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论文第六篇:影视剧中荆楚文化传播现状及策略探讨
摘要:影视剧作为一种传播文化的媒介,应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被充分利用,而在当下有关表现荆楚文化的影视剧中,还存在着展现内容不全面、传播范围不够广泛、题材类型不够丰富等诸多问题。如何突破这些发展瓶颈,需要扩充影视剧的传统文化内涵、拓展各种媒介平台的传播途径,丰富相关影视剧的题材和类型,广纳文化人才,寻求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助力荆楚文化影视剧能有更好地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湖北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荆楚文化;影视剧;传播策略;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一个国家丰富灿烂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也由各种地域文化的构成。湖北作为荆楚文化的起源地,在中国地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名湖北人,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播荆楚文化,探讨荆楚文化的现代转化,扩大荆楚文化的影响力,为湖北建设文化强省多作贡献。影视剧作为一种传播文化的媒介,应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被充分利用,并为荆楚文化的传播发挥其重要作用。展开论述之前,笔者首先对本文中荆楚文化的内涵进行说明,这里所指的荆楚文化,“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一个方面是以楚辞为代表的古代楚文化内涵;另一个方面是以湖北地方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地域文化内涵”1。“荆楚文化的内容可概括为八大系列:神农炎帝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现代革命文化”2。荆楚文化涵括六个要素:“其一,是青铜冶铸工艺;其二,是丝织工艺和刺绣工艺;其三,是髹漆工艺;其四,是老子和庄子哲学;其五,是屈原的诗歌和庄子的散文;其六,是美术和乐舞。”3简言之,就是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一、影视剧中荆楚文化的传播现状
影视剧中内容展现和传播荆楚文化的并不少,多是围绕历史上的楚国名人而改编。
如关于王昭君的作品:早在1964年,就有由李翰祥导演、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出品,林黛主演的黄梅调古装宫闱电影《王昭君》;1984年,由香港亚视公司拍摄、魏秋桦主演的25集历史人物电视连续剧《王昭君》;1987年,由内蒙古电视台和湖北电视台联合拍摄、黄虹主演的电视剧《王昭君》;1988年,由台湾中视公司拍摄、宋罔陵主演的电视剧《王昭君》;2006年,由香港寰宇公司出品、李彩桦主演的《昭君出塞》;2007年,中央电视台出品、由杨幂主演的《王昭君》等。
关于屈原的影视作品有:1977年上映的香港电影《屈原》;1999湖南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屈原》;2017年的电视剧《思美人》。
此外,关于春申君的影视作品有2009年上映的电影《春申君》。关于息夫人的有2012年上映的电影《桃花夫人》和2017年的电视剧《桃花夫人》。关于虚构历史人物芈月的影视作品有2015年播出的电视剧《芈月传》、2016年的电影《我的超能娘娘》。展现古代荆楚文化起源与发展的电视纪录片有《凤舞神州》(2012年)和《楚国八百年》(2017年)。
由以上梳理可以看到,影视剧中的荆楚文化,内容多是以古代楚国政治为故事背景和叙事空间,刻画古楚历史人物的爱恨情仇,命运沉浮。而纪录片则以古楚的历史文化为主要讲述对象。在形式上,更多的还是故事性强的电影、电视剧甚至是IP剧。在时间上,展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历史的作品相对更多。
二、荆楚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通览荆楚文化在以上影视剧中的传播,笔者发现荆楚文化的传播展现和现代转化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展现的内容不全面
在内容上,影视剧中的荆楚文化,大多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古楚历史演变以及历史人物命运沉浮上。荆楚文化所涵括的神农炎帝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在影视剧中有待进一步开拓。在时间段上,现有作品也总是大多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但作为孕育荆楚文化的湖北大地,无论是地域还是时间,都不应局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郢都,还应包括春秋战国以后直到如今,湖北地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制度文明等,这些都是可以在作品中予以展示的。对荆楚文化中的物质文明,如青铜冶铸工艺、丝织工艺、刺绣工艺、髹漆工艺,在影视剧中展现出来的也不多。即便是偶尔有所展现,也只是作为影视剧中的背景、道具出现。而展现这些工艺的传承兴衰,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全貌,反应时代风土人情的影视剧,也似乎没有。尤其新世纪以来,武汉的城市生活、湖北各地的城市乡村建设、制度发展、民众精神面貌,这些在影视剧中涉及的也很少。
即便是内容讲述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古楚历史演变以及历史人物命运沉浮上,也同样呈现出人物相对集中,故事视角重复,情节比较单一,过多集中在人物的政治命运、感情纠葛、传奇经历上。对于同一时期的其他历史人物、其他社会事件,全面予以展现也不多。即使是展现同一人物事件的不同版本影视剧,其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也会有很多相似性,主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存在很大局限性。此外,在相关影视剧中,荆楚文化中底蕴深厚的美术、歌舞艺术,多是作为影视剧中的叙事背景,或者是某个人物和事件中的生活场景,笔者尚未发现专门以此为主要题材和故事内容的影视剧。而以老庄及其哲学思想、屈原的楚辞为主要题材的影视剧,似乎也没有。
(二)传播范围不够广泛
传播荆楚文化的影视剧,多以长篇电视剧为主,即使有电影和IP剧,数量也不多,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纪录片。所运用的媒介,还是局限于电视剧、电影院大屏幕。可以说,因为传播媒介的单一,必然造成传播形式的单一,也势必会引起传播范围不够广泛。
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但同时他们也是学习深造、事业打拼的主力军,伴随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娱乐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这种碎片化的时间分配,使年轻人无法去观看需要时间相对集中的影视剧。而如果仅仅借助电视剧、电影的大屏幕来传播荆楚文化,许多年轻人势必不会有很多的接触和了解,丢失了这部分年轻观众,也就没有达到广泛传播荆楚文化的目的。
与此同时,国内文化市场也没有出现多少展现荆楚大地新农村面貌、农民精神状态、农村地域风土人情的影视剧。对于海外文化市场,更是缺乏展现不同历史时段、不同空间地域、不同题材风格的荆楚文化影视剧。
(三)题材、类型不够丰富
以上分析可见,涉及荆楚文化的影视剧,在题材内容上多局限于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楚国的历史演变,多聚焦于着名历史人物的政治命运浮沉、爱恨情仇,在类型风格上也多为历史剧、言情剧或者纪录片。在现有的展现荆楚文化主体的电视剧中,其类型也比较单一,不是历史剧就是言情加历史,2016年唯一一部IP剧《我的超能娘娘》则在历史剧中加入了现代穿越,算是一种尝试,但实际上也非突破性的创新元素。同样试图运用影视剧里其他类型进行尝试突破的,还有2015年的《芈月传》。但这也仅仅是为数不多的两部。可以说,在这方面的尝试力度还远远不够。针对年轻人市场的网络剧、短视频、抖音,内容涉及荆楚文化的,也没有发现开拓性的精品力作。综上可见,现有影视剧在题材和类型上的相对集中与单一,导致剧情、人物、情节在一些电视剧中出现重复和叠加,反过来又强化了观众对于影视剧题材和类型上比较单一、不够丰富多样的印象。
三、如何有效改进的相关举措
(一)扩充内容,全面展现
在前述对荆楚文化的定义中,笔者认为荆楚文化包括了八个方面六个要素,这些特质构成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荆楚文化。现有涉及荆楚文化的影视剧中,无论是涉及的时间段、种类、内容,都无疑只是整个荆楚文化长卷中的一个侧面,全面展现底蕴深厚、丰富多元的荆楚文化,对于实现文化强省、文化强国,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首先,荆楚文化传播在涉及的时间段上,应该全面挖掘、填补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楚国的发展衍变、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如神农炎帝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历代名山古寺文化、江城武汉的城市文化,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文化,还有清江三峡文化等,这些都可以在影视剧创作中予以关注和展现。
其次,荆楚文化传播在涉及的地域上,应该全面补充延伸。“楚文化在2600年前的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之后,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其发展达到了鼎盛阶段。此后随着秦汉王朝的建立,中国实现了统一,楚国和楚文化融入了汉文化。楚文化在长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中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成为整个长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当今荆楚大地的文化是与楚文化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将湖北省这一拥有18万平方公里,6000多万人口土地上的地域文化称为荆楚文化。”4可见,湖北省域涵盖的17个地市州,其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历史演变,都可以成为展现荆楚文化影视剧创作的题材和内容来源。
此外,荆楚文化传播在涉及的种类上,除了古代楚国的政治演变和历史文化、历史名人,还有楚国的铁器、丝织、刺绣、髹漆、采矿,唐代荆襄鄂地区的茶叶、柑橘、制漆业,天下闻名的麻丝织、竹编,清代的棉花种植与纺织印染业,屈原的楚辞文化、老庄的哲学思想等,这些也都可以作为影视剧中展现荆楚文化的亮点和题材来源。
(二)关注媒介,寻找平台
纵观已经播出的关于荆楚文化的影视作品,主要是电视剧,其次是电影,数量均不多,再有一部广播剧,一部IP剧。笔者以为,我们的文艺创作者不妨多尝试影视剧的不同风格类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各种自媒体,从而扩大荆楚文化传播的受众广度。同时对影视剧的受众群体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其不同个性特点制定不一样的影视剧类型。如都市白领和年轻人工作学习繁忙,不可能长时间集中追剧,可以制作适应他们碎片化时间的网络剧。“即通过摄影机、摄像机、手机或其他视频摄制设备,借鉴传统电视剧的方法拍摄录制,在互联网平台播出,供网络用户观看下载分享的,每集相对短小的连续性剧集。”5这种网络剧更能适应年轻人快节奏的消费社会中,合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充分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如手机、IPad等,使其成为年轻人接受消息、收看影视剧的主要传播媒介。所谓“移动终端的多样化和便携式,让网民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观看网络剧,碎片化的呈现方式恰好可以填充受众分散的时间,人们可以在出行、购物、工作和生活的间歇利用点滴时间观看网络剧”。6因此,在影视作品的风格类型上不妨有的放矢多维创新,主观聚焦90后和00后年轻人这批网络主力军,进而扩大荆楚文化影视剧的受众范围。
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快捷发达的网络,利用各种社交软件进行宣传,比如抖音、微博、微信等。与各种影响度比较大、受众比较多的播放软件,比如爱奇艺、腾讯、哔哩哔哩等平台展开合作,扩大传播荆楚文化精品影视剧的传播广度,甚至扩大与国外影视播放平台的文化交流合作,将荆楚文化的优秀影视剧作品传播推向国际文化市场,进一步扩大荆楚文化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丰富题材,扩充类型
荆楚文化中,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精神文化,其实是可以制作成不同题材和故事类型的影视剧,给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市场的受众观看。譬如很多远古神话故事、名人传记故事,可以提炼其中的正能量,丰富故事情节,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和通俗性,改编成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或者儿童剧,进军儿童影视剧市场。而荆楚文化中丰富的物质文化,如各种工艺制作技术的发展演变甚至传承,荆楚大地的巴土文化,秦汉、唐朝以及现代革命时期的名山古寺文化,都可制作成为精美的专题文化纪录片。历史剧也可以适度增加玄幻、穿越这些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在保证其正确的价值取向、较高的制作质量的前提下,让历史剧的元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再只是单一的历史正剧或者历史加言情的刻板模式。
同时,黄冈大别山区的红色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时期的武昌革命文化,都可以改编成相关的文化纪录片或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而新世纪以来江城武汉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很多精彩故事在随时发生,若以此为蓝本,进而制作成以表现武汉市民精神面貌、市民日常生活的现代都市新剧,也是不错的选择。当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文化展现多种形态。如果以此为背景,展现荆楚大地上新农村建设、新时代农民群体的生活新面貌、新发展、新政策、新思路,无疑是契合文艺创作要反映新世纪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这一时代主流精神的。因此,在展现荆楚文化的影视剧中,不妨积极拓展农村题材电视剧这一类型,进一步打造富含荆楚文化底蕴的网络剧。还可以利用快手、梨视频、抖音这些软件,制作兼具娱乐、普及知识和宣传为一体,涉及荆楚文化某个内容的短视频,以此吸引更多的受众观看。
此外,湖北是教育强省、文化重镇,高校数量多、规模大。因此,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培育更多浸润荆楚文化的高校学子,鼓励他们将荆楚文化精神进行现代转化,将荆楚文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锐意进取、积极开拓的创新精神,融会贯通、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重君尚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7与大学生的奋斗励志很好地融合起来,打造制作出一批情节紧凑、故事内容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青春校园剧、青春成长剧,展示新世纪以来高校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四)广纳人才,寻求支持
以上改进举措,其实都需要专业的影视制作人才才能得以完成实现,而整个影视制作包括影视项目策划、编剧、导演、广告宣传、幕后制作、经纪和公关人员等多方的密切配合。我们可以充分借用各个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培养的影视制作人才队伍,有效整合社会上的公关公司、影视制作传播公司、广告公司等市场资源,进而打造一批分工明确,有专业素养、熟悉制作流程和市场需求,会宣传、懂经营的制作团队。同时,要建立荆楚文化研究的专家资源库,聘请他们为荆楚文化影视剧中所涉及内容做好顾问指导,积极出谋献策。我们还需要寻求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对于政府,需要寻求相应的文化政策、项目规划方面的支持;对于企业,需要寻求相关的社会资金、技术设备的支持;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该寻求专业影视剧相关人才、研究荆楚文化学者的支持。
荆楚文化影视剧的制作与传播,是湖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影视剧的制作和传播,不仅仅要适应新时代影视文化市场的客观发展,也要和湖北文化产业的其他行业进一步通力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创新。比如结合旅游业、工艺制作行业来寻求共同发展的机会,使其成为整个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逐渐形成具有较高辨识度的文化符号、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品牌。
综上所述,多措并举、全力打造一批传播荆楚文化的影视剧精品,可以让荆楚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并形成湖北独具特色的影视文化产业,这对于扩大荆楚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湖北省的文化软实力,扩大湖北省的文化知名度,促进湖北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拉动湖北的文化消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1周雪松、费晓萍:《荆楚文化的历史价值研究》,《前沿》2010年第24期。
2刘纪兴:《荆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新特质简论》,《政策》2007年第2期。
3李曦:《论楚文化传统价值观在楚剧中的传承与升华》,《戏剧之家》2017年第5期。
4刘俊梅、李勇:《论荆楚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社会科学动态》2017年第1期。
5陈露:《网络自制剧的特征及发展方向》,《现代视听》2013年第6期。
6杨洪涛:《新世纪中国电视剧类型研究》,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年版,第285页。
7李国英:《荆楚文化的传播价值与传播策略》,《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