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云南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

时间:2015-02-03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5720字
论文摘要

  1 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

  1.1 教学目标
  
  在课程的教学目标方面,云南省各院校间存在着相当大的一致性. 整体目标可以基本上归结为:

  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技能,掌握运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社会调查及科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使之胜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组织教学、组织训练、参与竞赛、社会体育健身指导等工作.

  开设课程的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九方面内容:

  (1)弘扬、发展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2)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思想性与人文价值;(3)应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积极开展探究式、合作型体育教学课程,以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4)掌握民族传统体育主要项目的技术、技能、战术及身体训练的基本教学方法;(5)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6)具备对社区与社会大众运用民族传统体育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的传授方法与组织能力;(7)增强学生对复杂工作环境的应变及适应能力;(8)使其掌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社会调查与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9)积极组织课程组成员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并及时将学科最新成果与教师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前沿性与科学性.

  1.2 教学内容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各地区院校的教学又具有相当大的异同点,这对教师任教是一项相当大的挑战.它要求任课教师要知悉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产生流变的文化背景,熟练掌握其技术技能,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学生对不同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水平以及不同民族学生的群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多个民族的学生学到并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

  1.2.1 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时调查显示,云南省五所本科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本地区或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开设时间基本上为一个学期,每周一到两次课,课时基本上在 33 至 36 节.课时量属于中等,相对于部分课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课时量已经较高,但是相对于田径等现代体育课程普遍在 72 节以上的课时量就仍显较少.目前,楚雄师范学院的课时最高.因为楚雄师范学院在体育教育专业下招收民族传统体育方向的学生,开设有专业方向选修课.要求每位学生选修两个以上项目,实际课时在 36 至 52 节.

  各院校基本没有专门开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公共课. 开课对象完全限定在体育学院内部,采取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和方向选修的形式.在采取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形式的四所院校中多数采取由一至两名教师完成全部项目教学的方式.而仅有云南民族大学采取了多名教师合作,每名教师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形式.这样的合作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形式.但是在调查中,本研究也了解到虽然各院校领导都很认同这种形式,然而由于经费、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短时期内还没有在本校推广的想法.

  另外,通过与任课教师的交谈还了解到,大多数教师虽然认为课时偏少,完成教学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而不愿加大课时数或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这成为了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教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观因素.

  由此可知,各学院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已经有了较为理想的现实基础.经费、师资和教学安全等因素成了制约课程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1.2.2 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当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课的授课内容主要有: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民族传统体育学等.云南省高校根据各学院的实际情况,课程名称有所不同,教学侧重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整体看来,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全面,且理论课教学课时数基本在 18 至 36 节之间,属于中等的课时量.这些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与知识水平,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民族爱国情怀、传承民族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云南大部分高校缺少室内场地,如遇雨雪等特殊天气,实践课改为理论教学.通过与体育教师交谈得知,雨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践课要么被改为理论课,要么学生自习.实际上执行的理论课数量会多于计划课时.

  但是由于基本上为临时决定,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

  本研究调查的五所院校中,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法的探索已经有部分教师发表过多篇相关研究成果.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在教学方法上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具体细节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现代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问答法、示范法、讨论法、矫正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赛法、探究合作和互动学习法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之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多数项目起源于生产劳动、节庆祭祀、娱乐休闲等.项目本身具有很高的娱乐性、游戏性、表演性等特征.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侧重游戏法、演示法、录像法的运用.但云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在教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示范、讲解、练习与纠错等方法.虽然游戏教学法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在无比的兴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并掌握相应的知识,但由于游戏法组织教学较困难,很少被教师采用.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普及,教师在教学中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已相当普遍.但在调查的云南省高校中,由于多数院校缺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园网络平台,云南师范大学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针对教学内容和课堂视频等专门制作了网页,供同学网上观看和下载学习.这样的标准其他院校暂时还没能实现.院校相关人员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完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为教学服务,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4 教学评价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各地区存在显着性差异,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大部分院校依据教师、学生两大主体,针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为两大评价指标来综合衡量教学质量.

  1.4.1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又由于学生在身体、技能方面存在先天差异.所以,体育教学评价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如即时性、多元化等.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云南省高校在对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情况进行评定时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内容:技术动作掌握和理论掌握水平、课堂表现和作业、出勤率等,分别占 20:20:60.

  从上述情况可以得出,云南省高等院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改进完善的空间很大.本研究认为,在针对学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时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进行,即学习过程中的激励评价、学习结束时的体育成绩评定和工作后用人单位的反馈性评定.应从多维度、多视角进行,具体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定、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用人单位的反馈性评价等.

  1.4.2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育教学评价中所谓评价主体,是指主导评价活动的人与团体.高校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时为保证考核工作的“全面”性,在考核主体的确认时,应考虑实现“多元化”方案,即:教师自评、领导考核、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等.评价主体选择的准确性和评价过程的合理性是成功教学评价的根本保证.

  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高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的教学评价是比较合理的.五所高等院校都已采取了教师自评、领导考核、学生评教和同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具体实施时,各院校具体的操作比例存在一定差距.如曲靖师范学院采取了同行互评中包含领导考核内容的方式,教师和领导评分比例为 60:40.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本研究认为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才是教学评价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在很多方面仍需改进,如缺少社会评价模块,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反馈性评价.在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应重视社会层面的反馈评价,使教学评价成为一个动态的交互评价,保证评价主体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方法的完善.

  1.5 教学态度

  本文对在职教师是否愿意担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的教师表示非常愿意,25%的教师表示比较愿意.从而可以看出,尽管现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教师们并没有因此而不愿意任教,反而大部分教师都表示愿意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云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对教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态度是较为端正的.

  1.6 教学环境

  1.6.1 物理环境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是指教学过程中各种有形的、静态的硬环境.主要包括教学场所和设备、自然环境、班级规模、教学信息等因素.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选取教学场所和设备、教学信息等参数进行研究.

  体育场所和设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物质基础.据调查,云南省高校开展较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部分是受场地器材影响较小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项目都可以与田径、篮球、排球和足球等项目共用场地.通过调查,五所本科院校中玉溪师范学院建有专用场地一块,其余都是使用室外田径场地和篮、排、足球场地.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认为现有的场地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这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要求不高,可以与其他项目共用场地有直接关系.但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器材的调查中却发现,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现有器材不能满足基本教学训练需求.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器材在普通商店很难买到,需要到专门的商店订购;第二,部分项目器材限制购买,需要公安等政府部门的许可;第三,部分项目器材允许使用者自行制作和改装,为了使器材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任课教师往往需要自己动手.

  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是教学信息的主要承载体.在对云南省五所本科院校民族传统体育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后得知,各院校理论课程都配有相应的教材,主要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云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教材,部分院校的教师还出版了个人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专着.调查中,教师们反映理论课程的教材内容相对较为丰富和系统,学生认可度也比较高,基本可以满足教师上课和学生自学的需要.但是,在实践课程方面教材情况就不容乐观.五所本科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多是一本教材介绍多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内容在一章左右.内容也主要介绍项目文化背景、基本规则等,对于如何训练则缺乏相关内容.由此可见,教材也是影响云南省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实践的制约因素之一.

  1.6.2 心理环境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是教学中无形的、动态的软件环境.主要包括课堂常规、课堂教学气氛、传统与风气、班风与校风、人际关系等因素.本文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对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影响较大的经费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云南省五所高校的调查发现,位于核心圈城市和中间层城市的院校经费相对较为宽裕.各院校经费的来源也较为多样.除了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还有部分横向资金.但是现有资金对于并不便宜而又易耗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器材而言并不是很充足.如何获得更多的资金也是各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

  2 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2.1 合理设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目标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现在被国家教育部列为控制增设的专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就业率过低.而究其原因与其最初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合理有关.调查的各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是较为接近的.调查得知,这些院校都是参考省外重点高校的教学目标而进行设置的,自身特色并不明显.建议各高校充分考虑本校实际、所处地区的特点设置本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目标.

  2.2 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科研,编写教材

  目前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研究刚刚起步,所以高校中用于指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教材屈指可数.云南省也不例外,目前还没有能系统指导教学与训练的教材.高等院校拥有较高素质的教学科研人才,应当鼓励引导这些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研究总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规律,并将研究成果编写成教材指导教学实践.

  2.3 改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评价方法

  本研究认为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包括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通过教学评价要及时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才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同时,在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评价中还应引入社会评价模块,特别是用人单位和家长的反馈评价.从而使评价结果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实用性,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2.4 加大经费投入,专款专用

  经费作为教学活动的物质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整体上看来,云南省各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经费并不充足.为了保证云南省高校课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稳定快速发展,需要国家、地方、社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并且将资金设为专项经费.从制度上保证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持续稳定发展.这些经费应当用于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扶持奖励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从而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第二,鼓励支持教师、专家和学者围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文化保护开展研究,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第三,引导鼓励任课教师进修、访学和攻读学位,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 岗 ,王 铁 新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发展 的文 化 审 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方征.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科学研究之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9):51~54.
  〔3〕闭锦源.我国少数 民族 传 统 体 育 的 特 点 及 美 的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2):91~92.
  〔4〕赵忠伟,陶华滨,张永刚等.东 北 地 区 少 数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6(9):14~16.
  〔5〕刘少英,田祖国,吴永海等.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析及其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152~154.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