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市场营销硕士论文

大众媒体广告与民工消费的关系研究结果讨论及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06 共561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大众传媒对农民工消费行为的作用分析
【第2部分】大众媒介对农民工消费选择的影响导论
【第3部分】大众传媒、消费认同、消费行为相关理论综述
【第4部分】大众传媒对民工消费的影响研究设计
【第5部分】农民工对媒介广告的偏好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6部分】媒介广告对江西省农民工作用实证分析与检验
【第7部分】 大众媒体广告与民工消费的关系研究结果讨论及参考文献

  第 6 章 结果讨论与研究展望

  6.1 结果讨论

  通过分析大众传媒对农民工消费行为以及消费认同的影响,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农民工对各种传媒的接触越来越多,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不单单接触传统的媒介,对新兴媒介的接受能力也很强。媒介对他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起到了很明显的引导作用,而进一步促进其消费。

  2.接触媒介时间、类型、内容以及对媒介的可信任度的差异性,也导致了其消费的差异,其中,接触大众传媒强度越大,其影响作用越显着。总体上,大众传媒对农民工的消费行为有显着正向作用。

  3.大众传媒与消费认同之间也存在正向作用。广告等媒介在传播消费信息的同时,其本质是向消费者传播消费观念,大众传媒传播内容既是消费主义的反映,又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消费文化、催生了大众的消费行为。

  4.消费认同对消费行为具有正向显着作用。认同决定了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认知,不同阶级的认同是不一样的;人们为了融入某一群体、阶级当中,会通过消费来实现,认同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影响认同。

  总之,大众传媒对农民工消费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并且,由于大众传媒对消费认同有正向影响,而消费认同对消费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利用温忠麟的中介作用检验模型,我们进一步验证了消费认同的中介作用。

  6.2 问题探讨

  1.农民工对传播媒介的接触信任应该进一步加强,而不应该是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媒介认知上。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农民工的媒介意识还是比较欠缺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农民工对自我的身份认同还很模糊,农民还是城市人?有一部分人,为了融入城市,盲目的追求时尚,媒介的娱乐化,各种时尚杂志和消费频道宣扬的奢侈生活,使他们的认同处于边缘状态,很容易扭曲。

  3.大众传媒是促进农民工消费的重要渠道,普及程度还要进一步提高,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网络媒介,近几年在农村虽然比较普遍,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网络媒介的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互动性更强,网络将在促进农村和农民工的消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相关政府机构、大众媒介机构和农民工自身没有意识到传媒在促进农民消费中的作用。人们的消费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例如,收入的多少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并没有考虑各种因素来引导农民工的消费。由于这些限制,就不能拉动农民工的消费。

  6.3 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促进大众传媒对农民工消费的作用,本研究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关注农民工的媒介使用,提高农民工对大众传媒的普及度

  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农民工接触大众传媒的机会,比如说增加一些公共活动场所,在活动场所安装大型的 LED 屏,每天更新播放不同的正面信息等;也可以通过加强农村大众传媒网络媒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广播报纸在农村的作用。

  过去学界很少对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的媒介使用进行关注。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使得城乡社会各个方面的差距日益拉大,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属于生存于媒介社会边缘的群体,碍于经济等原因很少接触媒体,无力消费咨讯。从我们调研的数据看,由于江西赣州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整体偏低。探讨媒介与消费和农民工的关联,关系到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和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

  大众媒体对人的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众媒体又具有双刃剑性质。大众媒体的信息过载与信息快餐容易造成信息依赖、混淆真假、选择思维能力下降。大众媒体带给我们的消费是一种“虚拟消费”,消费的不是实物,而是一种符号,一种身份、一种面子,大众媒体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大众媒体消费主义倾向对大众消费观念和和认同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这种消费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媒体的娱乐化,消费观念的“小资”化。尤其是对于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和认同都处于边缘状态,对周围的一些事物充满新奇;各色时尚杂志和消费频道宣扬奢侈的生活方式,名牌享受,这与传统的节俭美德大相径庭,无疑是一种误导。

  因此,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提高大众传媒的信息质量,增强其在受众群体特别是农民工群体的可信任程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媒体自律、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1)要严格执行政策,宣传纪律,不违反相关规定;2)要充分发挥把关作用,对传播内容、传播形式进行核查,多播放对农民工身心健康有益的节目,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节目,要严格杜绝。3)要求从业人员有比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为了收视率而忽略更重要的内容。

  3.充分利用其他社会因素

  充分利用农民工个人因素和社会其他因素促进其消费。即要全方面的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使其享有更多的社会权利,比如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高其工资收入,享受一些城市人所能享有的同等权利等。

  6.4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6.4.1 研究的局限

  本研究中的调查主要集中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市和兴国等几个小城镇范围内,一方面区域比较小,只能代表局部地区的情况;另一方面,只发放了几百份问卷,样本数量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此外,在大众传媒对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影响模型中,接触不同类型(电视、报刊、网络、广播等)的传播媒介对农民工消费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论文只是简单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针对不同的媒介并没有细致研究其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这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以上的不足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6.4.2 研究展望

  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化和优化研究:

  第一,可以单独考察某一种对农民工影响比较大的媒介,例如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或者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在新型媒介逐渐发展的当今社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主要考察尤其是后现代媒体的影响作用;第二、后续的研究中将增加沿海发达地区的样本,收集不同类型、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行业地区的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尽量做到样本的全面性,减少由于问卷发放不均带来的分析误差;第三,综合考虑各种社会因素,例如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大众传媒的影响作用,进一步丰富农民工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2.刘胜.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基于南京市的实证调查[J],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05

  3.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工人日报》

  4.温家宝:《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具有条件农民工融入城市》,人民网.

  5.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编,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61-363.

  6.耿秋丽.大众传媒对农民工交往方式的影响——以上海五区农民工调查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6.

  7.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6.

  8.赵守红.大众传媒对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12.

  9.李友梅,肖瑛等.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

  10.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48.

  11.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

  12.王结发.论制度认同[J].兰州学刊,2009,(12):28-33.

  13.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260.

  14.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蔡受百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64 年,第 65 页

  15.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260.

  16.让·波得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亩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56.

  17.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年,第 126 页

  18.转引自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55、164 页.

  19.姚建平.《消费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

  20.张向东.《农民工消费认同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联性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 2009 第 2 期(总第 153 期).

  21.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03

  22.彭远春.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优秀论文,2005.06.

  23.孟慧.农民工消费方式和身份认同分析[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5.

  24.王宁.消费与认同——对消费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探索[J].社会学研究,2001,(1).

  25.陶建杰.大众传媒对农民工消费观念的影响力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1).

  26.田蕾.时尚消费与认同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9.05.

  27.盖晓伟.现代社会与消费认同心理学——消费方式的身份认同[J].大众商务,2009-06-25.

  28.鲍德里亚.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9. 姚瑶 . 从 韩 剧 看 大众传媒 对 于 消费 文 化 的 影 响 [J]. 社会 观察,2011:173-174.

  30.转引自王赫.大众传媒与暴力犯罪[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4.

  31.曾洁.农村居民广告媒介接触行为对其消费观念的影响研究——对豫南 C 乡的调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6

  32.李爱美.大众传媒对女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06.

  33.骆双丽.大众传媒:造欲的机器?——媒介在消费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分析[J].青春岁月.2011,(10):134.

  34.周游.转型期广告引领消费观念变迁的角色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20.

  35.徐耀魁.《大众传播新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3): 445.

  36.闫超.基于社会认同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炫耀性消费行为影响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2.05.[1]

  37.贾军.大众传媒对消费分层的影响浅析[J].消费导航.消费研究.2009:4-6.

  38.闫超.基于社会认同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炫耀性消费行为影响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2.05.

  39.刘艳苏.彰显文化权利构建适用于农民工消费特点的文化市场;农业图书情报刊:106-107

  40.钱雪飞.进城农民工消费的实证研究——南京市 578 名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09.

  41.严翅君.长三角城市农民工消费方式的转型——对长三角江苏八城市农民工消费的调查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03.

  41.袁靖华.大众传媒的符号救济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基于符号资本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01.

  42.郑欣.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基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11(3).

  43.曾来海,陈丹英.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J],新闻知识,2009.

  44.田蕾.时尚消费与认同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9.05.

  45.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英文文献:

  1.Victor C. Strasburger, Amy B. Jordan and Ed Donnerstein.Health Effects ofMedia o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rics 2010;125;756; originally published onlineMarch 1, 2010.

  2.Sinnathurai Vijayakumar, Olga BrezinovaThe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nd theVisibility of ConsumerBehavior: Special Reference to Low middle Income and PoorinJaffna, Sri Lanka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s Marketing andManagementIPEDR Vol.28 (2012) ? (2012) IACSIT Press, Singapore.

  3.JAMES LAWRENCE R, BRETT JEANNE M. Mediators, Moderators, and Testsfor Mediation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4,69(5):307-321.

  4.BARON R M,KENNY D A. The Moderating-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1173-1182.

  5.Preacher, K. J., Hayes, A. F..SPSS and SAS Procedures for Es-timating IndirectEffects in Simple Mediation Models.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Instruments, &Computers, 2004, 36(4):717-731.

  6.Becker, Boris W.; Connor, Patrick E. Personal values of the heavy user of massmedia.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 21(5), Oct 1981, 37-43.

  7.MUNNI RAY AND KANA RAM JAT. Effe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Children.INDIAN PEDIATRICS 561 VOLUME 47__JULY 17, 2010.
 

  致谢

  本研究及硕士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黄侦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鞭笞和激励着我,使我不断进步,不断发现自我不足。

  尤其是让我不断的正视自己的态度,以前面对学术研究,我不能正确认真的对待,老师交给的任务也不能按时按量的完成,导致了我们研究的延后,产生了很多问题,黄老师使我意识到我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黄侦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道德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教会我作为一个学者该有的基本治学道德和学术道德。在此谨向黄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谢谢您的教育和鼓励,让我明白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同学,我的室友,你们也给了很多的鼓励,没有你们的鼓励和安慰,我没法度过艰难的时刻,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经历了漫长的两年的时间,期间,我遇到了很多问题,文献的查阅,资料的收集,数据的搜集等,尤其是对数据的分析,对于统计软件的运用并不熟悉,黄侦教授找来老师教我和师妹学习怎样操作,还特地带来相关教材供我们学习,直到最后完全完成数据分析。也有很多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我觉得自己快要承受不住压力放弃的时候,给予我鼓励和安慰,在此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没有你们的教诲,也不会有我的今天,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