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舞炮龙运动社会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22 共352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会学视角下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探究
【第一章 第二章】宾阳舞炮龙运动文献综述
【第三章】宾阳舞炮龙运动调查研究方法
【4.1 4.2】炮龙节的概述
【4.3.1 - 4.3.5】舞炮龙与社会互动及社会化
【4.3.6 - 4.3.9】舞炮龙与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
【结论/参考文献】 舞炮龙运动社会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通过对其的社会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5.1.1 舞炮龙运动的社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而特定的社会结构是舞炮龙运动得以传承多年的基础。

  5.1.2 舞炮龙运动中产生的社会互动是积极向上的、有正面意义的互动,可以增强人的身心健康、拓宽人的社会关系,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增加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流的互动。

  5.1.3 舞炮龙运动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不仅可以塑造人们遵从孝道、团结他人的道德品德以及勇敢、坚强、永不服输、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而且在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向社会传递一种和谐的正能量。

  5.1.4 构建更多初级舞炮龙运动社会群体是让更多人更好参与这项运动的方式,也是舞炮龙运动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5.1.5 宾阳地区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的变迁是促使舞炮龙运动传承和和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宾阳地区独特的多民族聚居特性和丰富多彩的的文化氛围、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经济的投入促使舞炮龙运动快速发展壮大。

  5.1.6 舞炮龙运动的适应性很强,是可以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人们需求的一种锻炼和庆祝活动,同时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阶层间的社会互动,为低阶层的社会成员向高阶层流动提供了媒介。

  5.1.7 目前舞炮龙运动中存在着生态环境、安全、传承等方面的社会问题,这些都是制约舞炮龙运动发展的因素,只有解决了这些社会问题,舞炮龙运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5.1.8 舞炮龙运动的发展与社会控制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有效的社会控制可以更快的促进炮龙运动的发展,而炮龙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5.2 建议

  舞炮龙运动传承发展至今和多方面的因素是有关系的,如果想要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不仅要做到保持现有的优势,并需要改掉其中的不足。

  5.2.1 在维持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在高校、城市社区、乡镇大力构建舞炮龙运动的初级社会群体,扩大参与舞炮龙运动的人口数量,使舞炮龙运动的社会群体城市化,普遍化,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各个方面。

  5.2.2 推动不同地区的舞炮龙群体间的社会互动,扩大舞炮龙运动的社会影响力,使舞炮龙运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使之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5.2.3 通过制度化的社会控制,如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以及资金投入,为舞炮龙运动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

  5.2.4 采取措施解决舞炮龙运动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安全问题,传承问题,通过高端科技产品、严格的安保措施以及产业化的规划,为舞炮龙运动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6 不足之处

  《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的社会学分析》一文是在一年多的短暂时间内完成的,调查研究内容还有待深入与完善。社会学是一门理论知识非常广泛和深奥的学科,由于本人对于社会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且文章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篇幅有限,仅仅对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进行了较为简单的社会学分析,得出的相关结论和建议都是笔者的个人观点,这些不足之处是进行相关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激励继续笔者深入研究的动力之源。
 

  参考文献

  [1] 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吴湘军。民族传统体育保健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 寸亚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特征与功能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5):123-125.

  [4] 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004,24(1):68-72.

  [5] 刘冰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7):76-78.

  [6] 王标。广西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新思路[J].科技创业月刊,2013,26(6):152-154.

  [7] 伍广津,何卫东。舞炮龙文化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73-275.

  [8] 颜姿。广西宾阳炮龙节仪式研究[J].广西地方志,2007,(3):88-90.

  [9] 颜姿。民族民俗文化展示中的文化协商--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16-18.

  [10] 伍广津。民俗竞技与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宾阳炮龙节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8,30(6):112-114.

  [11] 邱团,农贵。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变迁沿革的思考--以广西宾阳县炮龙节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6):163-165.

  [12] 周华。舞炮龙运动体育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的探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5):562-564,569.

  [13] 徐国成,伍广津。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J].体育科技,2013,34(5):18-21.

  [14] 翟翠丽。 宾阳炮龙的文化生态环境及其保护[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1.

  [15] 程继隆。社会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16] (美)戴维。波普诺着,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

  [17] 于凤春,刘邦凡。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18]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修订本)[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7-18.

  [19] 叶继红。社会学的视角[J].社会,2000,(11):21-22.

  [20] 钟元博。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1.

  [21] 宾阳炮龙节申遗资料(宾阳县文化局):宾阳炮龙节项目简介。

  [22] 周华。舞炮龙文化生态变迁的人类学研究--广西宾阳舞炮龙的田野调查报告[J].时代教育,2014,(24):22-23.

  [23] 罗必果。宾阳炮龙文化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0.

  [24] 宾阳县志(1987 年版)[M].1987:560-561.

  [25] 黄建团,农贵,原秀丽等。中国舞炮龙制作技术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7):9-12.

  [26]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09 广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8:458.

  [27] 齐磊磊。 探究龙文化[J]. 陇东学院学报,2009,20(1):91-94.

  [28] 任健。今年炮龙节期间我县旅游收入 9500 多万元[OL].

  [29] (美)迈克尔。休斯,卡罗琳。克雷勒着,周杨,邱文平译。社会学导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9.

  [29] 乔超。对太极拳的社会学分析[D].河南:河南大学,2002.

  [30] 陆学艺。社会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6,9.

  [31]伍广津,何飞,李婷婷。宾阳炮龙节历史与社会价值[J].运动,2013,(14):146-147.

  [32] 钱 应 华 , 杨 海 晨 , 商 汝 松 等 . 试 谈 宾 阳 炮 龙 节 [J]. 体 育 科 学 研究,2013,17(6):15-19.

  [33] 赵长磊,伍广津。炮龙的精神内涵及其社会价值研究[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3,32(3):47-50.

  [34] 李文。双炮响两岸文化心连心--南宁宾阳炮龙 台南盐水蜂炮文化交流综述[J].台湾工作通讯,2013,(5):31-32.

  [35] 游伟民,覃凤余。从宾阳“炮龙节”源于狄青夜袭昆仑关说起[J].广西民族研究,2009,(3):134-137.

  [36]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2006,26(8):66-70.

  [37] (美)艾尔。巴比着,邱泽奇译。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 10 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8] 吴忠民。 社会学理论和方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7.

  [49] 何飞。 广西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宾阳炮龙节为例[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4.

  [40]唐韶军。中国舞龙的技术风格及社会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41]邵国华。社会学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157-160.
 

  致 谢

  时光荏苒,三年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与民大结缘的这三年里我除了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技能,还结识了我的老师、同学和同事,结交了至诚至信的朋友,他们是我无价的财富。

  本论文是在导师伍广津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在本文的选题、构思、基本框架及整个调研和撰写过程中,付出了极大心血,提出了十分宝贵的修改意见。导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实干精神,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和宽广的胸怀,给了我很多的教育和帮助,言传身教令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在此,谨向导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谢谢导师在这三年来对我全面、精心、细致的指导与教诲,以及不断的鞭策和鼓励。

  同时,我要感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的全体教师,他们或者为我授过课,或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给予我帮助;感谢对我的论文提供过的指导和帮助的所有专家、学者。他们的教学和指导拓宽了我的思路,夯实了我的专业基础,有力地提高了我从事学术研究的素质和能力。还要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和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感谢他们三年来的照顾和帮助。感谢父母和家人二十几年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让我顺利完成学业。

  本论文的完成既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又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在研究生阶段所获得的知道和教益,必将对我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