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影响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
3.5.1 清华附小的师资队伍
3.5.1.1 清华附小体育教师的数量
通过表 23 可知,清华附小(本校)现有体育教师共计 14 人,其中 5 人为入编制,占 35.7%,9 人为合同制,占 64.3%.这就显示清华附小体育教师有编制人数较少,大部分体育教师为合同制,教师的稳定性较差。调查过程中,作者也了解到,清华附小(本校)共有学生 1800 人,这就表明每位体育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至少要看管 128 名学生。据有关专家指出:体育课教师所带学生人数应在 24 人左右,不得超过 30 人。由此可见,清华附小体育教师严重短缺,体育教师工作量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清华附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健身大课间开展时由各班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共同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也保障了学生的锻炼效果。
3.5.1.2 清华附小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调查中(表 24)显示:
清华附小体育教师中有 28.6%是研究生,71.4%是本科,毕业于体育专业的教师人数达 100%.这说明清华附小体育教师有着较高的学历及专业水平。在年龄、职称的调查中显示:清华附小体育教师年龄在 31-35 岁的最多,占到了 50%;但在 41-45 岁的体育教师排在第二位,占到了 28.6%.这就表明,清华附小体育教师中年轻教师占多数,年轻教师的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在同等工作量下,年轻教师可更早的完成教学任务。清华附小应利用这一特点,加快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3.5.1.3 清华附小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体系的理解程度
作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14 名体育教师对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表示完全赞同,他们认为通过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能改变学校体育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对体育的理解程度,说明清华附小体育教师对其体育课程改革持完全赞同的态度,这也为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表 25 可知,清华附小 9 名体育教师完全掌握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体系,2 名体育教师了解,2 名体育教师一般了解,1 名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不太了解,而作者调查其原因在于(表 26),9 名完全掌握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体系的教师,均是在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之前入校的,跟随清华附小从改革初期的筹备到如今的改革进行时,而对清华附小改革体系了解及一般了解的 4名体育教师均是在 2012 年-2013 年相继进入清华附小执教,这 4 名体育教师并未参与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期筹备工作,另 1 名体育教师是在 2014 年才进入清华附小执教,对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体系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及时的给予指导。
图 5-1 可知,清华附小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应该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认为培养学生运动参与及身体健康是体育课培养目标中最重要的,均占到的 92.9%.有 85.7%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是主要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有 85.7%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是主要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 85.7%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是主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图 5-2 显示,有 85.7%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是最重要;有 71.4%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是为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及让学生玩的开心;有 64.3%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有 57.1%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这些数据显示教师对体育课的理解不同,体育课不再是只有单一的培养目标,通过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逐渐转变成多方位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也由过去我国注重体育技能的培养转变成提高身体、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这也符合我国现阶段提出的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但在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怎样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是清华附小现阶段改革的重中之重。
3.5.1.4 影响清华附小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投入的因素
在调查“影响清华附小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投入的因素”中得知,“领导的认可”、“教学工作量”、“工资的收入”是影响其对改革投入的主要因素。
在调查“清华附小上级领导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态度”的问题上,表 27 显示,有 85.7%的教师认为附小的上级领导对附小体育课程大力支持,7.1%的教师认为附小的上级领导对其改革支持,7.1%的教师认为附小的上级领导对其改革仅是一般支持的态度。这就说明,在附小体育课程改革上,上级领导对体育组持认可态度,这就带动了体育教师对课改执行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力度。
在图 6 中显示:教师每周平均课时在 21 节以上的占 21.3%,每周平均课时在 18-20 节的占 50.0%,每周平均课时在 15-17 节的占 14.3%,每周平均课时在9-11 节的占 14.3%.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的每周平均课时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课时数,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教师备课的精力。据了解,附小体育教师的工作时间由早晨 7 点开始至下午 6 点结束,一天紧密的工作安排使得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设计一节体育课,这使得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没有较高的保障。根据图 7 中显示,在常规型体育(田径)课中,一节课所带班级平均人数在25-34 人的教师占 7.1%,一节课所带班级平均人数在 35-44 人的教师占 42.9%,一节课所带班级平均人数在 45 以上的教师占 50.0%.根据表 14 中显示,足球专选人数为 384 人;篮球专选人数为 315 人;轮滑人数为 313 人;健美操人数为240 人;乒乓球人数为 210 人;棒球人数为 203 人;板球人数 91 人;武术人数为 24 人;攀岩人数为 20 人。学生数量的过多给教师组织教学带了困难,使得学生一节课的练习密度也得不到保障。在改革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大班额教学质量成为附小体育课程改革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图 8 中显示,体育教师在工作量负荷较大的情况下,认为其待遇与其他学科相比偏低的占 78.6%,认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相应待遇的占 21.4%,没有一人认为自己所得待遇超过了自己的工作量,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这也在无形中对体育教师投身体育课程改革的热情起到了消极作用。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态度及投入情况是影响其成败的重要因素,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是否能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成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只有体育教师的积极投入才能更好的达到体育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3.5.2 行政部门对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态度
在对体育组 14 名教师展开调查时发现(图 9),57.1%的教师认为学校非常重视体育课程改革;28.6%的教师认为学校重视体育课程改革;14.3%的教师认为学校一般重视体育课程改革;没有一位教师认为学校不太重视或者不重视体育课程改革,而且体育组 64.3%的教师认为学校非常关注体育课程改革;21.4%的教师认为学校关注体育课程改革;14.3%的教师认为学校一般关注体育课程改革;同样没有一名教师认为学校不太关注或者不关注体育课程改革。由此可见,附小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及关注程度基本相同,并没有出现表面关注但实际并不重视的程度,也反映了学校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支持度较高。
学校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态度是影响其课改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作者在调查中发现:2012 年我国教育部专门为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下拨 200 万的的体育专项资金,清华附小利用这笔资金陆续重新翻修了学校的体育场地。其中包括翻新了 300 米的田径场及足球场、150 米的轮滑场、两个篮球场,新建了室内体育馆-联盛馆、网球场及两个棒球和板球击球笼、五块攀岩墙壁等。这些运动场地有效地保障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在清华附小教学楼的外墙上设计攀岩墙,既充分利用了学校的环境又节省了占地空间,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及关注度,被学生称之为“墙上的操场”.这说明我国从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转变成注重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这也使得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得以顺利的进行。作者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清华附小明确规定其他学科不得以任何理由及任何形式占用体育课,这也体现了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弱于其他学科。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女士曾说:“如果在小学 6 年里,学校把体育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全民体育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把“健康”作为首要培养目标,是清华附小改革现阶段的重要举措。清华附小也希望通过“健康”为首要培养目标来改变学生以静态的学科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各部门给予的高度重视及积极响应,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艰巨而长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及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尽快找到更适合学生全方面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
3.5.3 清华附小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
根据作者调查了解到(表 28),清华附小现共配备 300m 田径场及足球场 1块、篮球场 2 块、棒球场 2 块、150m 轮滑场 1 块、攀岩墙 5 块、板球击球笼 2张、乒乓球室 1 间(10 张乒乓球台)、健美操练功房 1 间,武术练功房 1 间。由此可见,清华附小体育场地基本配备齐全,符合自己所开课程需要。
从图 10 中可以看出,清华附小的体育场地、器材使用情况里,完全满足学生上课及体育日常体育锻炼的认同率中教师占 7.1%,学生占 10.8%;满足学生上课及体育日常体育锻炼的认同率中教师占 14.3%,学生占 15.8%;一般满足学生上课及体育日常体育锻炼的认同率中教师占 14.3%,学生占 27.3%;不太能满足学生上课及体育日常体育锻炼的认同率较高,其中教师占 35.7%,学生占 38.9%;不能满足学生上课及体育日常体育锻炼的认同率中教师占 28.6%,学生占 6.3%.
由此可见,清华附小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并不能完全满足体育教学及日常锻炼,还需进一步完善与改进场地、器材的利用与配备。在今后的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加大国家教育部及学校各部门对体育课程改革中需要的场地、器材的投入。
3.6 清华附小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6.1 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现状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仅看到了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成功的一面,也看到了清华附小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运动技能”中,学生了解科学营养知识、自我保健能力的达成情况不理想,在“社会适应能力”中,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的完成情况不理想,反映出这几项在教学过程中较薄弱的一面,在这次体育课程改革中忽略了这几项的教学,虽然教学模式较之前有所改变,但还是比较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没有更好的适应学生的要求。
3.6.2 影响体育教师投入课程改革的因素
我国人口较多,各个学校均采用班级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各班级学生数量较多,这就给体育教师教学带来了的困难,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调查结果显示,清华附小大部分体育教师每周上课时数在 18 节以上,更是有一些教师在 21 节以上,每个班级人数在 45 人以上的较多,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薄弱,人数越多教师的工作量越繁重。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体育教师精心准备、组织体育课的精力较少。清华附小采用多劳多得的形式发放工资,由于教师的缺少,每名教师的课时数增多,本应该取得相应的工资待遇,但事实却相反,学校并没有针对体育教师采用“多劳多得”的形式,使体育教师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工资回报,这一因素也使得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产生了消极的一面。
3.6.3 清华附小场地、器材的限制性
在此次课程改革过程中,清华附小虽然配备了新的场地、器材,但是所配备的数量并不能满足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需求,不能很好地为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保证,这一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