在象征中和通过象征来生活、工作才有了他的存在的;此外那些能充分认识象征价值的年月被看作是最高尚的年代,并给定以最高的奖赏”. 舞剧《泥人的事》用象征主义的手法确实很恰当,我们会选择了放大的真实局部切割通过移位、拼贴、虚化构成可改变的所有方位,切换任意角度把场景的质感暴露无疑地摆在观众面前通过戏的转换、景着转换,并且由演员带着情境自然切到景中用自己的情感肢体把场景切换到所需的空间,这是已有过的场景切换方式,但是舞剧中如此运用应该说不是少有的,而且运用的自如、准确、流畅、又不失在明场中切换所带来的唐突和不连贯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导演在认识上达到了共识。
  
  3、舞蹈本体融入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在舞蹈语汇上,编导除了采用我国民族舞剧所常用的表现手段之外,还融入了民间舞蹈、民间杂技等表现形式。为此,剧组专门邀请到天津杠箱、飞镲、中幡等地道的民间艺人现场表演,他们将皇会的内容和舞段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这种创作也是民族舞剧中的首创。正如黄奇石提到了舞剧《泥人的事》的艺术质量体现在选题选材“棒”,结构框架“妙”,流动性景“巧”.是一部值得加工修改和精益求精的天津地域性“土特产”.
  
  总之,在艺术上采用蒙太奇的时空转换和象征主义表现手法,融入舞蹈本体语汇,形成了艺术高水准的非凡特色。
  
  第四节 舞美的运用特色
  
  舞剧《泥人的事》在舞台的呈现上可谓创意十足,整个舞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剧中并无整体的大布景,而是用各式各样、一个个可移动的大小“部件”随着剧情在舞台上移动转换,仿佛电影里的蒙太奇一般变换成不同的场景,在瞬间完成,有时甚至是演员一边舞蹈一边推动舞台道具,在戏剧性灯光和色彩性灯光紧密围绕人物、剧情、场景的轮番变换下,营造了良好环境氛围和舞台真实。
  
  舞美的成功,体现在其大胆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简洁精巧的相互组合。“该剧线索清晰,高科技、立体化旋转的舞美,成为舞剧非常绚丽的亮点。”
  
  一、舞美设计的剧情配合
  
  舞剧《泥人的事》采用可变换积木式造成了舞台的变换,造成了与剧情的巧妙结合,象征性、积木式的巧妙变换舞台既造成了舞台变化的扑朔迷离,富于变化。又简洁了更多舞台的布景,拼接式造成了舞台的简洁,造成了容易出新意,有新鲜感的,也就是简洁了舞台布景的繁杂。舞台上运用积木式、巧妙搭配使舞台上变幻莫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剧情设定与场景转换的高度融合
  
  舞剧《泥人的事》共四个大场景,在不合幕的情况下通过演员推移完成切换这是舞剧呈现的一个难题。因为舞者在完成肢体动作之后很难有空间和景有相互之间情感的互动,这需要一个非常严格的全局掌控。我们和导演在商议总的走向动势如何让表演自然的融入场景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如在序幕,一片空白,泥人的传承人小五年过花甲,在一片掌声中接过奖杯,一块绸纺的抖动中在光的控制下一位老年小五瞬间回到民国初期,在众目睽睽之下换装之后进入表演,随后在开场为表现那个时代祭祀的特征用具“神杆”利用演员的推移营造了一个特定环境。“神杆”即是祭祀神具又是主人公小五、秀的故事开始,移动是时间的切换,演员在它的周围形成人物空间的设定、两者有机的结合为戏剧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2、立体推移布景的剧情转换
  
  这台戏因为有了立体推移式布景的介入就不得不考虑戏剧节奏的重要性。“节奏--是艺术的一种内在的,广义的美学范畴。可想而知节奏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和人物相关联的内在结构属性是无法达到较完整的舞台呈现。如在”泥人“齐家的场景设置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构方式。在看似一个中式建筑样式的完整形象中抽离挖空了填充修饰部分,只保留了中式建筑不可缺少的木结构风格在 360度的推移中改变方向。根据剧情切换室内、室外空间有利的解决了为场景切换而暗场等待,而是在明物中直接切换空间很好的解决了场与场之间连接慢、易断气口的问题,让戏自然顺畅的在节奏中完成任务。
  
  3、道具体量大小渲染剧情
  
  体量大与小的尺度把握也是这台剧目的关键所在,按以往的选择一定是厚重的质量表述历史的凝重,超大尺度的叠加增强戏剧的厚重,这些都不是该戏要表现的最终目的。如在赶庙会的一场戏中导演要求只需一组典型的老天津的石桥和一组贯穿场景石牌楼、神杆,共同创造一个庙会的盛况。一座石桥放置的位置是舞台紧贴建筑台口的位置,导演说这里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在桥贴近和突然移位让丁家和群众通过观望、兴奋、交流让观众能直接看到演员近距离的表演,之后随着桥的移动把时空切换到了另一个场景。当石桥移位表演空间也随之改变。三个场景各自构成了改变环境的独立行为,桥成为了远处的另一个角度。神杆为排楼的调度改变而起到提示作用,排楼又是赶庙会人出入的通道通过导演的处理进而极为壮美和雄厚的民俗味道。
  
  总之,舞剧《泥人的事》从舞美构架的材质选择是既真实又虚幻的内容。反映地域特色的”排楼“”石桥“木结构民居,体现天津的”小洋楼“在形质上细致入微的雕琢根据剧情在全立体的形制中弱化过实的全面因素,用带有情感的律动变线、变位、变型弱化了真实表述的规范性,在戏的情境中通过演员在明场的移位、切换,让观众在不间断的时空内看到了戏剧的连贯性,从而保证了人物和场景的完整统一。
  
  二、舞美设计的时空转换
  
  舞剧《泥人的事》舞台布景紧随人物情节的发展和剧情的需要,从而烘托了人物生存环境,是一部反映天津历史沿袭文化传承,尽显天津民俗面貌展示出一副浓郁气息的老天津历史画卷。采用了中西文化碰撞的时空转换来体现,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西文化的时空营造
  
  丁老板洋行买办,因生意的往来自然接受了西方文化的融入,在他身上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西方文化带来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他家的设计中选择了非常典型的和有味道的中西混合式建筑结构样式。当丁家和齐家现规转换的瞬间有景相似结构分割的一致性,区别最大的应该是主体样式的不同和为戏剧冲突营造氛围在视觉上的认定打下基础。
  
  2、舞剧场景的瞬间切换
  
  想在短暂的瞬间完成切换、不合幕、不切光,舞蹈演员在完成肢体动作的同时,切换场景应该说难度非常大,这就给舞美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就是说舞美已不仅仅是一台戏简单的背景提示,做一台、一个组成部分,舞台美术应该以一个角色的形式加入到表演中,让演员在触摸移动中使场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无语的场景激活并赋予它生命。
  
  3、形象定位的精妙之处
  
  艺术创作的象征性是指用具体的艺术形象去象征某种抽象概念或观念,如用”钢“”铁“的具体形象去象征”团结“或”力量“的概念, 我们在舞剧《泥人的事》的形象定位中首先确定天津的码头文化所引来的万国”洋楼“的具有大面积金蛹租借和个人私密性租界的覆盖率,由于建筑设计是请的洋人来到中国又发现中国建筑的精妙之处,感慨之余灵感呈现出完全”混搭形“建筑样式和千姿万态的建筑群落,这为研究的背景读解和只是借助材质的区别,辨识戏剧的风格走向,偶尔也是设计师在探索过程中苦思冥想的通过表演依托景位的假定与支撑或扩大戏剧魅力舞景舞动力的简易说明。这一切或许完成了戏剧进程中表现场景任务的一部分注解,而没通体展开更具有生命意义的深层含义。
  
  当今的舞台美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舞剧交流的不断提升,大家的眼界也打开了,并在树立风格的同时积极开辟属于自己的富有创造性的舞美语言,应该说今天的舞台美术已不是审美上的问题,而是戏剧的多样性、可变性所带来的准确动机切入和无需过多炫技的堆积,这是我们需要掌控的和做为剧中角色的定位。
  
  总之,舞美设计的剧情配合和时空转换将人物角色形象融为了一体,造成了鲜明的富有感染力的舞台效果。
  
  综上所述:舞剧《泥人的事》剧目艺术特色有五个凸显:在音乐形态上,以民族调式民族色彩为个性,简洁并富于交响化的主题贯穿,蕴藏着具有反抗性的悲剧气质,简称”民、简、悲“,音乐形态凸显”民、简、悲“.;在舞蹈形态上,以突出主角高超技巧的舞蹈组合(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布局层次鲜明、中国元素突出、形神统一,简称”角、味、神“,舞蹈形态凸显”角、味、神“;在剧本的人文精神上,用悲情故事凸显了小人物顽强生存的正能量;在表演的人才聚合上,荟萃精英和蒙太奇的时空转换凸显了艺术高水准非凡特色;在舞美的特色运用上,布景设计灵活转换渲染剧情凸显了新奇变换的效果。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