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上一章主要阐述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农行为例分析了风险的主要爆发点,以及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本章通过研究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特点和新加坡发展银行风险管理框架给出对我国风险管理的启示。
4.1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
4.1.1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特点。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核心,2010 年通过的《巴塞尔协议Ⅲ》也着重加大了信用风险管理的力度,相对于我国以存贷息差为主要盈利点发展模式,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有更加多元化的运营方式,同时也拥有更加完善的信用风险的评价机制[34].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应用尤为突出,从 5C 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行业分析法到信用评分模型,KMV模型等。同时,美国商业银行还创新开发了许多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如有担保的抵押贷款和资产支撑证券等信用衍生工具。现以美国为例来阐述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
(1)稳健经营的原则。
商业银行既要兼顾增长,又要防止坏账,加强风险的防范意识,实施稳健经营的方式,对待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会计处理时刻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既不要高估银行的盈利水平,也不要低估企业的负债水平,同时美国为了应对信用风险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对资本的充足率也有很高的要求。
(2)拥有发达二级市场以及衍生品市场。
信用衍生工具是商业银行应对借款企业违约和破产风险的有效工具,商业银行将原始贷款打包组合,在二级市场上向投资者出售,信用风险从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到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可以更加容易的转移规避风险,同时,信用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分散和配置。美国有着非常发达的二级证券流通市场,利用期货、期权、互换和远期等金融衍生工具能够有效的转移系统性的风险,同时各商业银行也拥有自己的证券化机构,资金的流转通过证券化的形式从而实现资金的有效合理流转。
(3)拥有专门的风险服务机构。
在美国有许多专业信用中介机构,从事征信、资信评级、追帐、信用保险、信用管理等业务,如: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标准普尔等。中介机构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既不受政府控制,也不能与被评级企业有任何私下交易。这些机构通过风险量化模型和风险量化指标选择等来度量被评级客户风险等级,能更加准确的计量防范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解决方案。
(4)拥有成熟的风险管理文化。
美国有完善的风险管理规范,也拥有更加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通过标准化风险指标的选定,完善的风险监控模型和细致的风险架构的构造,对各个细分的市场,专业的岗位和操作的规范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这种比较成熟的风险的管理方式很大程度的杜绝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
4.1.2 新加坡发展银行集团的风险管理框架。
新加坡发展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中实行四分开框架:一是业务部门与董事局风险审计体系分开,二是风险控制部门与业务部门分开,三是审计部门同业务部门、风险控制部门分开,四是经营管理系统与各风险管理委员会分开。相互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保证了新加坡发展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质量。合理的组织架构和严谨的工作流程,极大地减少银行信用风险情况的发生。监事会、董事会通过具体部门对经营者形成无形监督压力,督促经营者审慎经营。董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机关,负责制定中长期的经营战略和风险管理政策,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和管理的目标。
4.2 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对风险管理的认识、理念、管理、计量等方面仍比较落后,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1)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我国商业银行粗放的经营管理理念导致考核机制偏差,从而对信用风险难以把控,国际商业银行在清晰的理念、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下,能够较好的处理"发展"与"风险控制"的矛盾,更加辩证的认识风险,将风险控制作为创造利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动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和规避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来源和大小的分析实现对应的利润回报。从而实现低风险低回报和高风险高回报。
(2)风险管理体制。
国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更有利于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切实关注持续经营和自身发展。有效地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风险。内部机构设立更加有利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董事会、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总部设首席风险官、分支也有风险控制官,下级风险控制官直接向上级负责。西方商业银行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市场营销的有机结合,在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系统中,能够实现及时的风险识别和控制。
(3)风险度量和风险信息系统。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数学模型做出定量判断是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大优势。例如,美国自 1998 年以来,所有银行被三大金融监管机构:货币监理署、联邦储备系统、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要求建立基于风险价值法( VaR)模型度量市场风险,并将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实践中应用,信用风险管理向着计量化和模型化方向发展。而我国商业银行至今没有建立了一个综合的行业信息分析系统。信用风险管理靠"人治"和经验,虽然已建立客户评级和贷款资产分类两套内部体系,但风险度量计量手段仍与的西方商业银行有较大差距。
(4)对商业银行及其风险管理的监管。
西方发达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更加具有社会性,监管机构除货币银行当局外,还有商业银行监事会,财务报表公开透明,能够作为股东和社会公众资产选择的重要依据。我国商业银行监事会大多由政府代表、专家和本行员工组成,非选举产生,监督机制主要由政府实施,不具备广泛的社会性。在风险管理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务在风险管理外部监督和风险管理外部环境具有比我国商业银行更成熟的市场环境。美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机构资本充足率监管措施主要包括:风险性资本比率;立即纠正措施;金融监管程序以风险为中心以及外部监控。商业银行管理独立,政府不直接参与干预。非现场监管和间接监管是监管当局主要的监管方式。市场纪律对银行监督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的重任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身上,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往往是纸面监管,即审核银行报送资料纸面的合规合法,而忽视了对实际经营的管理。
小 结。
各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差距较大,本章通过对美国及新加坡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特点及框架的分析,指出我国在信用风险管理认识、体制、度量和监管中仍存在不足。研究国际活跃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对提高我国风险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