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课改的背景、目标、口号及内容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22 共6404字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前
  
  学校体育课既是国家规定的一门文化课程,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课明显地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它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体育课为实践课程,它要求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使其达到掌握基本技能、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及锻炼身心健康的目的。自我国 1949 年 10月 1 日成立后,体育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迎来了基础教育的新一轮改革。其中,学校体育也发生了新的突破。清华附小一直按照我国 2001 年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与 2011 年颁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来进行体育课程教学与知识的传授,彻底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1].运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设计思路:“(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根据可操作性和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2].
  
  3.2 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口号
  
  3.2.1 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根据清华附小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在近 25 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持续下降。2012 年北京市高中生体质检查中,只有一名学生合格。如何应对中国人口健康危机、改进学校体育教育,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已经成为当下学校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减负增效”的前提下,抓住体育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有效促进当代青少年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成为体育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清华附小传承着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 50 年代就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 50 年”的口号,期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弘扬体育文化和体育道德,清华附小的体育教师们秉承前辈马约翰教授教诲,倡导人人参与、人人提高、人人收获,并结合清华附小体育“1+X”课程构建、体育课方式改革、校本教材开发研制符合清华附小体育学生发展的规划,并继承和发展清华附小自身的体育教学特色,学校师生及家长共同确定了清华附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人生成长过程中,应呈为健康、阳光、乐学,其中把“健康”放在首位。这也符合《标准》中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至此,清华附小开始全面构建“清华附小体育 1+x 课程”体系。
  
  3.2.2 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清华附小在“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办学理念下,梳理了“十个一”的总体“1+X 课程”目标。“十个一”分别指:一流好人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其中“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直接指向体育课程。怎样能够让学生真正在小学阶段打下一身好体魄的底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初步掌握几项体育技能。清华附小体育教研组在不断的梳理、调整、修改后提出了“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体育课程目标。“有趣”指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包括课程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学习主动;“出汗”指向学生每天一小时以上的运动强度和密度,包括每天保障运动时间、每课保障运动充足、每次保障容量丰满;“安全”指向为学生提升健康运动的环境保障,包括学校具有安全预案、教学保证安全规范、学生养成安全意识;“技能”指向学生学习技能的成长,包括学生学习后掌握基本技能、养成锻炼习惯、教师熏陶体育文化。
  
  清华附小体育组根据《标准》并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育水平继续研究。针对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又提出了三个年段体育课程目标,即低年段(1、2 年级):兴趣与习惯;中年段(3、4 年级):技能与方法;高年段(5、6年级):体能与特长。其中兴趣是引路、技能为核心、好身体为总方向。
  
  3.2.3 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口号
  
  我国着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被毛泽东称为中国最健康的人,曾担任过清华附小校董。解放后历代清华人努力践行“为祖国健康工作 50 年”的理念,此口号至今仍然激励着百年清华。由此可见,清华附小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前提下,结合清华附小实际情况,提出了“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倡议。这不仅是一个改革的口号,更是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过程。
  
  3.3 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分析
  
  3.3.1 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每天体育三个一”第一个“一”:每周 5 节的体育课,即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其中 3 节上国家规定课程,即常规型体育(田径)课;1 节开展足球专项训练;还有 1 节体育自主选修课程。
  
  第二个“一”:每周一节自主选修课,可以让每个学生有一项自己的体育专长,即篮球、足球、乒乓球、棒球、板球、健美操、武术、轮滑、攀岩 9 门课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重新组成新的班级,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为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班级授课。
  
  第三个“一”:每天一次晨练微课堂、一个健身大课间。晨练微课堂从 7点 5 分到 7 点 50 结束,时长 45 分钟,学生来到学校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健身大课间是 9 点 45 到 10 点 30 结束,总时长也为 45 分钟。在这一时间段,学生以班集体为单位,在体育教师的组织下、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在操场上运动,可以跳大绳、玩弹力球、组织一场篮球或者足球比赛等等。也可以参加各种体育社团,在体育教师的辅导下进行锻炼。
  
  3.3.1.1 常规型体育教学课
  
  2014 年是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第三年,每天体育“三个一”的实行既传承了马约翰教授的体育精神,又严格执行了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其中“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我的课堂我喜欢”,不仅对体育课程内容的枯燥性做出了改善,也完成了体育课程的要求。学校在每节常规体育课中又专门开设了“课前三分钟”,这三分钟用于 1 到 2 位同学为大家讲一则奥运冠军的小故事。
  
  表 6 可以看出,学生对足球专项训练课更为喜欢,达到 74.7%.由此可见,1项训练课更能吸引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更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而在调查中显示,学生喜爱足球专项训练课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足球是一项集体性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2、在足球对抗赛中,可以带来常规型体育(田径)课所没有的激情及畅快淋漓的感觉。3、学生通过足球专项训练课的学习后,学生更加拼搏,学会了永不言弃的精神。4、足球赛场上的不确定性,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5、足球赛是一种团体比赛,获胜队伍的每一位运动员都会极具荣誉感,这对一些个项成绩较落后的同学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由表 7 可见,有 32.3%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课前三分钟、19.7%的学生喜欢课前三分钟、26.4%的学生一般喜欢课前三分钟,而不太喜欢及不喜欢课前三分钟的学生分别占 14.9%和 6.7%.根据表 7 的数据得出了:喜欢课前三分钟的学生占大多数,他们认为课前三分钟不仅能锻炼积极主动、大胆发言的好品质,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奥运冠军吃苦耐劳、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而不喜欢课前三分钟的学生认为,每天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还要花时间去了解、背诵奥运冠军的小事迹,这样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才能与同学分享这个小故事,他们认为背诵一则故事花费了他们很大的精力,不愿意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与同学们分享。表明了一些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上分享意识淡薄,不愿意与人交流合作,长期以往,会影响这部分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的发展,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所以,如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分享性,也成为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3.3.1.2 自主型体育选修课
  
  我国体育课程具有传统性、枯燥性、单一性等特点。这不仅无法带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使得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下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所以许多学生喜欢体育、热爱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此外,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前,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心,学生以学习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科学的分析学生在身心发育的发展。清华附小根据这一现状,结合本校实际,设计体育自主选修课,体育教师向学生及家长发放问卷,征求学生的意愿及家长的意见后整合出附小现有的体育选修课,即篮球、足球、乒乓球、棒球、板球、健美操、武术、轮滑、攀岩 9 门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重新组成新的班级,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为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班级授课。
  
  根据表 8 显示,喜欢常规型体育(田径)课的学生占 11.5%,喜欢足球专项训练课的学生占 30.1%,另外 59.1%的学生则更加喜欢自主型选修课。这就反应了按照学生自身的需要及喜爱开设体育课,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上课的自觉性。
  
  通过表 9 可以看出,在这 9 项选修课中,喜欢足球课的同学最多,共计 51人,占 19%;其次是篮球课,共计 42 人,占 15.6%;然后是乒乓球,共计 39 人,占 14.5%;第四是健美操,共计 32 人,占 11.9%;其后分别是棒球、板球、武术、轮滑、攀岩,分别占 9.3%、8.6%、7.8%、7%、6.3%,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足球,学生们并没有受到我国足球较落后的现状影响,反而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培养学生主动迎接困难、顽强拼搏的能力,也为我国从小培养足球预备队员奠定了基础,更好的促进我国足球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的教与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学生,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阶段,注意力比较集中,对自己喜爱的某一专项的集中性较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主选修课的内容,能促使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而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更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清华附小体育自主选修课的开展,不仅打破了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更是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它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潜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持续地发挥出长期的效应。自主选修课的实施,不仅使校园变得更有活力,显示出独特魅力,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主动参与使学习成了一种乐事,甚至是一种享受。
  
  3.3.1.3 开放型体育锻炼课
  
  每天一次晨练微课堂及一个健身大课间。我的课间我选择。这两者是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后的开放型体育锻炼课。清华附小体育课程“1+X”改革中的“X”课程就是指“晨练微课堂及健身大课间”.在这一时间内,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爱好自主锻炼、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这不仅是响应了我国阳光体育计划,更多的是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3.1.3.1 晨练微课堂
  
  晨练微课堂是从早晨 7 点 5 分开始到 7 点 50 结束,时长为 45 分钟,学生进校后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参加。清华附小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设计了“护照”,即清华附小学生证。学生利用自己的“护照”借还器材,器材管理员也是体育教师从学生中随机挑选,担任器材管理员的同学们只需要在把前来借器材的同学们所交的“护照”中按照相应的年级盖上与之对应的章(一二年级健康、三四年级阳光、五六年级乐学),并且放置在学校设立的“诚信墙”中,学生们锻炼结束后,只需要自行到“诚信墙”取回“护照”.剧作者调查所知;清华附小体育组每月会统计学生们“护照”中借用器材的总章数,给予每个年级的1及“诚信墙”的设立,不仅鼓励了学生自觉的投入的体育锻炼中,而且增加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器材管理员”的设立,不仅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更是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还专门开展了“我练我秀”活动,从每天清晨 7 点 20 分在学校主席台开始展示,学生在器材室借到器材后,可自行报名上台挑战,挑战项目包括有跳绳、毽球、原地运球、原地颠球、呼啦圈等项目,每周从挑战者当中挑出各项成绩第一名的学生,统一颁发奖状。
  
  表 10 显示,非常喜欢晨练微课堂的学生占 37.9%,喜欢晨练微课堂的学生占 28.3%,一般喜欢晨练微课堂的学生占 27.1%,不太喜欢及不喜欢晨练微课堂的学生仅占 6.3%和 0.4%,这表明学生对晨练微课堂开展的认同率较高,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体育课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体育锻炼是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根据图 1 显示,在晨练微课堂中喜欢足球及篮球的人数最多,分别达到 56人、49 人,占 20.8%和 18.2%.通过调查发现,在晨练微课堂中,足球及篮球的数量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晨练微课堂一开始便被同学借空,后来的一些同学往往因为借不到器材而失落不参加体育锻炼,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借不到足球或者篮球改选其他体育运动,这就表明清华附小还应加大对场地、器材的投资。
  
  3.3.1.3.2 健身大课间
  
  健身大课间是清华附小在原有的课间操的基础上,从根本改变了课间操做“广播体操”的现状。学生觉得广播体操枯燥,乏味,对此没有兴趣。所以,清华附小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对课间操进行了新的定义。清华附小健身大课间的变革,摈弃了以往做广播体操的形式,改变了原先的枯燥性及单一性,变得有趣、多样,给学生们自主选择参与体育锻炼的平台。通过清华附小体育组对学校全体学生进行“你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调查整理、分析后,总结了学生最喜欢的一些项目,增加了足球、篮球、跳绳、健身球、踢毽子、攀岩等项目。由于场地有限,针对场地进行了规划,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活动,这样项目场地是固定的,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大的轮换。
  
  由表 11 显示,不太喜欢及不喜欢健身大课间的学生仅占到了 4.4%,喜欢健身大课间的学生高达 95.6%.这就反映出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成功的一面。通过对以往课间操的改革,摆脱了枯燥的广播操,提高了学生对身体锻炼的积极性,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更自觉的投身体育锻炼,不再是被迫的完成任务。
  
  3.3.2 特殊天气下的应对计划
  
  由于北京近年来受到雾霾的严重影响,学生不能每节体育课都外出活动,清华附小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专门的课程计划。第一,为每个班级增加室内健身器材。例如:握力器、小哑铃等不需要很大空间就能进行体育锻炼的器材。为学生的室内健身提供了一定的保证。第二、创编室内健身操。清华附小改革三年来,体育组组长任海江老师分别创编了颈椎操、手指操、室内健身操、椅上操。通过这些健身操,让学生们在室内体育课时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此外,还鼓励同学们自己创编室内健身操,如清华附小现在推行的机器人操就是同学自行创编的。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编能力,而且同学们从自己的感受及需要出发创编的室内健身操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及喜爱。第三,通过室内体育课传授健康保健及环保知识。传授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理论常识,教育学生环保要从我做起,为我国的环境改善事业尽自己的力量。
  
  由表 12 显示,喜欢室内健身操的学生共计 257 人,占到了 95.6%.这个比例远远高于不喜欢室内健身操的同学所占比例。由于北京时常出现雾霾天气,清华附小针对天气或其他突发状况,打破了原来室内体育课常常被占用或者上自习的状态,特创编了室内健身操,并安排了室内体育理论知识。室内健身操的创编,不仅仅使室内体育课不再枯燥无味,还保证了学生的运动需求,使疲劳的精神状态得到放松。
  
  由图 2 显示,喜欢“室内健身操”的同学最多,占到了 36.1%;其次是“机器人操”占到了 26.8%;喜欢颈椎操、椅上操、手指操的同学基本相同分别占到17.1%、11.9%、8.2%.大部分学生喜爱“室内健身操”的原因在于:他们认识由体育组教师创编的这套“室内健身操”更具有锻炼性。如果学生认真做完这一套操,不仅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放松和锻炼,而且达到了出汗的效果,保证了一定的运动量。喜欢由学生自己创编的“机器人操”的同学则认为:机器人操不仅音乐好听,动作还生动有趣,为室内体育课增添了色彩,使室内体育课不再单调乏味,也起到了一定的放松效果。
相关标签:课改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