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研究一:不同人口学变量的高中教师工作倦怠差异分析
5.1 研究目的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教师不同人口学特征变量,如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在工作倦怠各维度上是否存在显着差异。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对象
此研究的对象是来自在郑州、开封和周口三地的高级中学中的高中教师400名。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3年11月。问卷收回325份,通过剔除无效问卷,得出有效问卷240份。回收率为81.2%: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为73.8%。
5.2.2 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软件为 spss19.0。
5.3 统计结果
本研究对240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5.3.1 不同性别的高中教师差异性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高中教师在工作倦怠各个维度上的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研究以各维度包含项目的平均分代表该维度的得分),结果见表5-2。
表5-2中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高中教师在工作倦怠各个维度上未呈现显着差异(P>0.05)。
5.3.2 不同年龄高中教师的差异性比较
在本研究中,根据高中教师的平均年龄以及标准,将高中教师年龄分为 4 个阶段,即 20-30、31-40、41-50 和 51 以上。但由 51 以上这组的被试较少,因此 51 以上合并到 31-40,重新形成的三个分类群体(20-30、31-40 和 41-50),分别赋值 1、2、3。在研究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年龄段的高中教师在工作倦怠上的差异,结果如表 5-3。
表5-3中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高中教师在工作倦怠耗竭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呈现显着差异(P<0.05),在人格解体未呈现显着差异(P>0.05)。
通过工作倦怠耗竭和成就感降低维度在高中教师年龄上的事后比较显示:在耗竭上,20-30岁的高中教师和31-40组与41-50岁组达到均达到显着差异。在成就感降低维度上,20-30岁的高中教师组和31-40组与41-50岁组达到均达到显着差异。
5.3.3 不同学历高中教师的差异性分析
将高中教师的学历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赋值 1、2、3。在研究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学历的高中教师在工作倦怠上的差异,结果如表 5-4。
表5-5中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的高中教师在工作倦怠人格解体维度上呈现显着差异(P<0.05);在耗竭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未呈现显着差异(P>0.05)。
通过工作倦怠人格解体维度在高中教师学历上的事后比较显示:大专和本科学历的高中教师和硕士组达到显着差异。
5.3.4 不同工龄高中教师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将不同工龄的高中教师分为 5 个工龄段:1-5 年、6-10 年、11-15 年、16-20年和 21 年以上,分别赋值 1、2、3、4 和 5。采用在研究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工龄段的员工在工作倦怠上的差异,结果如表 5-5
表5-5中结果显示,不同工龄的高中教师在工作倦怠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呈现显着差异(P<0.05),在耗竭维度上未呈现显着差异(P>0.05)。
从表5-8中可以看出,通过事后比较,在人格解体维度上,1-5年教龄的高中教师与6-10年组、11-15年组、16-20年组合21年以上组有显着差异;在成就感降低维度上1-5年教龄的高中教师与21年以上组有显着差异。
5.3.5 不同职称的高中教师差异性分析
在本研究中,由于中三和特级这两组的人数太少,就并入到中二和中高这两组中,并入后,分别分为中二、中一、中高和其他职称四组,分别赋值 1、2、3、4。在研究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职称的员工在工作倦怠上的差异,结果表 5-6。
表5-9中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高中教师在工作倦怠耗竭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呈现显着差异(P<0.05),在人格解体维度上未呈现显着差异(P>0.05)。从表5-10可以看出有职称的高中教师与没有职称的相比在耗竭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有显着差异。在成就感降低维度上,中高组的高中教师与中二组有显着差异。
5.3.6 是否班长任的高中教师差异性分析
表5-11中结果显示,在是否班主任的高中教师在工作倦怠上未呈现显着差异(P>0.05)。
5.4 讨论
通过以上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在所探讨的人口学变量中,高中教师在性别、学历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年龄方面,耗竭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而人格解体维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从平均数上看,耗竭首先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但到达一定的顶点之后就开始下降,成就感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从在不同工龄方面,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而耗竭维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从平均数上看,11-20 工龄的高中教师。从耗竭和人格解体状况最为严重,6-10 工龄的高中教师成就感降低更为厉害。不同职称方面,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而耗竭维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虽然不同职称的高中教师耗竭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但从平均数上看,更高职称的高中教师表现出了更多的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低职称的高中教师高于高职称的高中教师。虽然差异检验并不显着,但从性别比较的数据可以发现,女高中教师的衰竭状况、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都比男教师要轻。
研究中发现的女高中教师的成就感低于男高中教师的情况,性别职称的不平衡是伴随女教师的低成就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女高中教师两个负性维度表现出来的程度比男高中教师低, 这可能与女性情感细腻、丰富以及类似母亲的情感角色有关, 虽然女性教师的成就感较低, 但对学生并不冷漠。
不同职称的教师工作倦怠状况不同。教师的职称与教学成就是相联系的, 随着职称的提高,教师的成就感也在增加。年龄主要在 31~50 之间的高中教师是学校中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教学的、学生管理的任务, 同事之间的竞争以及家庭的压力要高于年轻的教师和年长的高中教师很多, 所以情感的枯竭程度和人格解体的程度要比其他职称的教师高。
本研究中假设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高中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会有显着差异,结果部分证明了研究假设。年轻的高中教师因为刚刚参加工作, 他们的心中充满豪情与希冀,怀揣准备大干一场,做出自己的事业的理想,但是现实的冲击和条件的限制,成功的体验很少,反而使他们收到了种种失败和挫折。再者,因为年轻的高中教师缺乏经验,对工作对象的不了解, 所以年轻高中教师尚不能做出成熟的应对方法来抵御各种应激。当时间往后推移, 年轻的高中教师慢慢的丧失了积极性和前进的动力, 反过来,这种工作动力的丧失会增加了高中年轻教师对于工作的厌恶感, 并逐渐产生倦怠。
本研究之也假设班主任的工作倦怠状况的严重程度要高于一般任课教师,从平均数上看,这个假设得到部分证实。班主任教师不仅需要担任课程而且负责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和处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因为这些繁多的任务,所以他们承担了更多责任和压力与一般任课教师相比。我国研究发现高中教师处理学生问题需要较多的情感支出,处理学生的事情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成为班主任教师产生倦怠的首要因素。所以班主任教师比较容易倾向于人格解体。另一方面, 家长们容易认为学生各个方面的成绩是归功于班主任教师的。这一切使得班主任教师承担的责任大于了一般任课教师, 所以班主任的工作倦怠情况会比一般教师严重些。
5.5 小结
研究一通过对不同人口学变量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探讨了不同人口学变量在牺牲动机上的差异,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在年龄方面,耗竭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而人格解体维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
第二,从在不同工龄方面,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而耗竭维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
第三,不同职称方面,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而耗竭维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
第四,不同学历方面,人格解体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而耗竭维度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不存在显着差异。
第五,不同性别、学历和是否班主任方面的高中教师在工作倦怠各维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