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会计硕士论文

C市居民用水价格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25 共1124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C市居民用水价格的现状与管理研究
【第2部分】某市居民用水价格控制探究绪论
【第3部分】我国公用事业价格管理理论研究
【第4部分】 C市居民用水价格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第5部分】C市居民用水价格的改进措施与对策
【第6部分】某市居民用水价格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C 市居民用水价格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3.1 我国城市居民用水概况

  3.1.1 我国城市水资源现状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达到 28000 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 6%,整个储水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从总量来看水资源较为丰富。

  但我国人均储水量却只有 22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美国的 1/5,位居世界排名的第 122 位,是全球 13 个人均水资源最稀缺的国家之一。如果减去分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和不能使用的洪水暗流后,我国现存的淡水资源量则更是少的可怜,仅为 11000 亿立方米左右,平均到每个人,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 900 立方米左右。按照其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衡。

  到了 20 世纪后期,在全国 600 多座城市中,已经有 400 多个城市出现供水短缺的问题,其中有 110 个城市达到了严重缺水的程度,据统计上述原因造成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到了 60 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资源已经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严重。严重的水质污染不仅降低了水本身的使用功能,如果继续加剧因水资源短缺而形成的矛盾,将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的推进,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都为解决缺水问题都在不断地努力,要想解决缺水问题和由缺水引起的种种其他问题需要依靠多种手段,如高科技、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公众参与和行政管理等等,并使它们能够系统、协调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长时间以来,水一直被定性为公益性产品,这种观点一直左右着我国的水价政策的发展,水价得不到提高,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这种观点的长期存在导致人们节水观念淡薄、用水效率低下和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的存在,同时,制水供水企业入不敷出、严重亏损,为维持制水企业生产经营,就需要财政的支持,这样一来也使得国家财政补贴负担加重。

  因此,水价政策制定地是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水价改革也势在必行。

  3.1.2 我国主要城市居民用水价格情况介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在逐年加快,城市居民用水价格在水价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很多城市都进行了水价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城市供水价格基本完成了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转变的过程。随着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污水处理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城市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同时对污水处理实行了收费制度。近年来,很多地区在提高水价的同时,开始实行阶梯水价制度,用价格机制来制约人们,达到提高节水意识、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

  我国目前的城市中包含 15 个副省级城市,按其现行水价为例,近二年有 6个副省级城市调整了水价,2009 年南京市、沈阳市进行了水价调整,2010 年哈尔滨市、宁波市、济南市、成都市进行了水价调整。以居民水价为例,对 6 个调整水价的副省级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如下表:

  论文摘要

  从以上列表来看,六个副省级城市的价格定位和调整幅度均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分布不均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因地理位置不同,取水的方式、取水量均不相同,投入的成本差异较大,具体为东北地区城市供水成本高于华北地区城市供水成本;华北地区城市供水成本又高于南方城市供水成本;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属于相对缺水地区。从调整水价的六个副省级城市可以很明显的对比出,处于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市调整后居民用水价格最高,这主要就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所造成。

  3.1.3 城市居民用水价格与其他公用事业价格比对

  城市居民用水与城市公交、燃气、供暖等均为城市公用事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其价格定位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的进程。就其性质而言他们具有极大地相似度,但是从其自身特性而言,供水又与其他公用事业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水自身的特点为不可替代、不可再生,决定着供水市场是绝对垄断的,其价格定制方面政府的干预力度会相对加大,价格受市场经济影响程度较其他公用事业低。结合我国公交、燃气、供暖等公用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的公用产品市场做以简要分析。

  1.城市公交行业价格。2006 年 12 月 1 日,国家发布政策将城市公交定性为公用性事业,并要求对城市公交进行限价,采取低价格政策。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全国各城市和地区都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对城市公交的收费标准进行改革,政府对城市公交的价控制基本上采取的都是降低票价,同时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的办法,这种办法使得城市公共交通的价格降低了,居民接受了,随之而来的是较大的弊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在快速增长,以公共交通作为代步工具的人群在不断曾多,政府每年对公共交通的专项补贴逐年提高,并且是一个无法确认的数值,这使得政府每年的预算支出产生了极大地不确定性,同时体现的是公共交通定价的不科学性,除此之外公共交通的发展也会产生依靠政府补贴生活的依赖性,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最终导致社会服务质量下降。

  2.城市燃气价格的现状。燃气价格改革和其他公用事业相同,首先采取的是政府限价政策,限定基本价格,同时采取阶梯价格制度,使用越多,价格越贵,采取价格调节机制促使消费者对燃气能源产生节约意识,虽然各地针对自己的情况对燃气价格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但是这其中还是应该注意相关的几个问题,很多地区取消了燃气初装费等附加费用,这一举措给消费者减少了经济负担,但这笔资金就要由政府来买单,这必然会加大了财政压力。另外政府在对燃气进行限价时采取的是价随气源走,但是气源的价格是不断波动的,这就意味着燃气的价格要不断的调整,如果调整不好就可能产生价格升得快降的慢的结果。

  3.城市供热价格的现状。供热事业是最后一项推向市场的公用产品,煤炭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供热成本,而我国的煤炭储备量逐年下降,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随着煤炭储备的减少,其价格在不断的上升,导致供热成本的加大,进而各个城市都在提高供热费,但是光靠加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应该选择更好的替代品来减少煤炭供暖的使用量,比如电采暖等措施。

  从以上各项公用事业的现状来看,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基本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共同点都是本着以人为本,首先考虑的是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的体现,都是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找到大家都认可的价格平衡点,从而实现一种社会稳定的状态。

  3.2 C 市居民用水价格的现状与问题

  3.2.1 C 市水资源概况

  C 市处于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水资源主要受西伯利亚气候、太平洋气团和贝加尔湖气候的影响,其属性为降水补给型的动态资源,水资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泊、雨水和地下水,每年的平均降水量约为 546mm,是我国严重缺水的300 个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 363 立方米,仅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48%,不足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这一数据显示 C 市目前的供水情况十分严峻,水资源已经成为限制 C 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的快速发展,C 市的用水需求量在不断的增长。据统计,预计到 2020 年,C 市自来水每日的供水量将达到 160 万立方米,比 2013年每日的供水量整整提高了 60%,那么所需的水资源将会更多,形势将更加的严峻。然而就目前来看,C 市现行水价与水资源短缺形势已经很不相符,水费收入已经无法保障自来水公司的正常运行.据财务数据统计,2013 年,C 市自来水业务收入 6.05 亿元,供水总成本却已经达到 9.44 亿元,亏损总额为 3.44 亿元。

  平均单位供水成本为 4.16 元/立方米,收入和成本严重不配比。通过这些数据显示,C 市目前的用水价格很不合理,继续深化水价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大力促进水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将至关重要。

  3.2.2 C 市居民用水价格现状

  目前,C 市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的用水量占整个销售水量的 49.17%(居民生活 37.21%、部队学校 11.47%、物业用房 0.49%),居民用水占整个供水量比重很大,居民用水收费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 C 市自来水公司的运营情况。现在,C市居民用水的收费标准分别为:普通居民用水价格为 2.5 元/立方米,二次供水居民用水费为 3.2 元/立方米,学校、部队、医院等机构用水价格为 2.5 元/立方米,从 2001-2010 年期间,C 市居民用水价格一直没有调整,但生产成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逐年上升,亏损额也在逐年增加。

  从 C 市的地理环境和水资源分布情况来看,其与哈尔滨、大连、沈阳情况类似,C 市现行居民用水价格与这三个城市的居民用水价格进行比较,如下表:

 论文摘要

  3.2.3 C 市居民用水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供水价格应当按照能够保证基本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确认相应合理的利润空间、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限定价格、制水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确认价格平衡点的原则制定,供水价格由供水生产成本、国家规定的相关税金、日常发生的各项费用和一定的利润额度构成。与合理的供水价格构成相比较,C 市居民用水价格的组成及成本构成包括了供水生产成本、日常发生的各项费用和国家规定的相关税金,根本没有利润空间可言,其价格未能达到合理水平来保证自来水公司的正常运行,主要存在居民用水价格偏低、政府补贴力度不够、居民节水意识淡薄、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1.居民用水收费价格偏低,低于其生产成本

  截止到 2010 年年末,C 市实际销售水量达到 20021 万吨,单位销售收入为2.57 元/吨,单位销售成本 3.03 元/吨,单位销售利润-0.47 元/吨,主营业务年亏损 9500 万元,剔除营业外收支后利润总额亏损 7654 万元。到 2011 年单位销售收入为 2.63 元/吨,单位销售成本 3.26 元/吨,单位销售利润-0.63 元/吨,主营业务年亏损 12853 万元,剔除营业外收支后利润总额为亏损 9853 万元。从以上数据来看,自来水生产企业连年亏损,造成这一亏损的主要原因为价格偏低,低于其生产成本,这其中占自来水收入比例接近 50%的 C 市居民用水价格影响较大,从 2006 年开始到现在居民用水价格一直没有进行调整,成本逐年上涨,收入却不变,必然导致成本高于价格的现象出现,具体上涨明细表如下:

论文摘要

  从此表来看,在这十年间影响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源水费成本由 0.18元增加到 0.39 元,目前占制水成本的比例为 12.95%;动力费由 0.51 元增加到0.63 元,目前占制水成本的比例为 20.61%(动力费里面包括电费、燃气费等动能费用,其中电费是影响最大);固定资产折旧费成本由 0.50 元增加到 0.61 元,目前占制水成本的比例为 20.00%;管理费用成本由 0.35 元增加到 0.43 元,目前占制水成本的比例为 14.24%;修理费由 0.27 元增加到 0.28 元,目前占制水成本的比例为 9.30%;销售费由 0.08 元增加到 0.24 元,目前占制水成本的比例为 8.07%。这些因素在整个制水成本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 85.17%,而且每种费用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

  2.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补贴力度不够

  由于自来水是公用性产品,因此在水价的定制时,首先考虑的是居民的承受能力,但往往依据当地的居民生活水平定制的水价却导致自来水的生产企业亏损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都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其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C 市也不例外,其采取的补贴措施为省地税局每年减免该企业全部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约合人民币 2000 万元,另外为 C 市的污水处理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药耗补贴,近十年的补贴额度如下表:

  论文摘要

  2010 年 C 市污水处理能力(二级)达到 27740 万吨,实际处理量达到 21170万吨。分别比 2001 年增加 13505 万吨、8395 万吨。2010 全年征收污水处理费8540 万元,全部上缴了财政,平均每吨收取污水处理费 0.65 元,财政回拨运行费用 5640 万元,平均每吨回拨费用 0.28 元,这些资金的减免和投入在意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但是和企业每年的成本支出相对比,额度又太少,如 2010 年企业成本情况表显示:

 

论文摘要

 

  从此表来看,2010 年政府为该企业污水处理补贴投入为 5640 万元,而该企业当年的直接成本就已经达到了 6308 万元,已经超出了补贴额度近 1000 万元。

  这些直接或间接地补贴虽然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困难,但是从根本上没有解决企业亏损经营的情况。

  3.居民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

  C 市目前城市常住人口 322 万人,流动人口 83 万人,合计用水人口 405 万人,根据 2007 国家水利行业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C 市年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 190~140 立方米,C 市日均用水量应该达到 155 万吨,然而到 2010 年 C 市自来水日均供水量仅为 80 万吨。C 市 2010 年地下水日均开采量超过 75 万吨,年开采量超过 2.7 亿吨。地下水位急速下降。C 市在 80 年代打取水井,多数地段20 米深就能出水,现在打取水井 200 米深都不出水。从制水公司深井情况也可看出地下水位下降情况,在 80 年代每天 3 万吨地下开采能力可满负荷地持续开采,而 07 年城市周边水库发生蓝藻污染,应急抽取地下水时,很多深井已无水可采,每天开采水量不足 3 千吨。从这些数据来看,C 市地下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无度的开采将使该城市面临严重缺水的状况,然而就是在这种状况下收取的地下水水资源费数量还远低于开采量,尤其是地下水污水处理费很少收取,这样就造成了制水企业开采地下水产生了较大的产销差。

  另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C 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居民家庭富裕起来,水费的支出已经不会给家庭造成生活负担,也使得人们开始浪费水资源。而且,C 市的居民用水收费价格并不是很高,居民每月多用几顿水并未感觉到支出的增加,所以很多人更是不在乎用水量的多少,由此可以看出水价并未起到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通过价格的刺激来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4.政府对水价的监管不到位,未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尚仍未正式推出有关供水成本预审制度、成本考核制度和成本监审办法等制度和办法。长久以来,制水企业都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台账,政府对供水成本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水价构成没有反映水环境治理成本和水资源稀缺程度,政府监管的依据主要靠供水企业提供的成本资料。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缺乏准确性,使得政府很难对供水企业的成本进行约束和监督,而政府对供水价格的管理和控制采取的方法是政府和企业间进行价格的商讨,这种方法及其的不科学,更为不合理。政府除对其成本进行监督外,还应当对原水的水质进行监督和考核,然而在这方面政府也确实存在很大的监管漏洞,政府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检验机构对水质进行实时跟踪监测,从而导致 C 市近两年出现了两次蓝藻污染,而这些都是可以从平时的水质治理中避免的。

  另外,政府除了对自来水公司的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督外,还应该考虑居民用水环节,由于现存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各地区供水情况也不尽相同,使得很多地区采取定时供水、定量供水,甚至很多地区长时间无水可供,严重影响了居民和各个群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这就需要自来水公司及时作出调整和调配,但是实际上却存在很多不及时的现象,如果有相应的政策性约束,来制约自来水公司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但是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管理缺陷的。

  3.3 C 市居民用水价格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造成 C 市居民用水价格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水费收缴价格较低,低于其生产成本,制水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政府的补贴力度不够,大量的亏空要由制水企业自己来承担,而制水企业又无力承担;居民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窃水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对水价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自来水从取水到销售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等。综合这些因素,最终导致 C 市居民用水价格严重不合理,已经失去了价格机制在经济生活中的杠杆调节作用;政府对水价的监管不到位,未能体现出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责。造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3.3.1 原水、二次供水价格增加对居民用水价格的影响

  2001 年物价部门对 C 市周边的两个水库的原水价格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是当时没有调整到位,调整后平均每吨仍然低于成本 0.11 元左右。考虑到近 10年来 C 市周边的两个水库成本均有上升,加之税务部门拟增加税收(按原水价格的 5.5%收税),平均每吨原水价格上调了 0.15 元左右,使得自来水公司的制水成本增加了;水资源费在该省早就存在,早些年 C 市一直未执行征收,两个水库也没上缴该项费用,C 市自来水公司的供水成本也不包含这项费用。2007 年该省里将地表水水资源费由 0.055 元调整到 0.10 元,两项合计增加自来水成本每吨 0.25 元(原水 0.15 元、水资源费 0.10 元)左右,按全年取水量3.14 亿吨计算,使自来水公司增加成本 8000 万元左右,单位供水成本增加 0.21 元,占总成本的比重由 7.59%上涨到 12.95%。

  近年来,C 市政府将二次供水改造项目列入“民生工程”,十年间二次供水改造共投入资金 2.7 亿元,由 2001 年需改造泵站 2239 座降到 2010 年的 1695 座,解决了 34.63 万户供水问题,到 2011 年我市还有 1164 座二次供水泵站由社会进行管理,按照对二次供水的管理规划和市政府的安排,还需对部分泵站进行接收和改造,接收和改造这些泵站还需支付资金 3.57 亿元,而这项资金大部分都是有 C 市的自来水公司自行承担。

  3.3.2 电费、药耗费用、人工费增加对居民用水价格的影响

  2001 年为生产自来水所使用的耗电量单耗为 797kwh/km?,通过改用调速电机等部分用电设备的更新改造,以及加强科学管理和优化生产调度运行后,2010年的耗电量单耗降到 683kwh/km?,降低了 115 kwh/km?,因为用电单耗的降低使得成本支出减少了 1600 多万元,耗电量虽然降低了很多,但由于平均电价由0.486 元/kwh 上涨到 0.626 元/kwh,使得电费反而增加了,2010 年增加电费支出就达到 2790 万元,从而使单位供水成本增加 0.12 元。

  另外C市自来水公司在取水环节供水机组运行的耗电量为376千瓦时/千吨兆帕,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相比效率较高。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C 市属于远距离、低处取水,主要水源地距离水厂 30 多公里,高差 50 多米,取水时耗用电费 7532万元,制水成本中总的电费支出 1.25 亿元,每千吨水耗电量为 643 千瓦时。这就使取水的耗电量增加了将近一倍,使自来水的生产成本加大很多。

  从 2001 年到 2010 年自来水公司每吨水中含的管理费用增加 0.08 元;制水环节职工薪酬增加 0.04 元/吨。这主要是由于政府政策调整管理费用增加 0.06 元/吨(其中土地税增加支出增加 890 万元,采暖费改革增加支出 361 万元)。另外虽然对管理人员和制水人员数量进行大幅度的削减,但随着社会工资的普遍上涨,职工年人均工资由 2001 年 16530 元上涨到 2010 年的 38723 元(与 09 年市区国有职工人均工资 38584 元相当),导致职工薪酬成本增加。

  煤炭价格由 2001 年的每吨 200 多元上涨到 2010 年的每吨 500 多元,汽油、柴油价格在十年间每吨上涨 5700 元,由于煤炭、油料价格的上涨使得自来水的生产成本增加 950 万元/年;近十年间盐酸由每吨 525 元上涨到每吨 813 元、氢氧化铝由每吨704元上涨到每吨1867元、铝酸钙粉由每吨565元上涨到每吨1416元,这些由于制水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自来水的生产成本每年多支出400 多万元;另外由于水源受到污染和近些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需要增加药耗的投入量,同时新增了活性炭的耗用,这也是增加生产成本的原因之一。

  国家和省里要求,生产规模(每日供水)在 10-20 万吨,城市供水企业人员上线标准定为 110 人;生产规模(每日供水)在 20-50 万吨,同时每增加 10 万吨,生产人员递增 25%,管理、工程技术和服务人员按不超过企业总人数 20%进行计算,按照此项规定来核算人员,那么自来水公司只需要 1700 人(水厂需要 562 人、泵站需要 583 人和药耗生产厂 51 人,而自来水公司 2010 年年末拥有人员 3370 人,按 20%核算管理、工程技术和服务人员 674 人),这样计算下来有1500 人(按当地最低生活费补助标准核定富裕人员工资)的费用需要扣除,大体上每年需剔除工资及各项补贴 5000 万元左右。然而由于自来水公司是在 1932年就已经成立,经营年代久远,很多历史原因造成其人员过于庞大,而且一时间无法减员。另外供水公司实行总表改户表收费的变革后,增加了一线查收人员近500 人,这部分人的增加及人员工资的上涨,使得销售费用增加了 0.16 元/吨,占总成本的比重由 3.47%上涨到 8.07%。2001 年到 2010 年政府累计分配复员退伍军人 400 人,一年增加支出超过 1600 万元。实行采暖费改革增加采暖费补贴361 万元。

  3.3.3 固定成本增加对居民用水价格的影响

  由于自来水公司的制水设施投入年代较为久远,很多设备已经无法正常的生产运行,老城区的地下管网也已经老化,经常出现爆管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为了改善供水环境,使得自来水公司加大了固定资产的投入量。从 2001 年到 2010 年的十年间 C 市自来水公司的固定资产净值由 18.03 亿元增加到 19.07 亿元,共增加净资产 1.05 亿元,从而导致每吨水的生产成本中折旧费增加 0.11 元。固定资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自来水公司为加强对大用户的管理,减少因计量损失和窃水行为造成的亏损,投资 1000 多万元安装了电磁流量计,它的主要功效是监督某一片区域的用水情况,把计量区域的水表走量汇总到电磁流量计上,从而监控窃漏水现象;二是为应对水库原水污染(有机物超标、蓝藻、有异味),以及水质标准的提高(浊度由 3NTU 提高到 1NTU,水质检测项目由 35 项扩大到 106 项),需增加净化、消毒和水质检测设备,采用这些设备进行水质的改善和预防;三是自来水公司的收费形式由总表收费改为户表收费的形式,增加居民户表 67 万块,使水表计量到户,居民用水的计量更为准确合理,同时减少窃水行为;四是物价普遍上涨导致新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价格提高,自来水公司近些年增加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地下管网和水厂使用的净水设备,而这些年铁价上涨的快,高科技产品价格也是不断提高,因此造成固定资产投入加大。另外自来水公司的水厂在未来的几年内供水企业还将投资 65 亿元用于净水厂建设、管网改造、供水泵站建设、二次供水接收改造和供水应急等工程项目,这项资金是由自来水公司采取抵押的方式向当地的银行贷款取得,为了偿还贷款每年需还本付息近 10 亿元的。

  3.3.4 政策因素导致自来水公司亏损

  由于自来水为公用产品,政府对其价格进行管理与监督,并出台相应的政策降低部分水价,这样就使得自来水公司每年因政策因素减少收入 4700 多万元,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从 2007 年起 C 市的学校教学用水由每立方米 4.60 元下调到每立方米 2.50 元,C 市的学校比重在同等规模的城市中相对较多,相应的减少的收入也较大,每年减少收入达到 4000 多万元;热电厂生产用水从 2010年开始由自来水公司供应原水改为中水,扣除成本支出因素,一年将减少收入770 多万元;从 2008 年开始 C 市政府组织二次供水接受改造工程,使自来水和二次供水并轨,为了该项工程,自来水公司投入了 9700 万元,这些费用将由该公司自己承担,近年来 C 市政府为了减轻破产企业负担,又出台新规,新规中规定免收破产企业拖欠水费,据统计合计达到人民币 1.60 亿元,仅此两项就支付 2.57 亿元。

  3.3.5 自来水漏失产生的产销差率问题

  根据 C 市所在地区政府的相关规定,自来水漏失率超过 25%的,一律按 25%计算成本及核算价格。但 C 由于特殊原因导致漏损率在 2010 年就已经达到31.66%。这主要是由于接管了用户产权的二次供水设施,查表收费到户的居民用户增加了 67 万,漏损量超过 4000 万吨。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居民用户拥有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并应承担维修义务。但由于对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未能有效监管,导致二次供水设施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质量差、寿命短、漏损大、电耗高的问题;在房屋销售或房改过程中建设单位未能完善二次供水设施,有关部门也未组织规范的验收;居民用户成为共有产权人后,物业管理部门也未按照建设部《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组织维修二次供水设施;产权人也不愿承担维修责任和漏水损失。2003 年国务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要求供水企业应当向最终用户收取有关费用,尤其是实行集中供热取消物业管理的供热锅炉后,打破了以热养水的格局,大范围出现了建设单位弃管二次供水的现象。

  同时二次供水污染现象也时有发生,C 市政府在 2008 年开始组织建设区域二次供水泵站,并移交给供水公司接管,供水公司被迫承担二次供水的量差损失,产销差率也由 2001 年的 23.57%猛增到 2010 年的 31.66%,并且新建二次供水设施的规划、建设、质量控制和产权问题仍然未能系统解决。根据对 2008 至 2009年 9 月期间的 51 件总表改户表收费的量差统计,总表计量水量为 350.85 万吨,按户表计量售水量为 106.38 万吨,量差为 244.47 万吨,二次供水的漏损率高达69.68%;今年供水公司又对部分仍由建设单位负责向住户收费、按总表向供水企业交费的住宅小区进行调查统计,总表与户表的量差达到 57.92%,如果再接管这部分二次供水,漏损率将再提高 3%。据此估算 2014 年因总表改户表计量产生的量差超过 10000 万吨,导致产销差率提高 13.65%以上。

  3.3.6 政府的补贴力度不够

  近年来,多地都对居民用水价格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性补贴,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在保持合理水价的基础上,缓解水的生产企业的经济压力,主要的形式表现在政府出资改扩建新水厂、新管网、新的生产线;每年投入固定的费用用于水质治理的药耗使用上;对用水生产企业的员工工资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减免一些相关税费等。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一些极其负面的影响,既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采、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而对环境的治理需要一笔庞大的支出,这些费用都要由政府来承担,这无形中给政府带来了极其大的压力,再加之为了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出面担保或承诺为企业贷款发展经济,形成了很多的政府性债务,这些债务都要在未来的若干年由政府进行偿还。由于这些原因政府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来解决水价的问题。

  3.3.7 节水宣传力度不够,居民节水意识淡薄

  水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供水列为公用产品,其价格的定制有严格的限制,由于自身的这一特点,各地的水价必然不会很高,C 市也不例外,尤其对学校、部队、养老院等特殊单位价格更是给予了很大的优惠,由于其自身的价格特点使得很多经济状况不错的家庭失去了对水的节约意识,出现了无度浪费的现象;另外,政府对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不够,早先年由于 C 市水资源还算丰富,政府没有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近年来经历了几次旱灾、蓝藻污染等自然灾害,使得政府渐渐意识到节水的重要,也确实的加大了宣传力度,但是这种浪费的思想是很多年累计形成的,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改变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更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3.3.8 城市居民用水价格的政策性分析

  自来水行业的长期亏损,究其问题根源在于财政资金缺口较大。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7 年)上统计的数据显示,1981 年,全国市政基础设施建筑中中央财政拨款所占比重为 26%,2007 年中央财政拨款比重急剧下降,已经降至 0.8%。而地方财政更是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政府没有财政资金的支出,自来水又处在亏损经营状态,产生的亏空就得由企业自己来承担。企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会将这部分亏空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那么唯一的手段那就是——涨价。如果说涨价能够解决水价问题中的诸多困扰,使水价改革达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城市营商环境的效果,那么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事情却不是预想的效果,近年来,一些城市的水价不断上涨,但水价的上涨并没有解决供水企业生产成本高、亏损经营、无再扩大生产的能力、负债较多等问题,大部分提价收入被用于提高福利待遇和增加工资上了,长此以往,又将进行新一轮提价,城市居民和用水单位的负担都会不断地增加。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由于是政府对水价的管理和对制水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够、管理不到位,相关的居民用水管理政策不够健全,没有完整的管理机制来制约自来水的生产企业,使得城市水价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