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炮龙节的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22 共806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会学视角下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探究
【第一章 第二章】宾阳舞炮龙运动文献综述
【第三章】宾阳舞炮龙运动调查研究方法
【4.1 4.2】 炮龙节的概述
【4.3.1 - 4.3.5】舞炮龙与社会互动及社会化
【4.3.6 - 4.3.9】舞炮龙与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
【结论/参考文献】舞炮龙运动社会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分析与结论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4.1.1 社会学概念

  “社会学”这个词是 1838 年法国着名的社会学家孔德在他的着作《实证哲学教程》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之后社会学家纷纷展开研究并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有人认为它是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有人认为它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等等。面对这门学科,不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社会学家和同一时期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见解,即使同一个社会学家在不同的社会时期见解也是不一样的,关于社会学这一名称的定义大致已有上百种。《社会科学大辞典》中把社会学是这样解释和归纳的:社会学是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通过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化规律的综合性社会科学[15].美国着名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把社会学简化为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16].这些社会学的解释万变不离其宗,都主张从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入手,整体上去认识研究社会。社会学可以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前者的目的在于探究、发现、建立和发展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后者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社会学的理论去研究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17].此外,对社会生活进行一般性探索的称为普通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某种社会现象的称为分支社会学。社会学让我们能够超越理所当然的概念,用新鲜且有创造力的眼光重复审视我们的社会生活。而体育社会学则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18].故针对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的分析,本研究选择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社会学分析。

  4.1.2 社会学理论视角

  当我们超越了事物的外在表象,看到的便是社会事实这一新的层面。当代社会学理论由多种流派、理论观点组成的体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R.K.莫顿侧重中程理论的功能分析,L.A.科瑟尔和 R.达伦多夫的冲突论,米德和库利的符号互动论,A.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等等。在研究纷繁复杂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现象时,社会学形成了几个独特的着眼点,称之为理论视角,随着社会学的发展,20 世纪研究者们为了更好的研究,将这些社会学理论划分出了三大理论视角: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互动论。

  结构功能主义,有时候也被称为社会系统理论,强调不论是一个组织或是整个社会,都是有机体,即一个社会系统由不同的部分构成,对整个系统的运作而言,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会对总体发生作用[16].所以,要把社会当作一个系统,要看的就是构成系统的每部分的功能所以功能主义特别适合勇于研究稳定的、小规模的社会。冲突论是与功能主义相对立的一种视角,是建立在批判和反对结构功能注意的基础上。冲突论强调社会是不平等的,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利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冲突社会学是试图发展抽象命题以解释社会现实的冲突[16].

  以上两种视角都是从宏观上关注社会,而第三种互动论则更关注于社会的微观层面,关注于社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人,研究注意力开始注重于个体之间和个体与社会的相互联结的具体过程,互动论认为社会是由社会互动中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也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16].从互动论的视角看,社会中的人们参与体育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他们如何让看待生活的重要启示。

  这三大理论视角一起构成了社会学研究的背景。中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认为社会学是一门注重调查研究,强调从实际出发认识社会,以实事求是为宗旨的学科,中国学者叶继红的《社会学的视角》一文中解释了为什么要从社会学这个视角出发去研究,她解释为采用社会学视角我们可以领悟共同信念以外隐藏在人类行为背后的含义;采用社会学视角,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待我们自己,看待我们的世界,研究我们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19].故从社会学的视角是有效描述和分析舞炮龙这一社会行为的社会学工具。

  4.1.3 从社会学视角透析舞炮龙运动

  从社会学的视角透析舞炮龙运动,首先把舞炮龙运动看成一种社会现象,探讨舞炮龙在当地社会运行中的机制,研究舞炮龙与其它社会设置的互动关系。舞炮龙运动的传承演变至今,而且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更是得到政府支持而飞速发展,得到越来越多人民喜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去宾阳,说明舞炮龙运动在当地的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文章试图通过从功能主义(如探讨舞炮龙以及在当地社会功用和对当地人们的影响等)和互动论(如探讨舞炮龙成员的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等)的视角来解读舞炮龙运动。通过分析宾阳舞炮龙运动的这一人群社会行为的特点、舞炮龙在当地社会中起到的社会控制的作用、舞炮龙文化对宾阳人的社会的作用、舞炮龙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等来揭示舞炮龙运动的本质和内涵以及舞炮龙的社会功能等。

  4.2 炮龙节的概述

  炮龙节是广西宾阳的传统节日,是每年正月十一,在广西宾阳炮龙节上举行的庆祝和表演活动,炮龙节上举行的舞炮龙运动是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舞炮龙将我们中国节庆元素中用的最多的“龙”和“鞭炮”的结合在一起,以一个独特、新颖的形式受到大家的喜爱。

  炮龙节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游彩架、灯酒宴和舞炮龙三个部分,游彩架一般在炮龙节当天上午,游彩架的队伍游彩架队伍都是从县城老庙出发围绕当地的街道进行一个小时左右的游行表演,彩架队伍包括前面开路的醒狮,后面的龙队,表演的节目有腰鼓舞、扭秧歌、敲锣鼓、八音和踩高跷等,彩架上是一些年龄很小的小孩表演杂技等项目。灯酒宴也是炮龙节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这一天,家族中的所有成员都会聚集在一起办宴会并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前来参与他们的酒席,灯酒宴是家族成员集资办理,这一年中家里得了男丁的家庭会义务前来帮忙,而且还会捐赠一头大肥猪或者鸡给大家共同分享。一个家族参与宴会的人越多代表这个家族月兴旺。时至晚上 7 点,全城的炮龙都会聚集在老庙等待开光,开光完毕才是真在的舞炮龙,舞炮龙的都是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头上带着自制的各式藤帽,光膀上阵,系着红腰带在各个街道或者宗祠附近巡回舞炮龙,游客和当地居民会从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往龙以及舞龙者们身上扔燃着的鞭炮,舞龙者们在不计其数燃着的鞭炮堆中一直坚持舞(如图 4.1),鞭炮没有放完,炮龙便不可以停下和离开,一直舞到鞭炮燃尽为止。舞炮龙的时间一般都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围观者可以参加钻龙肚、取龙珠、炸龙等项目,蕴含求子求财、求健康、祈盼家庭和谐等寓意,宾阳人们认为,鞭炮炸的越多,龙被炸的越破,来年就会更加兴旺,家庭更加和谐美满。

  2006 年,宾阳县政府为了保护这一中国优秀民俗传统文化,首次大规模举办了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场面非常热闹。2007 年政府意识到,通过舞炮龙运动这个特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提高该地区的知名度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于是举办了首届“百龙舞宾州”的活动,这一天活动形式比往年的任何时候的炮龙节规模都大,成为中国式的“狂欢节”.从此拉开了炮龙节大发展的序幕。

  2008 年 6 月炮龙节成功加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家庭,而且被评为“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 .自此以后,宾阳人便更加积极热情,使尽浑身解数把各式各样的创意巧妙的融入炮龙节节日活动中,使得炮龙节一年比一年更热闹,知名度越来越高,越来越精彩。外国华人听闻中国还有这样一种古老的庆祝节日的活动,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觉得不可思议,然后便想一睹舞炮龙的真面目。于是,2010 年,宾阳炮龙队受邀到新加坡进行舞炮龙运动的表演,当那些华人真正目睹了舞炮龙的真实场景,都激动的热泪盈眶,结合了中国传统元素“龙”和“放鞭炮”的舞龙形式引起了他们对于祖国的浓浓的思乡之情。2012年,同样受台湾人民的邀请,宾阳县派出炮龙队以舞炮龙这项极具民族特色的运动赴台湾台南盐水区进行表演,并与他们当地的“蜂炮”结对形成“双炮”交流平台,从此便架起了当地和台湾民俗文化、农业和经贸等方面的交流桥梁。2013、2014 年连续两年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南宁(宾阳)-台南(盐水)“双炮”交流系列活动,2014 年还派出宾阳游彩架组团代表广西参加台南花莲县丰年节表演,这些对加强两岸关系,促进两岸的交流,增强双边关系,促进两地文化都有具有积极贡献。2015 年的炮龙节举办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依照节俭办节办会的原则,再创辉煌。

  4.2.1 炮龙节起源

  关于这项特殊运动的起源,流传有很多种,但是没有足够多和特别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所有人们也不清楚到底哪一种是真的,研究者们把它们进行了归纳总结,见表 4.1,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四种:

  笔者认为以上的四种起源都有各自的不同的观点,但是大部分研究者们认为驱瘟消灾说和节日风俗说更为真实。有史料《宾阳县志》上确有记录,在清代,宾语的确爆发过六次瘟疫,在后来的民国时期也有一次[24].且笔者前往宾阳调研时也注意到,舞龙者头上戴的帽子和清代的的士兵帽子款式一样,所以有从清代传承至今的可能。灯酒节是宾阳的传统节日,在节日这一天大家聚集在一起在族里和祠堂共同出资办酒席,家里在这一年生了男丁的家庭义务为大家服务,相互促进感情,交流生活种种,这些都和我们现在的炮龙节习俗类似,而舞炮龙运动是炮龙节的一种庆祝活动,故节日风俗说也很有说服力。现如今的卢氏家族仍然存在于宾阳,并且每一年的炮龙节开光活动,都是由卢氏家族的炮龙最先开光,家族沿袭之说也有依据。故笔者认为炮龙节的起源,不是单一的原因,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发展而来的结果。

  4.2.2 炮龙节演进

  炮龙节由于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和过去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不同,刚开始的时候,炮龙节上据传只有一条白须青龙进行表演,因为那时炮龙节还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只有一些当地居民庆祝,这条龙在老庙开过光后便在老庙附近的老城区进行走街串巷的表演,每一户人家都要走到,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很多爆竹,但是现如今随着炮龙节规模越来越大,一条龙已远远不够满足需求,于是有钱的家族就会集资为自己的家族置办一条龙,然后在自家祠堂前以及附近进行舞炮龙,于是其他家族也开始效仿,龙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加之政府的大力推广,现在炮龙节上的炮龙数量已发展至几百条,每年开光的老庙都是人山人海,被挤的水泄不通。不过虽然有几百条龙,但只有数量很少的几条龙是白须的龙,代表着这些是老一批流传下来资质最老的炮龙,也代表这个家族在当地的地位,其他的都是红须的龙。节目形式上也发生了改变,由于政府的支持,在原来炮龙节活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民族传统歌舞的表演,使整个活动更加丰富。舞炮龙也以它独特的运动形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宾阳的炮龙节也越来越热闹,吸引越来越多民众的参与。

  4.2.3 舞炮龙的特征分析

  4.2.3.1 舞炮龙的健身性和趣味性

  舞炮龙是一项富有风险和挑战性的运动,舞炮龙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当地壮丁,带着帽子,裸着上身,举着炮龙穿梭在源源不断的“鞭炮雨”之中,勇敢的舞动着自己手上撑起的龙,灵活的变换方向,舞龙者们必须都很勇敢,围观的人群扔来的鞭炮再多也不能畏惧,任由鞭炮在自己耳边脖子上身上脚边炸响,而且越炸越兴奋,这样同时带动了围观者们的兴奋感和参与性,围观者愈加靠近龙身,往龙身上扔的鞭炮也愈加猛烈,炮龙舞得就愈加精彩。同一时间会有很多条龙同时在舞,舞龙者们相互之间都在暗暗较量着,看到底哪一家的龙舞的更久,舞的更热闹,龙被炸的更破。就这样一直舞,舞几个小时甚至舞到天亮,直到鞭炮不响了为止。所以舞炮龙不仅具有了西方体育中的追求竞技的特性,同时它展示出中华文明的独特气质和美丽,竞争又有礼让,粗狂中兼具顽强。经常参与这项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魄,提升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增强人的心血管系统以及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功能,而且通过这种紧张刺激又激烈的运动方式可以释放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压抑,松弛身心,解放天性,同时磨炼了意志、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

  4.2.3.2 舞炮龙的团队配合

  舞炮龙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同时也是一项兼具体力和智力同时投入、技巧性要求很高的一项表演活动,怎样把炮龙舞得更好,舞出神韵,舞得更加活灵活现,这就需要龙头、各节龙身和龙尾之间的默契配合,炮龙比正常舞龙的龙要大和长得多,为了抗炸,龙头很重,有十几至二十多公斤[25],舞炮龙的时间又持续很久,短则几个小时,长则舞到天亮十几个小时,所以每个位置需要几个舞龙者交替轮流舞,龙身一般有十几节,每个支撑点需要好几个舞龙者不等,这便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所以舞龙者们需要经过很长期间的配合和反复练习,才可以在鞭炮边炸的同时边把炮龙舞出神韵,舞出精神状态,并配合围观者们进行互动。

  4.2.3.3 舞炮龙的传承和地域性

  舞炮龙运动形成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且逐步发展成一种知名的地方特色,体现出了舞炮龙运动的浓郁的地域性和传承性。宾阳当地至今还保留着庞大的家族以及完好的各大家族宗祠,一个家族的成员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每年炮龙节,家族的所有成员都会回到这里相聚。大家一起集资共享盛宴,参与盛会。整个炮龙节包括上午的游彩架、下午的灯酒会、晚上七点的老庙开光和最后的舞炮龙几个部分组成,和其他的舞龙大不相同。传承性体现了舞炮龙的活态流变性,炮龙的制作以及舞炮龙技艺得以延续至今都是以人的传授为主,这些传承主要体现在人身上的言传身教、口传身授,是几百年来不断运动着的活态存在,这和宾阳世代生活生长环境、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都有关系。

  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南,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古称宾州,是一个以汉族、壮族人民文化为主相互共荣的聚居县,这里除了汉、壮族人民还生活着瑶、苗、毛南、侗、仫佬等少数民族[26].地域性体现在舞炮龙运动虽然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它并不是某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而是宾阳县当地特有的一种活动,这和当地稳定且多民族聚居的社会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4.2.3.4 舞炮龙运动中群众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舞龙本身就是一项集艺术、民族鼓乐、武术等综合项目为一体的的表演。舞炮龙运动本就是舞龙运动中的一种,故涵盖舞龙运动的特性。而炮龙在宾阳老庙开过光之后,便会进入一个亢奋,狂化的状态,舞炮龙者对炸响在自己头上身上的鞭炮没有退缩和畏惧,完全不害怕爆竹在轰炸着自己的血肉之躯,此情此景,用壮观两个字已远远形容不了,是震撼,故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而且游客和居民在观赏的同时,还可以燃着鞭炮炸龙,也有人冒着可能被鞭炮炸痛的危险,找到一切机会 “钻龙肚”,其实就是从舞着的龙的肚子下钻过去。因为自古流传着如果谁钻了龙肚,并用手摸到了龙身,那么龙便会在这一年给他带来更多的好运,让他心想事成。钻龙肚除了能给人带来一种突破种种重围,取得胜利的刺激感,还寄托了这些人对于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希望。炮龙节期间,数以万计的外地游客会涌入宾阳,前来感受炮龙文化的魅力,人山人海,十分的热闹,大家在这个大家庭里一起尽情的嬉笑、玩耍,放下平时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放松身心。

  4.2.4 解读炮龙文化

  炮龙节历史悠久,几百年的历史涵盖了浓浓的文化底蕴,它是一种民族融合下的产物,集多种文化于一身,如龙文化、信仰文化、庆祝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一体的综合文化。作为一项具有一定历史年限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人们喜欢参与的活动,舞炮龙具有非常重要功能的,维持社会稳定发展,增强人们社会关系,锻炼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积极创造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精神支撑功能作用。

  4.2.4.1 炮龙文化之龙文化

  龙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现在全世界的人只要一提到龙,就会想到我们中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几千年以来都深深的扎根在国人的心中,龙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文化之一。在古人心中,龙一直是一种神秘而又神圣的生物,寻常人是见不到的,它变化多段、神秘莫测。而龙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故龙被中国人视为天下间最大的吉祥物。居于十二生肖之首。自秦汉以后,中国的皇帝都以真龙天子自居,龙也就成为了帝王的一种象征,所有皇帝所用之物都有龙的字样。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都自称是龙的传人,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舞龙灯、祭龙王、赛龙舟等,以希望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中国的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出现,拥有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观念:

  第一层,龙的观念,从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第二层,龙的理念,在中国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后面,包含着中国人处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

  第三层,龙的精神,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这是中国龙形象、龙文化的最深层文化底蕴。发掘中国龙文化的深层内涵,有助于解决当代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27].

  舞炮龙运动本身就是发源于舞龙运动的一种,而炮龙的制作传承了中国龙的形象,龙头,龙身、龙尾都活灵活现,勇猛异常;整个舞炮龙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龙的庇佑,祈盼生活吉祥如意,大富大贵,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整个舞炮龙的过程,展现了龙的灵性、勇猛;这些都是了中国龙文化、龙精神的体现,彰显了龙文化的内涵。故龙文化所蕴含的观念、理念、精神就是炮龙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天人合一、仁爱、包容、和谐也是炮龙文化的道德、理念和精神。

  4.2.4.2 炮龙文化之信仰文化

  在炮龙文化中可以首先可以管窥到当地居民对于龙的信仰和崇拜,他们认为龙可以给他们带来兴旺,使他们的家族家庭更加繁荣昌盛;其次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中国历来道教文化的信仰,他们对于自己家宗祠的位置、自己家的房子、故去老人墓地的选取都很有讲究,都需请风水先生看过才决定,并且把自家和家族兴盛与否都和风水关联起来。舞炮龙之前要在家族祠堂进行酒席,就连开光也是选建在龙脉之上的老庙,这种对风水的崇拜是道教文化的一种体现;再次炮龙文化体现出当地居民的生殖和子嗣崇拜,舞炮龙运动开始前的灯酒宴是家族内的成家大家集资办酒席,这一年家里添男丁的家庭会赞助一只猪或者鸡给家族并义务为大家劳动准备酒席,一来庆祝舞炮龙运动开展,二来也是庆祝家族中这一年来新增加的成员,祈求家族人丁兴旺,希望小孩平安健康,然后大家集体聚餐,一起庆贺家族的庞大和对老一辈的感谢。这些体现出了对家庭对家族对信仰的一种责任,是我们儒家文化的体现。中国古代素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这是因为古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男子是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中坚力量,但是人丁不如现在这么兴旺,医疗水平又落后,频发的战争、疾病等使得男丁相对较少,所以儒家思想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严重主宰了当地人民的思想。这正是儒家文化孝道的一种体现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使在当今社会,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家庭和睦、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4.2.4.3 炮龙文化之美学特质

  炮龙在制作的过程中,参照了中国自古以来龙图腾的形象,包含龙头、龙身、龙珠、龙灯、龙帽、龙裤龙带、八音、火把、火铳九个部分,制成的炮龙 7节至十几节不等,大约二十至四十米长,龙头制作精美,龙鳍上添上龙花、下颚有龙须,整条龙十分好看,每一条龙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充满美学特性[25].在舞炮龙的过程中,开过光的炮龙逐条进入疯狂状态,在不计其数的鞭炮中翻云覆雨,舞龙者们按照之前的配合,随着引龙人的火把,幻化出各种姿态,时而翻腾,时而摇摆,燃放着的鞭炮在黑夜中化身如一颗颗小星星般在龙身边,抛火药艺人为了驱散空气中浓浓的烟尘,不时在龙头前的天空抛出一把火药,火药立刻在夜空中喷射出如烟花般的火焰,龙头随之冲着绽放着的烟火高昂着头颅,兴奋的摇摆,气势磅礴、美轮美奂。舞炮龙的炸龙过程中,壮士们赤膊上阵,围观者往龙身上扔燃着的鞭炮,舞龙者任由鞭炮在身上炸也不退缩,越炸龙舞的越兴奋,这一特性是现代体育中“暴力美学”的体现,正如现代篮球运动中的暴扣一样。故炮龙文化中富含艺术美、形态美学、壮丽美、人体美学、力量美、暴力美学等多种美学特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