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监控力度的不断加大,与“舌尖上的安全”紧密相关的食品加工业也越发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和警醒。而农副食品加工业作为中国食品加工业的核心部门之一,对把好食品生产关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农民造血功能,实现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兼收并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受限,管理体制不健全、成本控制不及时、资产配置不合理等弊病的根深蒂固,各方短板愈趋严重的制约了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究其根本,实在于资金上出了问题。在当前经济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资金不仅是一个行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更是行业内众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执牛耳”的关键武器。
因此,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上市公司根据科学的标准展开聚类分析,合理划分企业生命周期,运用 DEA-malmquist 全要素模型和双维度评价体系对不同生命周期的农副企业进行分阶段、分时期的实证研究和动态剖析,得出农副食品加工业在不同时期的融资效率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并针对不同生命周期构建企业融资有效的应对策略模式。同时,从不同时期出发,逐一探究各阶段诸多影响因素对农副食品加工业融资效率的作用机制,以期能够对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融资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本文首先界定了“农副食品加工业”以及“融资效率”等概念,并简要阐述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效率理论以及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为后文思路的梳理和实证分析奠定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立足于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融资需求的资金来源,描述了不同时期农副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间的四类效应和作用机制,得到各影响因素间的互动变化关系。再次,构建 DEA-malmquist 模型,在投入指标方面主要包括企业规模、融资成本、融资结构两个一级指标和销售规模、固定资产规模、营业成本、资产负债率四个二级指标,产出方面则主要依据融资成本节约情况和融入资产配置状况两个维度来设定,包括融资成本节约和融入资产配置两个一级产出指标以及财务费用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收益率三个次级产出指标,选取 2007 年之前上市的 30 家农副食品加工企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从融资成本的节约和融入资产的配置两个维度综合考察 2007 至 2012 年的农副食品加工业融资效率,确立融资效率的双维度评价指标体系。紧接其后的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即运用双维度评价模型展开效率测度及动态分析,剖析不同生命周期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融资效率差异性及其深层诱因,并分门别类的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即四类企业融资有效的策略模式。最后,本文根据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融资效率的差异化特征,总结结论及工作展望。处于初创期的农副企业应该加强自身信用建设,积极纳入社会信用系统,强化内源性融资,提升内部资金利用率;成长期企业应该克制“优越感”,实现“重内控、重研发、重风险防范”三拳出击,同时引进新型融资方式以分散融资风险;成熟期企业则应建立优势互补的成熟型战略联盟和产业经济区等合作经营模式,通过树立以技术创新夯实企业营运实力的工作思路来摆脱“小、私、家”的非传统性挑战;衰退期企业可以通过政府专项基金和金融机构及民间资金投入,积极推进衰退企业并购重组,以此推进技术革命和产品更新提速。
关键词:农副食品加工业 融资效率 企业生命周期 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