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22 共3965字
  3.4 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3.4.1 体育课程改革后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根据表 13 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对体育课的学习后,对“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三大目标的总体完成情况较好。
  
  在“运动技能”这一教学目标中,学生对有一项体育专长的认同率最高,占到了 75.1%;其次是掌握基本技能,占到了 74.7%;而自我保健能力及了解科学营养知识的认同率较低,分别是 13.4%和 11.2%,这些数据显示出通过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后,学生在体育课上掌握了基本锻炼身体的技能,掌握了一项体育专长,但是在营养知识的学习和自我保健的了解没有达到要求。由此可见,体育课程对体育的保健及营养学两方面的教学缺乏,导致学生对这两方面知识的理解较薄弱。
  
  在“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目标中,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的完成情况最差,仅占 16.4%,而对组织纪律性、社会责任感及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的认同率则达到了 66.2%.这些数据体现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参与性,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及抵抗疾病能力的培养。
  
  在“运动参与”这一教学目标中,学生最认同的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认同率为 77.0%;具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及参加体育比赛的认同率也分别达到了 71.7%和 62.8%.这就说明“运动参与”目标的完成情况较理想,清华附小通过体育课程改革后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参与能力。
  
  在“心理健康”这一教学目标中,学生对每一项的认同率也基本持平,均达到了 64.0%以上,最高的为 74.7%,认同率较高。由此可见,清华附小对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体系更为完善,力使每一位同学得到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在“身体健康”这一教学目标中,正常的身体形态、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良好的生理机能及完善的基本活动能力四项的认同率分别是 88.6%、74.0%、64.3%、79.6%.这些数据说明,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身体健康这一目标较为详细、完善。
  
  为了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应该更加注重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体育课程的意义。
  
  3.4.2 体育课程改革后开设的选修课程
  
  由表 14 可知,清华附小体育自主选修课开设种类多样,学生参与性普遍较高。清华附小最重视的足球项目有 384 人选修,占 21.3%,但是作为我国传统项目的武术课却只有 24 人参加,占 1.3%.由此可见,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后,课程学习内容选择的多样性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一些我国较薄弱的球类运动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却较薄弱。
  
  根据表 15 显示,希望增开羽毛球课的人数为 131 人,占 48.7%%;希望增开排球课的人数为 115 人,占 42.8%;希望增开定向越野的人数为 106 人,占 39.4%.
  
  我国作为羽毛球强国,羽毛球的普及必不可少,学生热爱羽毛球的程度较其他项目更突出,但是由于附小场地及教师专业限制,暂时没有办法开设这几门学科,这也反应了附小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内容在总体上虽然丰富多彩,但在安排类别上仍有待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
  
  3.4.3 体育课程改革后教学的组织形式
  
  由表 16 中可知,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后有 35.7%的教师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的;有 57.2%的教师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的;有 7.1%的教师是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的。此数据显示,在清华附小改革过程中有 57.2%的教师能更好的结合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及选择教学方法时比较灵活,在形式上改变了过去死板的教学方式,但仍有一部分教师较为刻板,固守陈规的采用过去的教学方式。
  
  3.4.4 体育课程改革后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
  
  由表 17 可知,清华附小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成绩考核的方法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向我国高校的成绩考核方法看齐,各教师均采用了综合考评法评出相应的成绩,这就由以往的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慢慢转化为也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这一转变约束了学生课堂的随意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4.5 体育课程改革后体育课对学生的影响
  
  3.4.5.1 体育课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作者在清华附小实习期间,收集并整理了清华附小近四年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由于清华附小 1 至 3 年级的学生未能完整参与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其结果不能与体育课程改革之前作出有效的对比,所以作者只针对清华附小 4 至 6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作出分析。
  
  根据表 18 显示,清华附小 4 年级 93 名同学在 2010-2014 学年中,这四年体制健康测试在“BMI”、“柔韧、力量”、“速度、灵巧”三个方面均有所增长:其中“BMI”达到正常值的同学由 47 人增加到了 63 人;“柔韧、力量”达到优秀的同学由原来的 0 人增加到了 9 人;“速度、灵巧”达到优秀的同学由原来的 54人增加到了 56 人。
  
  表 19 显示,清华附小 5 年级 126 名同学在 2010-2014 学年中,这四年体质健康测试在“BMI”、“柔韧、力量”、“速度、灵巧”三个方面也均有所增长:其中“BMI”达到正常值的同学由原来的 65 人增加到了 76 人;“柔韧、力量”达到优秀的同学由原来的 20 人增加到了 54 人;“速度、灵巧”达到优秀的学生由原来的 4 人增加到了 38 人。
  
  表 20 显示,清华附小 6 年级 128 名同学在 2010-2014 学年中,这四年体质健康测试中,在“BMI”、“柔韧、力量”、“速度、灵巧”三个方面均有所增长:
  
  其中“BMI”达到正常值的同学由原来的 40 人增加到了 89 人;“柔韧、力量”达到优秀的同学由原来的 29 人增加到了 83 人;“速度、灵巧”达到优秀的同学由原来的 25 人增加到了 62 人。
  
  由此可见,通过清华附小 3 年来的体育课程改革,学生在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成绩较之前相比均有所增长,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不仅仅让学生热爱体育课堂,更加深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效果。
  
  3.4.5.2 体育课对学生认识的影响
  
  由表 21 中可以看出,认为体育课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的的人数最多占到了 93.3%;认为体育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并达标”与“增强体能”的人数并列,占到了 76.6%;认为体育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人数占到了 69.9%;只有 19.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是为了“获得一些与健康相关的知识”.由此可见,一味的追求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现象已有所改变,附小改革后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逐渐往了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尤其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较为突出,但是在“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结合方面还不够突出,并没有使学生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内在联系,附小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应加强此部分改革。
  
  3.4.5.3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从图 3 中可以看出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后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及满意程度基本一致,非常喜欢的学生占 39.8%;喜欢的学生占 26.4%;一般喜欢的学生占 17.9%;此外分别有 7.4%的学生与 6.7%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或者不喜欢体育课程课改后的体育课。这就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清华附小课改后的体育课程。另外由图 3 还可以看出,对体育课非常满意的同学占 32.3%;满意的占27.1%;一般满意的占 19.0%,有 13.4%的学生及 8.2%的学生分别表示不太满意、不满意改革后的体育课程。
  
  从图 4 中我们可以看出,有 45.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改革后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高涨,有 32.0%的学生认为课改后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有 12.3%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一般,仅有 10.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积极性没有变化或者下降;64.3%以上的教师认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高涨或者有所提高。
  
  由此表明,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经过努力后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不再是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对学习体育课的态度有所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肯定了清华附小的体育课程改革,也更加激励清华附小在体育课程改革上不断进取、勇往直前。在调查过程中,作者发现学生从以往的“必须上体育课”及“被动的参加体育活动”转变成现在的“上体育课积极、热情”及“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这说明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如今的“主动”探索,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今后的改革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体育课程改革。
  
  3.4.6 体育课程改革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校增强学生体质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式,更是培育学生体育特长的方法。
  
  在调查中发现,清华附小在体育课程内容、形式改革的同时,也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在 2014 年上半年,清华附小举行了足球联赛及田径通 A 联赛,还大力发展体育社团活动。
  
  由表 22 显示,清华附小田径通 A 赛中各年级的跳远成绩较其他项目均为达A 人数最高,其次是掷沙包达标情况较好,而 400m(100m)则是其中达 A 人数较少的项目。这就说明了通 A 联赛的举行,促进了学生对跳、投类项目的锻炼,提高了各项成绩。也反映了清华附小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学生跑步练习的薄弱。
  
  据了解,清华附小把国家各项标准优秀成绩作为通 A 要求成绩,学生们有一周的练习时间,从第二周开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通 A 联赛中有更多的学生达到了国家标准优秀体育成绩,这比学生在课程上取得优秀成绩的人数更多。这就证明以联赛形式组织的体育锻炼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顽强拼搏意识。
  
  3.4.7 体育课程改革后教学教材的选用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清华附小现有足球及篮球课程的校本教材,此校本教材又细分为低段(1-2 年级)、中段(3-4 年级)、高段(5-6 年级)三本。由此可见,清华附小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的适合度及需求量,不断推进教材的选用及编排。除足球、篮球两门课程外的其他课程均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采用教育部门的统编教材。这也说明,清华附小虽然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虽不断地推进教材的选用,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积极响应改革,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需求、样态来选用、编排教材。从总体分析来看,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中教材的选用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初步取得了成效,但是全面推行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