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结 论
本文通过分析 A 银行信贷实际情况,查阅了相关信贷风险控制的资料,深入学习了相关风险管理理论基础,提出优化 A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在构建过程中,结合 A银行信贷经营实际情况,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方面着手,采用德尔菲法和问卷调查法优化了 A 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方法,选取了符合 A 银行的评价指标,使用风险矩阵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评估出了不同程度的风险,并对此实施风险控制,进而取得了以下成效:
第一,进一步增强了 A 银行风险评价的导向性。从识别、评估、控制对 A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体系进行了优化。将评估出的风险要素作为基本指标,使管理者更清晰地了解到风险控制的成本,让管理层在决策中更加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第二,优化了 A 银行风险识别方法,应用风险矩阵法评估了 A 银行信贷风险,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典型性,提高了信贷风险控制水平,使得战略、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得到理顺,能够提高内部管理效率,提升决策水平,更好地支持 A 银行发展。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黄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遇到过许多的问题,有的是专业上的问题,有的是论文格式的问题,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对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实习单位 A 银行的高管们提供给我宝贵的公司资料以及配合问卷调查的工作,并传授了很多有关业务专业方面的知识,在他们的帮助下使得本篇论文有了充实的写作素材。
最后,我要感谢管理学院 MPACC 办公室的各位老师为学生营造的浓郁学术氛围,以及学习、生活上的无私帮助!老师们,您辛苦了!
参考文献
[1] Morton.Commercial Banks and Capital Formation[J].Journal of Poltical Economy.1918.
[2] Stiglitz.Joseph E.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81.
[3] Kanatas &Y-S Chan.Asymmetric Valuations and the Role of collateral in LoanAgreements[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85.
[4] Helmut Bester.The Role of collateral in a Model of Debt Renegotiation[J].Journal of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94.
[5] Anthony Saunders. Credit Risk Management-New Approaches to Value at Risk and OtherParadigms[M].JohnWiley&Sons.Ine,1999.
[6] Altman E.I.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Corporate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
[7] J.P. Morgan.Credit Metrics[M]. New York,Technical Document,April 2,1997.
[8] Campbell and Dietrich.The Determinants of Default on Insured ConventionalResidential Mortage Loans[J].Journal of Finance.1983.
[9] Robert Mark.The Essentials of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Analysis.2005.
[10] Carol Alexander.Operation risk[M].China's Financial Press,2005.
[11] COSO,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Executive Summary,2004.
[12] Michael E.Walsh.Getting Project Manager Buy-in for Internal Control[J].Armed ForcesComptroller.2009.
[13] 薛峰。 银行信用风险分析[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4] 孙凌云,吴宝宏。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6):68-69.
[15] 余敏。 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J]. 中国外贸,2013(22)。
[16] 王晓飞。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设计初探[J]. 学习月刊,2014(1):116- 117.
[17] 彭湃。 中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比较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2.
[18] 徐长荣。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 商业研究,2012(03):85-98.
[19] 李祖兵,周庆行。 信用衍生品的微观金融效率分析[J]. 商业研究,2003(09)。
[20] 陈文。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研究[J]. 新金融,2011(01):55-58 .
[21] 章宇绮。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J]. 企业经济,2009(12):34-38.
[22] 陈以平。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 重庆大学,2008(15)。
[23] 舒海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J]. 商业文化,2011(20)。
[24] 高健,王晨。 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再造的几点思考[J]. 中国集团经济,2012(09):108-112.
[25] 陈宏。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J]. 会计之友,2010(01)。
[26] 勒慧文。 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J]. 浙江金融,2011(07):33-35.
[27] 成峰,聂广礼。 商业银行的信贷组合管理[J]. 现代经济探讨,2012(08):20-21.
[28] 刘铁锤。 论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 经济研究,2013(24)。
[29] 胡亚东,杨广华。 基于 CreditMetrics 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研究[J]. 知识经济,2009(12):110-115.
[30] 刘新宇,魏灿秋。 EDF 模型度量信用衍生工具的信贷风险研究[J]. 自然科学,2003(04):56-59.
[31] 杜本峰。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的一种新方法-KMV[J]. 社会科学,2002(03)。
[32] 马若微。 KMV 模型运用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市政检验[J]. 数据统计与管理,2006(09):120-126.
[33] 梁世栋。 信用风险模型比较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2(05):44-46.
[34] 梁琪。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J].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02):60-63.
[35] 武剑。 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J].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07)。
[36] 朱小宗。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分析及其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06(13):72-78.
[37] 杨俊红,唐耀东。 论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信贷风险[J]. 金融论坛,2014(10):19-21.
[38] 蒋放鸣。 现代业银行全面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 系统工程,2013(3):21-23.
[39] 李正旺,邵百权,金鹏。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J]. 武汉金融,2012(11):40-41.
[40] 陈中琴。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2):35-37.
[41] 赵其宏。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2] 孙迎冬。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 金融经济,2013(16):24-27.
[43] 黄武。 小额贷款评估技术与风险控制[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44] 曹宇。 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防范研究[J]. 商业文化,2011(01):16-20.
[45] 俨浩坤。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14(15):64-67.
[46] 张淼。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47] 李勇,谢刚。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方向[J]. 经营管理,2012(1):36-38.
[48] 杜平。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J]. 金融发展研究,2012(12):57-61.
[49] 孙志娟。 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测度与控制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15.
[50] 车彦。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 北方经贸,2012(06)。
[51] 宋建波。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2] 陈中琴。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